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台灣梅克爾
德國在前幾天、26日,舉行聯邦議會大選,這場選舉意義非凡,因為執政16年的總理梅克爾不再尋求連任,這次投票不僅是選出德國的新領袖,也代表一個梅克爾時代的結束。
這位德國人暱稱為「國民媽媽」的梅克爾,16年任內,她帶領德國與歐盟度過重重危機,也讓德國成為世界重要影響力量。
相較於川普、普丁、習近平這些強勢男性主導的世界政壇,梅克爾的行事作風低調、內斂、溫暖,這樣的她反倒形成一股暖流,深受德國民眾、甚至世界肯定。
原本的她是東德的鐵幕女兒,在東西德統一後, 不管是經濟、文化和觀念 ,雙邊都差異巨大,梅克爾用她【堅強的意志力與耐性】進行調停,化解族群衝突,並為撕裂的東西德重新融合。
我很喜歡梅克爾,也一直在想,台灣是不是也能有一位【台灣梅克爾】的女性政治人物。
用女性温柔、堅定、耐心與溝通的特質,縫合台灣存著各種撕裂與對立。
但這兩年我從盧市長身上,似乎看到這樣的特質和希望。
我是一半的台中女兒,對於台中,我一直有孩童時的温暖回憶, 當然也有深深的關注。
2018年縣市長選舉,盧市長是以20萬票大勝林前市長;然而大勝後的盧市長沒有像林佳龍前市長一樣,大幅否定胡市長的政策; 也沒有像柯文哲市長操作五大弊案來踩低前朝、為己立威。#不靠糟蹋前朝來突顯自己的厚道
她上任後,只是低調、柔和、耐心地不斷進行市政改革和推動……
第一年的任期,因為不操作政治議題和衝突, 在政治掛帥的台灣 ,確實略為被新聞邊緣化……
但隨著市政成果逐漸展現,台中遇到疫情也有條不紊,而萊豬議題又勇於向美方直言……
這位媽媽市長逐漸獲得台中市民的信任與支持。
現在盧秀燕市長的個人施政滿意度,或是台中市的總體競爭力評比在各項調查中,都屢創佳績!
【好酒沉甕底、有能不寂寞】!
這讓台灣的政治領導人走出一條【新路】…… 政治不一定要做秀、搶話題、 語不驚人死不休……#為政不在多言
看到數十年 吵吵鬧鬧的台灣政治,不斷內耗停滯的浪費資源,期待我們也能誕生一位【台灣梅克爾】,讓台灣的政治更温柔、更理性與合作。
#政績就是最好的戰鬥力
台中城市競爭力六都第二、十年最佳
http://n.yam.com/Article/20210928581642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防疫這條路,感謝各界團體、民眾的支持,#侯Sir 特別頒發感謝狀向各宗教團體致意,謝謝他們在防疫工作上盡心盡力。 市府社會局的 #新北好日子愛心大平台 在成立 #防疫基金 後,至今已有超過40組宗教團體防疫基金累計超過3,000萬元、#復康巴士 3輛、#9人座巴士 1輛、#高頂救護車 1輛、#全身式...
東德 城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試用另一個角度去分析 #btw21 ,係由今日張寶華講讀書段片嘅Point發展出嚟,英國時間 2000 同大家講吓
-
成為會員:https://member.martinoei.com/checkout/?rid=pIOrwc
買嘢就:https://shop.martinoei.com
東德 城市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默克爾卸任,他們的家鄉凋敝?德國年輕人為何選擇支持極右翼的 #另類選擇黨?】
「在默克爾執政的這十六年裏,人們的生活並沒有過得更好。」
當地時間今日凌晨,德國大選出爐,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慘敗,在投票結果中,極右翼黨派選擇黨(AfD)獲得了10.5%的支持,為何這幾年越來越多普通德國人選擇另類選擇黨?他們為何排斥移民,抵制歐元?他們中有失去代言人的保守派,有沒落小鎮的年輕人,也有典型的城市中產,為何德國經濟高歌猛進,他們卻認為自己的生活更糟糕了?為何兩德統一多年後,東西德的差距仍然巨大?
我們採訪了這些放棄默克爾的選擇黨成員;我們還訪問了默克爾官方傳記的作者,我們試圖理解,在默克爾宣佈告別的今日,為何選擇黨會在年輕族群如此受歡迎?以至於在在2021年6月份剛剛結束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州議會選舉中,雖然選擇黨屈居第二,但30歲以下的選民當中,選擇黨是最受歡迎的:在1991年以後出生的選民中,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投票給了選擇黨……https://bit.ly/3zKucEi
相關閱讀:
【穩定之手16年:離開「母親」梅克爾,德國能否學會自行走路】https://bit.ly/2XI0T87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深度 #國際 #默克爾 #2021德國大選 #極右翼
東德 城市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防疫這條路,感謝各界團體、民眾的支持,#侯Sir 特別頒發感謝狀向各宗教團體致意,謝謝他們在防疫工作上盡心盡力。 市府社會局的 #新北好日子愛心大平台 在成立 #防疫基金 後,至今已有超過40組宗教團體防疫基金累計超過3,000萬元、#復康巴士 3輛、#9人座巴士 1輛、#高頂救護車 1輛、#全身式防護衣 8,000件、#N95口罩 1萬個、#酒精、#口罩 等物資,善款除購買防疫物資,並提供急難慰助,守護大家的健康。看到這麼多人的愛心和支持,真的讓我們非常感動。除捐贈防疫基金與物資,各宮廟也積極配合市府政策,暫緩繞境、祈福法會等易造成群聚感染的宗教活動,避免出現防疫破口。雖然台灣連續多日保持 #零確診,但全球疫情尚未舒緩,仍不可掉以輕心,疫情當前、防疫優先。
侯Sir 常說希望新北市可以是個充滿「#正向力量」的城市,雖然在疫情期間大家隔著社交距離,但愛心和關懷沒有距離,希望這股正能量能持續蔓延,把病毒趕跑。
謝謝各宮廟持續慷慨捐贈物資和款項,特別感謝:
🔺 #新北板橋:慈惠宮、接雲寺、深丘福德宮、港尾福德宮、埔墘福德宮、新北市佛教會、江子翠潮和宮、後埔福德宮、北極壇、慈后宮、鎮發宮、大井頭福德祠、北巡嚴天代天府、北極宮、廣厚宮、真武廟、宏法禪寺
🔺#新北三峽:普賢寺、廣行宮
🔺#新北中和:南山福德宮、竟南宮、海山宮、廣濟宮、福和宮、北聖宮、鎮南宮、東德宮
🔺#新北三重:義天宮、興協宮、同仁宮、玄峯慈惠堂、普庵宮、玄明壇
🔺#新北新莊:地藏庵、武聖廟、慈祐宮(媽祖宮)
🔺#新北五股:三重安北宮、洲子洋福德祠
🔺#新北新店:大香山慈音巖
🔺#新北萬里:金山財神廟
🔺#新北石碇:五路財神廟
🔺#新北淡水:清水巖
🔺#新北蘆洲:保佑宮
🔺#新北汐止:拱北殿
🔺#新北土城:承天禪寺
🔺#新北三芝:蓮光寺
#新型態安全生活模式 #新北有你真好 #安居樂業 #侯友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Vu_a-7C_uo/hqdefault.jpg)
東德 城市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年11月9日是 #柏林圍牆 倒下三十周年,今年的德國紀念活動以前東德地區和平革命為主題展開。
《明周文化》資深編輯陳伊敏在前東德城市探尋歷史的蹤迹,尋訪時代舊場景和被淡忘的小人物。她寫道:「圍牆高聳的年代,有人選擇拚死越境,有人選擇走上街頭疾呼,有人選擇留守家園,狹縫中尋求自由……三十年過去了,當日的選擇如何影響今日的生活?」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9oEFy6WvOg/hqdefault.jpg)
東德 城市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消逝的肖像》系列堪稱是劉芸怡的代表作,而且持續不斷地變化,從東德城鎮的廢棄樓房,到金門的洋樓乃至於碉堡,其關注的面向也有著層層的演繹,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還原美學的呈現、歷史意識的體悟、失落時光的深情凝望。
赴德就學前,劉芸怡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她夢見原來居住的房間後頭,另外還有一個空間,她毫無恐懼的前往探訪,發現裡面有門,門後是更多的通道,她越來越深入,進入地下迷宮也似,那是一個原始的空間,彷彿回到母體一般。
劉芸怡自言,後來看見廢墟,都會直接連結到回到原始空間的這個夢。
對她來說,建築物如同人軀殼的延伸,而無名的廢墟則近似封存時光的盒子,能夠見證許多事,除去一般人生活的痕跡,潛意識的流動,還有戰亂的陰影,與歷史、文明的記憶,種種凡此。
劉芸怡也提到,過往歐洲有幫死者做面具的傳統――他們會翻模死者的臉,以便留下存在的證明以及紀念。她認為,攝影其實也就是在做一樣的事,拍下來的人事物,絕不會是永久的,照片不過是時間的切片。
唯消逝不等於不存在,那終歸是生命再自然不過的真實狀態。
而金門所保留的戰爭時期的完整景觀,劉芸怡認為是由於長久的戒嚴,導致金門停滯在過往的時光,跟東德的城市頗為相似,儼然平行的對照。不只如此,她尚且發現金門植物的種植,與戰略位置密切相關,譬如鄭成功進入金門,大量砍伐,導致金門光禿禿一片,抑或是日後國民黨軍隊進駐,為戰爭需求,乃種植可以當作阻絕、防禦型武器的植物,如瓊麻、仙人掌、九重葛等。
一旦建築物被棄置,這些廢墟就逐漸會被大自然的力量反噬。她在金門拍攝時,就常看到植物花草遍佈整個建物、進一步造成破壞的景象,甚至有屋子裡面直接長出一棵樹。劉芸怡表示,這會讓她重新省思文明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小檔案
劉芸怡出生於台中,2005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0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碩士畢業(Diplom 學位),2014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in)。 2011-18於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村、耶拿、Schwalenberg、土耳其伊斯坦堡、台北國際藝術村、高雄駁二藝術特區以及台南蕭壠文化園區等地駐村。2013 獲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2015獲台南新藝獎。2016獲桃源創作獎入選。作品並獲文化部藝術銀行購藏以及國立台灣美術館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
個展計有《歷史造景》、《消逝的肖像》、《遺落之島》、《歷史塵埃》、《城市幽靈》、《渡境》等,展場遍及世界各地,如台北、新竹、台南、台中、桃園、高雄、廈門及德國的柏林、柯尼希施泰因、哈雷、耶拿等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yddDayHml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