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融維持手感小秘招 洗澡堅持同一間、不洗手套】
記者楊舒帆/綜合報導
職棒球員「一股氣」很重要,「拐氣」也很重要,味全龍吳東融分享自己維持那股氣的方式,就連賽前浴室都堅持要用同一間。
進球場敬禮,比賽手套不給別人碰,這種基本的習慣都有,吳東融對於維持同樣模式很重視,他說,「順的話,隔天我就會照樣做。」
例如賽前洗澡堅持用同一間浴室,吳東融說,「就算那間一直有人我也會等到他出來。」去年季中,中信兄弟主場休息室的浴室很空,唯獨看到吳東融站在某間浴室前不走,等裡面的人洗完澡出來,其他隊友疑惑,「一定要洗這間喔?」吳東融則回他,「對啊!我就想要等。」不然就是跑出去吃個東西再進來。
物品的擺放也有堅持之處,吳東融說,順的話就會放在同一個位置,不順就會改放另一邊,譬如球褲放在第一層,順的話就會一直放第一層。
興農牛有個在連勝情況下不洗帽子的投手飛勇,吳東融則是「不洗守備專用的手套」,不會臭嗎?他笑說,「一定有味道啊!但我不會特別去聞。可能就是一種『氣』的感覺,如果發生失誤就會馬上洗。」
鈴木一朗上球場的最後一個階梯,若用右腳登上而打安打的話,下一打席就會沿用,如果沒有安打就會換左腳。吳東融也有類似的情況,「洲際球場休息室有兩個出入口,走前面入口沒安打的話,我下次就會改走後面。」
即使這些迷信和習慣不見得真的有用,吳東融坦言,「不管有沒有用,就是心裡的感覺。進職棒之後才有這種習慣,學生時代沒想太多,因為壓力不會像職棒那麼大,不順就會變一下,心態調整一下,拐一下氣。」
ETtoday運動雲
楊舒帆記者 在 廖乙忠 Yi Chung Lia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聽廖任磊建議 廖乙忠投球不再「過肩摔」】
記者楊舒帆/高雄報導
中信兄弟本土投手廖乙忠,去年投球較不穩定,休季期間跟哥哥廖任磊討論後,不再「過肩摔」的方式,讓自己能更輕鬆投球。
廖乙忠近兩次隊內比賽都先發,他表示,兩次投球都還在摸索直球、變化球當中,尋找比賽感覺,第二次比較融入一點。去年一整季有好有壞,身體比較累,會有大起大弱,想找到比較好發力的方式。
檢討去年表現,出賽18場,4勝8敗,防禦率6.96比前年還高,廖乙忠坦言,「投球很『拖』會影響膝蓋,一整季下來這樣會越來越疲勞,增加身體負擔。」於是休季期間就跟曾旅日、旅美的哥哥廖任磊討論,廖乙忠說,「哥哥比較高大,看他投球簡單有力,希望減少疲勞度,跟他討論之後,他建議我這樣投,做改善。」
投手教練佛斯特看到廖乙忠的改變,王建民也觀察到他使用輔助用具在改善。廖乙忠進一步解釋,「以前給大家感覺是『過肩摔』,我自己感覺是身體整個往前,現在感覺比較輕鬆,下半身運用的比較多。」
🔗 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912983
📸 2021/02/02 春訓隊內賽 兄弟Fans Club
🔗 https://www.cna.com.tw/news/aspt/202102020274.aspx
#中信兄弟 #廖乙忠
楊舒帆記者 在 吳東融 Wu Tung Ju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稀有左側投張瑞麟春訓新鮮感 想壓制麻吉吳東融】
記者楊舒帆/嘉義報導
中職稀有的左腕側投富邦悍將張瑞麟,去年剛從野手轉投手,今年第一次以投手身份進行春訓感到很新鮮,也期待拚一軍,跟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吳東融投打對決。
「很多是以前沒接觸過投球的細節,像是暗號配合,跟捕手還有野手的默契,感覺很新鮮。投手的體能比較累,技術方面都還可以適應,教練叮嚀身體力量,運用下盤的動作修正,還在摸索希望能投得更好。」張瑞麟說。
打擊遇到瓶頸,張瑞麟接受沈鈺傑建議,去年季中才開始登投手丘,出賽17場,有1敗,累計18.2局,防禦率5.3。一軍投手教練吳俊良利用春訓觀察提到,「他牛棚表現不錯,若能把球控進好球帶不好打,有左投又是側投的優勢。」
今年以投手身份展開完整球季,張瑞麟說,「去年其實準備沒有很完整,今年經過春訓的訓練,有機會就想好好表現,當然希望當投手再上一軍,不想錯失任何機會。」教練也細心指導,希望他動作要修正,準確練外角,讓手延伸的感覺。
吳東融從中信兄弟到味全龍,身為從兒時到現在的好朋友,張瑞麟也祝福他有好發展,「我們從小『鬥嘴』到大,朋友圈差不多,而且聊天範圍很廣,球技、生活還有人生都會聊,是很知心的朋友。」轉投手之後,兩人就有機會投打對決,張瑞麟說,「當然想壓制他,他打擊真的很好,算是我的偶像和目標,從小就很厲害,很想要贏過他。打擊類型不是大棒,但很難纏,也許國體有對決過,但希望職棒場上再次對決。」
ETtoday運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