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在上週五(7/23)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後,宣布明(27)日開始即將施行「降級不解封」政策,但從疫情警戒降至二級到真正的全面解封,其實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這意味著受到衝擊的產業仍非常需要政府持續提供紓困協助,並提出接續的紓困政策,陪伴國人渡過這一段漫長的產業復甦之路。
⚠️ #防疫規範必然增加營運成本 #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不樂觀
時代力量今日透過記者會,向政府呼籲「防疫降級仍需紓困、復甦產業拯救失業」,強調防疫警戒雖然降為二級,但從降級不解封的各式防疫規範以及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等面向看來,縱使防疫降級,國人對於消費和產業復甦的態度並不樂觀。
我們先從餐飲業來看,依據衛福部公告的「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為徹底落實顧客間用餐時的防疫規範,店家將採用隔板、包廂或梅花座等維持距離的防疫措施,勢必會提高餐飲業的營運成本。另外看到觀光業的部分,從交通部的防疫指引來看,不管是觀光遊樂業的遊客總量50%管制措施,或者是旅行業大車上限20人等,各場所與各行業仍需遵守各種防疫指引規範。
邱顯智委員提醒,在整體防疫警戒降級後,眾多行業即使恢復營業,商家營收或是獲利,都不可能馬上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此外,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指出,不管是「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或「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等指標,都是呈現下降的趨勢。數據顯示針對降級後消費者信心是否會很快恢復的問題,國人都是保持悲觀態度。
因此,時代力量認為,針對尚未解封的產業,政府應持續提供紓困補助,對於已解封可恢復營運的行業,政府應調整政策方向,將重心擺在幫助產業復甦之上。特別是受到國內疫情爆發的內需型產業、教育學習、觀光旅遊、藝文等受創嚴重的產業,政府更應該儘速研議推出下一波紓困措施,好讓相關產業能透過降級和紓困的雙重協助,渡過這段疫情難關,撐到振興的階段。
時代力量除了提醒政府留意產業紓困與復甦,同時也注意到勞工個人狀況,降級後疫情對勞工的衝擊仍舊影響重大,失業人口與無薪假人數都節節升高,甚至比去年更嚴重。但目前勞工紓困貸款和個人急難紓困,皆已申請截止不再發放,因此針對受衝擊的勞工,政府應該要持續性地提出相關紓困方案,給予協助。
💡 #產業紓困改採成本比例
政府應該 #救產業救勞工,避免貧富差距擴大之外,王婉諭委員表示,前一次紓困4.0整體的政策設計,重心為求快速即時紓困,基本上都採用一次性發放,作為協助產業度過5月至7月疫情衝擊的救急政策。目前防疫警戒已降級,但仍有部分產業尚未開放,包括休閒娛樂場所,雙北之餐飲業,或是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美容美體業、按摩業、幼兒園、課照中心或補習班,甚至是教育學習場所如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時代力量認為針對前述仍未被政府開放之產業,政府應研議提供持續性的紓困,將補助基準從人員採計,改為 #營業成本比例,另可參考衰退營業額作為基準,來因應不同地區地方政府針對某種業別開放不同調的狀況。
💡 #政府協助分擔企業與勞工篩檢費用
此外,有部分產業可恢復營業但在配合政府的開放指引之下,業者必須頻繁進行快篩或PCR措施,這些定期篩檢措施必然大幅增加業者的營運成本。因此,我們呼籲政府可以參考英國、加拿大等國外的方式,補助企業、勞工篩檢費用,透過分攤防疫成本的方式,降低業者經濟負擔。畢竟從防疫警戒降級、解封到經濟復甦,中間仍有時間上的落差,這些產業營運上仍是深受疫情衝擊、營收減損的狀態,政府應分攤部分篩檢費,透過 #公私協力的方式積極協助產業復甦。
同時,針對從業人員的篩檢陰性紀錄,政府也應規劃相關的紀錄存取平台,如同其他國家透過「篩檢陰性證明」及「接種疫苗證明」,作為更有公信力的依據,增加人民消費的信心。
最後,立法委員 陳椒華要求政府應更加重視失業勞工的問題。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我國今年6月的失業人數達到57萬人,失業率4.80%,無論是比起今年上半年平均失業率,還是比起去年同期失業數據,都大幅增加。同時,依據勞動部最新的無薪假統計,截至今年7月16日,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家數為2,704家,受無薪假衝擊的勞工人數為3萬1,980人,雙雙創下我國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其中,受創最深的為住宿及餐飲業。以上資料顯見勞工因疫情而面臨嚴峻的失業與生計問題。
💡 #強化勞工技術升級和工作媒合
同時,我們從OECD的武漢肺炎專區中的資料發現,世界各國不論是正面臨疫情衝擊,或者是進到疫後經濟復甦階段的國家,疫情對就業的衝擊,都隨著工作技術的落差而呈現明顯的差異性,各國對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持續在成長,但是中低技術工作者卻嚴重缺乏工作機會。另外,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今年初次尋職者,尋職期平均要半年,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受到疫情影響的就業衝擊也更嚴重。
💡 #延長失業給付月份 #持續辦理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時代力量也呼籲政府,在後續振興措施中,政府除了強化失業救濟政策協助,包括應該繼續辦理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以及因應疫情期間特別衝擊的產業勞工,考慮延長失業給付的月份。在後續振興政策上,應強化政府對於 #勞工的技術升級和工作媒合,針對職場新鮮人的部分,應擴大 #就業媒合獎勵與失業協助機制,讓振興的對象除了整體經濟面之外,也能一併幫助勞工恢復就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都開始對於全球化有了一些反彈。 因為這次疫情大家都發現,全球化之後國際之間的連結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脆弱。越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在這次疫情導致連結斷裂後所受到的衝擊就越嚴重。是時候該重新思考,到底全球化發展的風險跟利益之間的平衡在哪裡,大家以前是不是對全球化都太過樂觀。...
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早上與 王婉諭 立法委員 陳椒華 共同召開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 #防疫降級仍需紓困復甦產業拯救失業 記者會。
#防疫降級仍需紓困
#儘快推出接續紓困政策
#救產業救勞工避免貧富差距擴大
上週五行政院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明天防疫警戒將降為二級,同時中央防疫指揮中心,也隨即公告各種場合與各行業的防疫原則指引與管制作為。
但是,雖然防疫警戒已經準備降為二級,不過從降級不解封的各式防疫規範,以及消費者信心等相關數據來看,即便防疫降級,相關產業的復甦也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仍然需要 #更長期的紓困與協助措施:
1⃣ 依據衛福部公告的「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為了落實顧客間保持1.5公尺以上間距或獨立包廂,以及同桌者採梅花式安排座位的安排,這些勢必會提高餐飲業的營運成本。
而若從交通部的防疫指引來看,不管是觀光遊樂業的遊客總量50%管制措施,或者是旅行業大車上限20人等,在整體防疫警戒降級後,各場所與各行業仍需遵守各種防疫指引規範。
因此各行業除需確認指引如何落實之外,即使恢復營業後,不管是營業額或是獲利, #也不可能馬上就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2⃣ 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指出,不管是 #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 #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 #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 #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 等指標,都是呈現 #下降的趨勢。
因此,針對降級後消費者信心是否會很快恢復的問題,研究數據顯示相當悲觀,各行業也已有勒緊褲帶的心理準備。
3⃣ 從台灣經濟研究院最新公告的 #總體經濟預測 來看,即便台經院認為整體經濟,仍然會因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全球經貿成長,帶動我國製造生產動能,使我國經濟即便受到國內疫情衝擊,預估仍會成長。
然而針對內需產業也做出預測,包括零售業和餐旅業,都被列在 #6月轉壞未來半年較6月看壞之產業類別。
而若從歇業統計來分析,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以來,歇業的店家不但創下近7年的新高,以行業而言,也是以 #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為最大宗。
因此,針對明天即將開始的降級不解封政策,我們認為政府即使在降級後,仍應儘速推出接續的紓困政策。
上一波紓困4.0原本規劃的紓困期間,是以5月至7月來推估,但如今從各項數據來看,產業與就業仍不會那麼快恢復,特別是受到 #國內疫情爆發的內需型產業、教育學習、觀光旅遊、藝文等受創嚴重的產業,政府更應該儘速研議推出 #下一波紓困措施,好讓相關產業能透過降級和紓困的雙重協助,度過這段疫情難關,撐到振興的時候。
降級後疫情對產業與勞工的衝擊仍舊持續,並比去年更嚴重。但現在勞工紓困貸款和個人急難紓困,皆已申請截止不再發放,因此針對受衝擊的勞工, #政府應該要持續性地提出相關紓困方案,給予協助。另從各項數據中也看到, #失業人口與無薪假人數都節節升高,希望政府能盡速針對新一波產業勞工紓困方案有相關的規畫。
防疫降級仍需紓困復甦產業拯救失業 記者會👉https://reurl.cc/og6XGD
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 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前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公布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的總數上升至85.33點,一舉創下47個月以來新高水準,主要是對「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分別創下45個月以及47個月新高水準,尤其這次調查「投資股票時機」則創7個月來新高。當時提到雖然出口動能出現衰退,但內需部分,從去年選舉後,高雄觀光熱潮帶動部分消費,加上台商回流投資,認為景氣呈為「外冷內熱」。
--
#美中貿易戰 #台商
引台商回流 要能真正利民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Read more: https://www.npf.org.tw/1/20734
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都開始對於全球化有了一些反彈。
因為這次疫情大家都發現,全球化之後國際之間的連結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脆弱。越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在這次疫情導致連結斷裂後所受到的衝擊就越嚴重。是時候該重新思考,到底全球化發展的風險跟利益之間的平衡在哪裡,大家以前是不是對全球化都太過樂觀。
這次疫情,最明顯就是出現了斷貨的狀況,像是口罩,小小一個台灣短短一個月就突然變成第二大口罩生產國,這就代表其他國家幾乎是都沒有人在做,通通都移到國外去了。結果現在因為疫情大家都在搶口罩,要是各國原本自己都多少有在生產,是不是就不會搶這麼兇。
還有現在疫情嚴重的義大利,全國需要的抗凝血劑有三分之一是從中國進口,日本的抗生素原料也有六成是從中國進口。美國像是防護衣、護目鏡等等的個人防護裝備,還有將近200種日常用的藥品,也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進口。這麼大的量,萬一人家今天突然說不賣了,就會出現斷或危機,直接影響的就是數千萬人的生命。
而且來自國外的投資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所以現在有許多國家,除了要把產業中心從國外拉回國內自己做之外,也開始加強管制,希望自家企業不會因爲別人家不景氣立刻受到嚴重衝擊;現在反全球化比較像是對自己國家重新體檢,讓以後國內的產業跟經濟可以更有韌性,不要一出什麼事就直接全死光。
像是印度總理莫迪就宣佈要進行一個台幣八兆元的「印度自力更生」特別經濟計畫,要支持印度的經濟可以自給自足。另外像是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跟澳洲,都開始加強審查外國資金來國內的投資。歐盟則是警告說最近可能會有很多企業倒閉,請各國要小心不要讓這些企業被其他國家買走。
大家雖然都沒有指名道姓,結果實際上就是在把產業從中國拉走。因為中國這幾年也越來越積極投資外國的企業,有的交易就被認為帶有政治上的理由。而且中國自己當然也知道,這些國家在加強外資購買本國企業監管的時候,也是沒有說針對誰,結果中國就自己跳出來說這是歧視。
但這就是中國自己把China品牌弄臭的,像之前一帶一路講的要多偉大就多偉大,結果搞了半天就是出現壓榨沿路的貧窮國家來噱錢的案例。現在國際疫情正危急,結果出口的口罩、試劑問題都一大堆。中國這種爽賺的心態,很容易搞到沒有人要跟他們做生意。
所以現在說是反全球化,但其實這個概念跟反中已經有點混在一起了。到底是真的反對全球化,還是因為反中所以反對全球化,大家都有點搞不清楚。
不過反全球化等於全世界的經濟是要大轉型,這個衝擊相當的大。
現在供應鏈停擺、市場需求也縮小,就是各國之間的貿易幾乎等於停擺。某種程度就是去全球化之後的縮影啊。像是韓國就有統計,五月前十天的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6%,直接砍半。WTO也估計將來的全球貿易規模會減少三分之一。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更預估未來的外商直接投資會減少30%~40%。光是現在的世界經濟就已經很慘了,之後難道不會更慘嗎?
而且全球貿易減少,接下來就是要衝擊到跨國貨運跨國服務,供需一減少成本就會增加啊。WTO就估計這些增加的成本,最後等於世界一起增加3.4%的關稅,這樣下去對於落後國家跟天然資源不夠的國家來說很嚴重耶。就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就是很多東西都要變貴了。
就拿藥來講好了,當初美國跟歐洲國家為了要省錢,製藥廠全都移出國。現在美國跟歐洲80%的抗生素要從中國進口,印度則製造了很多學名藥。但印度又要仰賴中國提供製藥的原料。如果要回到全球化前的狀況,大家拿回來自己做,就是藥會變很貴。台灣便宜的健保,其實也要靠這些便宜的藥品來源才能支撐。
雖然這可能就是轉型的陣痛期,各國都需要重新找到一個平衡,轉型帶來的衝擊也是需要被考慮進去的,但是在原本全球化的過程中,就已經有許多貧窮國家因為沒有夠好的談判條件,最終淪為只能依附在強國之下的籌碼。那在反全球化的浪潮之下, 對這些經濟的彈性跟韌性都不夠好的國家來說,轉變可能會是致命的危機。
反全球會的浪潮在疫情的影響下越演越烈,未來要走到什麼地步才能取得平衡呢?歡迎大家來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 在 2010-06-28公視中晝新聞(物價水準.經濟景氣民眾看法悲觀) 的推薦與評價
"民眾對於 未來半年 的 景氣 、具有信心嗎?中央大學今天公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只有在投資股票時機和耐久財購買力以及就業機會上,指數有上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