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時間:每星期✅四、五✅晚上8點✅
總會長。出手就是不一樣…..出老酒了…⚡️
紫砂工藝五廠出品-90年代初期.
錢華娣製- 酒罈壺套組-黑泥,沉穩內斂。賞心悅目
酒罈五頭茶具-與李白的將進酒詩相呼對應。
藏之樂-用之悅。有理由不弄一組嗎?
出自:唐-李白(酒仙)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
主人為何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
李白詩將進酒 在 My Playground 古家私房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年品酒潮流指向了傳統烈酒威士忌,從不同國家不同年份,以至用上怎様的木桶釀製也各有喜好,而向來愛好杯中物的筆者當然也會湊湊熱鬧,間中和朋友交流一下。
俗語有謂「酒乃穿腸之物」,但其實只是輕嚐淺酌也無傷大雅,當中似醉還醒的意境更造就了不少千古傳誦的佳作,就像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的五言古詩、七言絕詩,無不是在酒意酣濃之時的著作,那種天馬行空、放下束縛的澎湃情感意境絕非一般人能夠體會得到!
古有七步成詩,想不到現代亦有把酒論書法,最近筆者扮下文青受邀來到香港國際青年藝術家協會舉辦的「今非昔墨」畫展,認識了國寶級修復大師洪傳驊先生和知名書法家陳明德大師,在兩位老師的深情引領下,一邊品嚐蘇格蘭得獎名釀,一邊細味著兩位前輩寫晝的歷練和心得,意會那半醉還醒的超然境界,讓筆者這位藝術菜鳥體會甚深。
平時細味威士忌大都是聯想與食物的結合,又或以年份和木桶去界定優劣,今次經專業唎酒師指點下,原來水質才是至為重要的關鍵,就像是今次品嚐的Arran 10年單一純麥威士忌,以廠齡論酒歷完全是青年級數,但就是因為釀酒廠的獨有環境,讓水源經過了天然瀑布的過濾,清純而富含礦物,加上調酒師的鬼斧神工,使出品甘醇帶香草果香,層次豐富,就連英女皇也在佳釀未成之際已預留了給皇孫,要知道蘇格蘭威士忌一般都有數十至幾百年悠長歷史,能在衆多馳名老牌當中脫穎而出,實屬史無前例,可想而知其獨特之處,如此的故事性亦令此品牌一炮而紅,出品大受歡迎,限量生產前提下很多時都有缺貨的情況。
而知名書法家陳明德老師更是威士忌的擁躉,據其透露威士忌能幫助他達到創作的狀態,尤其是近年所創作揉合了古典味及現代感的「非書法」,以書法線條及留白抒發出個人藝術理念,個人風格鮮明,讓水墨脫離古典傳統的框架,有時候更會加上日本墨象噴點與西方滴墨揮灑,以非常規之形態走進當今世代,一方面希望能藉不包含中國文字的非書法藝術,讓書法藝術步向國際,傳承這種珍貴的傳統藝術。
共賞威士忌與畫 從畫中看透人生
今次大會是受到陳明德大師的啟發,舉辦了威士忌與畫作的共賞活動,希望帶大家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感受不同的覺悟。
由香港國際青年藝術家協會舉辦的「今非昔墨」畫展將於2021年7月17日至9月17日在葵涌大連排道182號金龍工業中心第四座24樓B室舉行,由七位知名藝術家共同策劃的群組展覽,讓威士忌和畫作愛好者都可以在這個活動中聚首一堂。品嚐威士忌的風格和研究生產方法的細微分別,透過細味威士忌的味道和歷史,讓我們沉醉於威士忌和畫作之中,每個人都能夠從同一幅畫作有不同嘅覺悟和了解。展覽期間亦有不同活動提供讓來賓一同參與,使大家更能了解體會當中樂趣,在繁忙的日子中停下腳步,慢活人生。
參與藝術家:
畫壇殿堂級人物黃配江、知名書法家陳明德、金石書畫家張振國等等。七名大師的作品都極具個人特色,用墨水「畫」破昔日與現今的界限,從中看透他們在藝術及人生路上的高低起伏和跌盪。
活動日期:9月4日
活動時間:下午3時至5時
活動地點:葵涌大連排道182號金龍工業中心第四座24樓B室
有誰共嗚 有緣能得墨寶一幅
由國寶級修復大師洪傳驊先生題字的墨寶會贈送給有緣人。在展覽期間大家來到雅博軒都可以寫下對畫作的感言,每段感言會由各位大師評級,最有覺悟的留言會獲得墨寶一幅,希望畫展能夠帶給大眾不同的感覺和想法。有緣人會在畫展完結後有專人通知領取墨寶。
#今非昔墨
#香港國際青年藝術家協會
#共賞威士忌與畫
#從畫中看透人生
#非書法
#Arran
#杯中物
#墨寶
#古家私房菜
#揾食達人Keith
#instagood #followme #follow #instalike #food #likeforlike #tagsforlikes #igers #foodporn #yummy #lifestyle #instafood #followback #foodiesofinstagram #foodie #hkfoodblogger #lovefood #hkkol #hkblogger #hkinfluencer
李白詩將進酒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我和香的因緣之四 》
或許早年對東西方哲學的嗜求有癖,再加上好古敏學於古典文學,因此無論是西方的哲人,抑或中國由古至今的詩詞大家,幾乎盡其所能地搜古耙文地閱讀,即便是囫圇吞棗,也有極大的滿足感。同樣地,對唐宋年代中個性略帶有敏感氣質的少數詩人,經常有種玄交通神之感,雖然稱不上天人感遂,但有時卻又與古詩人有著爾汝之親,不受時空束縛和影響,這種感覺甚為奇妙⋯⋯。
杜甫雖說出生於顯赫家族,也是皇室後裔,但由於是位奇才,敏而好學,七歲就可以寫出觸動人心的好詩,所以也有神童之稱。雖然如此,但考運不佳,年輕時期也有放蕩裘馬之舉,吟唱春歌於酒肆間,但終畢是塊隱玉,可惜難有出海之格,即便得到了唐玄宗的偶識,最終仍然是仕途未濟⋯⋯。
眾所皆知,杜甫和李白曾經有著深厚的感情,一起尋幽訪勝,古剎參道,時有詩文魚雁相從,可說是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最令我動容的是杜甫是位重情重義的文人,由於他和李白的莫逆生死之誼,一度杜甫經常為了李白的遭遇而感深痛哭,泣不成聲,就如同詩中所說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這首詩是因為李白招事,被流放到夜郎,這期間生死未卜,生為知友的杜甫有感而發,寫下他對李白的魂牽夢繫。在夜裡李白不斷地進入他的夢中,杜甫深切地了解李白,也知道這位至交故友一直未曾一刻沒想到他,杜甫深覺李白深陷重重的羅網之內,究竟有沒有人可以幫助他逃出這場災難?杜甫肝腸寸斷地說著,他在夢中所見到的李白恐怕不是他真正的魂魄吧!雖然兩位老友相隔千萬里,現況無從得知,杜甫希望李白的魂魄如果真的可以入夢的話,他們所親臨過的楓林、小橋等等景色,依然是青蔥可掬⋯⋯。
方中宇老道是我向道之齡住在興寧街時,一處佛道共處小宮廟之住持,外省口音,寧波鄉音極重,應是浙、滬一帶人氏,他的遭遇頗為奇特,並非和軍隊遷移,而是早年受其師之命,要來台灣宣揚佛、道思想,沒想一待直至天年,再也無緣重返故里。可能和台灣的因緣頗深,他曾說:「這裡的人情、土氣都是他難以割捨的,再加上師尊當年所託之命尚未完成,因此羞愧無顏返回祖庭⋯⋯」方老道中等身材,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虎虎生風,或許有著功夫底子的緣故,若是從遠處光聞其聲,恐難和他的外表連成一氣。方老道我初識他時,應已六十開許之齡,但全然未見其老態,膚色如凝脂一般毫無皺摺,早歲入道,經由數十年丹道鍛煉,再加三花聚頂,眼白處竟然如嬰童般呈現豆青色,配上眼球,恰如點漆一般。
少時曾屢聽方老道,其猶似古畫中走出來之人物,至今我尚未曾看過,過了花甲還可以保持得如此英挺、俊秀之人,懸膽鼻,氣灌山根,足以說明有股浩然底氣,絲毫不可侵犯,在往後的相處間,從多件事上,的確,心如其人,言行一致。再有一處吸引我的地方,即便隨著家中的遷徙,我仍然時不時地會去他宮廟中的書齋拜訪他,他也非常好客,小小的一處宮廟,日夜間經常訪客如潮,門庭若市,老道從善如流的個性是我年少時學習八處玲瓏和世道人情的貽範,這也是我當時少年老成之由來,想必方老道處熏習多矣。一處書齋令人目不暇給,擺置了上下五千年一切四玄典籍,《易經》、莊、老,再加仙道、丹冊,貼滿四壁,成千上萬,每每走入老道的書齋,便有股幽香寧謐之息悠然入鼻,令人無法不生起慕聖之心⋯⋯每回探訪老道,總會順道地挾走幾本丹書回去,下回再訪時便有不少問題可以提問,令我百思不解,讚嘆再三的是老道為何學識如此淵博,無論如何舉問,都可獲得會心滿意的答案。
在方老道尚未歸仙時,我從他身上學習到不少難得——他人認為是旁道之術,在我的年齡,一般是對這些不會有任何的好奇或興致,但說也奇怪,方老道身上始終令我有學不完的東西,例如楊氏太極的一些技巧,最早便是從老道口傳心授中了解,原來老道的太極是從楊少侯處習得,並且已有凌空之勁,據說他有一方外好友,兩人每當會面之時,便會切磋其技,對方可以輕易地把一沉甸老檀木方桌隔空而起,飛出數丈之外。老道有一次無意間幫一鄰居治病,只見相隔數尺,從勞宮穴發出一股真氣,只見患者所穿之寬鬆衫衣憑空颺揚,沒消一會兒,氣過疾空,這是我生平所見之發勁,從此便和太極結下了深緣⋯⋯。
方老道對我影響更深的是他的爐中碧篆製香之術,他可算是我戀上香物之啟蒙師。香者並非只是用於靈祀、供聖或禮佛、祭拜之用,據方老道所言,他在中國內地各處年少時洞天福地所聞,香不但用於禱誠其仙,並且也可以祛疫、辟邪,同時又可以有調氣、助行之效,從他處了解如何尋找製香之材料,如何研磨成條之過程⋯⋯除此,不同的香產自何方?不同的土地所產、所鍾,對於人體溫養肆洩之法,都有古代所遺之香譜,我在方老道處所聽、所聞、所學多矣⋯⋯(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李白詩將進酒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李白詩將進酒 在 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感謝你留下喜歡和訂閱♡
打開鈴鐺接收最新消息→ 🔔
訂閱頻道:https://goo.gl/UCX8or
✔ 黃詩扶
● https://www.weibo.com/u/2330621952
✔ G2er
● https://www.weibo.com/u/3996062747
★插圖:https://www.pixiv.net/artworks/50782598
◎繪師:よー清水
● https://www.pixiv.net/member.php?id=2830609
● http://www.yo-shimizu.com/
● https://twitter.com/you629
──────────▼歌曲資訊▼──────────
演唱:G2er、黃詩扶
作曲:G2er/霧斂/盧一帆
作詞:〔唐〕李白/左木修
編曲:WH宇恆
吉他:顧雄
二胡:辰小弦
混音:徐志明
設計:顧如願
出品:萬象凡音
──────────▼歌詞Lyrics▼──────────
(G2er)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黃詩扶)
倘若相逢即別離
迢迢千里無期
此地 何時 再相遇
(G2er)
清風起
風將溫酒拂去一腔暖意
知心人
酒過半巡稱知己
(黃詩扶)
詩中句
總是難敘當時語
他提筆
借離別 嘁嘁
(G2er)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黃詩扶)
倘若相逢即別離
迢迢千里無期
此地 何時 再相遇
-Music-
(G2er)
話中題
總是難述平生遇
他提筆
借花月 噫噫
(黃詩扶)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G2er)
倘若相逢即別離
迢迢千里無期
何地 何時 再相遇
(合)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倘若相知即相惜
昭昭明月無比
何問 何懼 能與你
──────────▲▲▲●▲▲▲──────────
提供您自己的音樂進行推廣:https://link.kiss20music.com/CH-Submit
✉ Email:chinese@kiss20music.com
#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
李白詩將進酒 在 古今第一勸酒歌(一) | 知史百家歷史春秋網李白《將進酒》 的推薦與評價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