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勒到希特勒】
馬勒是一位工作狂。眾所週知,在他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的十年,不僅是馬勒的黃金十年,更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偉大十年。在這十年間,歌劇院因馬勒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各式歌劇節目的演出品質也到達絕無僅有的高度;但也就是在這十年間,劇院裡無時無刻皆充斥著劍拔弩張、人聲沸嚷,甚至人心惶惶的緊張氣氛。事實上,正是馬勒的這十年,讓維也納歌劇院深深獲益至今,而那種非人、高標的要求,更讓這塊金字招牌屹立不搖,最終成為全世界歌劇院的翹楚。
對馬勒來說,歌劇院是他上班的地方。馬勒每日的工作就是在歌劇院的辦公室裡處理各類歌劇節目的流程安排,有時還得在女高音歇斯底里的尖叫聲中斡旋、排解藝術家之間的各種嫉妒與糾紛,除此之外每天上午固定進行的團練與彩排更是重要且永遠無法完成的「待辦事項」,因為促動整個樂團演奏水準提昇的基本功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熬磨。中午十二點,馬勒總會準時回家午餐,小憩片刻後,便在下午三四點左右疾步前往歌劇院去指揮晚上準備上演的節目。以上,就是馬勒十年如一日的作息表。
小馬勒20歲的嬌妻艾瑪在初識馬勒時曾脫口而出:「天啊,這人簡直是純氧的化身!」,別以為純氧是多麼高潔的形容,其實艾瑪所指的是馬勒的工作態度與不斷燃燒精力的精神形象就好像在他的生命裡只有工作與音樂而已。而這種幾近自虐式的緊繃張力,馬勒不僅拿來「律己」,他也同樣地「施予他人」。馬勒為歌劇院的經營立下嚴格的典範,例如:聽歌劇或音樂會時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團員每次的排練必須準時,音樂會嚴禁觀眾遲到,否則只能鎖在門外等節目中止時才能進場等這些在現代社會大家習以為常的音樂會禮儀,事實上就是馬勒當年所立下的。試想:對那些把聽歌劇當成是社交活動、音樂只是陪襯,來者是要看人、同時也是要給人看的,或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醉酒之意也不在歌劇的上流社會來說,馬勒的鐵腕得罪了多少票友?他又承受了多少壓力?
但他不管!在馬勒的眼裡,這些不當的行為都是褻瀆,也是對音樂不虔誠,這和他一輩子戰戰兢兢奮鬥向上、視音樂與藝術為神祇的哲學有違。因此他改革的手法不只是在節目內容上大刀闊斧、指揮到一半從樂池裡爬上來要求觀眾噤聲,他甚至樹立了在節目開演前便將音樂廳所有燈光調熄的慣例。在他的音樂裡,觀眾只能乖乖坐在椅子上;在一片漆黑下,你只能專注於舞台上的一切,除了聽與看,什麼都不能做。
當嘴巴閉上後,靈魂之口才會開啟。這樣的轉變,不僅讓團員的日子不好過,甚至連管理戲服道具的工友都倍感壓力。曾有位歌劇院的樂手在日記上留下這段記錄:「馬勒給歌劇院帶來一種根本性的災難!整棟歌劇院從地基到樑柱,都被這空前且持續性的強烈地震給震的天搖地動。凡是不夠強韌、抗壓性不夠的,都只得灰飛煙滅...。所以在這段日子裡,歌劇院裡絕大多數的歌手都收拾包袱走人了。」
沒錯,不夠強韌、抗壓性不夠的,都活不下來,而這才是維也納深藏不露的真面目。馬勒以一人之力力抗歐洲樂壇數百年之積習,竟還能強撐十年之久,實在讓人驚嘆折服。這段期間,報社惡意杜撰的低俗樂評打不倒他、團員漫天飛舞的黑函攻擊整不垮他。但就在1907年,馬勒還是在維也納金廳指揮了他告別維也納的最後一場演出,那是他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最後一個樂章演畢,全場觀眾掌聲之熱烈、拋上台的鮮花之多難以想像、叫好的歡呼聲伴隨著淚水淹沒了整個大廳。然而馬勒必須走,因為他是猶太人。當然,他對歌手、樂手的那種嚴厲求好以及與劇院經營高層間的意見相左都是促成他必須走人的原因之一,然而面對維也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反猶勢力,馬勒明白這裡已非他長久之地。最後,馬勒出走紐約,在異鄉捱了四年,容忍自己降低演出水準,甚至到最後,他在紐約放棄了所有的歌劇演出,僅指揮單純的音樂會。
馬勒的故事說到這兒,接下來我要說的是猶太人的故事。
馬勒死於1911年,那時候納粹還沒來。他,只是維也納在廿世紀反猶情緒高漲下的首波受害者罷了,廿年後,歌劇院被趕出去的人還多著呢。而且,也「幸好」馬勒只活了51歲,如果再讓他多活30年,他將會看到自己的外甥女艾瑪.羅瑟死在集中營裡,甚至連他自己可能也無法壽終正寢。
當年,馬勒的妹妹嫁給了維也納歌劇院的樂團首席羅瑟。在二戰爆發時,年屆七十五歲高齡的羅瑟流亡倫敦,他的女兒卻未能逃出來。之後不久,羅瑟得知自己的女兒命喪波蘭集中營後,哀痛欲絕的他承受不了打擊也隨之而去。然而老父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女兒在臨死前,還在集中營裡組織女子樂團,娛樂德軍。原以為自己有活命希望的艾瑪.羅瑟卻在希特勒即將自戕之際,慘遭納粹黨最後一次的「大清洗」,逃不過這慘絕人寰的浩劫。
明明是講馬勒,為什麼會講到納粹?音樂跟政治又有什麼關係?
讓我們把時光往後推移到1936年吧!那年維也納歌劇院的指揮是馬勒的弟子布魯諾.華爾特,他在指揮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依索德》時,一顆包裹著字條的臭雞蛋往指揮台上丟了過去,字條裡寫著:「下次丟來的不只是雞蛋了!」;而1938年希特勒尚未接管奧地利之前,維也納歌劇院裡便早早對歌手與團員作了一次「背景清查」,甚至連本身不具有猶太血統、只是與猶太人有姻親關係的歌手都被辭退。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裡,共有75位歌手、樂手以及20位的行政人員先後被解雇逼退。因為國家歌劇院裡的藝術家算是公務員,種族要淨化當然要從公家單位優先作起。
事實上,在一次世界大戰後到三零年代初期,馬勒的作品還時常被演出,受歡迎的程度甚至不下於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而且當時也有指揮家在完整的樂季裡指揮了馬勒的全套作品,可說是馬勒音樂確實被傳承的例證。只不過當理查.史特勞斯成為了希特勒的文化部長後,馬勒的交響曲便消失在音樂廳、同時也消失在樂壇了,一直到六零年代才因伯恩斯坦與華爾特的努力才讓馬勒的音樂逐漸復興。
1939年六月十日,希特勒現身在維也納歌劇院的國王包廂。那天是理查.史特勞斯新作歌劇《和平之日》的首演。「和平之日」?這真是個天大的玩笑,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再過不到三個月的九月一日,德軍便入侵波蘭,揭開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而這齣歌劇演的究竟是理查.史特勞斯不黯政治的愚昧,還是希特勒狼子野心的低劣偽裝?世事之反諷,莫此為甚。然而值得讓人玩味的是,在當年《和平之日》的指揮總譜上,不知哪位歌手、或樂手竟在封面上留下了一個字:「戰爭」,真是了不起的洞燭機先。人類的良心並不會因為藝術的偽裝而被蒙蔽,在舞台上演出的人員心裡清楚得很,知道自己的雙眼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未來。而那隨著歲月逐漸淡去的筆跡,就好似隆隆砲聲,在七十餘年後的今天仍讓人怵目驚心。
當時這些在歌劇院裡的當紅歌手、音樂家,在1938年維也納變色後紛紛流亡。腳步夠快的,在大西洋的彼岸找到了新機會,有些成了好萊塢裡電影音樂的奠基者、也有些人留在百老匯,為美國的娛樂事業投注新活力。而腳步慢一點的、或者政治嗅覺不夠靈敏的,註定要葬身在集中營裡。但更多的是那些人走得了、但「心」卻走不了的人,馬勒便是個例子,當年馬勒在紐約呼風喚雨,擁有他在維也納渴求不到的絕對權力,但在熬了四年後,他仍希望即將不久人世的自己能回到維也納落葉歸根。1907年,馬勒出走時,維也納街頭有人敲鑼打鼓送走了一位猶太魔王;但1911年,當他坐著火車一路從巴黎躺在病榻上回到維也納時,維也納城萬人空巷全都聚集到火車站,爭相目睹這位偉大指揮的最後一面、想要送他最後一程。這,就是維也納人的矛盾;也是人類的矛盾。
回首百年,馬勒的交響曲早已響遍世界,然而他瘦小的身影、焦慮的眼神與深沈的面容,將是維也納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記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40的網紅李奕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annasleep的專輯《裸雀》將於3/1上架各數位串流平台,上架前特別邀請眾學院派饒舌歌手,來聆聽他的得意之作-《黑》。 玩弄韻腳於股掌之間,概念超前部署的熊仔、江湖人稱韓老師的韓森、近期發完新專輯的湯捷aka小確幸的生活、被警察耽誤的饒舌歌手POPO J、至今尚未畢業的範例三,都對這首單曲讚...
「樂評範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Sandra Li 李婉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News金探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李奕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樂評] 離開阿密特軀殼讓我們再次感受張惠妹- 看板A-MEI 的評價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喬許的不專業樂評 的評價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陳夢婷鋼琴音樂會作品分析研究 的評價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歌詞創作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歌詞創作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樂評範例 在 歌詞創作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樂評範例 在 Sandra Li 李婉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作品》會有自己的生命力。
這是一個,希望做出讓您一輩子帶著的聲音/音樂藝術作品的工作坊。而這個作品,可能可以幫助您找到合適的下一個學校,可能會在國際上做更廣的發表,也許,成為一個聲音劇場的一齣聲音戲。
【報名】:即日起至2019.7.7 (小班制限額4名)
https://www.accupass.com/go/TheWorkDemo
【課程的時間】:(2019) 7/20(週六)、7/27(週六)、8/3(週六) 早上10:00 至下午4: 30
【費用】:TWD 48,000 (含創作工作坊研討會費用與ff studio 5.1 混音Demo—國際頂級5.1錄音室四小時,一首四分鐘聲音或環繞聲音作品DEMO的完成費用)
【合適對象與注意事項】:
1. 有聲音或音樂創作經驗為優
2. 需要聲音藝術作品升學或就業者
3 .希望參展國際相關發表者。
4. 需自備筆電與耳機,自己習慣使用的聲音、音樂編輯軟體(如logic、Pro Tools, Cubase, Audacity 等皆可)
【課程的設計】:
我們將會再次從報名者的背景調整設計。
1. 主要內容為從現代藝術的發展如康丁斯基、新達達主義了解而導入音樂/聲音藝術的敘事性與實驗性的創作。
2. 課程進行將包含一對一指導、自行製作時段與團體討論。
3. 完成作品範例:
範例一:https://sandrawcl.wixsite.com/banshan
範例二:https://www.mixcloud.com/sandra-tavali/project801/
範例三:https://www.mixcloud.com/sandra-tavali/%E8%9F%AC%E6%BD%BA-ch%C3%A1n-ch%C3%A1n/
(範例二與範例三作品很長,但我們的工作坊的目標是一首四分鐘聲音作品)
【更改或調整】:主辦者將依實際報名人數、學員背景而做合適的課程內容與進行方式調整,若需調整,也會與報名學員溝通。
【講師】:
李婉菁 (http://sandrawcl.wixsite.com/demo)
音樂創作者—作曲、配樂、聲音藝術製作、劇場聲音藝術
西拉雅人,自幼與父親李茂松教授學習鋼琴、電子琴、樂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求學期間,曾師事李茂松教授、Prof. Charles Covington、宋允鵬教授、李潤愛教授,並與許明鐘教授學習樂曲分析、黃燕忠教授學習對位法。曾就讀於東吳大學音樂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常與藝術、媒體機構如身體氣象館、經維互動、探索頻道等; 藝術家姚立群、盧盈良、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馬來西亞)等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古典(Indulge跨界美聲樂團)、金屬樂團(閃靈樂團、衹樂團)鍵盤手,以及 2008 年盤古樂團台灣巡迴演出之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2012 年,率領DJ、搖滾樂手與韓國藝術家李幸俊,聯合呈現實驗電影與多投影電影現場表演《狂喜洗澡狂》。2014 年,策畫「手作:巴爾的摩-首爾-台北三城音樂會」。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2017 NYCEMF(美國紐約)、2018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2018 ICMC 演出(韓國大邱)曾獲紐約樂評人Jean Ballard Terepka評論為:"Ban Shan.......an impression of combined dancerly delicacy and cosmic largeness emerges, and the protected god became a powerful force of creativity."— New York (2017, 6)
電子異響作品〈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RCAM 2016。2017 年與台灣聲景藝術家范欽慧共同創作〈風舞竹〉,為寫給苗栗竹林聲景、實驗電聲與現場鋼琴演出的作品。2018 於紐約NYCEMF發表鋼琴與電腦互動作品《秋日二重奏》,並於韓國ICMC與王永宏、楊政諺同演出《Signal Exchange》。2019 於法國龐畢度中心ManiFeste發表配樂作品—《L’Arrivée》— de Peter Tscherkassky; 於2019電腦音樂國際年會(ICMC)/紐約電子音樂節(NYCEMF)發表《Summer Morning Rain》。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並任教於輔仁大學音樂系。
左興(http://ffstudio.tw/)
錄音藝術家
從小就讀音樂班,大學時主修心理系,畢業後毅然轉換跑道,遠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松音樂院CNR de Rueil-Malmaison主修小提琴與室內樂,於2010年完成學業返台。現在任教於輔仁大學音樂系、桃園西門國小音樂班,擔任ff studio錄音室總監、Etoile星星室內樂團團長。 於國立馬爾梅松音樂院通過小提琴高級班文憑考試,室內樂高級班第一獎、室內樂卓越獎(Prix d’Excellence),期間也修習音樂訓練課程、管絃樂法、樂曲分析等課程,成績優異。在法期間師事Maurice Moulin,Dominique Barbier,Nicolas Miribel。曾參加Gérard Poulet小提琴大師班、及Eric Ledeuil探戈音樂(Tango)大師班。
秉著對音樂的專業與熱愛,再深究錄音技術,由於對音樂的專業與自己具備演奏能力,以及對管弦樂樂器法和樂曲分析的了解,在錄音工程上更能掌握聲響的美學以及給予演奏者專業上的意見。 目前任台北ff studio錄音室的總監及錄音師,並擁有Avid Training - Pro Tools 101、110、201 等三張專業錄音工程證照及Apple Certified Pro - Final Cut Pro X 蘋果培訓影音剪輯國際認證,所錄電影配樂: 侯孝賢>獲得2015坎城影展「最佳電影原聲帶獎」(Cannes Soundtrack Award) 。
創立並擔任Etoile星星室內樂團的團長,以古典跨界創作、法國音樂為主題受邀於各界,廣受好評:包含總統就職慶典、文化局主辦歐洲魅影電影節開幕演出、法蘭西法文歌唱大賽優勝者音樂會、入選堤頂之星、台北藝穗節,受邀於武陵富野度假村、河岸留言、百達翡麗鐘錶發表、台北愛樂兒童節目、以及下鄉校園巡迴等活動。也多次受訪於廣播電台及Muzik古典樂刊等雜誌專訪。發行兩張專輯: ”Ensemble d’Etoile”,及"La Promenade 散步"。 音樂之外,興趣廣泛的他對於攝影也有所涉獵,他的攝影作品曾分別被一本英文書籍及一本中文書籍選做封面出版。
ff studio:http://ffstudio.tw/
Etoile星星室內樂團:http://etoilemusique.com/tso.html
______
樂評範例 在 News金探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EWS金探號好康抽獎活動又來囉✨✨
(活動已截止囉)
看 北台灣爭霸 飯店玩樂評鑑【421集】這集
https://youtu.be/sJddzgn6MiY
就有機會獲得~【住宿券】喔!!
現在就跟著以下步驟抽好禮吧!
★步驟1:加入NEWS金探號粉絲團 按"讚"
★步驟2:標註(TAG) 2位朋友並留言: 「NEWS金探號 我喜歡最美北台灣飯店」
★步驟3:分享本篇活動節目連結貼文
★如果您在活動時間內 正確完成以上步驟,就有參加抽獎的權利!!!
範例:
@朱芳君@王軍凱 「NEWS金探號 我喜歡最美北台灣飯店」
((千萬記得要按分享))就有機會抽好禮囉!
★活動好禮★
由 台北凱達大飯店 https://www.caesarmetro.com/zh-tw 提供的
【精緻客房平日住宿券】 1名
(以上中獎者須配合領獎流程,並同意提供個資以利獎品聯絡事宜)
★活動截止時間:2019/6/25(二) 10:00 止
★得獎公佈:6/25(二) 下午公布抽獎結果
※每個帳號限一次抽獎機會
※留言沒完成指定步驟,將不符合抽獎資格。
※獎品圖片僅供參考,獎品以實物為主。
※本節目保留對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本活動僅限居住於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之居民參加,贈品寄送地址僅限台灣、金門、澎湖、馬祖地區。
樂評範例 在 李奕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annasleep的專輯《裸雀》將於3/1上架各數位串流平台,上架前特別邀請眾學院派饒舌歌手,來聆聽他的得意之作-《黑》。
玩弄韻腳於股掌之間,概念超前部署的熊仔、江湖人稱韓老師的韓森、近期發完新專輯的湯捷aka小確幸的生活、被警察耽誤的饒舌歌手POPO J、至今尚未畢業的範例三,都對這首單曲讚不絕口。
如詩又如對話的作詞方式、超群的聲音表情掌控能力,被眾人評為揉合三小湯、蛋堡、leo王、PiNkChAiN紅粉鍊人等人風格,於這首三分鐘的單曲。
被各家樂評、顏社老闆迪拉分享、在StreetVoice排行榜颳起一陣不小的旋風。有在持續diggin獨立饒舌樂的老饕,都知道這位不只演唱也編曲的創作者。近期低調將Instagram清空、YouTube作品設為不公開,原來就是為了新專輯《裸雀》的誕生…
2021.03.01,《裸雀》即將上架各大串流平台,
Stay tuned.
(文案為柏宇老師提供
@jimwumakingbeat
樂評範例 在 喬許的不專業樂評 的推薦與評價
喬許的不專業樂評。 833 個讚。華語流行音樂愛好者,熟悉九零年代到現在的華語音樂,不分曲風、歌手、主流或冷門什麼都聽。不專業是因為自己不是什麼音樂人, ... ... <看更多>
樂評範例 在 陳夢婷鋼琴音樂會作品分析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22吉爾為阿根廷小提琴家、教育家、作曲家以及樂評家。 ... 舉辦了第一場公演,當時出席了一些藝術家、音樂家、作家、樂評等,使得蕭邦 ... 為範例(如譜例一):. ... <看更多>
樂評範例 在 [樂評] 離開阿密特軀殼讓我們再次感受張惠妹- 看板A-MEI 的推薦與評價
2017-12-25 00:09聯合報 傑米鹿(樂評人)
若你是厭倦了這些年流行音樂始終在求新求變,不斷讓歌曲變得超複雜的聽眾,那麼你聽
完這張「偷故事的人」一定會有如獲至寶般感受,這張專輯是做減法的專輯,要用最直白
純粹的方式,讓你再次感受張惠妹的聲線情感張力。
近年aMEI每每推出新作,必定要狹著一股「老娘就是要來開天闢地」的霸氣,近乎以一種
開創者的姿態,要來打破華語樂壇的框架和流向,可能是歇斯底里幾乎瘋癲的偏執面,要
不就是融各種異色題材於一身的阿密特。但這次,aMEI回歸張惠妹,再次以本名所推出的
個人第19張專輯「偷故事的人」,卻一反過往常態,甚至大膽打出了「全情歌專輯」的口
號。
雖專輯中還是有近半的歌曲,是帶有Trap/Hip-Hop/R&B/饒舌的色彩,但在情歌的部分,
則真的是反璞歸真,我很喜歡這樣的操作和勇氣,一反當下樂壇求新求變的趨勢,而讓多
首歌曲回歸「妹式情歌」的經典口味,沒有了阿密特的血性和乖張,將主軸回歸於情緒、
故事,以及歌詞,其中以周杰倫作曲,葛大為作詞的「連名帶姓」絕對是最好的範例,必
定成為今年末的KTV熱門曲目。
這張專輯的確有很多要素,會讓人回想來2000年左右,在阿密特出現前的那個張惠妹,有
多首曲目的確完全符合過往那很標準的「妹式情歌」所需具備的條件:流暢的鋼琴伴奏;
情緒渲染力極高的弦樂;眾多優秀創作人&天王鼎力相助的作曲。「偷故事的人」製作陣
容一字排開絕對是金曲陣容:周杰倫、林俊傑、艾怡良、徐佳瑩等,都在製作名單上。
我很喜歡「偷故事的人」這個專輯命題,aMEI近年每每出輯都能抓到很好的概念,aMEI的
企宣團隊真的厲害。而歌手究竟是唱別的人故事,還是唱自己的故事,始終以來都是個有
趣而無解的題目,而你之所以感動究竟是因為歌手唱得好,還是你自己的故事太逼人?我
們永遠也不知道。把這樣的命題給扣在唱過無數動人歌曲的aMEI身上,則更是多了一層窺
探的樂趣:aMEI之所以唱得動人,究竟是偷了別人的故事,還是在掏空自己的靈魂?我猜
也許兩者都是吧。
對我來說,張惠妹要真正以張惠妹的名義出輯,已經是2011年的「你在看我嗎」,2014年
的「偏執面」嚴格來說只算找回了半個張惠妹,但這次的「偷故事的人」,到就真的讓人
回憶起,那個在阿密特出現前的那個經典的張惠妹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41/289325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92.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MEI/M.1514166158.A.16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