【謝謝曾經叫我為老師的你】
自從成為心理師之後,10多年來第一次渡過如此繁忙的教師節,因為最近身體的情況,很不好意思的跟受督導的學生請假,卻仍然有3位當事人需要服務,趁著接案空檔,記錄一下我對「老師」這個身份的省思。
我年輕時很不喜歡被叫「老師」,覺得這是權力跟壓迫的象徵,後來慢慢接受學生們這樣叫我的習慣,仍然覺得這個身份很沈重,我信任自己的學生們都有自由意志,卻也看見世俗身份如何自動催眠人們服從權威角色,使我對為人「師」者有恐懼。
後來一路被生命召喚成為催眠講師,也遇見一路跟隨的師傅,透過重新整理我與師傅間亦師亦父的情感,我逐漸明白不使用被賦予的身份,同樣是濫用權力的行為,因為這會讓學生們在真正需要我的支持時,兀自茫然迷失,我也就無法護持著學習的能量場域。
很有意思的是,這輩子拜我為師的幾個學生們都是自己找到我的,即使我並不真的覺得替他們做過什麼,似乎在我們之間自然有股緣分流動著,我也從他們身上更加認出自己的本然面目。
這使我對「老師」的身份有了深刻理解,對我來說身為「師」者,知識傳遞其實是最基礎的事情,更多的是生命間的共振與相長,我或許在專業上高過學生許多,回到人的身份,我也有許多可以向學生學習的。
這是我對自己位置的思辨,老師是種權威,這是真實存在的,同時老師也是生命裡的引路人,更是支持徒弟全然活出自己的人,帶著這份理解,我能夠謙卑地服務願意跟隨我的人們。
謝謝我們在師生這條路上相遇。
In Lak'ech. Ala K'in
我就是你,你是另一個我
#圖片是我學生愛的視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藍綠白大戰精采蒐羅➔https://bit.ly/2SRTorH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鎖定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服從權威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成為多元思考的「#造局者」,其實是需要練習的】
只想教出好好讀書、服從權威的乖寶寶,我們就很難培養出具批判性思考的成年人。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管中祥:「我們需要練習「放手」,讓孩子練習獨立運作、自主決定;我們得要練習廣泛閱讀、四處走走,建立自己多樣的知識系統;因為,僵固且有限的認知框架不僅會限制我們的思考,更影響我們的決策,難以成為綜觀全局...」看全文 https://bookzone.pros.is/3ppwup
《造局者》
📍天下文化 https://bookzone.pros.is/3lejk2
📍博客來 https://bookzone.pros.is/3lnase
📍誠品 https://eslite.me/3krnfp
天下文化每日好書新知
➡加入LINE https://bookzone.pros.is/3lr27b
➡加入FB https://bookzone.pros.is/3q9cth
#天下文化 #思考框架的威力
服從權威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服從權威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藍綠白大戰精采蒐羅➔https://bit.ly/2SRTorH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鎖定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服從權威 在 李慶元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分鐘看懂新典型政治人物》
新公民時代來臨!人民要新典型政治人物!
新公民力量崛起,民眾對政治不再冷漠,了解到政治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人民隨著民主浪潮改變了,要求更進步的力量,但政治人物改變了嗎?還是依舊停留在那個服從權威、服從黨意的舊思維中,離主流民意越來越遠?
新頭腦李慶元,秉持著跟人民站在一起的信念,擺脫黨意、黨派的包袱,希望賦予台灣民主政治跟新、更進步的力量。我準備好了,你準備好跟我一起打破那些舊政治的高牆了嗎?
【國會新頭腦】李慶元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5%9C%8B%E6%9C%83%E6%96%B0%E9%A0%AD%E8%85%A6%E6%9D%8E%E6%85%B6%E5%85%83-863388347084952/?fref=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