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敲碗「祭妹文」
95課綱以後就删除袁枚的「祭妹文」了。希望沒讀過的人有空去看一下。
講祭妹文要先講古代的婚姻制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是男方的媒人,「妁」是女方的媒人。古代婚嫁由父母決定所以要靠媒人介紹,男女雙方各派一個媒人可以double check。
古人很清楚婚姻就是一場交易,交易就要看籌碼,籌碼要對等,所以講求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在這裡用的是「借代格」不是指門的大小材質,而是指雙方的社經地位。
交易的形式有很多種類,其中一樣就是可以拿來報恩!
當年袁爸爸救了高家的長輩,高家提出婚配作為報答。所以袁枚的妹妹袁素文的婚約小時候就定下來了。
說也奇怪一直到袁素文23歲了,高家都沒有派人來提親。高家長輩來信說明因為兒子有病不宜結婚,希望解除婚約!袁素文自幼深受封建禮教毒害,她說婚約早定,萬死誓相隨!其實真相是因為高家少爺有禽獸行為而且屢教不改,高家怕以怨報德,結親變成結仇,所以才託病解約。
袁素文高估自己,低估男方的惡行,硬要嫁!若你是女方家人攔不攔?問題是攔不住啊!(現代也是有攔不住的)
大小姐以淚洗面,終日絕食。差一點尋死。
25歲終於嫁給高少爺,一時被譽為所謂貞女。(不要驚訝,當時的社會這樣的守諾行為是被讚美的)
婚後果然不斷的家暴,最後高少爺要把袁素文賣掉抵債。素文帶著女兒阿印(啞女)逃到尼姑庵才請人回娘家求救,袁家人接到消息後心痛欲裂,出手救援,義絕而歸。這一年她29歲。10年後病逝,年僅39歲。
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殞,女兒嫁人後也早逝,葬在她旁邊。
這篇祭文在第一句就著眼了「乾隆丁亥冬~」冬天喔,冬天吹北風所以最後一句「朔風野大,阿兄歸矣~」(朔風就是北風)真是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袁枚興趣多元完全不守舊。曾開辦女學,大力支持女性創作寫詩。所以你可以想像他對妹妹的遭遇有多心疼!
封建社會妹妹的婚姻不幸,一般來說都不願被公開。
而袁枚卻願意讓人家知道。為什麼?因為,如果知道了也許就有人可以踩在妹妹的傷口上跨過去,不要踩進那樣的陷阱,不要被那樣的禮教束縛邪惡所捕獲,那麼妹妹的痛苦也許都會因此而有了意義⋯⋯
祭妹文讀著讀著,彷彿每個字都暈成紅色的,字字血淚!是啊!花轎是妹妹自己一步一步踩上去的。以為是追逐幸福,誰知是走上絕路!
PS:最近太多人敲碗了,什麼碗都有人敲!要買西班牙頂級初榨橄欖油的,明天有好康!明天不上課了,來做菜!
下課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