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太暖🧡疫情下出國結婚,她原先滿滿的疑惑與不安,但駐教廷大使館得知她的事情後,不僅出借車子當禮車,還率多位館員到教堂觀禮,化身娘家應援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Pei Ch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梵蒂岡需要很多的耐心!從排隊進博物館開始(務必上網預訂門票!現場買票會排隊排到厭世), 每個展覽館滿滿都是人, 有如媽祖出巡般的人流, 只能跟著人流前進, 觀看的品質下降, 也容易變得煩躁, 總之, 進博物館之前建議做好功課, 幾個必看的作品不要錯過(只能跟著人流走應該也不會錯過....) 覺得有...
「梵蒂岡台灣大使館」的推薦目錄: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新聞] 中國逼梵蒂岡與台灣斷交教廷要求先設北-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Taiwan in Holy See 駐教廷大使館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梵蒂岡要求於北京設教廷大使館後再談和台灣斷交- 20211025 的評價
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我國政府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但藍營立委說這個英文名稱恐有降格的問題。這是真的嗎?
今天, #國際限時批 專欄,就讓時代力量國際中心主任護台胖犬 劉仕傑來告訴大家,如何解讀台灣在全球的駐外館處名稱。
👉邦交國
台灣目前在全世界共有15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4國(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加勒比海島國4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太平洋島國4國(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斯威士蘭)及歐洲1國(梵蒂岡)。
在上述邦交國內,我們會在當地的首都設立大使館(Embassy)。少數的邦交國,除了首都的大使館之外,為了因應商務或教育等業務的需求,我們還會在「首都以外的城市」設立總領事館(Consulate General)或領事館(Consulate)。
例如,台灣在宏都拉斯首都設立大使館之外,另外在宏國有駐汕埠總領事館。而台灣在巴拉圭首都設立大使館,另外在巴國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
小結一下,在邦交國設立的駐外館處,會有兩種名稱:大使館(首都)、總領事館(非首都)。
👉非邦交國
因為台灣的外交情勢特殊,我們在全世界大多數的駐外館處,都屬於非邦交國,名稱則因各國情勢而有不同。
如果以中文名稱來說,台灣的駐外館處基本上分成兩種,在首都會稱為「代表處」,在首都以外的城市會稱為「辦事處」。
大家很常聽到的「駐美代表處」、「駐日代表處」、「駐大阪辦事處」或「駐紐約辦事處」,就是這個範疇。
但外交實務上,館處名稱基本上還是以英文為主。
以這次在立陶宛🇱🇹設處來說,我們的名稱是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中文翻譯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許多媒體說,這是我們第二個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第一個代表處,指的是索馬利蘭。我們在索國的館處全稱是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Republic of Somaliland。在索國的名稱,我們用的是Taiwan,跟在立陶宛用的The Taiwanese不同。
當然,以中文來說,我國在索馬利蘭及立陶宛的館處,都稱作「台灣代表處」,英文縮寫也都是TRO,但T卻有不同的用法。
把立陶宛跟索馬利蘭相較,當然很不公平。
索馬利蘭在全世界沒有任何邦交國,這意思是索國跟中國也無邦交關係。台灣跟索國目前是相互設處,也未建交。我們在索國的名稱要寫上Taiwan,當然較無顧慮。
立陶宛則不一樣。中國跟立陶宛是邦交國關係,更別說中國的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政策近年來在中東歐地區意圖掠地攻城,試圖透過各種基礎建設投資拿下戰略灘頭堡。今天台灣在立國設處,當然會面臨許多來自中共的外交壓力。
也許大家會好奇,那我們在歐洲其他中國邦交國的館處,是怎麼稱呼呢?
基本上,歐洲各國的館處名稱還是會有不同之處。例如,台灣於英國、波蘭、斯洛伐克、歐盟及愛爾蘭等國的代表處,英文縮寫都是TRO,但這個T是Taipei,也就是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同樣都是TRO,在索馬利蘭是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在立陶宛是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在英國或愛爾蘭等國是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一T各表。
如果以主權意涵來看,我自己會這樣排:Taiwan > (The) Taiwanese > Taipei。
也就是說,在立陶宛雖然我們不能用Taiwan,但比起英國或歐盟等其他國家用Taipei,事實上還是比較好的。藍營立委說這樣會降格?嗯,沒關係,也許有些人認為「九二共識」沒有降格😅
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用了The Taiwanese,而不是Taiwan,想當然爾是為了降低來自中共的壓力,同時也是給立國政府一個斡旋的彈性空間,因為Taiwanese一詞本身有「台灣的」、「台灣人的」或甚至「台語」意思,用形容詞而非名詞,也讓立國政府在遵守所謂「一中政策」的同時,有一個解釋說法。
另外也跟大家補充一下,2018年6月27日,波蘭在台灣的駐外機構宣布更名,原本叫Warsaw Trade Office(華沙貿易辦事處),更名為Polish Office in Taipei (波蘭臺北辦事處)。
從Warsaw(首都城市名)變成Polish(國名,形容詞),當時的這個更名案外界咸認是一大突破,也代表台灣與波蘭的雙邊關係持續增進。
這樣解釋,大家清楚了嗎?
#立陶宛🇱🇹
#外交藏在細節裡
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直播EP13重點整理】🥜台澎小堅果🌰
時間:5/1(六) pm8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創辦人-黃聖峰 +皮筋兒
主題:
1. 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真的嗎?
2. 1979年「『台』美斷交」,真的嗎?
3. 「台灣」究竟有幾個邦交國?
🔗 https://fb.watch/5elaWfkpYV/
-
1.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真的嗎?
中華民國台灣化,去「中」的結果,把中華民國妝點成「台灣」。
我們回頭去看歷史脈絡,並不可能這樣取代。中華民國政權的本質就是中國政權不會被改變。
1971.10.25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被趕走的是中華民國政權。那份決議從頭到尾都跟台灣無關,這份決議說的是要把蔣介石政權驅逐出聯合國中國席次,換句話說這份決議是要把中國代表從中華民國政權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
如果以為退出聯合國的是台灣,就等於是把蔣介石政權當作台灣,是這很嚴重的錯誤喔!
而且1971.10.25那天並沒有任何國家退出聯合國喔,那天只是換中國席次代表而已。
如果喔,如果台灣退出聯合國是真的,那你要先進入過,請問台灣什麼時後進入過呢? 沒有。
還有人說台灣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如果這說法邏輯可通,那就等於1945.10.24聯合國成立時台灣建國了,這樣就跟中華民國政權宣稱1945.10.25光復台灣,這個邏輯就不通囉!
蔣介石被踢出聯合國之前,美國有勸他接受「雙重代表制」,如果當時蔣介時接受了,那中華民國政權一開始主張的台灣是回歸給中華民國(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那台灣就真的有理說不清了。這樣對台灣是沒有幫助的,因為會把臺灣跟一中兩政權綁得更緊,要切割會更難。
那當初美國這樣做是為什麼呢? 其實就是冷戰背景,退而求其次要讓中華民國政權留下來。
所以希望大家回頭看這段歷史,不要站在蔣介石的視角來看喔!
1971.10.25之前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又是聯合國安理會永久會員國之一,聯合國的會費繳納是人口數量,中華民國宣稱是番薯+秋海棠,當時加起來超過10億人口數量,雖然與實際可掌控的人口跟領土不符,但還是拿著台澎人的錢去聯合國打腫臉充胖子,到處借錢繳納會費。
所以1971.10.25中華民國被踢出聯合國之後,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大家思考一下,因為之前台澎人納稅的錢被拿去繳聯合國會費啦,所以被踢出之後就可以好好把錢用在台灣建設上。
—————————
2.1979年「『台』美斷交」,真的嗎?
在1971.10.25到1979年這之間美國對中華民國還是滿好的,其實仔細想,美國立場一直都很明確台澎主權未定,目前治理台灣的是中華民國政權,美國了解台灣的戰略地位重要,所以協助台灣治理當局也是用盡一切努力。
1979年台美斷交了嗎? 所以台灣跟美國什麼時候建交? 其實是沒有。
1895年台澎割讓給日本,到1945.10.25 中華民國政權代表盟軍佔領台澎,所以這之間是看不出來有台美建交的歷史,所以是不可能台美斷交。
1979年至今過了42年,回頭找找當時報紙,寫的是中美斷交喔!台灣人當時很生氣,狂罵美國。
因為當時的台灣人把自己當成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跑到美國駐華大使館(華=中國)去抗議,抗議美國拋棄中華民國。
其實以國際法法理來看中美從沒斷交,只是美國不再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代表政府,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是中國代表政府。
美國政府要與他國政府進行外交往來,就是要承認哪個政府是中國代表政府。之前有說過政權是國家基本屬性,政府是只對承認你是該國代表政府的國家而言你才是該國政府,各國可以隨時換承認哪個政權是該國國家政府。
所以美國駐華大使館就移到中國北京。
美國1979年之後就不能與中華民國進行官方往來,所以美國制訂了台灣關係法,把中華民國定義成治理台灣的一個政權,台灣治理當局,描述現實正在治理台灣的機構。
美國為什麼這樣呢? 因為台澎戰略位置太重要啦!所以不可能放任中華民國政權毀掉台澎。
所以才會賣武器給台灣~而不算干涉中國內政。
—————————
3.「台灣」究竟有幾個邦交國?
零。
目前大家知道的邦交國都是與中華民國政權想代表的中國建交喔!
截至目前,中華民國共有15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4國(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加勒比海島國4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和太平洋島國4國(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以及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斯威士蘭)、歐洲1國(梵蒂岡)。
以下國際情況:
「一中」:中國只有一個(假設是A)
「一中原則」:A+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政權)是中國代表政府+台灣是中國一部份。
美國的「一中政策」:A+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政權)是中國代表政府+我有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說「台灣是中國一部份」。
國際社會都承認的是「一中」: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 有15個承認中華民國政權是中國代表政府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且中華民國政權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被承認的中國地方政權。
- 其他有180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是中國代表政府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華民國是不被承認的中國流亡政權。
承認 PRC 是中國政府跟中國建交 (180) + 承認 ROC 是中國政府跟中國建交 (15) = 跟中國建交的國家 (195個國家)
歐洲唯一一個承認ROC政權是中國代表政府的是梵蒂岡,是1942年建交的。這時候台澎還是日本的領土,所以梵諦岡建交的對象絕對不是台灣。
上上個禮拜ROC有慶祝跟宏都拉斯建立邦交八十週年,宏都拉斯真正建交的對象是中國。 看宏都拉斯的網頁寫 China(Taiwan) 意思是 中國在台灣的意思。1941年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至今80週年,大家思考一下1941年台澎還是日本領土喔!所以絕對不可能是與台灣建交。
瓜地馬拉與中華民國建交在1960.11.1,網頁寫CHINA(TAIWAN),而完整的國名寫 REPUBLICA DE CHINA-TAIWAN意思是中華民國台灣。1960年ROC政權還在聯合國代表中國喔!國際社會是看不到台灣。所以瓜地馬拉建交的對象絕對不是台灣。
不要讓中華民國用台灣的名字在國際上招搖撞騙,真的想要台灣跟他國建交,麻煩透過國際法程序來完成建國法理獨立。千萬不要把承認中華民國政權是中國代表當做承認台灣。
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歸零會如何?
不會怎樣的!這個身份仍舊存在。而盟佔代管身份也仍舊存在。
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Pei Chi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來梵蒂岡需要很多的耐心!從排隊進博物館開始(務必上網預訂門票!現場買票會排隊排到厭世), 每個展覽館滿滿都是人, 有如媽祖出巡般的人流, 只能跟著人流前進, 觀看的品質下降, 也容易變得煩躁, 總之, 進博物館之前建議做好功課, 幾個必看的作品不要錯過(只能跟著人流走應該也不會錯過....)
覺得有點可惜的是沒進去到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天主教的翻譯為 “聖伯多祿大殿”). 因為我們博物館出來已經五點多了, 教堂六點就關門, 依照排隊的人潮沒有個一小時應該排不進去, 加上本人破病, 一心只想結束行程回飯店躺著休息....有機會重返羅馬, 這將會是我第一個安排的行程!
#梵蒂岡行程 #梵蒂岡博物館 #聖保羅教堂
午餐: Pinsa 'Mpò
晚餐: Nannarella
Music by Cults - Ever - https://thmatc.co/?l=C35E81D7

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鄭麗君指出,馮明珠院長今年八月以內閣閣員身分赴中國參訪,未依法向移民署申請,移民署已報請內政部裁罰,鄭麗君還說,長期以來故宮與中國交流的分寸掌握非常有問題,包括收受中國企業贊助款、文淵四庫全書被盜印等事件,現在連訪中都不申請了,實在離譜!
故宮出國經費,除了公務預算、基金預算之外,還有以贊助款支應的方式,例如今年八月出訪中國就是用贊助款,事前不用寫出國計畫,出訪後也沒將出國報告上傳「公務出國報告資料網」,意圖規避監督。鄭麗君還舉例馮明珠今年六月率團赴義大利參訪,依照出國報告書,該次出訪目的有二:一、與佛羅倫斯聖十字教堂討論郎世寧新媒體展合約,二、參訪凡蒂岡典藏。本次行程共9天,扣除飛行交通時間3天,安排6/23-6/28六天行程,第一天「參訪梵蒂岡教宗庫藏與梵蒂岡博物館」,符合出國目的;第二天「參訪羅馬古蹟與我國梵諦岡大使館」,其中只花2小時停留在大使館,剩下時間全部都在觀光古蹟;第三天「參訪羅馬古蹟與我國義大利代表處及拜會國會與參眾議員」,沒有議員名單,馮院長也說不出副市長、議員的名字,這天只花兩小時拜會,然後繼續觀光古蹟;第四天「搭乘鐵路運輸」,從羅馬到佛羅倫斯其實只需1.5個小時,但馮院長居然花了一整天搭車,沒有任何公務行程,全團四人生活費高達台幣3萬6千元,鄭麗君諷刺根本是「假公務真觀光」!
鄭麗君表示,馮院長於今年二月到廈門參訪,準備與北京故宮在廈門鼓浪嶼設立「兩岸故宮數位化展廳」,在立法院上會期,馮表示「我們與廈門沒有進行任何文創合作…我是應北京故宮單院長之邀…其中之一是他希望兩岸故宮能夠在廈門設置數位博物館,但題目與內容都還未定…到目前為止並未進行任何實質合作,只是去看場地。」,可是出國報告中完全不是這回事,報告中包括「由廈門市政府鼓浪嶼率由投資集團投資落實」、「兩岸故宮數位博物館以文化教育推廣為首要任務,因此暫不售票」、「廈門方須藉由前述文創商品販售等方式,積極籌措營運基金,並回饋兩岸故宮產業團隊」,其中「採擴展目前本院已推動的數位營運模式及銷售文創商品,應能創造國內產業發展有利局勢及避免對本院產生過大的額外工作負擔」,將台灣文創商品利益拱手讓給廈門官方,鄭麗君認為根本是圖利,故宮文創商品銷售數字,上半年比較去年同期衰退五千萬元,怎會怕增加工作負擔,鄭麗君說這是把文創商品拱手給中國來做,出賣國家利益。

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梵蒂岡要求於北京設教廷大使館後再談和台灣斷交- 20211025 的推薦與評價

【有線新聞】意大利傳媒報道,北京一直向 梵蒂岡 施壓和 台灣 斷交,但 梵蒂岡 要求先在北京設教廷 大使館 ,雙方關係沒再推進。報道又指中國和其他國家近年 ... ... <看更多>
梵蒂岡台灣大使館 在 [新聞] 中國逼梵蒂岡與台灣斷交教廷要求先設北-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