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收到一位台大退休同事,傳來一封匿名的連署函。[見以下附件A]
匿名者發給台大校友的連署函,標題是《搶救傅鐘》,誇張的說「母校有難!」
説「台大學生會 這些被洗腦教唆的年輕人,殺到眼紅瘋狂了!」
説學生「主張在台大校內,成立所謂轉型正義小組,以清除具”威權意象”的標誌地景,恐涉及傅鐘、傅園、⋯等。」
我一收到連署函,就覺得不對。使用「恐涉及⋯」這種莫須有的臆測之辭,又指控學生殺紅了眼,裡頭一定有文章,況且又是匿名信。
經過查證,果然是不實的指控。學生會並沒有主張拆除傳鐘、傅園啊!
請見[附件B: 學生會正式提案文」
匿名信要大家進入校方的網站連署,反對學生提案。這樣危言聳聽、故設圈套的連署發起函,若由台大校方發出,真叫人齒冷。
堂堂國立大學,少數身為教授的行政人員竟如此玩弄文字,操控校友民意,實匪夷所思。1980年代,台大多少師生,致力於推動校園民主,提升大學實事求是的精神。迄今三十多年了,台大有長進嗎?
民主的道路,真是迂迴曲折。
/黃武雄 2020-6-11
P.S.
這只是學生會的提案,學生在200多位校務會議代表中只佔幾席。依過去我在校務會議當十多年代表的經驗,此案通過的機會甚低。更何況即使通過此案,也要匯集全校各領域專業者的意見,來回討論。那些反對轉型的校方人士,何懼之有?
一個尊重民主程序的大學,應該樂觀其成,以開放的態度,譲代表的提案在校務會議中公開討論。捨此正道,卻藉匿名信,危言聳聽,以不實的指控,引發不明究理的校友們加入連署,反對學生提案,手法實在不堪。
關於匿名信的來源,請看林芳玫教授寫她辛苦追查的結果: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612687622080817&id=100000188432913
——————
[附件A]
匿名函:
「因為急迫性,抱歉打擾不是台大畢業的朋友。但也懇請幫忙轉發給您台大畢業的朋友。🙏🙏
母校有難!這些被洗腦教唆的年輕人殺到眼紅瘋狂了!不讀歷史,其實傅校長是最反對威權的,不讓軍隊進校園!
大家馬上簽名後大力廣傳給校友,要趕在星期六的校務會議之前。🙏🙏
請馬上聯署並廣發給校友們!
《搶救傅鐘》:台大校友支持保留文物地景連署
據報載,母校學生會長及部分學生代表,已於本週六校務會議上提案,主張在台大校內,成立所謂「轉型正義小組」,以清除具「威權意象」的標誌地景,恐涉及傅鐘、傅園⋯⋯等。
如果你持反對意見,懇請於台北時間6/12(週五)晩上12時前,上網署名,以供校方參考。」
———————
[附件B]
學生會正式提案文:
編號:108217 (收件時間:109.5.22 16:59) 提案人:凃峻清、王昱鈞、李博華、林謙、王培祺、鄧廣志、陳潤儀、陳泓瑋、謝明良、蔡振家
案由:建議成立本校校園轉型正義小組,處理校園空間與威權地景轉型、校史之重構與檢討、檔案的開放與徵集及其他工作。建議(決議草案):應推動校園轉型正義,邀集歷史研究相關教師、校史館代表、學生代表、各學院教師代表,由秘書室召集 後推舉一名召集人,共同組成校園轉型正義小組。國立臺灣大學應達成之校園轉型正義任務,至少包含歷史事實調查與公開、相關歷史事件紀念與教學規劃、調查並推動清除校園空間所具有之威權意象,及保存不義遺址等,以促進轉型正義、去威權化、民主深化,使校園民主健全發展。
說明:轉型正義乃攸關臺灣民主鞏固,建立長期社會和平穩定及實現公平正義 之當務之急。國立臺灣大學雖非政府機構,但做為全國第一學府,自當 負起社會責任,主動揭露、面對、承擔與檢討違反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 歷史,完善校史之內容、教育與重新記憶。
決議:(待定)
———————
[附件C]:
校務會議提案,
成立轉型正義小組
原委
/台大學生會長
涂峻清文
台大本學期第二次校務會議,學生會提出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的提案,處理校園空間與威權地景轉型、校史之重構與檢討、檔案的開放與徵集及其他工作。
戒嚴時期與白色恐怖時期,台大本身就有許多政治案件,台大校方曾是協力的一部份,在教師被迫害、學生被捕的過程中有所角色;到了80年代,也曾有校長大力打壓校內的學生抗議,祭出退學、記過,而校園裡的空間命名,在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之前,不曾看到受害者的名與姓,卻滿佈在「偉人命名」脈絡下,以過去的台大校長為名的空間,而校史中紀載了台大的過去,但受害的師生與加害的體制,卻未有任何記錄。
這幾年台灣進行了一些轉型正義的工程,包含受害者名譽回復、威權地景轉型、歷史真相揭露。台大學生會過去一年,也在校內做了很多努力,包含記憶戒嚴時期中受到政治迫害的師生、持續推動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針對校園地景做出呼籲,並希望推動在校史中納入: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校園裡的政治案件,和受害學生的名字與事實。
可是,校方從不面對轉型正義的課題,負起社會責任。光是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過程中受到(來自校方)的阻礙,就罄竹難書。轉型正義工作只靠學生組織推動,是不足的,更需要有校方的力量。我們認為校方應全面盤點校園中的轉型正義工作,負起社會責任,才能推動社會和解。也使校園中研究的教師、學習的學生,能夠誠實面對過去,在清理歷史傷痕的場域中成長。
聯合報報導,「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大教授、校務會議代表」,指出校園應該如香港城大校長郭位倡議的「政教分離」,並指責台大學生代表失去理想性,把政治人物鬥爭技倆帶進校園,令人痛心。他擔心⋯學生成為校園內的錦衣衛,用政治意識形態來霸凌與威脅台大人的自由意志,「究竟是要挖誰的墳?鞭誰的屍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說明:我們這個小組的定位是:盤點並推動校園的轉型正義。至於實質進行任何空間轉型的議題,仍需經過校內法定程序(例如:校規小組、校務會議),徵集檔案公開,且邀集各院師生、校史館、歷史研究學者參與。任何相關議題,都有待符合史實,而且細緻的公共討論。
聯合報的報導,由特定不願具名的教授,主觀臆測,操弄此議題,無視實質提案內容,刻意誤導討論,混淆概念。不知其恣意指控學生會的目的,是否恰恰是在反對轉型正義?
如果揭露過去的歷史、推動校園空間的轉型,就叫做「用政治意識形態來霸凌與威脅台大人的自由意志」,那麼過去在校園中開讀書會被捕、遊行抗議被退學、莫名其妙被解雇的師生,都是活該倒楣?現在開啟公共討論就叫做「錦衣衛」,過去校園裡,上課監控教師授課內容與同學言行的線民,就是優秀的愛國學生?
這位教授可能搞錯了,現在是民主時代,過去威權時代統治者迫害異議者的手段不會出現。不然今天你根本沒機會在這裡,對恢復受害者尊嚴,釐清加害體制的轉型正義工作,說三道四了,已經2020了,有點長進好嗎?
台大校方扮演幕後藏鏡人 散播假消息
我是台大畢業生,於1984年獲得文學院學士學位。幾年前,同屆同學開始建立LINE群組,並進行餐會等活動。我們外文系也有一個群組,今年一月還一起到台中旅遊。
今天台大外文系LINE群組的聯絡人傳來一份聯署,大意是台大學生會擬於校務會議提案,成立轉型正義小組,傅鐘與傅園會被拆除云云,請大家聯署反對拆除傅鐘。
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很聰明,不會這麼粗暴地主張要拆除傅鐘。
我點進聯署書,發現幾個疑點: 沒有發起人或發起單位;聯署書提到傅鐘會被拆除,因此聯署主張保護<文物地景>。於是我在群組詢問: 是誰說要拆除傅鐘? 聯絡人回覆說,總召劉寧指出,學生會主張成立轉型正義小組,並認為XXX,傅鐘<恐將被>拆除。
我很好奇,聯署書上沒有發起人姓名,怎麼又出現<總召劉寧>? 於是我繼續google,原來劉寧是台大校友中心執行長,而台大校友中心是台大內部單位,提供辦理校友證等服務。
於是我又在LINE群組說,台大內部單位怎麼魚目混珠,讓人誤以為是台大校友會? 台大校友會各地分會很多,最上面是台大校友總會。這是哪個分會或總會提的聯署書呢?<恐將被拆除>與台大學生會主張要拆除,這是不同的。
我在google資訊時,又發現台大今年一月擬拆除臺靜農宿舍,還是學生會出面呼籲保存。這實在太荒謬了,台大自己過去這些年來拆了多少建築? 現在卻以校友會名義說傅鐘恐將被拆除,請大家聯署保護<文物地景>。
今天下午台大學生會出面開記者會,表示他們提案內容根本沒主張要拆除傅鐘,他們主張蒐集各種史料,重建台大歷史,而且他們相關活動已經進行一學期了。
台大學生會痛斥台大校方造謠抹黑。台大此時又推得一乾二淨,說這是校友會發起,台大校友中心只是被動接受校友會的聯署結果。剛才我的LINE群組又有最新消息,說剛開始的確是畢業校友主動發起聯署,之後<將名單提供給學校>。根本沒有這回事的烏龍聯署,台大還接受? 台大不主動澄清校友的誤解,還在那裏接受聯署名單?
誠如我上面提起的,聯署書本身並沒有發起人姓名,更沒寫是哪個校友會分會或是總會發動的。根據我收到的LINE訊息,發訊息的人說這是<總召劉寧>在校友會LINE群組主動告訴大家傅鐘<恐將被>拆除。如果劉寧沒講,校友會也不知道。
前一陣子新聞才在報導,台大去年畢業典禮播放中共軍歌。台大的回應是,畢業典禮是外包的。這種說詞太可笑,如果台大蓋校舍時發生工安事件,砸傷路過的學生,台大說法也是蓋校舍的工程是外包的嗎? 外包就表示台大校方畢業典禮前根本沒有先看活動流程? 我自己以前在政府機構做事,很多典禮或研討會也是招標找廠商,得標者確定後我們都會事先把典禮流程與廠商溝通確認。
過去二十年來的台大很讓人失望。前一任校長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捏造研究數據而校長也掛名在這些論文。校長本人沒事,科技部卻安排一堆<研究倫理>的課程,叫老師們去參加。
回到這個聯署書,還一堆腦殘的人去聯署,台大畢業的並不表示素質比別人高。台大如此操弄校友會,無中生有,以<狼來了>玩弄校友感情,聯署書名為<搶救你我的回憶>。文字滿滿的文藝腔與文青風,訴諸情感,把大家當傻子?
我們拭目以待,看台大敢公布多少人聯署嗎? 以後提醒台大,有若干校友支持<保留文物地景>,不要再亂拆臺靜農宿舍等級的建築。
「校規小組」的推薦目錄:
- 關於校規小組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校規小組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校規小組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校規小組 在 [福利] 校規小組是什麼?台大校園規劃小組介紹- 看板NTUSA 的評價
- 關於校規小組 在 臺大學生會針對性別友善廁所後續使用進行調查 的評價
- 關於校規小組 在 【社會】 1/7(三)校規小組將討論15米道路- NTU_SSWSA板 的評價
- 關於校規小組 在 要求校園廢違憲校規學權小組求見蔣偉寧【反媒體壟斷】 的評價
校規小組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立臺灣大學永續校園網🌳
本校自2006年5月通過「國立臺灣大學永續校園行動方案表」,並動員各行政單位分組協助執行方案表內之業務,包括秘書室、學務處、教務處、總務處、人事室、計資中心、圖書館、膳委會、生命教育中心、共教中心、體育室、校規小組、實驗林、農試場、山地農場及環安衛中心等。
另因應時勢及環境變遷,分別於2013、2019年修正永續校園行動方案表內容,環安衛中心協助擷取各單位推動永續校園之部分成果,並刊載於永續校園網站供全校教職員工生參考,針對業務推動內容若有疑慮或建議,歡迎與環安衛中心聯繫,或逕洽該業務執行單位。
永續校園網站: http://sustainability.ntu.edu.tw/index.asp
#NTU #永續校園 #一起守護我們的校園
校規小組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榮獲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獎」】
公共藝術獎為文化部每兩年辦理一次,以具體行動來鼓勵辛苦投入公共藝術的政府機關、民間單位及藝術家之獎項,共計頒發「卓越獎」、「藝術創作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民間自辦公共藝術獎」及「評審特別獎」等七大獎項,讓全民看見公共藝術的豐富、精采與美好。
本屆公共藝術獎全國共計243案報名參賽,本校由校園規劃小組規劃執行的「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榮獲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獎」。
評審團對本校的評語:「跳脫單一作品的設置,藝術家開放與師生們共同定義作品,開拓校園公共藝術新的可能性,並在專業領域產生新的觸動與對話。」
「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是臺大首次將多件新建工程公共藝術經費以「合併統籌運用」方式推動之公共藝術計畫案。為更積極闡發公共藝術的美學教育意涵,及增進藝術家對校園文化脈絡的理解與詮釋,讓作品更具在地性,整體計畫以「駐校藝術家」為核心。將藝術教育與公共參與結合,讓藝術家在創作提案之初僅須提出概念與媒材,不預先設定生產形式,而是透過與師生緊密互動的參與過程或與社團活動的結合,來逐步修正原先規劃的藝術表現方向,賦予公共藝術更具貼切新穎的意義。執行期程歷經一整個學年(103學年度,103.9月-104-7月),駐校藝術家除了在駐校工作室進行創作,過程中分別與文學、戲劇、聲音、生物等系所課程及社團實驗性結合,更進而讓參與師生共同成為作品的策展者、創作者及導覽者,以開放性創作的模式逐步發展作品的形式與內容。
藝術家鄧肯·蒙弗特(Duncan Mountfo)的《臺大藏珍閣》與外文系吳雅鳳教授「文學與藝術」課程合作,藝術家利用其中4堂課講授創作計畫背後的西洋科學與藝術文化脈絡及其創作理念、方式,結合「理想國/烏托邦之書」活動及學生交流講座內容,以小型寫作工作坊形式呈現於課堂中,希望透過人文科系領域學生的視角、感性及想像力,在搜尋物件的過程引發好奇與對過往歷史之追求,最終引出物件多樣的詩意概述。藏珍閣中的物件,來自於被淘汰而充滿回憶的教具,如標本、儀器、模型等,以一系列科學儀器與藝術之對應關係的方式放置於櫃子內,連結了校園不同的知識體系與網絡,重整舊記憶喚起全新體認。學生在過程中擔任策展人角色,將搜集而來的物件,與藝術家共同討論並整理呈現的方式。
《光拓臺大》作品靈感來自於拓碑中,拓印人手持拓包對石碑細細著墨的過程。藝術家黃建銘用光為媒材,以鹿鳴堂「臺大劇場」、「物理文物廳」、「磯永吉小屋」、「動物博物館」空間為對象,拍攝5件另類的攝影作品。透過相機長時間的曝光,並由參與者帶著小型雷射光筆,在全黑的場景之中,緩慢、逐步摸索著場景中的物件,長達數小時的曝光,留下了光拓的痕跡,具歷史意義的建物和景觀經過鏡頭轉化之後,形成富有光纖科技感的當代圖像,使傳統的自然人文和現代的數位科技融合,展現新穎的校園樣貌。其中的鹿鳴堂臺大劇場的光拓,與戲劇系劉權富副教授「燈光與設計」課程結合,為即將改建的劇場留下紀錄,參與的師生,藉由在黑暗中的緩慢搜尋、探索全黑的劇場空間,再次喚起對熟悉環境的認識,因而產生新的美感體驗,與藝術家一同完成作品。
臺大校總區其實存在著不少數量的蝙蝠個體,但極少有校園使用者注意到這個事實/日常現象,在臺大校園老建築屋簷、屋頂的裂口,很可能即是蝙蝠的巢穴。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的《觀聽的邊境─翼手計畫( ( ( ^..^ ) ))》
希望能夠透過公共藝術創作過程探尋作為生態指標動物之一的蝙蝠,在臺大的行跡,以及由牠們的存在所引發的多重感官與想像空間─尤其是關於聲音。與音樂學研究所山內文登副教授「聲景與聲音藝術」課程合作,聚焦於聲景的概念建構以及聲音藝術的實踐內容,與學生組成「翼手小組」,在過程中進行超音波轉譯裝置的DIY製作,並實際數次踏查校園,架設錄音設備聆聽,進行聲音素材的採集和篩選工作,一同探尋作為生態指標動物之一的蝙蝠,在臺大的行跡,以及由牠們的存在所引發的多重感官與想像空間。
《觀聽的邊境─微觀世界(植/物/像)》企圖引發觀眾/空間使用者,以感性來觀察生活中不可感知/不易感知但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藝術家蔡宛璇
有別於理性觀察研究分析對象的視野,釋放原本在科學觀察學習過程中可能伴隨產生,屬於美感、人文的感知能力。以研究室內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或植物細胞世界的研究為開端,(1)與臺大美術社協辦兩場手繪工作坊,(2)邀請臺大詩社社員進行一場具實驗性的書寫活動,(3)與植物標本館合作「手機顯微攝影觀察活動」及「微觀影像藝術創作」工作坊,(4)受臺大動物博物館邀請,在生物藝術(BioArt)系列講座上分享創作經驗與生物相關的交匯與詮釋。透過活動的設計和經過學生的同意,將與此計畫的其他影像素材進行交織對話,成為錄像作品的一部分。
全案歷時一年,產生出空間物件、聲音、數位影像共4件公共藝術作品,並辦理7場講座、4場校總區公共藝術導覽、建置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站。透過攝影、聲音、影像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駐校園,以及高互動性的活動規劃、整合性的網站建置,提供師生更多與環境、藝術對話的空間。
計畫成果可至「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連結詳閱http://www.publicart.ntu.edu.tw/%E8%87%BA%E5%A4%A7%E6%A0%A1%E5%9C%92%E5%85%AC%E5%85%B1%E8%97%9D%E8%A1%93%E7%B6%B2%E7%AB%99/iso-remix-ntu/
#NTU #校規小組 #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
校規小組 在 臺大學生會針對性別友善廁所後續使用進行調查 的推薦與評價
臺大校規小組及臺大學生會,將配合世界廁所日及校慶系列活動,舉辦提倡校內性別友善廁所的活動,誠摯邀請您參與。 臺大於2015年通過性別友善廁所設置辦法 ... ... <看更多>
校規小組 在 【社會】 1/7(三)校規小組將討論15米道路- NTU_SSWSA板 的推薦與評價
配合社科院的興建工程學校將會在社會社工館和資工系館中間開闢一條15米的替代道路橫跨系館後方大草皮到新聞所和國發所之間校園規劃小組將在1/7(三) ... ... <看更多>
校規小組 在 [福利] 校規小組是什麼?台大校園規劃小組介紹- 看板NTUSA 的推薦與評價
校規小組是什麼?台大校園規劃小組介紹
◎學生會福利部/社會四葉書宏
一、校規小組是什麼?
這學期以來,電機二館與普通教室前多處腳踏車停車位遭到總務處事務組裁撤,經福
利部與學代詢問後得知,原來是校園規劃小組有計劃地想減少校園內的停車位,因此在NTU
板上引起同學一陣議論,究竟校園規劃小組是怎麼樣的一個單位呢?他們有權利決定多大
的事情呢?
事實上,台灣大學校園校園規劃小組(以下簡稱校規小組)在民國八十五年根據校務
發展規劃委員會第九條成立,到今年已經有12個年頭。在這12年中,校規小組完成許多校
園規劃草案、也審議了許多硬體企劃,為台大校園做出一定程度的努力。以下,是福利部
對校規小組的介紹,以及列席會議後所觀察到的心得。
二、校規小組全由教授組成
目前校規小組的網頁(網址:https://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1-09.html
)放在學校首頁>行政組織>其他,這是因為該小組是獨立的單位,並不隸屬於其他處室
之下。從校規小組設置辦法中,我們瞭解該小組的召集人以及其它委員皆是校內教師,由
校長提請,總務長則為當然委員(不過總務長本身也具教師身分噢);另外,也設置了諮
詢委員,是由召集人提請,得列席提供專業建議。除此之外,一般行政人員僅得列席,學
生會與學生代表亦是。換句話說,也就是說這個小組具有發言權與決策權的成員全都是由
教授所組成的。
現在校規小組的召集人是林峰田教授,現為建築與城鄉所教授以及土木系合聘教授。
林教授自94學年度起擔任校規小組召集人;前任召集人為郭斯傑教授,同為土木系教授,
現在也是委員之一,其他委員則各院均有一至二位教授參與(詳參附錄一)。校規小組原
則上在每個月第三週的週三中午開會,如有需要,會由召集人召開臨時會議。以96學年度
為例,校規小組就進行了十三次的會議。
三、校規小組決定所有重要的空間規劃與建設案
在校規小組的網頁上,可以查到88年至97年的會議記錄電子版。只要注意各次會議的
重要議題,便能理解校規小組在台大校園規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綜覽校規小組討論過
的議案,大多是硬體方面的設計討論,例如舟山路的收回、改為徒步區;鹿鳴廣場與共同
教室前草皮的設計;新生地下停車場的興建;水源BOT的設計案;以及最近正在討論規劃的
藥學大樓、醉月湖週邊整體規劃、人文大樓興建等。許多已經完成的提案與我們的生活息
息相關,例如鹿鳴廣場、舟山路、新生停車場等,都是許多學生每天都會經過的地方,宿
舍更是如此。
四、校規小組會徵詢學生意見嗎?
然而就本屆福利部參與會議的經驗而言,我們注意到,在會議上,發言者多為土木、
水利或森林相關領域教授,或該議案直接相關系所教授,其他委員甚少發言。發言教授多
從自身專業出發,問題普遍能直指核心,因此,提案單位與所委任的廠商必須有完善的準
備。至於學生的意見,學校以及廠商在提案時常提到應徵詢學生意見,公告上網。然而,
學校網站每天的流出訊息量太大,使用介面又與學生有所距離(沒有BBS版本),造成徵詢
學生意見的美意流於形式,以97學年度第三次會議提案討論『本校醉月湖整體環境規劃設
計』為例,在96.05.02校規審查會議結論中要求:「應對全校師生公開說明,將資料上網
廣那各方意見」。但是該『醉月湖規劃案問卷』在97.08.15上網公告,於9/12結束調查,
填達師生僅619人。依本學年度校務會議資料,台大有三萬三千名大學部學生與研究生,也
就是說填答人數只有3.5%左右,如此的填答人數實在難以反應大多數學生的心聲。
五、會議如何進行?
會議進行的方式主要以合議制方式進行,由議題規劃案負責人提案,其他委員以及召
集人質詢與討論,最後由召集人彙整意見,做出結論。我們看到這在針對專業性提案時頗
有效率和理性,然而可惜的是,由於學代和學生會只能列席的緣故,學生的聲音很難被聽
見。校園規劃小組肩負規劃校園外觀和硬體的重責大任,為學生和教職員提供舒適、方便
、美觀的環境,實在勞心勞力,要廣納各方意見並做出最大利益的決策更是不易,值得我
們多多鼓勵與關注。
六、後續
雖然校規小組為校園整體規劃與發展貢獻良多,然而,我們仍有必要思考:校規小組
中是否應有一定比例學生代表?以及,校規小組所做的決策是否真能呼應多數校內師生的
需求呢?以腳踏車政策為例,校規小組裁撤腳踏車停車位的決議普遍引發使用者的不滿,
究竟此政策考量因素為何?有沒有重視學生需求?是否仍有變更的空間?這些,將是福利
部會再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附錄一:國立台灣大學校園規劃小組設置辦法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廿一日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第十四屆第四次會議通過
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三十日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第二十屆第二次會議修正通過
第一條 「國立台灣大學校園規劃小組」設置辦法依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組織規程第九
條訂立之。
第二條 校園規劃小組(以下簡稱本小組)設召集人一人、委員若干人,均由校長聘請
本校教師擔任,總務長為當然委員。並設執行秘書及行政助理若干人,由召集
人遴選適當人員兼任之。
另設諮詢委員若干人,由召集人視校園規劃個案需求聘請本校教師擔任,諮詢
委員得列席委員會提供專業建議。
本小組得視作業需要,邀請有關行政單位參與本小組之規劃業務。
第三條 本小組就左列事項提供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及總務處參考及審核:
對校園發展規劃及資訊管理工作提出諮詢意見。
對校園空間之規劃,協調其他規劃單位進行研究,並提出規劃構想。
對校園內重大工程之「計劃構想書」之審核,及建設過程中之相關課題,進行
討論並提出建議。
第四條 本小組推動業務所需之經費,由本校相關單位支應,並得視需要,由總務處撥
專案經費辦理。
第五條 本辦法經校務發展規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錄二:九十七學年度校園規劃小組委員名單
招集人:建城所 林峰田 教授
總務長:土木系 洪宏基 教授
社科院:政治系 江瑞祥 助理教授
文學院:戲劇系 李賢輝 教授
劉權富 助理教授
工學院:土木系 許添本 副教授
郭斯傑 教授
生農學院:園藝系 蔡厚男 助理教授
電資學院:電機系 林巍聳 教授
理學院:地質系 劉聰桂 教授
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資訊網路組:李光偉 先生
附錄三:九十七學年度校園規劃小組諮詢委員名單
工學院:建城所 陳亮全 教授
土木系 詹穎雯 教授
環工系 蔣本基 教授
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黃耀輝 副教授
生農學院:生工系 蘇明道 教授
森林系 羅漢強 教授
植微系 曾顯雄 教授
第二十一屆學生會 福利部 2008.11.19
--
福利部 徵昏啟事:我,芳心寂寞,於此徵友數名。───────────┐
│ 1.喜愛打抱不平 台大第21屆學生會福利部│
│ 2.善於傾聽 │
│ 3.愛護我的寶貝—台大學生,縱然那不是和你生的。 │
│ 4.莫始亂終棄 │
└─歡迎來信─────────────而我唯一可以回應,莫屬珍惜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1.140
※ 編輯: darkelf328 來自: 140.112.211.140 (11/19 09:23)
※ 編輯: darkelf328 來自: 140.112.211.140 (11/19 09:24)
※ 編輯: darkelf328 來自: 140.112.211.140 (11/19 09:25)
※ darkelf328:轉錄至看板 NTU 11/19 09: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