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情報】
『第 72 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獎項揭曉,南韓首摘金棕櫚』
第 72 屆坎城影展公佈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由「墨西哥三傑」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領軍的評審團,最終將象徵最高榮譽的金棕櫚頒發給南韓名導奉俊昊的《寄生上流》,亞洲電影連兩年獲得此殊榮(去年為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同時也是南韓首座金棕櫚獎,深具歷史意義。
奉俊昊這次的諷刺懸疑新作《寄生上流》二度闖進坎城主競賽單元,首次是以 2017 年與 Netflix 合作的《玉子》角逐坎城金棕櫚大獎。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開始,導演執導的《末日列車》以及《玉子》皆為跨國合作,因此《寄生上流》是導演睽違十年後,再次回到韓國拍攝電影,同時這也是他與宋康昊的四度合作。
導演 2006 年以《駭人怪物》入圍坎城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爾後,2009 年的《非常母親》再次入圍。與坎城可說是十分有緣。
這次《寄生上流》在嚴格的《銀幕雜誌》場刊分數拿到 3.5 分 ,為今年 21 部主競賽中的最高分,多數影評人認為這部電影是本屆坎城最精彩的類型片,奉俊昊則在記者會表示:「我在故事內適時加入引起韓國人共鳴的元素,當創作遇到瓶頸,我會跟著自己的直覺,或是回家看大師的作品取經,例如希區考克。」
從影評人的叫好到評審團的肯定,南韓首座的金棕櫚,可說是實至名歸。(也算替去年的李滄東的《燃燒烈愛》板回一城)
《寄生上流》定檔於 6 月 28 日,由『CATCHPLAY CLASSICS』發行。
今年坎城女力崛起,四位入圍主競賽的女導演就有兩位抱走獎項,來自法國的 Mati Diop 以首部劇情長片首度揮軍主競賽便以《Atlantique》拿下評審團大獎,這部作品在場刊評分拿下 2.8 分,今年場刊位居第五。
此外,同樣來自法國的女導演瑟琳席安瑪也是首度打進主競賽,就以場刊 3.3 分、深受好評的《燃燒女子的畫像》抱走最佳劇本獎,這也是坎城連續兩屆由女導演拿下最佳劇本(去年頒給義大利女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的《幸福的拉札洛》),《燃燒女子的畫像》 同時也拿下酷兒金棕櫚獎,為首度獲得此獎的女導演。
《燃燒女子的畫像》由『東昊 Andrews Film』發行。
最佳導演則是由兩度獲得金棕櫚的比利時名導達頓兄弟以《年輕的阿罕默德》拿下,這對導演組合在 2000 年和 2005 年分別以《美麗羅賽塔》、《孩子》拿回金棕櫚,今年則是首度收穫坎城最佳導演,在坎城拿過金棕櫚、評審團大獎、最佳劇本的他們,今年拿到導演獎之後,也算是另類的坎城大滿貫了。
《年輕的阿罕默德》由『捷傑電影』發行。
最佳男演員則由西班牙「拉丁情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以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收下,在片中飾演年事已高的電影導演飽受靈感枯竭之苦,深受評審團青睞,最佳女演員由《小魔花》的英國演員Emily Beecham拿下,兩位演員都首度獲得此獎項。
《小魔花》由『東昊 Andrews Film』發行。
《痛苦與榮耀》定檔於 8 月 2 日由,『ifilm/傳影互動』發行。
至於賽前昆汀塔倫提諾最受矚目的《從前,有個好萊塢》僅收獲狗狗金棕櫚獎,其餘則抱憾而歸遺。
以下為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
金棕櫚:《寄生上流》,奉俊昊
評審團大獎:《Atlantique》,Mati Diop
評審團獎(兩部):
《Les Miserables》,Ladj Ly
《Bacurau》 ,克雷伯曼東沙費侯
最佳導演:《年輕的阿罕默德》 ,達頓兄弟。
最佳劇本:《燃燒女子的畫像》,瑟琳席安瑪
最佳男演員:《痛苦與榮耀》,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最佳女演員:《小魔花》,艾蜜莉比查姆
金攝影機獎: 《Our Mothers》,César Díaz
短片金棕櫚獎:《The Distance Between Heaven and Us》,Vasilis Kekatos
評審團特別提及(兩部):
《Monstruo Dios》,Agustina San
《It Must Be Heaven》,伊利亞蘇萊曼
酷兒金棕櫚獎:《燃燒女子的畫像》 ,瑟琳席安瑪
*國際費比西影評人獎:《It Must Be Heaven》,伊利亞蘇萊曼
「末日列車艾莉演員」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新聞] 《末日列車》第二季正式預告上線!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末日列車演員名單-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爆雷歐美劇同好會!大量劇情透漏| 末日列車(Snowpiercer) 正式 ... 的評價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末日列車是冰封世界的諾亞方舟的推薦,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影評 末日列車:美國隊長也想寄生上流|奉俊昊好萊塢代表作 的評價
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倫情人那段我整個大笑
我記得我好像是高一的時候養病在家時租了錄影帶
看到一半就因為劇情太悶睡著
睡醒赫然發現:怎麼還沒播完??!!
哇哇哇這個世界上的投資銀行家和外資分析師都這麼會寫的嗎!我和 banker Ingrid 找來了好朋友 Lizzy 寫週末財經影視故事,結果她交來一個超好看的故事~~。
Lizzy長期寫影視評論,文筆好得不得了,你絕對想不到她過去曾經是德意志證券的傳產股分析師、花旗證券的電子股研究助理,這種程度的文筆怎麼可以只寫報告呢!現在她會為每兩周為我們粉絲頁的群眾寫一個影視中的財經故事了。分析師等級的影評,有神快拜!
這週 Lizzy 說的是震驚全球影視圈的好萊塢性騷擾案,Banker Ingrid 看了以後很感動的寫了一段話給大家:「這件醜聞越滾越大,也在世界各地引發共鳴,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包括在社群媒體上用標籤 #MeToo,來凸顯性騷擾在生活中有多麼普遍。
美國女演員Milano就在Twitter上寫到:『如果你曾經被性騷擾或性侵害過,請回應 #MeToo。』她希望透過受害者的回應,點出性騷擾問題規模有多大,同時告訴受害者,〝我也是,妳並不寂寞〞。」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世界
【好萊塢大亨哈維溫斯坦:終於走下神壇】
好萊塢金牌製片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在全球影壇叱吒多年,沒想到最近踢到了大鐵板,在紐約時報揭露他數十年來利用權勢性騷擾多名女星之後,更引發許多受害者出面指控他的不當行為,其中不乏高知名度的大明星。最妙的是,溫斯坦起先還天真認為請知名女權律師Lisa Bloom為他說話,就可以降低殺傷力,結果Bloom撐了兩天就招架不住,宣布辭職。
溫斯坦是什麼人物?從80、90年代就在看電影的人一定不陌生。我對這號人物與他所創辦的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ax)的認識,始於《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這部成本才八百萬美金的電影,不僅口碑超讚、票房也在全球賣破兩億美金,回頭研究後才知道他們還發行了《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與《我的左腳》(My Left Foot)等等佳片,更佩服溫斯坦的眼光。
這家公司最驚人的是它的「神奇奧斯卡之旅」,每年大家都等著看米拉麥克斯影業又推出哪些專門拿獎的片、奧斯卡要提名與頒發多少獎項給它們,而獲獎效應又讓這些影片成為全球搖錢樹,面子裡子全都拿。當年看著哈維溫斯坦,簡直像在看一尊神。
1997年的奧斯卡是最令我下巴掉到收不回去的一年,也是年輕天真無知的我開始對這種奧斯卡公關遊戲感到毛骨悚然的起點。那年米拉麥克斯影業的《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挾著高作品品質與大規模造勢,贏了九項奧斯卡獎,九項!如果加上該公司其他作品拿下的兩項,這家製片公司總共捧走了十一項獎。
《英倫情人》當然是品質很高的作品,票房也很成功(製作成本兩千七百萬、全球票房兩億三千萬美金),但請容我引用一段影集《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第八季的對話,情境背景是伊蓮被男友拖去戲院看《英倫情人》:
伊蓮:不,我實在不行了,我沒辦法,這實在太長了。(對銀幕大吼)不要再扯這個蠢沙灘裡的蠢故事了!趕快死吧你!給我死!
男友:(驚訝)難道妳不喜歡《英倫情人》?
伊蓮:我恨死這部片!(觀眾叫她安靜)噢下地獄吧你們。
十幾年後,每當影評人興沖沖討論歷史上最過譽的奧斯卡贏家時,《英倫情人》常常榜上有名,更何況那年的競爭者可是包括柯恩兄弟的《冰血暴》(Fargo)呢。又或者,《英倫情人》沒那麼差,它有動人的劇情發展、精湛的演技、高水準的技術項目,入圍是絕對不為過的,但它的慢吞吞、它的一臉嚴肅,以及從頭到尾散發著「看看我!我超藝術超有水準!我要拿獎!」的模樣,再想想富爸爸米拉麥克斯如何砸錢宣傳,讓我難免想跟伊蓮一樣,請主角「趕快給我死!還在拖拉個什麼勁兒呀?兩小時四十二分鐘耶!」(顯示為沒心沒肺)。
往後的米拉麥克斯影業雖然沒有搬走這麼多獎,但成績還是相對亮眼,它們大手筆的行銷與造勢手法,仍然時有斬獲,順便也讓《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女主角葛妮絲派特洛成了年年被拿出來笑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其實派特洛很倒楣,她曾是當年的性騷擾受害者,公關戰不是她發起的、獎頒給誰也不是她決定的)。
《莎翁情史》製作成本兩千五百萬美金,在全球票房賣了近三億,即使多花點行銷費用,還是很值得。不過漸漸「懂事」的我,也因這些歷史,開始學會冷眼看待奧斯卡或其他主流電影獎了。
2005年哈維與弟弟鮑伯溫斯坦離開米拉麥克斯影業,創立溫斯坦影業,繼續推出奧斯卡強片如《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大藝術家》(The Artist)等等,但可以明顯看出溫斯坦的得獎全盛時期已經過去,除了上述兩部片在該年度奪下幾項奧斯卡大獎,其他年度表現皆差強人意,今年狀況看起來更不妙,唯一比較有奧斯卡緣的,大概只剩《極地追擊》(Wind River),其他如班尼迪克康柏拜區主演的《電流大戰》(The Current War)、艾莉西亞維坎德及克里斯多夫沃茲主演的《鬱金香狂熱》(Tulip Fever),目前為止影評人評價都很糟。
在票房方面,溫斯坦影業的表現跟其他非商業大片相比,也是稍低於平均的。根據富比世雜誌統計,以「票房/成本」比率計算,與「成本在六千萬以下」的片型相比較,這12年來溫斯坦影業的本土及海外比率分別是1.12與2.58,整體電影業則是1.38與2.77,實在不怎麼樣。更不用說溫斯坦影業的行銷成本很可能高於業界,當年的賺錢大師,如今榮景不再。
所以說,哈維溫斯坦幾十年的業障,會選在今年業力引爆,大概並非偶然。
我另一個對於哈維溫斯坦的印象,則是蠻橫霸道。他對於電影工作者通常都很無禮,有「哈維剪刀手」(Harvey Scissorhands)之稱的他,常常硬剪電影、不尊重導演意志、不合他意就不給該片行銷支援,有些片則在他的堅持下根本變成另一部電影(如《54激情俱樂部》(54)),韓國導演奉俊昊抱怨過他的《末日列車》(Snowpiercer)北美版被溫斯坦影業亂剪,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甚至說「90年代末期我發生了兩件慘事,一是我爸被綁架,二是與溫斯坦兄弟合作」。
工作人員意見與他不同時,常遭到各種髒話問候。近期女星的指控中,多半也提到溫斯坦會對人謾罵、咆嘯,用字非常難聽,而且凶狠態度令人恐懼。想想挺諷刺的,有些人討論「由女性當主管」的優缺點時,總會提到女生情緒化、陰晴不定、愛發脾氣、難伺候,講更難聽的就說她「那個來」,那麼哈維溫斯坦難不成天天那個來?怎麼不想想這世界上「情緒化」的男性主管也不在少數呢。
這回哈維溫斯坦爆出性醜聞,他極為直接的騷擾方式(常常是在飯店房間直接穿浴袍要女星按摩)、以及受害者數量之多,讓大眾感到驚愕與憤慨。不過電影業與「性」相關的剝削方法,還有更多形式,對於需要機會的年輕演員,處處皆險境。例如蕾雅瑟杜曾表示,拍攝某部片時全裸床戲拍了數天,導演一直盯著她們、讓她有很不舒服的感受。
《巴黎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在當年19歲女演員瑪利亞施奈德不知情的狀況下,由導演與男主角合謀拍攝手抹牛油探入施奈德私處的戲,令施奈德感到氣憤、羞辱,但又不知所措;甚至,如電影《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的情節,電影公司找年輕女演員試鏡,劇本內容是年輕女孩與年長男性的感情戲,要摟要抱要親,試完鏡後才有人跟年輕女孩說這部戲大概很難拿到資金拍攝。像上述的灰色地帶,很難被定義為犯罪,但不舒服甚至受辱的感覺卻是真的,根本防不勝防。
或許有人會說,只要有實力,一定能發光,好演員們只要堅定立場,總是能出頭天的。我不認為有那麼簡單。面對哈維溫斯坦背後的強大勢力,拒絕潛規則的下場可能是受到與溫斯坦同一陣線的高層勢力排擠、或者被挖出負面新聞報復、或傳出「那位演員很難搞」的謠言耳語,好萊塢有這麼多才華洋溢、外型亮眼的人在搶如此少的一線演出機會,也曾有許多實力派演員終究沒能出頭。
對於尋求星夢卻運氣不好的年輕演員們,與哈維溫斯坦正面交惡的代價或許真的是一輩子擺脫不掉的,何況女性演員在好萊塢更有「年限」的擔憂,艾米舒默的電視節目《艾米舒默的內心世界》(Inside Amy Schumer)曾有一集,找來蒂娜費與派翠西亞艾奎特一起野餐,舉杯慶祝茱莉亞路易德瑞福斯在好萊塢的”Last Fxxkable Day”,諷刺在好萊塢電影世界裡,年過中年的男演員總是可以找到年齡小很多的愛人,但女演員可就「過期」了。被權力人士排擠的女演員,若在精華歲月被冷凍個幾年,未來能發光發熱的機會自然小很多。
溫斯坦絕非首位利用權勢騷擾演員的電影公司高層,以前米高梅影業的Louis B Mayer就是個知名例子,只是以往社會無法提供夠安全的環境與氣氛讓受害者發聲,希望這次哈維溫斯坦的業力引爆,是未來好萊塢電影產業結構改變的開端。
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哇哇哇這個世界上的投資銀行家和外資分析師都這麼會寫的嗎!我和 banker Ingrid 找來了好朋友 Lizzy 寫週末財經影視故事,結果她交來一個超好看的故事~~。
Lizzy長期寫影視評論,文筆好得不得了,你絕對想不到她過去曾經是德意志證券的傳產股分析師、花旗證券的電子股研究助理,這種程度的文筆怎麼可以只寫報告呢!現在她會為每兩周為我們粉絲頁的群眾寫一個影視中的財經故事了。分析師等級的影評,有神快拜!
這週 Lizzy 說的是震驚全球影視圈的好萊塢性騷擾案,Banker Ingrid 看了以後很感動的寫了一段話給大家:「這件醜聞越滾越大,也在世界各地引發共鳴,有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包括在社群媒體上用標籤 #MeToo,來凸顯性騷擾在生活中有多麼普遍。
美國女演員Milano就在Twitter上寫到:『如果你曾經被性騷擾或性侵害過,請回應 #MeToo。』她希望透過受害者的回應,點出性騷擾問題規模有多大,同時告訴受害者,〝我也是,妳並不寂寞〞。」
-----------------------
分析師Lizzy的影視世界
【好萊塢大亨哈維溫斯坦:終於走下神壇】
好萊塢金牌製片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在全球影壇叱吒多年,沒想到最近踢到了大鐵板,在紐約時報揭露他數十年來利用權勢性騷擾多名女星之後,更引發許多受害者出面指控他的不當行為,其中不乏高知名度的大明星。最妙的是,溫斯坦起先還天真認為請知名女權律師Lisa Bloom為他說話,就可以降低殺傷力,結果Bloom撐了兩天就招架不住,宣布辭職。
溫斯坦是什麼人物?從80、90年代就在看電影的人一定不陌生。我對這號人物與他所創辦的米拉麥克斯影業(Miramax)的認識,始於《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這部成本才八百萬美金的電影,不僅口碑超讚、票房也在全球賣破兩億美金,回頭研究後才知道他們還發行了《性、謊言、錄影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與《我的左腳》(My Left Foot)等等佳片,更佩服溫斯坦的眼光。
這家公司最驚人的是它的「神奇奧斯卡之旅」,每年大家都等著看米拉麥克斯影業又推出哪些專門拿獎的片、奧斯卡要提名與頒發多少獎項給它們,而獲獎效應又讓這些影片成為全球搖錢樹,面子裡子全都拿。當年看著哈維溫斯坦,簡直像在看一尊神。
1997年的奧斯卡是最令我下巴掉到收不回去的一年,也是年輕天真無知的我開始對這種奧斯卡公關遊戲感到毛骨悚然的起點。那年米拉麥克斯影業的《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挾著高作品品質與大規模造勢,贏了九項奧斯卡獎,九項!如果加上該公司其他作品拿下的兩項,這家製片公司總共捧走了十一項獎。
《英倫情人》當然是品質很高的作品,票房也很成功(製作成本兩千七百萬、全球票房兩億三千萬美金),但請容我引用一段影集《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第八季的對話,情境背景是伊蓮被男友拖去戲院看《英倫情人》:
伊蓮:不,我實在不行了,我沒辦法,這實在太長了。(對銀幕大吼)不要再扯這個蠢沙灘裡的蠢故事了!趕快死吧你!給我死!
男友:(驚訝)難道妳不喜歡《英倫情人》?
伊蓮:我恨死這部片!(觀眾叫她安靜)噢下地獄吧你們。
十幾年後,每當影評人興沖沖討論歷史上最過譽的奧斯卡贏家時,《英倫情人》常常榜上有名,更何況那年的競爭者可是包括柯恩兄弟的《冰血暴》(Fargo)呢。又或者,《英倫情人》沒那麼差,它有動人的劇情發展、精湛的演技、高水準的技術項目,入圍是絕對不為過的,但它的慢吞吞、它的一臉嚴肅,以及從頭到尾散發著「看看我!我超藝術超有水準!我要拿獎!」的模樣,再想想富爸爸米拉麥克斯如何砸錢宣傳,讓我難免想跟伊蓮一樣,請主角「趕快給我死!還在拖拉個什麼勁兒呀?兩小時四十二分鐘耶!」(顯示為沒心沒肺)。
往後的米拉麥克斯影業雖然沒有搬走這麼多獎,但成績還是相對亮眼,它們大手筆的行銷與造勢手法,仍然時有斬獲,順便也讓《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女主角葛妮絲派特洛成了年年被拿出來笑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其實派特洛很倒楣,她曾是當年的性騷擾受害者,公關戰不是她發起的、獎頒給誰也不是她決定的)。
《莎翁情史》製作成本兩千五百萬美金,在全球票房賣了近三億,即使多花點行銷費用,還是很值得。不過漸漸「懂事」的我,也因這些歷史,開始學會冷眼看待奧斯卡或其他主流電影獎了。
2005年哈維與弟弟鮑伯溫斯坦離開米拉麥克斯影業,創立溫斯坦影業,繼續推出奧斯卡強片如《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大藝術家》(The Artist)等等,但可以明顯看出溫斯坦的得獎全盛時期已經過去,除了上述兩部片在該年度奪下幾項奧斯卡大獎,其他年度表現皆差強人意,今年狀況看起來更不妙,唯一比較有奧斯卡緣的,大概只剩《極地追擊》(Wind River),其他如班尼迪克康柏拜區主演的《電流大戰》(The Current War)、艾莉西亞維坎德及克里斯多夫沃茲主演的《鬱金香狂熱》(Tulip Fever),目前為止影評人評價都很糟。
在票房方面,溫斯坦影業的表現跟其他非商業大片相比,也是稍低於平均的。根據富比世雜誌統計,以「票房/成本」比率計算,與「成本在六千萬以下」的片型相比較,這12年來溫斯坦影業的本土及海外比率分別是1.12與2.58,整體電影業則是1.38與2.77,實在不怎麼樣。更不用說溫斯坦影業的行銷成本很可能高於業界,當年的賺錢大師,如今榮景不再。
所以說,哈維溫斯坦幾十年的業障,會選在今年業力引爆,大概並非偶然。
我另一個對於哈維溫斯坦的印象,則是蠻橫霸道。他對於電影工作者通常都很無禮,有「哈維剪刀手」(Harvey Scissorhands)之稱的他,常常硬剪電影、不尊重導演意志、不合他意就不給該片行銷支援,有些片則在他的堅持下根本變成另一部電影(如《54激情俱樂部》(54)),韓國導演奉俊昊抱怨過他的《末日列車》(Snowpiercer)北美版被溫斯坦影業亂剪,墨西哥導演吉勒摩戴托羅甚至說「90年代末期我發生了兩件慘事,一是我爸被綁架,二是與溫斯坦兄弟合作」。
工作人員意見與他不同時,常遭到各種髒話問候。近期女星的指控中,多半也提到溫斯坦會對人謾罵、咆嘯,用字非常難聽,而且凶狠態度令人恐懼。想想挺諷刺的,有些人討論「由女性當主管」的優缺點時,總會提到女生情緒化、陰晴不定、愛發脾氣、難伺候,講更難聽的就說她「那個來」,那麼哈維溫斯坦難不成天天那個來?怎麼不想想這世界上「情緒化」的男性主管也不在少數呢。
這回哈維溫斯坦爆出性醜聞,他極為直接的騷擾方式(常常是在飯店房間直接穿浴袍要女星按摩)、以及受害者數量之多,讓大眾感到驚愕與憤慨。不過電影業與「性」相關的剝削方法,還有更多形式,對於需要機會的年輕演員,處處皆險境。例如蕾雅瑟杜曾表示,拍攝某部片時全裸床戲拍了數天,導演一直盯著她們、讓她有很不舒服的感受。
《巴黎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在當年19歲女演員瑪利亞施奈德不知情的狀況下,由導演與男主角合謀拍攝手抹牛油探入施奈德私處的戲,令施奈德感到氣憤、羞辱,但又不知所措;甚至,如電影《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的情節,電影公司找年輕女演員試鏡,劇本內容是年輕女孩與年長男性的感情戲,要摟要抱要親,試完鏡後才有人跟年輕女孩說這部戲大概很難拿到資金拍攝。像上述的灰色地帶,很難被定義為犯罪,但不舒服甚至受辱的感覺卻是真的,根本防不勝防。
或許有人會說,只要有實力,一定能發光,好演員們只要堅定立場,總是能出頭天的。我不認為有那麼簡單。面對哈維溫斯坦背後的強大勢力,拒絕潛規則的下場可能是受到與溫斯坦同一陣線的高層勢力排擠、或者被挖出負面新聞報復、或傳出「那位演員很難搞」的謠言耳語,好萊塢有這麼多才華洋溢、外型亮眼的人在搶如此少的一線演出機會,也曾有許多實力派演員終究沒能出頭。
對於尋求星夢卻運氣不好的年輕演員們,與哈維溫斯坦正面交惡的代價或許真的是一輩子擺脫不掉的,何況女性演員在好萊塢更有「年限」的擔憂,艾米舒默的電視節目《艾米舒默的內心世界》(Inside Amy Schumer)曾有一集,找來蒂娜費與派翠西亞艾奎特一起野餐,舉杯慶祝茱莉亞路易德瑞福斯在好萊塢的”Last Fxxkable Day”,諷刺在好萊塢電影世界裡,年過中年的男演員總是可以找到年齡小很多的愛人,但女演員可就「過期」了。被權力人士排擠的女演員,若在精華歲月被冷凍個幾年,未來能發光發熱的機會自然小很多。
溫斯坦絕非首位利用權勢騷擾演員的電影公司高層,以前米高梅影業的Louis B Mayer就是個知名例子,只是以往社會無法提供夠安全的環境與氣氛讓受害者發聲,希望這次哈維溫斯坦的業力引爆,是未來好萊塢電影產業結構改變的開端。
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末日列車演員名單-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推薦與評價
末日列車 (電視劇)[編輯] · 戴維德·迪格斯· 珍妮佛·康納莉· 米琪·薩姆納(英語:Mickey Sumner) · 安娜麗絲·巴索· 薩沙·弗若洛娃(Sasha Frolova) · 艾莉森·賴特(英語: ... ... <看更多>
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爆雷歐美劇同好會!大量劇情透漏| 末日列車(Snowpiercer) 正式 ... 的推薦與評價
DC宇宙/ WB百科 ... “在超人打敗艾莉·奧斯頓過了幾週後,克拉克和露易絲現在在斯莫維爾公報中一起工作,享受著小鎮生活。 ... <看更多>
末日列車艾莉演員 在 [新聞] 《末日列車》第二季正式預告上線! - 看板EAseries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有《末日列車》首季劇情!
《末日列車》第二季正式預告上線!西恩賓啟動「威佛先生」陰險計畫
科幻美劇《末日列車》(Snowpiercer)將在本月底回歸,官方今日釋出第二季正式預告
,呈現更多新登場角色「威佛先生」(Mr. Wilford,西恩賓飾)的邪惡面貌。
《末日列車》改編自同名圖像小說以及2013年由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主演的同名
電影,主題圍繞在階級意識、社會正義與政治議題,描述氣溫驟降後的世界變成冰凍大地
,僅存的人類乘坐在永恆運轉的列車中,前半段車廂的人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而後區的
人卻成為奴隸被壓榨,不堪忍受的他們決定反抗。
首季結尾時,角色們搭乘的「破雪號」停了下來,劇集揭開它並非唯一一輛行駛在末日中
的列車,另一輛截停「破雪號」的列車出現,從中走出的女孩稱自己為瑪蘭妮(Melanie
,珍妮佛康納莉飾)的孩子艾莉珊卓。
在第二季中,一股全新勢力出現,倖存者對是否要忠於雷頓(Layton,戴維德迪格斯飾)
和威佛先生間感到搖擺不定,造成危險的局面。當雷頓為了「破雪號」而努力與威佛先生
抗衡時,瑪蘭妮則發現了一項令人震驚的事情,而這項新發現將可能改變人類的命運。
▼《末日列車》第二季預告:
https://twitter.com/SnowpiercerTV/status/1348706243733454851?s=19
節目統籌格雷姆曼森(Graeme Manson)先前在訪問中透露,威佛先生是個惡毒卑鄙,但
同時也很有趣的角色,且穿著非常、非常的得體。
從預告中的確可看到威佛先生即使在環境惡劣的末日中依舊盛裝打扮,而他所在的列車中
有著嶄新的技術,比「破雪號」要更加高級。
除了上述提及演員外,第二季卡司包括《紐約哈哈哈》米琪桑茉(Mickey Sumner)、《
冷戰諜夢》艾莉森萊特(Alison Wright)、《亞果出任務》希拉凡德( Sheila Vand)
、《貝克斯》莉娜霍爾(Lena Hall)及《陰屍路》史蒂芬奧格 (Steven Ogg)等。
《末日列車》第二季將於1月25日在美首播,台灣觀眾可於1月26日起,每周二在Netflix
觀賞最新集數。
https://reurl.cc/Dv1NR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6.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10423709.A.BD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