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佳品藏廟中,造型講究雕工細【新港水仙宮】龍柱介紹
笨港是由笨港溪(今之北港溪)南北兩岸同時發展出來之城市,對外通稱笨港,本身卻再分成南北二港,是清代乾隆以前,臺灣中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因為與大陸間的海上貿易活動頻繁,當地百姓除信奉媽祖之外,也奉祀水仙尊王—帝禹於新港水仙宮。
乾隆4年創建的水仙宮,原址位於九莊笨港街上,直至乾隆45年(1780),才由貢生林開周倡議募資重建,正殿的龍柱也是他捐贈的。嘉慶8年(1803),笨港溪氾濫,河床改道,沖毀原有市區,水仙宮遭到水難。嘉慶19年(1814),水仙宮重建於今日南港村現址上,其中部份構件仍沿用乾隆年間原物。
筆者第一次拜訪水仙宮的時間是晚間,而水仙宮有一對清朝乾隆時期的龍柱,最大特徵是有乾隆年間的題款,紀年款是「乾隆庚子年吉旦」,捐贈款是「貢生林開周喜助」,是對黑龍柱,所以是乾隆時期興修的遺物,且以柱體高度來看,原本即是屬於置於正殿的龍柱。
雲紋多數是以平行的淺浮雕或線條表現,火球的位置距離也不相同,公龍的鬃毛有三條,母龍則有五條,下巴沒有龍髯只有短鰭,兩龍的頭部造型略微不同,且傾斜的角度也是不同,又公柱幾乎不見波浪紋,且前腳是站在雲端上,母柱下的波浪紋只是略微出現,母龍也是站在雲端上。不過視覺上還是公龍站在高處。柱體是上下略窄中間略寬的柱形,後腳是向上向下展開,並抓住雲朵。屬於寬舌,龍頭下巴沒有三條龍髯,而是臉鰭,角亦有圓點。
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26871
朝貢貿易清朝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著卡住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而激發我閱讀的一本好書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的一開始,先帶著讀者想像,400年前的人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很多我們現在所習以為常的觀點,都是近200年甚至100年才形塑出來的。特別是關於“民族國家”或是“國家主權” ,更是在19世紀才成為全球人們看待世界的主要方式。有了這樣的認知去理解亞洲海洋近代史,才能夠明白當時的人為何會做出某些決策。而這些決策更是牽動了之後四百年的政治走向。
另一個很棒的觀點就是所謂“政治的海” 與 “經濟的海” 。現在我們對於各國海域全力鞏固的需要都習以為常,甚至也明白為什麼大國在海軍的實力上如此看重。但是在400年前的世界,世界主要的正全思考還是以“陸上帝國” 為主,不管是當時歐洲各個王權,或是印度和中東的眾帝國,以及中國的明朝時代,都是這樣的觀念。海上的世界在這段時間蓬勃發展,等也比較多是以貿易為思考出發點。政治的介入,是之後因著這些 “東印度公司” 們海上的拓展逐步發展出來的。一方面是為了歐洲各國搶奪貿易地區的資源而產生的殖民。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後來都自己需要建立軍隊,保護人員與貨品 (讓我想到中國古代的鏢局),一方面龐大的財務支出讓公司回去和帝國主權求救,另一方面這些帝國主權也不樂見於國內有勢力 (公司)可以與之抗衡。
作者是一位位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者,自然有更多著墨在日本的視角,但我認為他相當平衡的去分析,在亞洲海洋貿易受影響下的各地(印度,印尼,甚至是台灣)為何會對於歐洲政權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德川家康鎖國式的管理,讓日本早於其他地方建立其民族的意識。她的地理位置,也讓她相形之下更有強勢的談判權 (舉例來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東和印尼非常暴力強勢,但是在日本的長崎,幾乎是委屈求全的配合)。也在這一切的變化當中,特別是明朝到清朝這段時間,日本刻意切開過去中國朝貢式的世界秩序 (應該說是亞洲秩序),而形成以日本為主題的世界觀。
當中也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像是所謂的 “倭寇” 原來也是日本人歷史中的用詞,形容那些製造麻煩的海盜 ,其實是起源於日本的邊緣人們 (後來也有很多中國沿岸居民加入行列)。而在十七世紀,這些海上的貿易主要都是驅動於歐洲人們對於亞洲出產商品的強烈需求以及嚮往,包括胡椒,茶,與棉織品。這些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物品在當時都是極珍貴的上流社會象徵。當時亞洲人對於歐洲的東西反而沒有什麼太多的追求 (從當時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的回覆 “歡迎來朝貢,但你的東西我們不需要” ,就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
日本作者寫出來的書在字裡行間還是可以看出一種很特別的細膩。像是講道為什麼東印度公司們主要是運送綠茶,但後來英國卻已紅茶為主的分析,作者交叉比對了許多資訊,花了不少篇幅 (然後最後還是懸案😆)。還有雖然是翻譯成中文,但總是會讀到日本式的書寫方式,用問句來表達肯定之意 (“當時,公司應該是 ....思考的吧!”)
但這本書最後回來講到的是跨國公司如何影響世界史的發展。看似所有的劇情都在亞洲的海洋和亞洲諸多島國上發生,最後在這些跨國公司結束時帶來的影響卻是塑造我們所認識的“近代歐洲” 。其實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各國的亞洲貿易公司,都要命名為“東印度公司” 呢? (葡萄牙,英國,荷蘭,以及後來的法國皆是如此)而中文版也附上了一個給台灣人的導讀,試著從亞洲海洋史的觀點,來思考台灣在歷史上的位置。
這幾年大型科技公司與國家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中國以及美國,都可以看到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張力日益高漲。美國現在有很多關於這些科技巨頭反壟斷的呼聲,但也可以明顯看見現行的壟斷法不見得適用於這些以資訊為本的科技巨頭們。因著這本書, 看到出版社有一系列的 “興亡的世界史” ,好想要整個包下來喔!
📚📚📚另外推薦的幾本延伸閱讀:
📗我 2017 Top10 之一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https://dushuyizhi.net/the-silk-roads/
📘我 2020 Top 10之一 “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 當時寫了三篇心得分享,第三天剛好提到歐洲興起的“法人” 和“公司” 如何影響歷史發展:
https://dushuyizhi.net/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3之3)/
📙“遊牧民族的世界史” 另一名日本歷史學家地精彩著作:
https://dushuyizhi.net/遊牧民族的世界史/
全文與相關書籍的連結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世界史 #羽田正 #興亡的世界史 #八旗文化
朝貢貿易清朝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錄不同民族的清朝畫卷】
「職貢」是中國在王朝時代對外交往的體制,意指朝貢國向宗主國修職納貢,並接受冊封與賞賜,以示臣服。東亞職貢體系的建立,起源於先秦時期。而「職貢圖」即是描繪邦交國、藩屬國與邊地部族的圖像,有展示國力、象徵民族融合的意義,備受統治者重視,經常由朝廷敕命繪製,歷來畫過不少版本,可說是一種圖文並茂介紹外國和本國少數民族的民俗畫冊。
這一卷《職貢圖》繪於乾隆年間,分成四卷,第一卷畫西洋、外藩及朝貢屬邦,第二至四卷畫國內不同省份的邊疆民族,包括第二卷的東北、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省;第三卷的甘肅、四川等省;以及第四卷的雲南、貴州等省,共301組圖像。《職貢圖》人物數目龐大,先由各地督撫準備初步圖樣,進呈中央,再由負責畫師一一繪成圖卷,近年就有學者發現當中部分介紹外國人的文字就是從當時的澳門地方誌《澳門紀略》中摘錄出來的。
除了描繪各民族的衣着和風俗特色外,畫卷中的文字描述和對各族的排序亦反映了當時皇帝對東西洋各國、朝貢屬邦的貿易政策,以及對邊疆地區的民族政策。
作品資料:
清 謝遂
《職貢圖》(一) 卷(部分)
紙本 設色
縱33.9cm,橫1481.4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放位置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清朝 #人物 #歷史 #記錄 #少數民族 #外國 #apaintingaday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museum #paintings #art #qing #history #records #characters
朝貢貿易清朝 在 八年級中國史:天朝體制與朝貢貿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八上第四課明清帝國與天朝體制天朝體制與 朝貢貿易 #天朝體制# 朝貢貿易 授課教師:高雄市陽明國中吳宜蓉教師簡報製作:高雄市陽明國中吳宜蓉教師. ... <看更多>
朝貢貿易清朝 在 向費正清挑戰:明清中國的朝貢貿易體制真的是全然壟斷、毫無 ... 的推薦與評價
明代與清代的中國,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同樣是「天朝秩序」,明朝閉關自守,清朝卻開放交流,為什麼和漢人與滿人所想像的「帝國」,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這要從「朝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