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學創作】呂永佳善於寫詩,也自言偏愛詩,但他兼寫散文,因為散文「夠真」,他說:「讀散文如見人。作者的人格在散文中浮現出來,這也是散文的危險,你始終逃不過精明的讀者。」在他剛交出的最新散文集《於是送你透明雨衣》中,從教育省思、感情關係,到童年回憶與親情等,都是他創作中常見的主題。
即看呂永佳專訪:https://bit.ly/2Wozl76
現職教師的呂永佳,也寫了不少對教育的反思。有時他會在學校寫作,興之所至便會書寫,有的是對高層的批判,也有對老師自身的反省。他在書中反思,老師最大的錯失是想學生走自己走過的路;他頓悟老師只是普通人,實際上比學生更軟弱,比常人更迂腐;他甚至直白寫道——「很多時,教師正是生活的失敗者,卻要站在講台上,裝起成功的模樣。」
他任教職十餘年,他覺得,老師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是高高在上,無論是道德或知識上都能教導他人,但他自覺都是普通人,反之對學生的同情較多。他說的這份「同情」,不是來自高位的同情,而是自覺比較幸運。「他們生活的時代比我們更多挑戰,而且很多事他們不能控制。當有學童自殺,我也不是批判。我在學生的身上反而學到很多,譬如初心、善良、簡單,是我們成人世界沒有的,為了利益或成就而忘記的。很多老師不會再敢去追尋,因為他們到了某些年紀,有其負擔,如家庭和事業,不想粉碎建立了的東西,某程度可能他們本性是好,但這方面是失敗了。」
---
《明周文化》推介:
台灣漫畫家鄭問紀錄片 《千年一問》導演王婉柔:他生不逢時,但留下很多影響
https://bit.ly/3j7HYeZ
出版《余英時回憶錄》 允晨文化廖志峰憶一代學人:余老師具備知識分子的士人精神
https://bit.ly/3iYj5T0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呂永佳 #香港 #詩人 #散文 #文學 #香港文學 #匯智出版 #出版 #書 #創作 #寫作 #作家 #作者 #老師 #教育 #書寫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書寫能留住記憶,傳承城巿裏每一代人的聲音。本地作者 #蔣曉薇 寫過舞台劇《家‧寶》,也改編電影《 #幻愛 》小說,早前出版新作《 #秋鯨擱淺 》,寫深刻的生活觀察,呈現當下香港人離開和擱淺狀態,作品更一度再版,深受港台讀者歡迎。因為閱讀香港文學,她建立了本土身份認同;因為想記錄這座城巿的聲音,她執筆...
「本地文學創作」的推薦目錄:
本地文學創作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周專欄:對倒.時代
葉靈鳳和劉以鬯同樣是來自上海的文人。這個背景一般有「南來文人」之稱。葉靈鳳生於一九零五年,劉以鬯生於一九一八年,兩人相差十三歲。前者活躍於文壇的時候,後者還是個小孩子。到後者大學畢業進入文壇,前者已經離開上海南下。我推斷兩人的上海時期互相沒有交接。
葉靈鳳是南京人,於上海美專畢業,一九二五年加入創造社,開始創作現代派小說。他編過文學雜誌《幻洲》和《現代小說》,接受過當時香港第一代年輕作家侶倫等的投稿。葉靈鳳一九二九年來香港遊玩,還得到侶倫的殷勤接待,結為知交。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葉靈鳳南下廣州加入《救亡日報》,翌年廣洲淪陷再逃居香港,從此便沒有離開過。劉以鬯十六歲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一九四一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一九四二年往重慶擔任《國民公報》、《掃蕩報》編輯。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創辦《和平日報》副刊。一九四八年國共內戰時期南下香港,擔任《香港時報》編輯。一九五零年代曾往新加坡工作,但最終選擇回到香港,一面當副刊編輯,一面寫流行小說專欄,一面寫「娛樂自己」的文學創作。
葉靈鳳自三十年代離開上海之後,便沒有再創作小說,寫作以散文為主,特別以書話見稱。來港之後繼續擔任副刊編輯,在香港淪陷期間替日本人主編《大眾週報》、《新東亞》等雜誌,曾惹來漢奸的指責,但戰後有證據顯示,葉靈鳳其實身負蒐集日本人情報的秘密任務。五、六十年代,葉靈鳳做了大量關於香港歷史和掌故的考證(結集為《香港的失落》、《香島滄桑錄》、《香海浮沉錄》等),寫過香港地區動植物的文章(結集為《香港方物誌》)。這些文章見證了葉氏由「南來避難」到「香港本位」的轉移。劉以鬯的「香港作家」身份比葉靈鳳還要強些。移居香港之後創作不輟,採用的都是香港地道題材,甚至有意識地以描寫香港都市面貌、記錄香港日常生活為目標。他在六、七十年代寫下的《酒徒》、《對倒》、《島與半島》等長篇小說,都成為了香港文學的重要作品。作為副刊編輯,劉以鬯比葉靈鳳更有意識地推動本地文學創作,對本地年輕創作者如西西、也斯等也給予支持和鼓勵。葉靈鳳去世於一九七五年,無緣見到香港後來的變化。劉以鬯多活了四十三年,剛剛以九十九歲高壽仙逝。
我不知道兩人在香港有沒有交往,互相又怎樣看對方。兩人的生命歷程和取向,顯示出兩個絕非偶然的現象。第一,在上世紀的歷史情勢中,香港和上海處於互相對照的關係,在文學上尤其如是。(張愛玲曾經來香港念大學,也是這淵源的其中一條線索。)這當然不是什麼新鮮觀點。第二,在香港文學的成長期,「外來的」、「非香港」因素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香港本土文學,從一開始就仰賴外在的參照。在一九二零、三零年代的草創期,參照對象是上海文學。到了戰後,本土新一代作者冒起,從崑南、馬朗,到西西、也斯等,已經不必通過內地的帶領,而直接和西方文學接軌。但是,像劉以鬯和葉靈鳳這樣從上海南來的文人,因其現代性的經驗和世界文學的視野,對開放多元的香港文學建構也產生了導引和激活的作用。那是一個「內」與「外」活躍地互動的時代。葉靈鳳在這方面的影響可能不及劉以鬯深遠,而隨着劉以鬯的離去,似乎也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也許那個時代早已經終結。
到了今天,我們如果還願意去探尋那種參照、那種互動、那種「對倒」,劉以鬯的作品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剛巧在劉以鬯先生離開我們的這個時候,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推出了《對倒.時光》,所做的不單是把小說《對倒》搬上舞台,而是對它進行一次跨時空和同時代的再創作。「跨時空」是指編導陳炳釗嘗試去理解和呈現四十多年前的香港,以及更早之前的劉以鬯的歷史經驗;「同時代」是指在原本的人物淳于白和亞杏之外,還加入了今天的一對男女的對照。在劇中,黃思進是本土青年,經歷過雨傘運動和旺角騷亂,失去了人生動力和方向,後來變成了一個「深漂」(住在深圳的港人);藍丹丹則是來自內地的「港漂」,在香港念碩士之後留下來工作四年,對港式生活非常留戀。相差四十六年的時空,兩組對倒人物之間又是一層對倒。
《對倒.時光》完全掌握到原著《對倒》的精髓──人物之間的相異和相通、互相拒絕和互相牽引,不同人生狀態(無論是性別、年齡、身份、性格)之間的張力,偶然和必然的互為表裏,真實與幻想的糾纏不清……。在劇場上鏡子的運用異常精準,製造出觀看與被看(或自我觀看)的多重視覺。個體的自我塑造和定義,建基於對他者的期望和反射。(淳于白和亞杏互相想像對方,及想像對方如何想像自己;黃思進和藍丹丹在彼此窺視的眼神中,互相猜測對方的不軌意圖,但同時不能自已地展開了帶點自辯色彩的自我叙述。)香港舊街道和建築的微縮模型的運用,營造了攝影廠佈景式的真假空間;真人和模型小人之間,交替於能動者和被擺佈者的狀態。在多層次的空間中,多條時間線索在前後移動,交會或分岔。我想,這不就是「香港」本身的縮影嗎?不就是劉以鬯的作品,以至於他那一代人的生命軌迹所勾畫出來的歷史圖境嗎?在某種意義上,「對倒」就是「香港」。 
本地文學創作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書寫能留住記憶,傳承城巿裏每一代人的聲音。本地作者 #蔣曉薇 寫過舞台劇《家‧寶》,也改編電影《 #幻愛 》小說,早前出版新作《 #秋鯨擱淺 》,寫深刻的生活觀察,呈現當下香港人離開和擱淺狀態,作品更一度再版,深受港台讀者歡迎。因為閱讀香港文學,她建立了本土身份認同;因為想記錄這座城巿的聲音,她執筆寫作,傳承本地文學根基,「要書寫這個城巿的故事,你要肩負的更加多,好像脈絡傳承,我們的記憶斷了是不可以。」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本地文學創作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打散書本上架分類,買書不打折扣反而送菜,說的是龐一鳴最近於深水埗開辦的「一拳書館」。
「知識有價,食物都是有價。」一鳴希望重新拋上架分類,如「香港有譯」、「無用之用」、「無政府主義」等,製造互動,讓大家重新思考書本的價值,更以本地新鮮農產取替折扣,改變大家的消費習慣,直接支持生產者。原來我們都可以用一本書、一棵菜,選擇一個更公平多元的社會。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本地文學創作 在 港。實測Test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廣東話係我哋香港人嘅母語,講就一定無問題,但如果考你寫出嚟,你又識寫幾多個?今次我哋落區訪問啲後生仔,睇吓佢哋識唔識寫嘥氣個「嘥」字,心悒個「悒」字,同埋躁底個「躁」字!
?Follow我哋成員嘅IG,了解更多幕後趣事!
文迪IG
https://www.instagram.com/i.mandicc/
------------------------------------------------------------
佩儀IG
https://www.instagram.com/ppui.yee/
------------------------------------------------------------
T-soul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___soul/
------------------------------------------------------------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testhongkong/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oncctesthk/
本地文學創作 在 青年文學獎- . 「有人試圖判斷淚水的真假,但硬起心腸看認真看 ... 的推薦與評價
麥樹堅《牛眼》 麥樹堅,作家、編輯。現任香港浸會大學語文及創作講師。曾任本地文學雜誌《月台》總編輯。專研晚清小說、香港文學和文學創作。... ... <看更多>
本地文學創作 在 新鮮出爐: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得獎者快閃對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中文 文學創作 獎結果剛剛出爐,可惜得獎者作品結集需時, ... 人類學,文章散見 本地 媒體,作品曾獲青年 文學 獎、大學 文學 獎、中文 文學創作 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