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正在學校體制中的人|
這學期在政大修課前幾週讀的進度,是一本研究美國國小,中產階級為何能持續保有成績優勢的專書。因為期中報告得引用論文和該書理論對話,其中一篇我引了台大社會系藍佩嘉教授的論文。
這篇精采的研究後來發展成一本專書《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我自己也買了,因為寫的是台灣教育體制與家庭養育策略的關係,筆觸平易近人但內容深入淺出,適合正在升學與家裡有就學中孩子的父母。
如果擔心不習慣閱讀此類學術專書的人,可以先 鏡好聽 ,藍佩嘉教授有錄製幾集「拚教養」的節目,我昨天聽了一集,訪談很幽默又實用,但仍有學者要傳達的學術語彙及專業。(記得要先看過網頁上的內容摘要)
🎧鏡好聽:https://reurl.cc/L0qYl7
我摘要藍佩嘉教授期刊論文的部分重點,有興趣的家長與學生,可以去書局翻閱或買回家。我剛閱讀教育社會學相關的研究時,會倒抽一口氣,那樣的感覺就像進到實驗室發現原來自己只是複製人一樣。
2014,藍佩嘉<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
作者與Lareau及Bourdieu大量對話,並點出後兩者研究與理論的不足之處,並透過自己的田野調查補足理論缺口。與上一篇論文將「成為國小老師」定義成中產階級與向上流動,該篇定義中產階級為「在高教體系擴張前,父母其中一人擁有大學學歷」。她同時認為勞工階級與中產階級的慣習並非固定在同一個位置上,階級背後除了不同的場域與資本形式,還有更多層次中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社會實在(Giddens 1984),人的實踐企圖往往導致非預期的後果。因此,作者將階級分成四種光譜,以補捉其中的異質性表現。
(一)中產階級靠右:如Giddens (1984)所說的「反思性監控」(reflexive monitoring),可以用來描述中產階級親職的特色 。換言之,中產階級的父母不願意以他們上一代的教養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這類父母普遍相信說道理和協商的方式跟小孩溝通的西方教養方式 ,但又擔憂此種方式與台灣強調服從及階層關係的職場文化不相容。 父母會安排孩子學習才藝與週末休閒活動,將經濟資本轉換成文化資本,但此舉可能導致非預期後果,如(Lareau 2003)所言,他們雖然重視孩子的自主與自治,但過多的規劃與介入,往往造成孩子依賴父母規劃。反而,強化了孩子順從及對權威的尊敬(Shih 2010: 201) 。父母也透過人際網絡及資訊管道,協助與督促孩子學習。
(二)中產階級靠左:這類父母的「規劃自然長大」的教養策略,因對教育體制抱持懷疑態度 ,所以將孩子送到森林小學。孩童因此學習爬樹、木工、種田等非體制內認可,對未來升學看似沒有幫助的技能。
相對於中產階級的「世代斷裂」敘事,勞工階級使用「世代延續」形容自身的教養方式。他們認為權威管教與情感關係並不斥,而是相輔相成的教養做法。既有研究認為勞工階級的父母拙於言辭,下意識地延續了過去身受的管教經驗(張建成、 陳珊華 2006)。但藍佩嘉則認為,在於階級位置導致的資源不足, 使他們難以使用以中產階級為原型的新興教養方式。雖然諸多研究發現勞工階級的文化資本,不適於中產階級的學校體制,但其研究中看見有不少勞工階級父母積極參與學校事務。勞工階級的職場較少強調口才,而是接近腳踏實地、刻苦耐勞及守規矩為道德基礎。家長同樣會跟孩子透露家裡的經濟問題與工作困境,這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將兒童與成人的生活狀態視為連續的生命階段,藉此激勵孩子努力來超越現實困境。
(一)勞工階級靠右:家長希望透過升學讓孩子達成階級向上流動 ,因此常對孩子耳提面命,以藍領工作,低於白領工作的價值框架,否定自身階級來鼓勵孩子讀書。 這樣的父母即便經濟資本有限,但與中產階級無異透過外包教育,以追求下一代階級流動的夢想。但非關課業的才藝班方面,則認為是昂貴且不必要的支出。勞工階級或許沒有受到學校體制肯認的文化資本,難以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但他們能透過跨階級的社會資本,尋求受過高等教育的親戚或朋友提供教育相關資訊,讓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與教育機會。 Lareau (2000)所描述的美國勞工階級,與學校老師的關係疏離而對立;但台灣勞工階級的父母卻是透過和老師建立私人關係,希望藉此確保孩子受到老師足夠的關注、意見與協助。
(二)勞工階級向左:期待小孩可以完成基本學歷,將繼續升學視為個人資質的自然發展。(陳如涵 ,2010) 提及勞工階級的家長雖然關切成績,但並不期待孩子出類拔萃,只要求成績及格或不墊底達到「基本學習」的目標即可。家長將課外活動視為奢侈、非必要,孩子的才能是先天的資質,而非後天培養的成果。 如果他們還住在都會區公寓內,作者能明顯地感受到 Lareau 所說的「侷限感」,包括金錢、空間、身體的侷限感。 他們遇到陌生人時會避開眼神接觸與主動攀談,與中產階級不同。
此研究與《Negotiating Opportunities :How the Middle Class Secures Advantages in School 》(Calarco,2018)研究相異觀點:(一)中產階級希望孩子採取協商與尋求協助的策略,但又擔心過度強調主體性,未來孩子無法適應職場必須服從權威的文化。(二)中產階級對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過多的介入與規劃,導致孩子養成依賴個性,順從權威。(三)勞工階級外包教育,花錢替孩子補習加強課業表現。(四)勞工階級積極與老師建立親密關係,以確保孩子在學校得到足夠的協助與關注。
服從權威 定義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酒徒之書》自序:飲酒作樂的思辨之旅
多年前閱讀哈佛大學Michael Sandel教授所著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我的思想猶如被醍醐灌頂,憬然發現過去許多憑直覺所作的判斷,如果能再進一步的思考,常常是站在選擇分水嶺上。判斷可能出錯的原因很多,純粹根據經驗或是感情用事都有,但大多時候是過於依循慣性以及服從權威,以致失去思辨能力。自此讓我瞭解,當面對人生中各種問題時,想藉由直覺判斷來尋求解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工作就簡單多了。我是一名資深工程師,主要從事公共工程的規劃設計,各種不同的法規、規範給了我們遵循的準則,不需要太多思考。不過規劃設計只是工作的一環,在進入實質設計前,我還得執行行銷業務,通常是藉由編撰厚厚一大本全彩精印的「服務建議書」,以及短短10∼20分鐘的簡報,去努力爭取標案。為了達到每年的業績要求,我們必須設法將硬梆梆的工程數字包裝成軟性語言,字不如表、表不如圖的訴求老嫗能解,加上具有故事性的文青辭彙和色彩暗示,以及分秒不差的簡報練習,來攫取評審們關愛的眼神。
這一套行銷方式每年總要搬演好幾回,我自信扮演得極為熟練,也發展出成熟的SOP。只不過近年來環境態勢丕變,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行銷花招層出不窮,讓我越來越覺得心虛。由於爭取標案時的承諾多少都有些誇大,一旦落入契約去執行,就必須倚靠硬橋硬馬的真功夫,將當初思慮不周的想法化作實踐的可能。所以我們業界流行的說法是:得標時頂多高興一分鐘,接下來就是痛苦的開始。
當我從務實至上的工程顧問業跨入酒界之後,就如同進入大觀園的劉姥姥,東張西望的不斷訝嘆,我原以為的行銷花招,放在酒界根本不值一哂,因為工程界再怎麼樣誇大都有不可逾越的天花板,酒界雖然也有,但一般消費者不會想花時間去理解,所以很容易全盤接受行銷的講法,反正酒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以上說明,無非在解釋在某種程度上我也是行銷人員,不過骨子裡依舊是實事求是工程師,憑著一股好奇心翻找事物背後的原理。2018年寫就的《威士忌學》,便是整理了我十多年來在威士忌的好奇和疑惑,所以盡可能的蒐集數據資料,希望與我一樣具有相同疑惑的酒友能在這本書裡找到解答。不過好友怡蘭告訴我,當她閱讀書稿時,看不到太多的「我」,這句話我謹記在心,埋下了一顆「再寫一本書」的種籽。確實,《威士忌學》是一本工具書,本來就不應該存有太多個人觀點,但是我依然將部分觀點偷偷藏在數據資料堆裡,只是藏得很深,讀者不太容易找到。
但這本書最有力的推手來自一位我十分敬重的行銷朋友。酒友間流傳著我在各類活動中,因為最愛舉手發問,所以是個相當麻煩的問題人物,也所以一定是行銷人員的眼中釘、肉中刺。我必須告訴各位:你們錯了,我有許多行銷朋友,而且十分尊重他們在推廣威士忌所做的努力,沒有行銷業務,我們嗜酒之徒早已口渴而亡。這位行銷朋友時常指點我於酒類市場上的盲點,分析資料、透露八卦,早在幾年前就諄諄教誨,如果我想在「威界」揚名立萬,不應該寫那撈什子的磚頭書,而是,他建議,一起合寫一本大爆行銷內幕的爆卦書。
就在我百無聊賴的2019年下半年想起這個點子,與他喝咖啡閒聊了一陣後,馬上列舉了10多個題目寄給他,他也立即增添5、6條題目,成為這本書第一篇最初的原型。在後續的討論中,他提到大鳴大放之後,應該話鋒一轉的來個反高潮,提出正面建議,這也就是本書第二篇寫作的動機。由於歷年來勤於寫作,手中存留的文字著實不少,既然有了方向,所以援筆立就的完成前幾篇寄給他,並催促他也必須完成他所建議的篇章。此時工程師與行銷人訓練上的差距顯現了,我持續以好奇心耙梳每一條項目背後的成因和邏輯,他秉持市場派認為我又太過認真而疏離消費者,筆風不同、文采各異下,硬是要送作堆,可能會互相扞格,所以到最後,所有的篇章都由我獨立完成,內容和資料也是由我自行挖掘(意思是沒有各位想像的黑暗內幕可爆)。
在半年多的寫作期中,我不斷修改原先的條目和構想,增添了不少原本不在規劃中的題材如:<我們使用來自湧泉的硬水>是某次酒款發表會激發的點子;<艾雷島的迷人海風味>根據好友尤愛月的上課教材;<甜味在舌尖、苦味在舌根>中部分內容是一次難忘的受騙上當經驗;而<小酒廠會不會泡沫化>原本只是為《威士忌雜誌》所寫的專欄。我終結在<達不達,沒關係>,反映的是目前威界的行銷境況和社群媒體的反思,這一篇有關行銷策略的學理與實踐,正是那位行銷大師的精心指導。很遺憾的是,原先構想的「威士忌拍賣場的闇黑拱價術」、「威士忌酒精度回魂術」、「來包桶吧」,題目上非常吸引人,但無力深究,最終只能悵然捨棄。
從構思這本書的內容開始,我的對象便不是初入門者,而是已經參加過幾場品酒活動、多少聽過一些行銷語言的酒友,所以我不再贅述某些基本定義,如產國、產區、單一麥芽威士忌和威士忌的製作方式等等,這些名詞很容易找到解釋,另一本拙作《威士忌學》也提供精確的說明。就目的而言,當然不是打擊行銷,而是協助消費者與行銷一起成長。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冠冕堂皇、自我吹噓,不過,我想像某個遠景,當某些迷惑消費者的語言被拿掉之後,行銷人員是不是能更坦然的面對消費者,而不必搪塞些「消費者不需要知道那麼多」的胡言亂語?而且,當行銷人員瞭解所有故事背後的真相,是不是更有能力帶領消費者去深入認識自己的品牌?
《文心雕龍》<神思篇>云:「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講的就是古人做學問的方法。百千年前的讀書人缺乏滑滑手機便可查到的資料,也沒有萬事皆可問的臉書,於追求知識的道途上,唯一可用的就是這套窮理致知的笨方法。現代人不同,網路上的知識流量既快且雜,甚至多到讓人應接不暇,但就是因為這種便利性,現代人不需強記,也沒時間思辨接收到的大量資訊是否真實可靠,尤其是飲酒一事,享受口舌之樂擺第一,行銷愛說什麼就說什麼,談論思辨根本煞風景。
但或許,我以為身為工程師的我之所以投入威界,不是為了享受下班後一杯在手的放鬆,也難以成為酒類行銷需要的「達人」,所負的使命──近年來越發的清晰──便是利用一支筆(其實是鍵盤)來掀起思辨的波瀾。這就是我自以為是的「正義」,也回歸到《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給我的啟發。如果酒友們仔細閱讀本書的每一則篇章,應該會發現我並沒有提供太多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思考方向。我當然有自己的觀點,但各位酒友大可不同意,不過就算不同意也已達到我的目的,因為當我們拒絕接受不夠精確的說辭,就已經出發往挖掘成因的路途前進,這種挑剔,毋寧也是某種「正義」的實踐。
服從權威 定義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What is naive today might be common sense tomorrow" (今日看為天真的想法在將來或許會成為常態)
Humankind 人性本善的歷史視角 #明年初會有中文版
民主制度,廢棄奴隸,女性擁有投票權,這些在幾百年以前都是遙遠的理想,但現今卻是常態。雖然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但我們怎麼看待人性,會決定對未來的思考是基於盼望還是基於恐懼。
身為歷史學家的作者,多年來一直在主流媒體寫著專欄文章,從2017 一場關於用基本收入脫貧TED talk 而收到關注。在 2019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更是在眾多富人面前直接點名應該要檢視他們避稅的問題,才更加地爆紅起來。
他在這本新書中關於人性善良的論述,主要是挑戰過去主流媒體從小說“蒼蠅王”描繪的人性本惡,及心理學中幾個著名關於 “人性”的實驗。
旁觀者效應-- 人多就不願出手相助
史丹福監獄實驗 -- 好人也會變成魔鬼
米爾格倫實驗 -- 人會盲目服從權威失去人性
一開始讀起來我有很多保留,也在心裡質疑他是否太刻意了?接著,作者話鋒一轉,指出“人類大命運”作者 Yuval Harari 論點的不足之處 (Yuval Harari是這本書的推薦人之一),同時挑戰著名的人類學家 Jared Diamond 在“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 中關於復活節島因著島民貪婪而衰退的故事。在他提出為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之後,我逐漸開始可以同意他的觀點。
我很喜歡他提出關於 “那為什麼善良的人會做出可怕的事” 的觀點中其中兩個:
(1) “同理心” 開太強,反而讓人盲目
人天生有很強的分別意識,對於“自己人”特別能夠同理,但過度時就自然變成是一種排外的心態。他說到比 Empathy (同理心)更有建設性的是 Compassion (憐憫,或是惻隱之心),在他的定義中不是跳入當事人的世界跟著一起悲傷,而是在健康的距離中做有建設性的事情。
(2) 好人被灌藥的時候也會失去判斷力,現代社會中 “新聞” 就是一種藥
幾年前我在耶路撒冷參觀“大屠殺紀念館”的時候,當時的猶太人導遊說到其實一開始很多德國士兵即使多年被洗腦猶太人該死,但還是無法槍殺猶太人,更何況是大量處決。於是當局者給很多士兵灌藥 (就像非洲許多被抓去當殺人工具的娃娃兵),讓他們在失去判斷力中做出沒有人性的行為。作者指出現在的新聞就像是一種讓人上癮又麻木的藥,在大量刺激下,還有躲在螢幕後方匿名發言的距離感,都會讓網路上的言行非常失控,也是每個人必須學會自制的。
這本書在美國會受到重視,跟現在大家對於民主制度到底會怎麼走下去有關。越是開發信任的社會,才能讓許多資源共享,消弭貧富差距成為可能。我很喜歡他用一個故事作為比喻的:
一個老爺爺跟孫子說 “我的內心裡有兩隻狼在爭戰,一個是邪惡的,牠憤怒,貪婪,嫉妒,自大,並且懦弱,另一隻是善良的,牠和平,有愛,謙和,誠實,慷慨,並且值得信賴。這兩隻狼也在你的心中,和所有人的心中爭戰著”
孫子想了一下,問道 “那,誰會贏呢?”
爺爺微笑地說 “你選擇不斷餵養的那一隻”
我們選擇相信什麼,也自然就會成為什麼。
全文與相關文章/書籍/影片鏈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p=1903
#Humankind #RutgerBregman #Humanity #人性本善
服從權威 定義 在 菜市場政治學專題【服從權威是邪惡的根源嗎?】 ◎吳乃德 的推薦與評價
組成一個國家。」 這在民族主義的研究上定義叫做【公民民族主義】 civic nationalism 也就是說, ... ... <看更多>
服從權威 定義 在 人是否會違背良心服從權威?米爾格倫實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服從他人命令若真如此,我們所有人都有能力行惡史丹利・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有關 服從權威 ... 定義 惡行不只是少數人針對多數人的行為行惡可能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