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勝利,我想說的是》
早上起床,媒體和社群都在瘋狂討論小林同學。連我不太熱衷桌球的人,昨天都忍不住偷偷瞄了兩眼激烈戰況,看沒幾球就快心臟病發。
在眾多新聞當中,對手樊振東給了這樣的評價:「林昀儒整場比賽給我的壓力和壓迫非常強,越是領先時,越能感受到對手在無壓力下的搏殺。」
許多在這次奧運中獲得關注的選手,也都有這樣的特質,看郭婞淳舉重若輕,看唐嘉鴻力美合一,他們是在享受比賽,追求渾然忘我的performance,而不只是一面獎牌的result。
我想起《長勝心態》的書中序言,有一段我印象很深的話:「很多名將在過了在『球場上常勝』的巔峰期後,往往選擇急流勇退,但是費德勒顯然選擇了『人生中長勝』,喜歡做的事,只要還能做,就超脫勝負,持續做。」
小林同學還很年輕,常勝是可以期待的,他超脫勝負的淡定,盡其在我的專注,反而將他喜歡的事情,變成了出類拔萃的代名詞。
過了三十五歲之後,有些人問我,會在這個領域待多久,有沒有想要挑戰更高遠的位置,或轉換跑道拓展其他的職涯歷練,才有辦法做到GM。坦白說,那個時候聽到這些問法,都會在心裡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快要四十歲了,好像一事無成。特別是,許多前期勇闖對岸的同溫層,兜兜轉轉,總能在步入中年之後再相逢,我們大多是年輕時一起辛苦過來的,能夠由衷為對方的成就而雀躍。然而,彼此交換名片,望著對方顯赫而權傾的職銜,那種自覺矮了一截的自卑與感慨,是很難騙得了自己的。
前幾年,我和前老闆吃飯,他是我職場上的貴人,離開台灣後,在全球屢建奇功。他鼓勵我,你應該放眼大中華。妳早可以承擔夠大的landscape。趁著年輕,好好闖一闖。
我嘴上漫應著,心理不知道為什麼,始終淡淡的。套句現在人類圖的話來說,就是「沒有回應」吧。矛盾的是,回去之後,我忍不住向一個親近的同事說起了自己的無能和軟弱,幹到了現在也不是甚麼號人物,說著說著還掉下淚來。同事是個4/6,他的話吻也淡淡的:「不會啊,妳在我們眼中已經是號人物了啊,誰能像妳在不同的環境都活下來,伴君如伴虎,妳到現在都還沒被吃了呢。」
我不禁笑了。雖然心裡沒有完全買單這個安慰劑。時間慢慢轉進了四十歲,旋即又過了四十二歲生日,我仍然不在大中華,卻終於搞懂,我完全不想當甚麼GM。我喜歡現在的這個位置,也喜歡現在做的事。
多年之前的矛盾,糾結在於,我把「勝利」,看得太狹隘。以為職銜說明了所有的「勝利」。我的頭腦在乎職銜是否能出人頭地,我的身體想要追求的,卻不是這種頭角崢嶸。
之前有個朋友短暫回來台灣,要完成一個指定期限的專案,但他離開得太久,台灣的環境與模式都已經很陌生,有預算沒人脈,有海外的經驗,沒施展的空間。他找上我幫忙,深怕我麻煩。我覺得不麻煩啊,剛好我有派得上用場的人脈,對方也很需要這樣的資源,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困境解決,朋友傳了一頭金牛的貼圖來,「謝謝妳,妳真牛。」
我笑了,這個笑和幾年前笑中帶淚的笑,堆疊在一起。一則覺得這對我而言,不過舉手之勞,擔當不起真牛的封號;二則卻也真正地明白過來,當自己發揮用處的時候,心裡就會浮現出這種「舉手之勞」的輕鬆感吧。因為放對了位置,事半而功倍。
寫到這裡,也想推薦這本《長勝心態》給大家,特別是投射者的朋友們。
裡面的道理極為淺顯,要認真參透,竟足足花了我人生上半場的黃金歲月。裡面有三個原則,十分受用,提前劇透書摘一下,暫時沒時間買書,不妨拿這些原則,重新思考一下。
(1) 想清楚((Clarify) : 清楚知道什麼東西對自己重要,採取更廣泛與更長期的視野定義成功的樣貌,以及邁向成功路上我們希望累積什麼樣的經驗。對於這一點,我自己的體會是,把對成功的焦灼渴望,先運用在自身的探索上,學習和自己對話,不厭其煩地反問,對你而言,至關重要的到底是甚麼,這可能正是未來能夠發揮深遠影響之處。舉例來說,我在意和擅長的是,幫助事情接合,還有潤滑。折衝協調,我能做得很好,看別人成事圓夢,比自己幹出一番大事都開心。所以,何苦為了名片上沒有做到天大的職銜,而覺得氣短?
(2) 持續學習(Continue learning) : 成功建立在個人的不斷成長,而非由呈現在外的結果定義。再者,學習會讓我們專注於做事的方式與態度(how),以免將太多的重心放在職場以及家庭該做的事(what)。我很認同這個觀念,成功是動態的累積與推演,而非眼前單一呈現的結果。作為一個coordinator和communicator,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喜歡的閱讀、書寫,慶幸現在還有人類圖這門知識來給我應援,說真的,成為分析師之後要幹嘛,我還沒有想法,但我心裡很清楚,這個工具會幫助我溝通得更好,也能疏通更多阻礙。學習,不要太講究立竿見影的速效,我也從不奢求會為我帶來名利雙收。重點是,我知道我學習的事,之於我喜歡或擅長的事,彼此聲氣相通,這讓我活成了一個舒服、自在,必要時候能拿出底蘊與之言說的人物。這就夠了。
(3) 主動建立連結(Connection):不論做什麼事,務必把建立關係視為首要之務。這可將注意力放在我們日常遇到的人(who):同事、合作夥伴、朋友、網絡裡的人、尚未建立關係但未來可能合作或協作的人。透過積極地建立與他人的連結,擺脫一味與他人比較、你爭我奪零和遊戲態度。我覺得,這點不大容易,就算是我的身體四爻,早期也十分排斥建立連結。但我也不得不承認,不是每一個目標或夢想,都能獨立完成,特別是我致力於媒合成事,不可能自外於人群,越開放,其實會越周全,讓快要偏頗的路線,找到平衡的支點,也能讓勝利的果實,分送給更多人共享。
勝利或成功,終歸都是自己說了算,所以,喜歡做的事情,只要找到了,就全心投入,不用預想勝券在握;只要還能做,就超脫勝負,持續去做,直到再也不能那天為止。
人生一瞬,與其追逐常勝,不如想著,從自己長長的一生,綿延勝利的恆長與雋永。
好書大家讀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6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KCCC傑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產品真的很有趣,希望能幫助到有手汗的朋友們😊 DOHO抓得住購買連結:https://store.doho.com.tw/products/grap 如果你願意贊助我們,可以讓我們頻道繼續走下去,萬分感謝❤️ 1.贊助我們:https://p.ecpay.com.tw/9D4B277 2.頻道會員...
桌球握拍方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rystalyenlife
背負著女狀元稱號,我的確有很多自己不自覺的壓力。
一開始大家都會問我壓力大嗎?
我的直覺是為什麼要有壓力?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團隊戰,每個人都很重要,如何去發揮各自所長才是最重要的。團隊至上的我,一直以來都希望可以以對團隊最好的方式比賽,有的項目我擅長,有的項目我沒辦法做的比其他人好。我有信心的項目會希望可以上場替團隊爭光,不夠強的也一定在場下為厲害的隊友加油,從一開始就希望任何事都能以GoRed優先,不是個人,是團隊。
無論是紅隊女生或是藍隊女生,每一位在我眼裡都很厲害,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有多突出,我只是在測試賽剛好比到我的強項,所以我被選中了,就這樣而已。
隨著賽季的進行,女狀元的稱號漸漸讓我從原本的「平常心發揮練習水準」到「好像對於每項運動都必須得完成期待值」,而這些累積起來的壓力都讓自己無法真正的平常心與享受比賽。
接踵而來的,是受傷。
受傷的這段日子,很低潮,很失落。
對於自己因傷無法有好的表現而沮喪,在擅長的項目無法發揮感到灰心,所以更拼命的復健與參與團隊訓練,不願意因傷而讓自己退步。
畏戰從來不在我的腦袋裡,但受傷與稱號下的壓力讓我開始懷疑自己。
直到桌球。
一直都知道桌球是這個賽季一定會比的項目,開錄以來安排著不間斷的訓練。桌球也是我從小就很喜歡的運動,因為媽媽是公司桌球隊,所以我小時候都會跟著看,媽媽也從基礎慢慢教我,正手、反手、切球、拉球,乒乓球一來一往對打的感覺真的很療癒。
得知這次比賽項目是桌球後,我非常的緊張!雖然我很期待但相對的也壓力更大,因為知道小八是桌球校隊,真的很強,因此老大更加的特訓我們,訓練時一直跟我說「還不夠!還不夠!這樣是打不贏校隊的!」「你要主動出擊!你要把握住可以攻擊的球!不要只想著打回去就好!要讓他打不回來!」「你是女狀元你要再更有自信!你很強不要怕!」每每到了緊張的時刻都很感謝Gored的大家,總是在我耳邊給我信心、給我力量💪 在我不知是緊張還是嚴肅的表情下不停的給我信任,相信我可以發揮我最好的表現。
要成為一個運動員,第一步就是要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好的心態造就賽場上好的表現,在這一連串的失敗與勝利之中,我也漸漸可以放下那些包袱、那些壓力,好好享受在比賽中。
就像老大說的:「有這個態度,輸了也無所謂」
到了賽末,我更加明白的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想著自己是最強的那個!」比賽過程有很多的突發狀況,只有每個人都拿出100%的信心與強度與絕不認輸的心態,才有機會能在比賽中戰勝自己、戰勝對手。
謝謝 @chiang111222 的鞭策
謝謝 @_gored_ 家人們的一切一切
謝謝 @allstarsportsday 的舞台與愛
謝謝 @bluering_o 的LIHI
謝謝紅粉知己的陪伴支持
謝謝觀眾的投入激勵
#我的發球都像在吃球🥲
#我與最佳拍檔心緹的故事我要另外打一篇
#因為有太多太多想講☺️
桌球握拍方式 在 陳傑JC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桌球田徑跨界體驗 鄭怡靜陳傑互稱讚
記者黃巧雯/中央社
台灣桌球一姐鄭怡靜與「跨欄王子」陳傑日前互當教練,桌球和田徑跨界交流,兩人都能迅速掌握訣竅,鄭怡靜稱讚陳傑是武林高手,陳傑則大讚鄭怡靜萬中選一的奇才。
受到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國際體育賽事紛紛喊卡,鄭怡靜與陳傑趁著國訓中心訓練空檔時,互當彼此的教練指導對方。
鄭怡靜國小曾參加過田徑比賽,因為疫情緣故,有機會嘗試不同運動,她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學習跨欄,傑哥說跨欄需要節奏感和協調,這一點和桌球有點像,能練習到平時比較練不到的肌肉,真的是很特別的一次經驗。」
小時候也曾打過桌球的陳傑,趁著沒比賽的期間向鄭怡靜學習,陳傑表示,桌球重視橫向移動、手眼協調與旋轉的爆發力,「跟田徑蠻不一樣的」。
在鄭怡靜指導下,陳傑說:「我的殺球變得比較有速度,來回也可以多打好幾拍,一姐除了是好選手,還是個好教練。」
在跨界交流後,鄭怡靜與陳傑都給彼此高評價,鄭怡靜指出:「傑哥第一次上手打,就可以連續對打20個,簡直是武林高手。」
陳傑同樣稱讚鄭怡靜,「不愧是世界級的,起跑後7步跨欄方式一說就懂,跨3個欄輕輕鬆鬆,我都懷疑是不是給她的難度太低,真是萬中選一的奇才」。
新聞連結:https://www.cna.com.tw/news/aspt/202005230185.aspx
桌球握拍方式 在 KCCC傑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產品真的很有趣,希望能幫助到有手汗的朋友們😊
DOHO抓得住購買連結:https://store.doho.com.tw/products/grap
如果你願意贊助我們,可以讓我們頻道繼續走下去,萬分感謝❤️
1.贊助我們:https://p.ecpay.com.tw/9D4B277
2.頻道會員立即加入: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692PMFEZ_-Vxs7u6WLS6w/join
3.可以購買底下我們設計的衣服,希望你會喜歡~❤️
限量T-shirt網址(蝦皮賣場):https://reurl.cc/NXLGGk
你的訂閱就是給我們最大的動力!讓我們努力下去,謝謝你😊
[Instagram] 傑夫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kuanj.k
[Facebook]KCCC 粉絲專頁:http://bit.ly/2qUO2i8
陳慈庭IG:@jasmineting1214
🏓(好球EP.1)2020全國桌球錦標賽 男子雙打
https://youtu.be/V0ymbcOY4oY
🏓2020桌球國手選拔 18歲公開賽 上集
https://youtu.be/SEPvCirNgSQ
🏓(球拍實測)桌球職業選手球拍大公開 | 乒乓球拍多重?
https://youtu.be/imA1Mp7yANs
🏓(下集)2020桌球國手選拔 18歲公開賽 乒乓球賽事
https://youtu.be/g2iDe8Ky0po
🏓好球EP.2)2020全國桌球錦標賽 女子雙打
https://youtu.be/naTD07cMwR4
🏓(乒乓特技球)Pingpong Trick Shot 桌球特技球 ft. 葉柏旻 張維鈞
https://youtu.be/5blmGiExLro
🏓(接發球祕技)桌球教學 乒乓腳步移位 發球變化接應 戰術分享
https://youtu.be/rdze3OwgnkY
🏓(好球最終回) 109年全國桌球錦標賽 男子單打決賽
https://youtu.be/k8LB-wwC4_s
與我們合作:Kuan@und.com.tw
===================
#桌球 #乒乓球 #桌球初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sHqlRKmbg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