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全民健保25歲,兩年後累虧達1047億元會破產?
全民籠罩在武漢肺炎疫情威脅下,每天關注著衛福部長陳時中率領的防疫團隊向國人報告疫情與防疫。民眾此刻也體會到,全民健保系統在防疫上發揮重大功能,除了實名制買口罩時派上用場,健保的雲端病歷系統結合入出境資料,藉由民眾旅遊史可篩檢出哪些患者來自疫情風險高的地區。
全民健保為台灣架起一張防疫網,堵住防疫漏洞。這個在今年3月滿25歲的制度,更長期扮演著民眾健康防護網。它是台灣民眾最滿意的政策,滿意度高達89.7%──甚至可能是全世界最受當地民眾滿意的公共政策。
不過,25年來健保制度也一直難以掙脫財務陰影。少子化、人口老化,加上工作年齡人口遞減,健保負擔愈見沉重。明年健保將連續第5年出現年度虧損,更嚴重的是,到了後年,健保累計收支將出現赤字,這是2012年以來首次,而且金額是破天荒的1047億天文數字。
健保虧損的原因不是單一的,但保費調漲的結局卻一致──25年來,兩次調漲都導致當時的衛生署長被迫下台。
假如沒有全民健保這張安全網,不僅防疫出漏洞,民眾健康更陷入極大風險──沒有健保的時代,疾病讓多少家庭破碎、破產,這不是25年來生活在健保防護網下的民眾可以想像的,也不是台灣人民想重蹈的狀況。
我們該如何理性看待健保制度?如何解決它的財務缺口?如何讓這個制度更完善、可以再保障台灣25年、50年?在這個專題中,我們從多個面向探討處於存亡轉捩關鍵的全民健保。
防健保破產,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年必須面對啟動保費調漲
明年健保累計收支只夠健保八天支出所需。健保署長李伯璋坦承健保財務再亮紅燈,健保署不能視而不見。他強調,相較於調漲費率,制訂合理的部分負擔,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對健保永續經營是更重要的事。
台灣不能回到沒有健保、為一場病一家破碎的日子
翻開全民健保實施前的報章雜誌報導,總能看到因家人重病籌不出鉅額醫療費,最後只能賣房賣地、向地下錢莊借貸、家中姊妹含淚下海從事特種行業的案例。健保實施後,台灣人再不用體驗因經濟問題,只能看著自己或家人的生命戛然而止的痛苦。
新冠狀病毒傳播全球化,也逆轉了全球化
中國大規模封城以來,全世界正在適應一個沒有中國的「新常態」;如今,歐洲也可能面臨沒有義大利的歐洲。無視各地設下的重重關卡,誕生才幾個月的新型冠狀病毒橫掃全球,但也是全球化退潮的最大推動者。
台積電遭蘋果砍單,富士康拚3月全面復工
川普爆料,蘋果在中國全面恢復生產。據瞭解,中國政府特地發公文給富士康,要求三月全面復工。而由於供應鏈復工速度低於預期,蘋果日前也向台積電做出砍單動作,逼得台積電趕忙找來聯發科幫忙。而過去一段時間為產能所苦的聯發科,也樂意做順水人情。
歷史新新聞》1995年的健保臨時條款,像大地震的前震
1995年健保實施之初,就有人預料台灣的全民健保一實施後,有可能會造成醫師科別的斷層。像是外科、婦產科、心臟血管、腦科這種風險大的科別都將有缺人的危機,因為付出與報酬不成比例,看一個病人大家一樣二二○元。
安倍應變差嚇壞老百姓,能否安全下莊成問號
二月二十六日,安倍內閣開第十四次會議,要求全國地方政府讓中小學全面停課至四月初。武漢疫情在日本爆發之後,才突然做出這麼簡單又太遲的對策,這樣的應變能力著實嚇到了老百姓!也讓安倍的支持率下跌,四面楚歌。
中國疫情防控系統為何失靈?中央、地方互推責任
疫情全面爆發後,地方官員(武漢市長、武漢市委書記)與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相互甩鍋,上怪下維穩瞞報,而地方雖承認管控晚了卻表示確有上報……,問責鏈條不斷拉鋸,在過去一個月裡讓不少網民感慨歹戲拖棚。
主席補選猛噴改革口水,郝龍斌、江啟臣搶票手法沒兩樣
有藍營要角觀察相差二十歲的郝龍斌、江啟臣之爭,忍不住形容這場乏人關注的黨主席補選,改革口水雖噴得比歷次主席選舉多,但仍由黃復興黨員、地方派系、黨員大戶定勝負。期待依靠老舊勢力當選的新主席大刀闊斧推動改革,他說:「阿婆生子,很難啦!」
參加宮廟遶境被罵翻 ,鄭文燦危機總動員
當傳統宗教盛事遇上疫情災難時,如何折衝協調,成了地方民意代表最大難題。鎮瀾宮暫停進香遶境的決定,不只讓各界安心,還意外解救許多中南部縣市首長的壓力;苦心經營多年高滿意度市長形象的鄭文燦,卻因受邀參加宮廟起駕活動而被網友罵翻。
吳斯懷站上政治擂台,內外受敵
國民黨軍系立委吳斯懷因抽籤失利,未能進入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被迫轉進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只是吳不斷掉槍讓國民黨頭痛,民進黨則延續「下架吳斯懷」操作主軸,將奄奄一息的藍營釘在靶架上繼續掃射。
通緝犯回台逃疫,法務部怕成防疫破口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太駭人,滯留中港澳的台灣通緝犯為求保命,近兩個月來返台投案數字節節上升。為防止病毒滲透進台灣人口最密集的監所,法務部除促成檢警視訊合作,也要求各地檢著手規畫獨立的「解送路線」、「拘留空間」及「偵訊室」。
尹衍樑、蘇貞昌抽手,台灣唯一太陽能原料廠寶德聲請破產
這五、六年來,尹衍樑投入兩筆資金投資寶德,到去年尹放棄投資後,寶德高層與多位大股東奔走於府院之間,期望政府能再伸出援手,但寶德終究難以擺脫太陽能的包袱與「錢坑」的形象,政府已卻步,華新焦家也不再堅持,決定聲請破產。
大苑子賣水果、搞app,邱瑞堂成行銷人偶像
大苑子靠著鮮明的新鮮水果飲品形象,在台灣手搖飲市場闖出名號。為了將競爭利基效益極大化,創辦人邱瑞堂動起了賣水果、開冰果室的念頭。他的行銷手法,更引來某連鎖便利商店業者的關注,讓不少行銷人員慕名而來求教。
政院要修國土計畫法,為重大建設開後門?
行政院日前通過的《國土計畫法》修正案兩大重點:被認定為「國家重大建設」即可改變國土計畫、原訂今年完成的縣市國土計畫將延長「一定期限」,引發各方強烈反彈,認為有架空國土計畫、空白授權之嫌,質疑「開發至上」思維是否再度成為執政主旋律?
無人機專法將上路,「禁飛區」地方不同調
無人機管理專章將在月底上路,但部分縣市對畫定飛行區域的態度趨於保守,使目前禁飛紅區幾乎涵蓋過半台灣,影響層面不只是一般玩家,也引發徒增行政成本、限制無人機科技應用的疑慮。如何讓法規及產業發展達到最佳平衡,中央與地方仍需審慎思量。
柯林頓和尼克森、老布希在總統俱樂部締結父子情
歷史最大的詭異,就是美國在這些「庸人」的帶領下,成就了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富足先進的國家。同一個時期,英明天縱的史達林、毛澤東,卻讓蘇聯和中國成為充滿餓莩和政治受難者的恐怖地帶。
取得健保費調漲正當性,先節流除弊
根據健保民調:「請問你個人有浪費過健保資源嗎?」「請問你身邊親友有人浪費健保資源嗎?」承認自己浪費健保資源的僅一成,卻有八成認為身旁親友浪費。結論就是:「浪費資源的都是別人,絕對不是我!」但這很可能不是事實,而是人性。
停工、無薪、倒債,疫情骨牌效應讓中國受創遠甚SARS
不少經濟學者認為,如果中國大量的小微企業難以撐過疫情而倒閉,隨之而來的失業潮可能讓民眾無力支付貸款,很可能出現類似美國二○○八年次貸風暴引發房地產市場崩盤的危機。這頭逐漸逼近的「灰犀牛」恐將重挫中國經濟。
禍起武漢重創全球,各國能向中國索償?
世衛組織的《世界衛生規則》第六條規範:各締約國應在評估公共衛生資訊後二十四小時內,向世衛通報可能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衛事件。若武漢肺炎首例是出現在二○一九年的十二月初,那中國早就應該依據規定通報世衛。
解放軍三度擾台,美方欲打造「印太版北約」牽制
解放軍軍機於二月間三度擾台,軍方均依據「國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應變,國防部長嚴德發除每日聽取情報次長簡報外,也數度前往聯合情研中心掌握敵情動態。面對中共接連挑釁、台海「擦槍走火」可能性上升,台灣更需發揮智慧謹慎應對。
送口罩、推防疫宅,業者奇招讓2月房市出現盛況
武漢肺炎疫情在一月爆發,不少人認為這波房市恐怕不樂觀,甚至有許多人期待房價崩盤,等著撿便宜。但沒想到嚴峻的疫情仍擋不住民眾看房、買房,全台五都地政局公布的二月不動產買賣移轉棟數,意外呈現「年增、月增」的雙增盛況。
傳奇首相馬哈迪不想交班,驚奇連連的大馬政爭還有續集
馬來西亞政壇過去一周的戲劇性變化不斷。先是高齡九十四歲的前首相馬哈迪突然宣布辭職,圖謀藉此迫使人民公正黨實質領袖安華支持自己繼續執政,卻遭土團黨黨內第二號人物慕尤丁背叛,取得國家元首認可,宣誓就職新任總理。馬國政局仍充滿未知變數。
美國最長戰役 抽身阿富汗有望?
美國與阿富汗民兵組織「神學士」簽署和平協議,以終結漫長的戰爭,總統川普更宣告第一批美軍「即刻」開始撤軍。阿富汗戰爭在時間跨度上超過越戰,歷史定位上卻愈來愈像越戰。即使已簽署協議,神學士組織是否會信守反恐承諾仍有待觀望。
與民眾黨做區隔、強化地方動能,時力選後深耕地方
時力秘書長陳志明表示,時力在上一屆立委任期內,政黨和立委、相關議題的連結性較強,這次選舉卻仍遭民眾黨以空戰碾壓,媒體聲量大幅降低;不過有一個契機是傳統地方組織質變,因此仍不放棄經營地方組織。
傅崐萁急著回國民黨 多把政治保護傘
知情人士指出,傅崐萁趕在私交甚篤的林榮德代理主席期間恢復黨籍,目的自是避免新主席上任後橫生阻礙。只要能回到國民黨,以傅的深廣人脈及政治手腕,加上與韓國瑜交情友好,設法運作出任副秘書長以上黨職,增強政治保護傘應非難事。
楚漢傳奇 57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六月逆權大風暴,美國佈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重組世界秩序戰略大局;中國大報復,企圖重組中港關係和香港經濟結構,為「一國兩制」實現「全面管治權」而定位。策動香港各大央企,據路透社報道:向弱小的林鄭月娥,展開戰略訓政,以後香港民生經濟各方面,中資央企須取得控制權。
此外北京的官方喉舌,向香港統戰了幾十年的本土地產財團及其下一代,收起笑臉,準備就新界土地問題,責令須收地建房屋。
讀過中國現代史者,自然會想起1953年,毛澤東下令上海、武漢、西安等五十多個城市的民國工業家交出股份,強行「全國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又稱「公私合營」:一時上海許多「民族資本家」老字號如大中華火柴廠、新亞藥廠、大隆機器廠,還有永安、大新等老牌百貨公司,還有廣州的何濟公藥廠、潘高壽藥廠,全部變為國營商店。原來的老闆向國家交出股權,接受思想改造,每年收取佔原有私人股權5%的「定息」,為時二十年。
1956年1月,永安公司老闆郭琳爽握着黨代表的手,熱情洋溢地說:「我向黨奉上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赤膽忠心。」街頭大媽敲鑼打鼓,為郭老闆佩戴上革命大紅花。
國家收購控制糧和棉布等民生企業,廣派黨委書記進駐,即對本來的大老闆展開「五反運動」: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反侵佔國家財產等五大罪行。上海一地「五反運動」,四個月內,跳樓等各種方式自殺的企業家及其家屬,共876人。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連定息也提早停止派發。然而國城市私人企業「國營化」之後,農村出身的黨委書記不擅經營,如上海永安公司,1954年的營業額比上一年減少一半,貨架空蕩,1955年,永安公司連員工薪水也無法發放。
六十多年後,若幾十家龐大的央企向林鄭月娥聲稱加大收購入股香港經濟各大產業,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如何變質,事關投資者基本信心,林鄭月娥有責任向香港投資者交代,也有責任用英語向她關起門來才講老實話的外國勢力說清楚。
香港的六月風暴,令美國國會關注警方暴力與香港「一國兩制」是否「港人治港」繼續有效的問題,但若香港的資本市場逐漸以中國「打擊地產霸權、解放香港人民置業安居基本人權」的奇幻名義,將計就計,順水推舟,將民憤焦點轉嫁地產商或個別成功商人,挑動香港人批鬥香港本土資本家,從此加強央企收購,則香港市場,會進一步國營化,是否符合「基本法」,則會是「外國勢力」包括英美澳洲歐盟商會關注的新問題。
畢竟大氣候在大陸正在轉變,阿里巴巴的馬雲,都已經向中國交出資產、正式「退休」,並傳往美國隱居。
數十年來的地產霸權,確實令香港民生困頓。但自由市場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定律。若予以強力矯正,既然麥當勞已經由中資入股,華潤財團更可以收購翠華餐廳和惠康超級市場,甚至大快活和大家樂。
只要提出一個類似港交所收購倫敦交易所、比市價更高的溢價,而不是由林鄭在警察或解放軍陪同下向大企業老闆強制交出由香港特區政府定價的股權(因為基本法第105條規定:特區徵用香港財產,需付出不可低於市價的價格收購,雖然到時何謂「市價」,以香港社會動盪程度而定),令香港老闆眉開眼笑、你情我願,會樂於收錢移民。各大企業包括周生生和周大福,也可以變為另類的人民合作社和人民食堂。以中國的儲備財力,或可以將粥粉麵飯柴米油鹽大幅減價,不但是蛇齋餅糭基層市民的天大福音,亦為廣東道自由行的大陸掃貨客一大喜訊。
至於太古廣場和海港城等,當然也可以由中國建築等高價收購,連同有林鄭出頭向新界原居民施壓交出的土地,實行香港特區新時代的「大調整、大規劃、大建屋、大減價、大補貼」民生改造運動,帶動全港樓價至少下跌一半,即可令青年黑T恤人士停止騷亂,排隊接受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國家照顧。
若有如此巨大財力、而且有足夠的「央企」黨委書記與管理人才,組成全無私心不受賄賂的中國道德超人兼營運天才團隊多路,巨資進駐香港,以「國泰經驗」,必定可超越香港本來的「李超人傳奇」。
那時的新香港,在民建聯工聯會等愛國黨派配合推動下,即可以改造成功而誕生,光榮成為「中國夢」的一大亮麗篇章。
楚漢傳奇 57 在 C's English Corn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 85歲傳奇人生 謝幕辭世】
(記者vs.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是什麼激發你的創意),生活 向前看的生活,記住當下 忘記背後。我討厭生日 葬禮 婚禮,這些都討厭死了,(為什麼),我就是不喜歡,總在計較少一年或多一年的,重點應該是你如何看待,(每一年),我覺得很恐怖,生日最恐怖了
厭惡生日的卡爾拉格斐,終究有他的落幕時刻。2月19號 法國網站Purepeople,搶先報導執掌時尚品牌Chanel的靈魂人物 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18號周一晚間緊急送醫巴黎近郊,19號週二 逝世於巴黎醫院。
生於德國漢堡,但說自己有著法國靈魂的拉格斐,法國媒體亦悲痛地群以致敬。
2月20號,法國第一大報<費加洛報>以"最後的皇帝"為標,輔以整整六頁報導,"他總是政治錯誤","如離經叛道的沃荷(20世紀藝術家)之流"。
今年一月 <哈潑雜誌>即率先透露,拉格斐健康可能有異,因他罕見的缺席於今年1月春夏高級訂製系列發表會,由左右手Virginie Viard代為謝幕。"一個反常 沒有拉格斐的香奈兒",香奈兒當時解釋"他只是累了"。但自拉格斐1983年加入香奈兒,36年來,他從未缺席過一場發表會。官方至今尚未公開死因,但英國媒體多臆測他因胰腺癌而辭世。
85歲的人生,<紐約時報>評論,"卡爾拉格斐塑造了現代奢侈時尚產業原型",且"他最大的職業使命是","一手編纂了自身神話"。
(記者vs.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成名"是一件很怪的事,好處壞處皆有,當你走到街上,總有人到處跟隨著,(所以你躲在墨鏡後面,因為不想被看見嗎),我不想讓每個人都看透我的表情
卡爾拉格斐出生於德國漢堡,拉格斐曾回憶,是個被"輝煌別墅和雅緻公園包圍之地"。他的父親是牛奶商人,家族因把煉乳引進德國而致富,拉格斐在不多時候會談起父親,但總沒幾句好話,但他對於擔任內衣售貨員的母親,語氣裡總是詼諧又崇拜。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我的父親好像住在另一個星球,他只在意煉乳和57%的市占率,然而我的母親,總是有股優雅的傲氣,如果光看她的照片,你以為她是那種沒幽默感的人,但是剛好相反,母親有完美的頭髮,不像我的頭髮是染白的,母親說那是"母牛的尾巴",就算你喜歡母牛,誰會喜歡看起來像母牛。有一次母親和我去鎮上看牙醫,那時大概是1940.50年代吧,醫生說"拉格斐太太很開心見到妳","但妳不能告訴妳兒子把長髮剪掉嗎",那天我永遠都忘不了,我100歲時還會記住,我母親立刻揪住醫生領帶,指著醫生的臉說,"為什麼要剪?你還在納粹時代嗎",那真的太好笑了
卡爾拉格斐說,母親從小就讓他了解,"你沒有拉小提琴的天分 去畫畫吧",而他能畢生專注於,打造現代又經典的女性,除了是被1950年代這場Christine Dior主題為"New Look"的秀啟發,母親的影響,也是他血液裡的鼓譟。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我的母親是女性主義者,我7.8歲時她就告訴我,"男人沒什麼重要的",母親說"女人不要太醜太怪","就能跟男人都能生孩子"
17歲 高中還沒畢業,卡爾拉格斐就跑到法國巴黎闖蕩,1954年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參加時尚界頗具聲量的「羊毛時裝大賽」(Woolmark Prize),就奪下大衣類首獎,那年他才21歲。
接著,他先被皮爾帕門(Pierre Balmain)相中成為助理,1964年成為Chloe首席設計,1965年接任Fendi創意總監,發展出拉格斐式的"Total Look",亦即將服裝首飾單品 圖樣 顏色,都整體結合的美學。
就在他逐漸被譽為"天才 凱撒 和文藝復興人"時,1983年拉格斐擔任香奈兒創意總監,他接手前,這個品牌被一大堆香水和化妝品架空,變得歷史悠久卻無足輕重,虧損慘重。拉格斐自己也知道。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當我接手香奈兒時,她是個睡美人,甚至稱不上美人,她睡到打鼾了,老闆心裡有數,所以他打電話給我,他們清楚受人尊敬並不代表能賣錢,所以我得負責喚醒一位死去的女人
他當時對<紐時>這麼說,"香奈兒是一個體制","你必須粗暴的對待她,然後從她身上得到歡愉"。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香奈兒老闆(Alain Wertheimer)說,我做什麼都行,如果還是不行就賣了它,最後香奈兒死而復活,他也成了全球最富有之一,那很好,對我而言,"錢"你把它往窗外丟,它會再從大門回來
《Vogue》雜誌美國版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認為,拉格斐為<時尚>帶來三種深刻的影響。第一是拉格斐跨越時尚,他了解材質,更設計和創造出不同的材質和顏色,達成藝術和設計的極致。第二他敢於採取行動,創造出"變形蟲"樣貌的鬼才設計師路線,為後來的設計師,包括Gucci的Tom Ford或Dior的John Galliano開闢出一條新道路。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大家都想當藝術家,想被嚴肅看待,但我不想,我不想被認為是個嚴肅的人
(史黛德\法國出版商)
每天早上起來他會寫作,10點他會為其中一個品牌繪設計圖,然後我們投入於攝影集。接下來,卡爾在工作室裡發想大型拍攝的概念,他為企業製作商業廣告,他還設計出實品,然後真的做出來,像是設計車子 直升機,甚至是演奏會的鋼琴,卡爾的觸角能延伸各個領域 完全無限制
最後恐怕也是我們最想念的卡爾拉格斐的用"頻頻吐露的大師級格言"
(記者vs.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你活在明天嗎),我活在今天,現在就是天堂
和"節制又自由的生活態度",創造出能和他的時裝媲美的傳奇神話。
== 他的愛情 ==
與Jacques de Bascher 情牽18年,"我當然知道他與好友YSL的糾纏"。
(德國DW紀錄片)
(Jacques)是一位法國的年輕紈子弟,活躍於貴族時尚圈。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他帶著一種法國優雅和如今已經不復見的法國文化,"他真的很不可思議",我的確驚為天人,他的創意也難以被駁倒,一種非常法式,樂觀的氛圍在他身上,即便他的政治和私生活我並不苟同,(他是你生命的摯愛),沒錯 但也並非你所想的,若不是他 不會有今天的我,他的年少輕狂害了他(Jacques死於HIV),畢竟他年少我太多了,最後我們情同父子,這是這段故事中很獨特的結果,我尊敬那些自毀傾向者,但是我並非救世主
== 他的體重==
2000年 一年減掉40公斤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這麼胖很難表現出服裝,但我熱愛服裝,所以醫生叫我減重時,就是這麼很簡單
== 他的工作 ==
(德國DW紀錄片)
拉格斐的裁縫和造型團隊有些和他一合作就是30年,身為一位完美主義者,拉格斐總是親自到後台,親自確認每個細節是對的,拉格斐的字典裡沒有"例行公事",他活在當下,當他面對掌聲時,他總是說,他只是團隊的"代表"
(克莉絲汀雅普\德國VOGUE總編輯)
拉格斐和他團隊的關係總是長久又持續,而且雙方的氣氛 溫暖又彼此關心
(卡爾拉格斐\知名設計師)
我從來不開會,人們會來工作室 和我聊聊,我會仔細傾聽,我不想花臭長的數小時,來聽人們拉拉雜雜,證明自己工資的談話
叱吒時尚圈半世紀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如此評論 ,"他用馬尾 墨鏡 驚世駭俗的話語","讓人懷念他的經典 和強烈的獨特感"。生命用盡前的最後一刻,他都還在為Fendi操刀本周的時裝展。
法國<世界報>Le Monde透露,拉格斐痛恨葬禮,因此他將不會有葬禮,但他早已計畫將自己的骨灰,一半與一生摯愛合葬,一半撒與母親和貓咪<邱比特>一塊兒。
深情如卡爾拉格斐從此謝幕,時尚大師各據山頭的時代也將落幕,一個將回歸專業的全新時尚世代,預料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