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秋禮、華陶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此兩詩句,千古傳誦,無人不曉,道出團圓、賞月、月餅,國人的共同感情與習俗。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說始於唐,或宋、或元明,甚而更早的殷周,是除了農曆除夕返鄉團圓吃年夜飯外,最富民情的節慶。互送月餅也成為重要禮尚往來,感情橋接之物。
〈華陶窯、割稻碗〉
多年前曾造訪立法院前同事,也是黨外時期「行街頭」的老兄弟,陳文輝委員所打造位於苑裡鎮的「華陶窯」,驚見文輝兄不當立委以後20多年來辛苦經營,園內種滿本土植物,間建傳統建築,既本土又人文的生活美學園區,提供遊客遊園、捏土、燒陶,大家無不驚嘆如世外桃源,流連忘返!
最特別的是仿早年台灣農民割稻時於田中吃飯之「割稻碗」,造型碗大又粗獷,緬懷農業時代,台灣人勤勉養家之「飯碗」。農忙時在烈日下,全家大小總動員不停的割稻,農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農婦幫忙之餘,又要趕回家煮飯送到田中,一家人圍在田中蹲下吃粗飽,全家指靠微薄幾分田為生,實辛苦也認命,是那個時代的台灣價值:「守己安份,順天聽命」,更道出「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今年秋節有感於此,向文輝兄交關,分享「割稻碗」予立委同仁、助理及親朋好友。
其中最特別是宋楚瑜主席收到後打電話來道謝之餘,加句:「總召,你送我兩個缽,是要叫我去化緣嗎?」不覺莞爾。我只好回答:是缽是碗也行,多功能,自行發揮,正確品名是「五福碗」,聊表敬意,祝福秋節愉快、五福滿碗、平安喜樂!
華陶窯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李姉妹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漢詩は本当に美しいですよね✨ 是非皆さまの好きな漢詩も教えてください! ↓今日紹介した漢詩はこちら↓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悯农二首」 其二 李绅 「春望」 杜甫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山行」 杜牧 ↓小学校低学年の教科書に出てくる漢詩はこちら↓ ・一年级 「江南」「画」(王...
杜甫 思 李白 在 林碩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祝福大家八月半快樂,靚膩膩。
李白説: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杜甫說: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
蘇軾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圓人團圓,祝福闔家平安幸福美滿。
杜甫 思 李白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我和香的因緣之四 》
或許早年對東西方哲學的嗜求有癖,再加上好古敏學於古典文學,因此無論是西方的哲人,抑或中國由古至今的詩詞大家,幾乎盡其所能地搜古耙文地閱讀,即便是囫圇吞棗,也有極大的滿足感。同樣地,對唐宋年代中個性略帶有敏感氣質的少數詩人,經常有種玄交通神之感,雖然稱不上天人感遂,但有時卻又與古詩人有著爾汝之親,不受時空束縛和影響,這種感覺甚為奇妙⋯⋯。
杜甫雖說出生於顯赫家族,也是皇室後裔,但由於是位奇才,敏而好學,七歲就可以寫出觸動人心的好詩,所以也有神童之稱。雖然如此,但考運不佳,年輕時期也有放蕩裘馬之舉,吟唱春歌於酒肆間,但終畢是塊隱玉,可惜難有出海之格,即便得到了唐玄宗的偶識,最終仍然是仕途未濟⋯⋯。
眾所皆知,杜甫和李白曾經有著深厚的感情,一起尋幽訪勝,古剎參道,時有詩文魚雁相從,可說是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最令我動容的是杜甫是位重情重義的文人,由於他和李白的莫逆生死之誼,一度杜甫經常為了李白的遭遇而感深痛哭,泣不成聲,就如同詩中所說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這首詩是因為李白招事,被流放到夜郎,這期間生死未卜,生為知友的杜甫有感而發,寫下他對李白的魂牽夢繫。在夜裡李白不斷地進入他的夢中,杜甫深切地了解李白,也知道這位至交故友一直未曾一刻沒想到他,杜甫深覺李白深陷重重的羅網之內,究竟有沒有人可以幫助他逃出這場災難?杜甫肝腸寸斷地說著,他在夢中所見到的李白恐怕不是他真正的魂魄吧!雖然兩位老友相隔千萬里,現況無從得知,杜甫希望李白的魂魄如果真的可以入夢的話,他們所親臨過的楓林、小橋等等景色,依然是青蔥可掬⋯⋯。
方中宇老道是我向道之齡住在興寧街時,一處佛道共處小宮廟之住持,外省口音,寧波鄉音極重,應是浙、滬一帶人氏,他的遭遇頗為奇特,並非和軍隊遷移,而是早年受其師之命,要來台灣宣揚佛、道思想,沒想一待直至天年,再也無緣重返故里。可能和台灣的因緣頗深,他曾說:「這裡的人情、土氣都是他難以割捨的,再加上師尊當年所託之命尚未完成,因此羞愧無顏返回祖庭⋯⋯」方老道中等身材,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虎虎生風,或許有著功夫底子的緣故,若是從遠處光聞其聲,恐難和他的外表連成一氣。方老道我初識他時,應已六十開許之齡,但全然未見其老態,膚色如凝脂一般毫無皺摺,早歲入道,經由數十年丹道鍛煉,再加三花聚頂,眼白處竟然如嬰童般呈現豆青色,配上眼球,恰如點漆一般。
少時曾屢聽方老道,其猶似古畫中走出來之人物,至今我尚未曾看過,過了花甲還可以保持得如此英挺、俊秀之人,懸膽鼻,氣灌山根,足以說明有股浩然底氣,絲毫不可侵犯,在往後的相處間,從多件事上,的確,心如其人,言行一致。再有一處吸引我的地方,即便隨著家中的遷徙,我仍然時不時地會去他宮廟中的書齋拜訪他,他也非常好客,小小的一處宮廟,日夜間經常訪客如潮,門庭若市,老道從善如流的個性是我年少時學習八處玲瓏和世道人情的貽範,這也是我當時少年老成之由來,想必方老道處熏習多矣。一處書齋令人目不暇給,擺置了上下五千年一切四玄典籍,《易經》、莊、老,再加仙道、丹冊,貼滿四壁,成千上萬,每每走入老道的書齋,便有股幽香寧謐之息悠然入鼻,令人無法不生起慕聖之心⋯⋯每回探訪老道,總會順道地挾走幾本丹書回去,下回再訪時便有不少問題可以提問,令我百思不解,讚嘆再三的是老道為何學識如此淵博,無論如何舉問,都可獲得會心滿意的答案。
在方老道尚未歸仙時,我從他身上學習到不少難得——他人認為是旁道之術,在我的年齡,一般是對這些不會有任何的好奇或興致,但說也奇怪,方老道身上始終令我有學不完的東西,例如楊氏太極的一些技巧,最早便是從老道口傳心授中了解,原來老道的太極是從楊少侯處習得,並且已有凌空之勁,據說他有一方外好友,兩人每當會面之時,便會切磋其技,對方可以輕易地把一沉甸老檀木方桌隔空而起,飛出數丈之外。老道有一次無意間幫一鄰居治病,只見相隔數尺,從勞宮穴發出一股真氣,只見患者所穿之寬鬆衫衣憑空颺揚,沒消一會兒,氣過疾空,這是我生平所見之發勁,從此便和太極結下了深緣⋯⋯。
方老道對我影響更深的是他的爐中碧篆製香之術,他可算是我戀上香物之啟蒙師。香者並非只是用於靈祀、供聖或禮佛、祭拜之用,據方老道所言,他在中國內地各處年少時洞天福地所聞,香不但用於禱誠其仙,並且也可以祛疫、辟邪,同時又可以有調氣、助行之效,從他處了解如何尋找製香之材料,如何研磨成條之過程⋯⋯除此,不同的香產自何方?不同的土地所產、所鍾,對於人體溫養肆洩之法,都有古代所遺之香譜,我在方老道處所聽、所聞、所學多矣⋯⋯(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杜甫 思 李白 在 李姉妹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漢詩は本当に美しいですよね✨
是非皆さまの好きな漢詩も教えてください!
↓今日紹介した漢詩はこちら↓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悯农二首」 其二 李绅
「春望」 杜甫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山行」 杜牧
↓小学校低学年の教科書に出てくる漢詩はこちら↓
・一年级
「江南」「画」(王维)
「咏鹅」(骆宾王)
「悯农二首·其二」(李绅)
「古朗月行」(李白)
「风」(李峤)
「静夜思」(李白)
「人之初」(王应麟)
「池上」(白居易)
「小池」(杨万里)
「春晓」(孟浩然)
「赠汪伦」(李白)
「寻隐者不遇」(贾岛)
「画鸡」(唐寅)
・二年级
「登鹳雀楼」(王之涣)
「望庐山瀑布」(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敕勒歌」(佚名)
「梅花」(王安石)
「小儿垂钓」(胡令能)
「江雪」(柳宗元)
「村居」(高鼎)
「咏柳」(贺知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绝句」(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二首·其一」(李绅)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三年级
「山行」(杜牧)
「赠刘景文」(苏轼)
「夜书所见」(叶绍翁)
「望天门山」(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望洞庭」(刘禹锡)
「司马光」
「所见」(袁枚)
「早发白帝城」(李白)
「采莲曲」(王昌龄)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三衢道中」(曾几)
「守株待兔」「元日」(王安石)
「清明」(杜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忆江南」(白居易)
「滁州西涧」(韦应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漢詩 #中国語 #朗読
-----------------------------------------------------------------------------
動画内容のリクエストなどコメント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hjThxt99rkGcjcEreyOQg
Twitter⇨ https://twitter.com/lisis45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sis45/
------------------------------------------------------------------------------
↓お仕事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はこちらへ↓
[email protected]
------------------------------------------------------------------------------
大家好!李姉妹です。
私たちは日本在住の中国人姉妹です。
姉⇨中国生まれ…その後中国、日本、ニュージーランドで生活
妹⇨日本生まれ…幼少期は中国で過ごし、6歳から日本在住
このチャンネルでは姉妹それぞれの生い立ちや実体験を生かして、中国語や中国の文化についての雑談と旅の動画をアップしていきます。皆様が中国文化に触れるきっかけになることができれば嬉しいです!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