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辛勤工作的美國民眾絕對沒道理
比 Amazon 或 Netflix 繳更多所得稅」
—— Joe Biden
────────────────
龐德電影延期、各國電影院再度因為封城陸續關閉、一家獨大的Netflix開始用漲價迎接這個嚴峻的冬天......後天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好萊塢能期待新政府像動作電影中的英雄一樣瞬間扭轉局勢嗎?
Sean Connery 在睡夢中過世
 ̄ ̄ ̄ ̄ ̄ ̄ ̄ ̄ ̄ ̄ ̄ ̄ ̄
初代 James Bond 演員 Sean Connery 昨天傳出在睡夢中過世於長年隱居的巴哈馬家中,享年90歲。
Connery 曾以《The Untouchables 鐵面無私》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同時還得過3座金球獎和2座英國影藝學院獎。龐德小說原作者 Ian Fleming 和龐德電影製作人 Albert Broccoli 一開始都不認為 Sean Connery 是他們心目中的 James Bond 最佳人選。出身蘇格蘭藍領的Sean Connery 和小說中貴族氣味滿滿的 Bond 不全然符合。最後是Broccoli 的妻子注意到了 Connery 那種游離於不羈野性和優雅舉止之間的性吸引力,大力向丈夫遊說由他出演 Bond。
龐德電影的經典台詞"The name’s Bond ... James Bond"實際上出自 Connery 的現場即興。他不喜歡劇本中平鋪直述的 "My name is James Bond" 這句台詞,於是說服導演讓他即興試了幾次,終於找到那個魅力十足的句中停頓。
Sean Connery 不僅催生了「動作英雄」這個概念,更讓這個概念隨著他的年齡增長而不斷翻修定義。因為他60歲以後仍繼續接演《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聖戰奇兵》、《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獵殺紅色十月》、《The Rock 絕地任務》等冒險動作電影並持續獲得觀眾喜愛,為日後的中老年動作英雄 Liam Neeson 和 Bruce Willis 等男星大幅延長了職業生涯。
2003年的漫畫超級英雄電影《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 天降奇兵》狼狽的拍攝過程和慘不忍睹的成品使 Sean Connery 痛下決心退休,從此不再接演任何一部電影。出身藍領的他原本不熟悉高爾夫球這種上流運動,但因為《Goldenfinger 金手指》的劇情需要開始學打高爾夫後立刻一試成主顧,立刻搬到西班牙渡假勝地馬貝拉的高爾夫球場旁,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打高爾夫球,直到後來因為與當地媒體和官員的種種不快,才忍痛搬離住了20年的西班牙。晚近則隱居於多部龐德電影取景的加勒比海島國巴哈馬(附帶一提,James Bond 這個角色同樣也誕生於加勒比海上、作家 Ian Flemin 從二戰中退休後隱居的牙買加渡假小屋黃金眼莊園中)。
Connery 過世的消息傳出後,很快也要卸任 James Bond 的男星 Daniel Craig 在 Twitter 上發文表示:「無論他現在去了哪裡,我衷心希望那兒有高爾夫可以打。」
Albert Broccoli 的女兒、現任龐德電影製片 Barbara Broccoli 則發初悼詞,表示人們將永遠記得他是最原味的James Bond,因為正是他那句"The name’s Bond ... James Bond"將龐德系列電影帶進電影史的舞台。
Sean Connery 告別人生舞台的時機十分微妙,因為那個由他開啟的龐德電影宇宙正因為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而陷入生死交戰的存在危機......
老闆,這部龐德電影怎麼賣
 ̄ ̄ ̄ ̄ ̄ ̄ ̄ ̄ ̄ ̄ ̄ ̄
上週盛傳 MGM 可能以6億美元將一直延後上映的最新龐德電影《No Time to Die 007:生死交戰》賣給 Apple TV+ 或是 Netflix。這週有更多的細節被各家媒體披露:
MGM 確切開始兜售的時間點應該是最近一次決定延後上映前,也就是說該公司當時準備從「再延後一次」和「直接賣給串流」兩個方案中選擇一個最有利方案,而顯然「賣給串流」的方案最後出局了。
出局的理由是價格談不攏。目前傳出確實參與《007:生死交戰》詢價的買方有 Apple 和 Netflix。而最迫切需要一部招牌大片來提振市佔率的 Apple TV+ 據說真的出價了。問題在於 MGM 原先期待的價格落在 6~8.5億美元之間,然而 Apple 只願意以 3.5~4億美元左右的價格購買一年的授權。
雖然傳出 Netflix 也曾參與購買《007:生死交戰》的磋商,但多數媒體和產業專家認為 Netflix 應該只是純逛逛看看、沒有打算出手,因為他們完全沒有必要買一部龐德電影。他們的串流版圖沒有這個缺口,除非他們打算買電影院開始經營實體發行通路,才有可能對《007:生死交戰》有需求。Hollywood Reprter 報導中來自 Netflix 高層的私下意見也坦承這樁生意根本不值得,與其花幾億買一部只能熱門一次的昂貴電影,對 Netflix 來說倒不如去開發屬於自己的原創動作電影或節目,還能長期持有IP。比如 Michael Bay 導演在該平台上大受歡迎的 Netflix 原創電影《6 Underground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
許多人的疑問是憑甚麼一部龐德電影定價可以喊到8.5億美元這麼高?
依據 Hollywood Reprter 估算,扣除各種來自地方政府的稅點獎勵,《007:生死交戰》全片造價是2.5億美元。而且兩度延期的該片預估已經至少支出5千萬美元的行銷預算。此外,他們還必須支付授權費給最早擁有龐德電影版權的 United Artist(目前是MGM的子公司),也必須補償費用給原本預計在國際市場發行該片的 Universal Pictures 以及負責美國市場發行的 Annapurna Pictures 。最後還有導演和幾位主角合約條款中的分紅必須打理。加上MGM 自己對該片的票房預估是以2012年的《Skyfall 007:空降危機》為標準,希望可以在電影院賣得10億美元的票房。這些都是價格壓不下來的理由。
好萊塢片廠今年最大的挑戰都是金流,因為昂貴的投資現在都卡在庫房裡沒有辦法上映,每一天都增加額外的資金成本。消息來源指出《007:生死交戰》的膠卷(硬碟?)躺在庫房裡的每一個月,就會替 MGM 額外增加大約100萬美元的利息負擔。最近一次宣佈延後上映之後,S&P 隨即把 MGM 的評等調降為B,認為該公司未來12個月內現金流狀況都會非常貧弱。
過去 MGM 都會委由比如 Sony 這樣的大片廠來發行龐德電影,因為那樣的大片廠有更好的團隊和know-how可以應付這種不是普通人可以扛得起來的大片。但 Sony 合約到期後,MGM 突發奇想地拒絕了 Sony 的續約和來自其他大片廠的提案,而接受了規模比自己更小的 Annapurna Pictures 的提議,以子公司 United Artist 的名義共同成立一個全新的發行團隊處理《007:生死交戰》的美國發行(國際發行則交給了 Universal)。這個衝動的決定造成了今日 MGM 坐困愁城的下場。Variety 說許多業界人士認為如果還是像 Sony 這樣的大片廠來負責龐德電影的發行,至少應對起今日的產業風暴還不至於那麼手足無措。
除了價格談不攏之外,賣給串流破局的另一個關鍵理由是:《007:生死交戰》能不能賣不是 MGM 一個人說了算。龐德版權的真正主人——製片公司 EON 也必須點頭同意。已故龐德電影製片 Albert Broccoli 的女兒 Barbara Broccoli 是支持電影院體驗的老派電影人,據說求售的事她事先不知情,事後也已表達反對。就算 MGM 索性打包整門龐德電影宇宙賣給其他更有想像力的片廠,買方即使提出什麼延伸宇宙的電視節目或串流構想,仍必須過得了守門員 Barbara Broccoli 這一關。這些背後的限制,或許才是龐德真正的生死危機。
當然也有人認為好險沒賣成。Forbes 認為賣給串流這個動作可能毀了一整家片廠。龐德電影是 MGM 這家老片廠唯一的台柱,除了過去因為擁有《The Hobbit 哈比人》的版權(原屬於另一家和 MGM 合併的老片廠 UA)而和 New Line 合作了哈比人系列電影之外,幾乎完全仰賴龐德這位英國公務員的收入養家活口。除了獨力養活一個片廠之外,龐德電影的另外一個奇蹟是可以靠置入性行銷幾乎完全回收拍攝成本。問題在於《007: 生死交戰》的贊助商當初買的是大銀幕和杜比音響的壯觀體驗,而非你家42吋雜牌電視的體驗。
萬一這次真的跳過上映直上串流,MGM 很可能將會在下一次(正好也是新龐德上任的第一部)得到報應:他們將再也無法說服消費者龐德電影是無可取代的電影院體驗,也再也無法說服贊助商那個大銀幕上的汽車、手錶、啤酒都會得到最有商業價值的注目。如果龐德系列電影毀了,欠缺大片IP的 MGM 也凶多吉少。
錯過了串流的機會,是福是禍還說不準。說不定他們終有一天會發現小螢幕才是龐德電影真正的天命所在(轉頭看星戰宇宙的《The Mandalorian 曼達洛人》)。
大選後好萊塢會發生什麼事
 ̄ ̄ ̄ ̄ ̄ ̄ ̄ ̄ ̄ ̄ ̄ ̄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倒數最後一週,好萊塢名人傾巢而出為各自屬意的候選人拉票。連過去從來不授權歌曲給政治人物的 Taylor Swift 也首開先例將她的歌曲〈Only the Young〉授權給支持 Biden 的政治行動委員會用在廣告中。
多個好萊塢工會組織,包含編劇工會、電影演員工會、服裝設計工會、IATSE 劇場及影視工作者聯合會都把握最後關頭,鎖定還未投票的會員催促他們務必參與投票。雖然各工會並沒有替特定候選人背書,但各有其長期推動的政策遊說立場。
2020年好萊塢面臨史無前例的產業危機,他們能期待三天後的選舉結果替他們帶來什麼轉機嗎?
因為 Trump 並沒有提出第二任會有相關影視產業政策的改變或推進,所以連任之後好萊塢面臨的狀況很可能跟選前沒有太大差異。
另一個可能是萬一 Biden 勝出的話,Variety 綜合了各方專業意見提供了以下的預測:
1.製片們期待 Biden 當選之後的聯邦政府能夠比 Trump 更積極應對疫情,而不是像現在那樣讓各州自求生路。美國疫情如能受到受到控制,好萊塢目前受到的成本暴漲的壓力才有機會緩解。
2.一般預測 Biden 政府將會把聯邦的資源通通集中在防疫這個第一優先事項上,製片們也因而期待政府可以提供更容易取得的篩檢、口罩和其他防疫裝備,讓好萊塢更容易重啟運作。有些製片則期待新政府能夠想辦法解決劇組難以取得保險的問題,讓聯邦政府資源當靠山,以使劇組可以重新上路拍攝。
3.處於休克狀況的電影院透過 NATO 電影院經營者協會的遊說,始終無法獲得他們索求的紓困,因為國會通過的紓困方嚴格限制必須是中小企業才符合資格。NATO 期待選後有機會改變情勢以便拿到救命的紓困免於倒閉,但前提是民主黨必須在大選中拿回國會的主導權。不過謹慎的 NATO 仍然不願押寶特定一方,持續進行兩黨的遊說。
5.對好萊塢企業來說,Biden 當選的壞處是他立誓要將被 Trump 大幅調降的稅率再調回來。另一個風險是 Trump 任內大方給予影視產業的各種優惠稅率也可能要密切注意新政府對這些租稅優惠政策的態度。現在很難預測 Biden 政見中各種提高稅率的主張在上台之後會多快實施,畢竟眼前第一優先應該是避免經濟繼續受到疫情傷害。
6.關於企業併購,Trump 政府基本態度其實是友善的,只要交易不涉及 Trump 討厭的媒體通常很容易獲得核准。Biden 政府預計會對企業併購的反壟斷審查持更嚴謹檢驗的態度,對於疫情後的好萊塢整合會增加變數。
7.至於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多數專家認為整體情勢已經沒有回頭路,不論誰當選都會持續與中國之間的各種拉鋸。對片廠來說,美中關係的不確定性將使他們慢慢失去這個全球第二大(實際上最近已經成為第一大)電影市場。另一方面,中國本土電影在質量上的快速崛起也在加速使中國觀眾和好萊塢電影越走越遠。
最後一個好萊塢的好消息是 Biden 多次強力批判美國科技巨頭繳稅太少,昨天還特地在 Twitter 上發文說:「說得更明確一點:辛勤工作的美國民眾絕對沒道理比 Amazon 或 Netflix 繳更多所得稅。是時候該讓這些大企業付出應有的代價了。」
萬一 Biden 當選極可能增加這些科技巨頭的稅賦負擔的方式,也因此會替好萊塢傳統片廠絆住 Netfix 這隻巨獸以及還沒對好萊塢構成威脅但財務實力雄厚的 Amazon,讓他們在2020劇變之後喘息幾天......
|新聞出處|
Sean Connery Dies: He Invented the Action Hero and Embodied the ’60s Sexual Revolution(https://bit.ly/3mLGp5z)
Daniel Craig, Pierce Brosnan & ‘James Bond’ Producers Remember Sean Connery: “He Helped Create the Modern Blockbuster”(https://bit.ly/32jg3jF)
Behind MGM's Apple Overture: How Much Is a Bond Movie Worth?(https://bit.ly/3mrM7cz)
Breaking Down MGM’s Costly ‘No Time to Die’ Dilemma(https://bit.ly/34Jj8Ll)
Selling ‘No Time To Die’ To Streaming Would Devalue Future James Bond Movies(https://bit.ly/386tk2J)
Showbiz Activists Make Final Push In Remaining Days Of 2020 Election(https://bit.ly/320P8Jd)
What’s at Stake for Hollywood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https://bit.ly/35R0aBP)
Joe Biden Slams Netflix & Amazon On Taxes, Again(https://bit.ly/37ZVSKV)
格蘭利威原創系列第二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勇士,願意為價值而戰的人。
----「勇士的國土」自序
如果首部曲「磅礡美國」寫的是果,二部曲「勇士的國土」寫的就是因。創造源於自由,自由因於勇敢。「磅礡美國」描述現代美國的創造性和自由。「勇士的國土」主訴的是美國開國前兩百年中,勇敢追求自由的故事。
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和敘事情境和過去大不同。以往是原創的多,這次是改寫和摘譯的多。古人古事無法採訪當事人和現場,只能採訪二手或更多手的歷史和公開資料。取捨總是很難,選擇決定一切,價值決定選擇。從閱讀的上百萬字裡,順著旅程,選擇對台灣可能最有價值的相關片段,改寫成容易順暢閱讀的故事,順便引導讀者領略一些美國的現代風光。這就是作者唯一的「原創立場」。
「勇士的國土」開場於一七六〇到一七七〇年代一系列的「不可容忍法案」。英國的經濟打壓,激起美國的獨立革命。歷經憲法制定,第二次獨立戰爭,政黨創立重組,南北戰爭,廢除奴隸制度,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結束在一九六〇年代黑人民權和公民權運動。兩百年的外抗強權,內爭民權,稱霸世界。期間的國土擴張,在「磅礡美國」第二十八章「老鷹變大象的故事」已有敘述,這本書就不再重複。
「哪裏有自由,那裡就是我的國家。」如果富蘭克林的這句話,對今天的台灣人和中國人依然有明確的激勵性和警覺性,那麼這兩百年的美國故事,自然能顯現跨越時空的現代價值。「國會為尊,議會為大」「政府要能自己控制自己」「避免少數人擁有太多的權力」的美國憲法精神,如果能對台灣人的統獨議題和正名制憲,激盪出更深層的憲法哲學和原創性討論,那就是這本書可能的最大價值。
勇士或許不來自戰場。上了戰場就是為了殺敵活命。勇士是願意為價值而上戰場的人。沒有各地民兵拿槍而起,就沒有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場。沒有華盛頓的「裸體軍團」,以小博大,以弱擊強,永不放棄,美國獨立戰爭恐怕只有預告片,不會有下集待續和完結篇。
勇士的奮戰,也在憲法戰場。理念的爭辯,爭辯,再爭辯。事關利益,能妥協就妥協。事關價值,不能妥協就不惜分裂。美國憲法以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創立,處處都是勇士的聲音和足跡。
南北戰爭是美國史上最血腥的一頁。死傷的人數超過美國兩百四十年來所有戰爭的總和。「這個戰爭的大天譴,是國家必須為百年加諸黑人的不平等待遇,付出的代價。」這是林肯所做的最終詮釋。
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都是北方打向南方。黑人民權和公民權運動是南方發難,擴及全國。金恩博士領導非暴力抗爭,家裏,教堂,旅行住宿的汽車旅館被白人射擊,丟炸彈。「告訴蒙哥馬利,他們可以繼續射擊,我將和他們繼續對抗。告訴蒙哥馬利,他們可以繼續丟炸彈,我將繼續和他們對抗。」這是他的答覆。
「勇士的國土」的旅程就結束在阿拉巴馬州的首府蒙哥馬利。旅程北到紐約,一路往南。紐澤西,賓夕法尼亞,德拉瓦,馬里蘭,維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喬治亞,轉進不臨大西洋的阿拉巴馬。紐約以北的新英格蘭地區,雖是這兩百年故事的起點,卻是本土四十八州旅行的最後階段,因此,只有歷史故事,沒有現代場景和風情。這部分等待最終曲再補充。
「國家書寫」系列,從二〇〇五年旅行芬蘭,首部曲「芬蘭驚艷」二〇〇六年出版後,歷經「驚歎愛爾蘭」「驚喜挪威」的歐洲三部曲。接著進入第二個五年計畫,父子三部曲,「告別中國」「惜別日本」「離別韓國」。美國三部曲是第三個五年計畫,「磅礡美國」「勇士的國土」,以及還不知名的最終曲。長達十五年持續的國際寫作旅行計畫就將在今年,二〇一九年完成。
旅行是記憶的釋放,寫作是作家自我探索,重新思考的過程。這卻只是一本書旅程的開始。出版,發行,閱讀,影響或沒影響,才是書旅的全部。幸運的是,作家的旅行寫作已經結束,書的旅程仍然持續進行著。這種共鳴或許暗示著台灣人對改變的渴望。真正的改變不會來自觀念或政策的移植或抄襲,而是來自本質性的理解,在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的新本體。
過去的十五年,正當世界巨變的時刻。科技再興,從電腦到網路,人工效率到人工智慧。中國崛起到可能崩潰的前夕。美國從地中海到波斯灣,再到南海和太平洋。美中關係從戰略夥伴,變成戰略對手。美中台隱而未明的「一中一台」政策,逐步公開出場,甚至面臨攤牌。台灣人習慣於用自己的歷史和現實看世界,或許,從文明的歷史,全球戰略格局和普世價值中才能更了解自己。
台灣產官學的領導菁英幾乎都是留學美國,或只是讀美國知識,但是,在實踐中,卻往往和美國價值背道而馳。希望「勇士的國土」能夠展現更明確的美國價值高度。美國的歷史不獨屬於美國。她是近代殖民地獨立成功的第一個,也是現代化民主的先驅,影響著全球的殖民地獨立,和政體的變化。儘管不夠美好,美國仍是世界的民主燈塔。中國共產黨的存在,或許更能彰顯美國不完美的偉大。
十五年匆匆已過。從兒子們的「小時候」,寫到現在孫子出生上學時。年紀難以改變個性和價值觀,改變的是心境。寫作的敘事情境中,彷彿面對年輕人的熱情,已漸淡漸遠。國家書寫的三個五年國際寫作旅行計畫,今年就當完成和結束。如果想說的十五年還說不完,那還真是囉唆。已經開始想像的是,如果有個小孫女,我會為她說個什麼故事?
要感謝的人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讀者是作家最大的財富,感謝許多讀者長期的支持,這種高成本的寫作方式才能繼續維持。這本書要特別感謝的是美國史學家亞瑟史列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 Jr.)和鹿橋出版公司,以及許多位美國史學家。史列辛格有許多美國史著作,一九四六年「傑克遜時代」(The Age of Jackson)和一九六六年「自傳—一千天」(Biography- A Thousand Days)兩度獲得普立茲獎(史學類)。
史列辛格主編的一套一百五十本政治巨人傳記,中文版由鹿橋出版。這是我長年閱讀世界政治的基本讀物。「勇士的國土」敘述的故事,大部分就是改寫和摘要自這系列傳記。特別是引述的部分,由於不知原文,不敢改寫,完全如書照錄。也由於說故事不像做學術研究,如果到處是註,恐怕難以閱讀。更因為,「勇士的國土」的一段故事,可能並不單獨來自某本書,而是來自幾本書的綜合。舉例說,寫獨立戰爭,至少要讀美國的前五位總統的傳記:華盛頓,亞當斯,傑佛遜,麥迪遜和門羅。一次又一次地相互比對,融合,才能貫通。寫美國憲法還要把參加憲法會議的五十五個人的背景都Google清楚。
另外要感謝的是美國各個歷史景點所發行和販賣的簡介。「勇士的國土」的一部分故事,就摘譯改寫自這些資料。當編譯的角色成分,比當作家的可能更多。這是要特別感謝和致歉的,也向讀者特別說明清楚。
史列辛格在他一九七三年的「帝王總統」(The Imperial Presidency)書中,提出兩個主要論點。一是美國的總統都失控,二是美國的總統都超越憲法的限制。或許這正印證美國立憲的國父們的憂慮,也幸好有這部基於對政治人物不信任的前提,所產生的憲法,才使得絕對的權力,受到節制和制約。
新時代的開創,都來自於政治不正確的勇士們。這是「勇士的國土」可以有的詮釋。溫和是四季如春的台灣人本質,軟弱是歷代外來統治者高壓加工後的台灣菁英特色。希望您會喜歡「勇士的國土」。
二〇一九年,二月。台北,台灣。
格蘭利威原創系列第二 在 貴了兩倍又難買的格蘭利威黑市聖水二代值得買嗎?威士忌開箱 ... 的推薦與評價

這個禮拜我來分享一下我對 格蘭利威 12年黑市聖水二代的印象. 說真的這次買他的經驗不太好. 是不是代理商的錯誤還是這支也是被一些黑心投資威士忌的人 ... ... <看更多>
格蘭利威原創系列第二 在 M8喝酒老實說- [格蘭利威12年-黑市聖水限量第二代] The ... 的推薦與評價
格蘭利威 這原創系列(The Origninal Story)還要推出3種,分別是第二部『槍口信念』、第三部『利威小橋』、第四部『喬西之井』 黑市聖水系列相當有趣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