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植物誌】一九八五年,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和南伸坊合編《路上觀察學入門》,街上再微不足道的、習以為常的日常物事,都成為他們觀察和研究的對象。透過遊走、觀看、分析、紀錄,人們開拓一個又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城市,重新挖掘街道的趣味。月前,「植物圖書館」的團隊與新蒲崗街坊一起設計盆栽架,以種植打開話題,連結社區,過程中,他們觀察到街坊的有趣種植習慣以及得意發明。
全文:https://bit.ly/3wuUkC5
種植之於城市,既是個人的事,也可以是大家的事,有其公共性。園境設計師 Carmen 指:「最理想的街道當然是又有單車徑,行人路夠闊,又有綠化等等。但既然現時我們無法大規模重新規劃街道,只好用一種『游擊式』的、非正式的(informal)的介入,在狹縫中遊走,點綴街道,令街道無咁悶,希望人們路過時會發現『有嘢唔同咗』,甚至有意欲駐足一會。」
- - -
《明周文化》推介:
《路邊植物誌》系列:https://bit.ly/2TRNlVq
(有片)樹上男兒 攀樹師馬學銘 入行十一年見證香港樹變遷
https://youtu.be/_FkzoObeJmU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新蒲崗 #植物圖書館 #社區設計 #植物散步 #城市植物 #種植 #綠色生活 #路上觀察學 #路邊植物 #香港樹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攀樹師兼樹藝師馬學銘(Jason)在樹上工作了十一年,見證香港樹的變遷,由愈來愈多樹,到愈來愈少樹。尤其是2018年「山竹」一役,許多原本以為很健壯的大樹也被吹倒,他感慨:「原來樹也可以很弱小。」 在樹上看香港,他發覺原來城市中除了有很多高樓大廈,也有很多綠色植物包圍。大家平日又有否留意身邊的樹呢...
植物香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路邊植物誌】跟藝術家阿嘉到堅尼地道散步,細看生活中常的路邊植物:https://bit.ly/3wsNddp
在香港市區,經常見到被修剪得整齊漂亮的植物,像公園內的大樹或路邊的園圃,哪一區種些什麼,都有〈市區綠化總綱圖〉指引可從,譬如中環的主題是「金融中心」,多種金黃橙紅的開花植物。但城市中,有更多植物,莫名其妙生長在山坡、渠邊、路旁,它們少有人打理,更遑論駐足欣賞,卻因而得以回復野性的狀態,互相依存兼爭奪陽光水分養分。這些路邊植物,未必最「漂亮」,但最真實。
這天我和熱愛植物的朋友鄺永嘉(阿嘉)相約到堅尼地道散步,沿途認識和欣賞無人問津的野生植物和古老的蕨類植物,在城市中心探尋大自然的野性。
- - -
《明周文化》推介:
《路邊植物誌》系列:https://bit.ly/2TRNlVq
(有片)樹上男兒 攀樹師馬學銘 入行十一年見證香港樹變遷
https://youtu.be/_FkzoObeJmU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堅尼地道 #植物散步 #灣仔 #蕨類 #城市植物 #種植 #綠色生活 #路上觀察學 #路邊植物 #香港樹 #我就是我
植物香港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植得有故事】葡籍的她成長於香港,以香港為家,操得一口流利廣東話,到了八十歲高齡仍上山下海,只為找尋香港蘭花。她深愛香港,同時創立香港文物會,曾反對當時政府清拆港九廣鐵路總站,為保育領頭人之一,你認識她嗎?
看看白理桃的一生:https://bit.ly/2QpJsp4
---
延伸閱讀:
香港「植」得有故事(一):由一朵香港原生茶花說起https://bit.ly/31WOCLT
香港「植」得有故事(二):蘭桂坊曾是一個大花園
https://bit.ly/3t5Ytuv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植物學 #博物學家 #野生蘭花 #嘉道理 #歌莉亞白理桃 #GloriaBarretto #原生植物 #香港方物志 #牠它他的生態半部曲展覽 #科學館 #我就是我
植物香港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攀樹師兼樹藝師馬學銘(Jason)在樹上工作了十一年,見證香港樹的變遷,由愈來愈多樹,到愈來愈少樹。尤其是2018年「山竹」一役,許多原本以為很健壯的大樹也被吹倒,他感慨:「原來樹也可以很弱小。」
在樹上看香港,他發覺原來城市中除了有很多高樓大廈,也有很多綠色植物包圍。大家平日又有否留意身邊的樹呢?
《路邊植物誌》系列:https://bit.ly/2TRNlVq
馬學銘訪問:https://bit.ly/3iw0fTs
#攀樹師 #樹藝師 #香港樹 #保護樹木 #山竹 #塌樹 #澳洲 #workingholiday #鳳凰木 #大自然 #綠色生活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FkzoObeJmU/hqdefault.jpg)
植物香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仙草與涼粉,無論是外貌抑或味道都十分相似,難道仙草就是涼粉,涼粉就等於仙草?
其實仙草與涼粉都是用涼粉草製成的,涼粉草是一種唇形科仙草的草本植物,香港人稱之為涼粉草,而台灣人則稱為仙草。雖是同一種原材料製成,有親戚關係,但卻不能視為相同的食物,因為它們的做法大大不同!
在製作仙草和涼粉之前,都需要將涼粉草先煮成汁,然後加大量的砂糖或黃糖以增加甜味。仙草和涼粉的分別在於仙草是加入了木薯粉製造,因此口感比較煙韌。而涼粉則是加入了粘米粉以及粟粉,口感則是比較爽滑。
台灣人大多將仙草配以紅豆、花生以及芋圓食用,或將它加入台式飲品中。香港人吃涼粉時,則配以椰汁、水果或花奶等等。口感、食法也不一樣,所以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編採:陳佳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xqzCLwxCMY/hqdefault.jpg)
植物香港 在 香港植物交易網(歡迎交換,買賣,分享,討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各會員,討論,買賣,交換和分享植物相關的內容,(與本群組內容不相關的話題會直接刪除不作另行通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