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去你的~~
今天的頭條,莫過於國衛院發表的手機遊戲成癮量表。
我對量表的研發並沒有太多感覺。通常量表只是去證實了我們本來就知道的、再明顯不過的問題,然後有個分數依據而已(可預料到會被部分家長誤用,並拿來當指責小孩的工具),重要的是,接下來呢。
但對於接下來記者很用力強調的,「遊戲成癮已經被列入精神疾病」這件事,我覺得很賭爛~~~~為什麼每天在精神科工作的人,竟竟然不知道這件事?
這就像記者狂報導林志玲懷孕的消息,但林志玲本人卻不知道自己懷孕的意思一樣。(咦~)
首先我要說明,把手機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的,是WHO。所以國衛院發表的研究,也以此為依據。
But,WHO的診斷系統ICD與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系統DSM是不同的。
目前DSM並沒有把遊戲或手機成癮列為精神疾病,沒有,沒有,沒有。(很重要,講3次),所以,精神醫療專業工作者,包括我,也就不會把手機或手機遊戲成癮當成疾病來處理。
非物質使用的診斷得小心翼翼,目前只有賭博問題,會被DSM列入非物質成癮疾病,除此之外,甚至連手機相關成癮問題,目前都未列入疾病範疇。
*
為什麼美國精神醫學會目前不列?
因為非物質成癮的成因很複雜,貿然貼上標籤就會轉移對其他問題的注意力。
這就是DSM雖然對網路成癮問題很關注,但遲遲不願意做出診斷的原因。因為這不是診斷就能對症下藥的問題,它,甚至扯到家庭互動的關係議題。
當它變成一種病之後,家長就會轉移自己可能造成孩子壓力的焦點,彷彿叫孩子吃藥與就醫,問題就能解決了。
誰都知道非物質成癮的心理因素很多,絕對不能把網路成癮購物成癮,和海洛因與安非他命放在一起,這些沒有明顯生理戒斷症狀的行為,請問可以貿然定義為疾病嗎?
如果我可以和家人和樂融融,沒有學業與人際壓力,我為何一定要埋在手機世界裡呢?
*
為什麼我賭爛?
因為~~~我不相信WHO,對,就是不相信。
很簡單,我到底要相信譚德賽的WHO,還是美國精神醫學會?當然是美國精神醫學會。撇開政治意識的問題,WHO是針對所有國際疾病,內科外科生理心理的所有診斷,美國精神醫學會是針對精神方面的專業研究,若要看精神疾病診斷,請問,哪個比較有說服力?
你想相信一個包山包海無所不包的診斷標準,還是一個專精於精神衛生領域的診斷標準?
這樣的研究報導出來後,可能會造成不小的震撼,因為遊戲大廠一定抗議到底,畢竟是20億的遊戲人口市場,接著就會模糊成癮的問題焦點,造成玩手遊和不玩手遊兩個族群觀念上的落差。
我想,我寧願專注在手機過度使用背後的干擾因素,把整個家庭與校園問題納入來討論,這遠比貼個疾病標籤重要多了。
#校園手機世代親職講座開始了
#要預約請早謝謝
Search
校園手機世代親職講座開始了 在 員林國小的校園筆記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Lihat Lainnya tentang 員林國小的校園筆記 ... 員小音樂班招生開始囉! ... 員林國小音樂班111學年音樂嘉年華「樂器總動員」體驗學習暨家長親職講座活動辦理日期:112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