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許多同學失去夢寐以求的出國交換機會。😢
✨清華電機系靈機一動,將原本海外名校體驗獎金轉為 #線上國際學習機會。
清華電機系每年提供甲、乙組各10名學生 #暑期出國交換獎學金20萬。包括柏克萊加大、洛杉磯加大、史丹福大學等熱門學校。若申請學期交換,最高可得到 #40萬元獎金。💸
許多名校開出升級版線上課程,可取得結業證書、與教授一對一教學及參加團體活動。這些課程相對昂貴,一門課將近10萬元,若沒有獎學金,不少學生只能望梅止渴。🤦♂️
電機系大二蘇東誠同學今年暑假修了3門線上課,包括全球最頂尖的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及專業機構C++課程。他身為阿卡貝拉社團的團員,希望結合電機與音樂專長,發展新可能。🌈
電機系大二葉芷彤同學去年申請前往柏克萊加大交換,因疫情沒能去成,她決定明年繼續申請。💪
今年5月科技部公布傑出研究獎。全國80位獲獎者中,清華電機系即囊括4獎,在 #全台大學系所中排名第一。🏆
清華電機系擁有豐厚的獎學金、頂尖的師資陣容,是許多學子心中的 #第一志願!
🔍清華電機送獎學金,不出國也能線上國際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tPpeFQ2q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柏克萊大學竟然有吸血鬼?任何人都可以教課?竟然還有電玩課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排名世界第十,是許多人嚮往的志願;在頂尖學府讀書會有什麼特別的求學經歷呢? 影片授權:The DoDo Men - 嘟嘟人 (https://youtu.be/Dyq-cI-d8IM)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
柏克萊大學排名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雖然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 (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發表最新「學術自由指數報告」,香港被評為 D 級、指數為 0.348,分數比俄羅斯 (0.374)、柬埔寨 (0.381) ,以及越南 (0.377) 低。
全球學術自由指數的計算考慮 5 個影響學術自由的指標,包括:研究及教學自由、學術交流及傳播自由、學院自主權、校園倫理 (Campus Integrity),以及學術與文化表達自由——但是不會影響香港大學在世界大學的排名榜。
因為「QS世界大學排名榜」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全球大學排名榜」,顯然都不將「學術自由」列為考慮之列。
以QS為例,MIT列全球第一,史丹福第二,哈佛第三。但中國清華大學,不會容許任何自由民主的社會科學討論,文史哲也以馬克思主義為正宗,清華排全球第15名,高於第17的耶魯、第18的康奈爾。
而2021年度QS榜上,香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排22和23,高於排24的東京大學、排30的加州柏克萊。
英國泰晤士報的排名榜也類似:2020年度,牛津第一、加州理工學院第二、劍橋第三。但清華23、北大24,還高於LSE (27);而港大35,高於東京大學(36)。
不要忘記:清華與北大都有黨委書記為最高管理當局,不止不會僱用戴耀廷和陳文敏,還會將這類學者拘捕入獄。港大和香港的其他大學,行將也會有黨委書記。
此英語世界兩大權威排名機構,都不考慮所謂的學術自由。
但如果清華北大排名如此至高,中國在高等教育不但可以「平視美國」,至少已可以俯視加拿大澳洲和歐洲。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留學生湧去美國?
此一分歧有何原因?是排行榜機構收了錢、排行榜這種遊戲根本得啖笑,還是西方這類專業機構有不同的山頭和標準,包括恐怕將中國的大學排名向下壓,會遭到種族主義罪名的投訴?
許多雇主和亞洲的虎媽家長,只會看QS和泰晤士報這兩大排名榜,不會理會什麼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學術自由」指數。
見到這些新聞,要記住西方世界的偽善。事物有多角度,正如要記住拜登的兒子收過哪些國家的錢。
柏克萊大學排名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
柏克萊大學排名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柏克萊大學竟然有吸血鬼?任何人都可以教課?竟然還有電玩課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排名世界第十,是許多人嚮往的志願;在頂尖學府讀書會有什麼特別的求學經歷呢?
影片授權:The DoDo Men - 嘟嘟人 (https://youtu.be/Dyq-cI-d8IM)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柏克萊大學排名 在 [心得] 關於在國外唸書… -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很欣賞有人提出在香港唸書的反面心得,當然也有人有所反駁。
這又沒什麼大不了的,
光是在台灣,肯定有人讀了台大後不適應,也有人在台大如魚得水,
何況是要跑去環境完全不同的異地唸書?
就算只是個人的問題,但是也相當程度上反映去香港後可能會受到的心理衝擊,
讓考慮去香港的人可以有更多元的資訊,考量自身的狀況後再做定奪,
我完全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以下就幾個我有心得的點囉嗦一下
一,世界排名
如果一間學校除了世界排名以外,講不出有什麼實際上優於別人的東西,
實在是很虛妄,
何況這種世界排名幾乎都是商業排名,性質類似天下雜誌沒事排的各種OOXX大學排名。
有人提到的QS,就是被抨擊得最厲害的例子。
偏坦大英帝國系列的學校只是表層,
如果仔細看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和 評分的子項內容,就發現很荒謬,
QS的排名是用問卷形式,其回收程度與有效度都是問題
事實上就有港中大的教授指出這種方式的缺點
https://columns.etnet.hk/column/index.php/internationalaffairs/francislui/34808
更嚴重的是,看看各大學的評分細項,
會發現很多學校在一些評分項如國際師生、師生比等,是付之闕如的,
換言之,就是這些學校並沒有提供類似的資訊給QS,
可是QS還是繼續排它的名次,發它的新聞稿 ?!!!
另外,學校的特性不同,
像是美國的長春藤大學 ; 美國的上流菁英階層培養大學,
他們的國際學生評分都低得可憐,所以QS排名也都很慘,
柏克萊加州大學,因為公立大學的屬性,是走類似台大的大型公立學校路項,
因此師生比分數非常低,結果QS排名也很低。
但事實上,無數國際學生想進這些大學卻不得其門而入呢…。
柏克萊大學至少還能講出她有92位諾貝爾獎得主是校友or 教授
而去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 發展Fin-FET的胡正明教授,則是台大與柏克萊的校友
曾經在台積電擔任技術長,現任Berkeley EECS 教授
請問你的大學除了排名以外,還講得出什麼呢?
在選擇學校時,盡力去調查學校對大學部學生的教育方針,訪問實際就讀體驗,
了解校風、開課內容、學校培養學生的實際資源、教授指導學生的態度,
才是真正盡心的表現。
二,去矽谷工作
其實畢業後去矽谷工作並不是只在特定大學才做得到,只是多數做得到的人不會四處講
我就遇過畢業自台灣某國立大學 (非四大哦)的人在蘋果電腦做硬體工程師…
事實上,矽谷的頂級公司,
光是擁有OPT+STEM extension的 Berkeley、Stanford、CMU等校友就用不完了...
如果是非美國的大學畢業,H1B真的是很大的問題,不只實力要有,還要有運氣。
就算公司要你,抽不到也是沒用的。
如果是想到矽谷工作的,洗個美國的學歷吧。
三,我去了XXX就是因為我不想回台灣
嘛…這也是看個人的主觀印象啦。
本人目前在矽谷以北的某間公立大學唸書,遇到的人,不論是在職或是在唸書,
多數只是想在美國賺到幾桶金後回台灣…反而意志堅定想待在美國一輩子的是少數
很多人都說矽谷好,矽谷妙,矽谷呱呱叫,
但事實上只有真的待在這裡的人才知道箇中滋味。
那些在開戰的人,你們都才唸大學沒多久。
等你們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再回來看現在講的這些言論,多數人會覺得羞於面對的。
四,台灣的學校給分很鬆?!!
有人提到台大管院給分很高,我也略有所聞,但是我沒真的和管院的人討論過,就不提了
台大的工學院,一般全班的平均給分大概在B+ ~ A- 之間,個別教授會略有差異
我現在在唸的學校,一樣工學院,不過是研究所,
事實上給分也差不多在這個區間。
不過我們的及格標準可能比較高,像我的系要求研究上的GPA要達到3.5
台大研究所的標準則是3。
其實給分寬鬆是一種普遍趨勢啦,各位請自行google: ivy league GPA inflation
最後,忘了高中階段的豐功偉業吧,大學之後才是人生真正的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152.209.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88268269.A.8C9.html
※ 編輯: bjqsswos (136.152.209.219), 02/28/2017 15:53:44
我很同意南京大學那篇文XD 我現在身邊很多對岸頂大前幾名畢業的學生,包括南大
講起他們的大學教育,其實跟你說的差不多。
確實QS的指標對於大學生意義有限。事實上,幾乎所有排名都和大學生關係不大
像是學術之類的,和大學生的關係真的有限。
另外,就業聲譽非常吃地域性,這種因子也拿來排進去頗令人無奈。
感謝說明。我知道你是為了那些推文試圖去反駁,這種網路上的爭辯本來就…XD
反正我是來分享一些我在矽谷遇到的事情,也不是特別針對你,就給大家看看。
其實我以前唸台大時也有不少同學利用暑假實習或是補習GRE/進實驗室,
甚至是到國外當短期研究助理的。只是他們不會特別在網路上講
台灣還是有不少認真的好學生的 ;)
柏克萊大學的強項是在她的「研究所」,
如果論研究所的整體實力,ivy league中只有哈佛才能跟她比。
至於大學部,因為她是公立大學,必須服務加州居民,所以招生量大,
Ivy league方面,她們基本上是採取菁英式的小班教育,所以招生少,
而且入讀的又多是經濟狀況很好的家庭,所以方便發展人際關係,
另外校友捐款多,換來的是很好的學習環境 (不用搶圖書館啦 XD)
所以大家趨之若鶩。
綜合以上,你朋友說的是對的,論大學教育,ivy league > 柏克萊
事實上,有個名詞就HYPSM: Harvard Yale Princeton Stanford MIT
代表一般人最嚮往的五間大學部
論學術研究與研究所教育,柏克萊基本上 > ivy league。
請注意我一直強調「大學部」和「研究所」。這也是常見的世界排名的一大問題。
雖然你給推,而且應該是嘴炮,但我得說你講得不正確。
ivy league的富二代 >>>> 柏克萊
柏克萊的招生是標榜不看家庭背景的。
而且美國的富二代才不會想來柏克萊和一堆平民上動輒3、400人的大學部課程呢
是不是無腦我就不評論了
Princeton的理很強,工沒有理這麼突出。如果同時拿到P和B的offer,
會是很困難的抉擇,這時就要看你個人到底喜歡哪裡的風格。
Cornell 也很好,而且規模也蠻大的,不過如果說柏克萊是S+,Cornell大概是A+
我講的都是泛論,各校都有特別的強項,謝謝你的補充 !
其實Princeton的offer說不定還比較難拿呢 lol 規模問題
$$$ 對什麼都重要 QQ
以我的經驗,你指的應該是「open access」的刊登費,
其實Nature下面的Nature Communication也是此類。
不過品質好的open access期刊還是很嚴格的, like Naure Comm
品質差的會多秀下限我就不清楚了。
如果期刊收錢就發論文,應該會變國際醜聞了吧,比較正常的期刊應該還是會避免的
當然你說的可能是真的,不過我沒遇到XD
我覺得有錢的重點應該是在能吸引更多國際合作
我猜你在講這個? https://www.lib.nccu.edu.tw/blis/fulltext/85/85_1.pdf
這應該根本是詐騙案了 lol
Btw 在一般期刊發論文應該是不用錢,但是付錢可以幫你登上封面或是重點故事 XD
※ 編輯: bjqsswos (136.152.209.219), 02/28/2017 18:27:22
※ 編輯: bjqsswos (136.152.209.219), 02/28/2017 18:29:4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