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河濱公園-台北市最後一塊隱藏的神聖綠地.
.
現在,他被關了起來.
.
乍看之下,他和一般河濱公園沒什麼不同,甚至旁邊就是喧鬧的華中橋,以及近年移來就不走的中繼魚市,味道傳來臭得跟什麼一樣,隔壁又是網球場和籃球場,但夾在中間的這一小塊綠地,很神奇的,被隱匿起來,變成只有少數人知道,鮮少人煙和破壞的綠地,那就像是坐落在兩個人類密集之處,突然被隱藏的九又十分之三月台一樣,他結合了四種傳奇因子,生態、文資、老樹群、在地人才知道的遛狗聖地.
.
今天去的時候,公園的幾塊綠地又被圍了起來,貌似要施工的樣子,問一下工人,才知道,該死的停車場又要擴建了.
.
這座公園,原本的樣子更美,不知為何,我們偉大的市長-柯文哲,從哪一刻起,開始把綠地剷平了,建成停車場,而那一座象徵整個萬華的茄冬樹,被停車場包圍起來,孤零零的,周圍堆滿垃圾,自從建了停車場,垃圾變多了,可以看見散出去的衛生紙還有吃不完的食物袋子等垃圾,以停車場為中心,擴散出去,原本乾淨的公園,越來越髒,原本美麗的綠地,越來越小.
.
曾經研究萬華的歷史,爬梳到了有這麼一棵百年茄冬樹,那是古老的加蚋仔中的一個著名的村子,下庄仔,所僅存的唯一的遺跡,他應該有一百一十五歲,在下庄仔整座村莊一千多戶,因防洪計畫被遷村,這棵樹,就是見證下庄仔曾經存在的一段歷史.
.
水淹不死,怪手也挖不了,據說遷村的時候,怪手把其他樹挖走了,屋子也剷平了,唯獨這一棵樹,動不了,穩如泰山,因為每次怪手要挖他的時候,駕駛就會肚子痛,儼然就是宮崎駿「平成貍合戰」的情節,萬物有靈,自然的反撲,當一個個怪手駕駛抱著肚子逃去,這棵樹以及他的傳說,就被留了下來.
.
當我翻到了這百年茄冬樹美輪美奐的照片,想說,他在哪呢?我怎麼沒印象,這麼有名,怎麼沒見過呢?沒想到,原來我天天都經過,只是這棵百年老樹,被隱沒在停車場的車堆中,四處雜草叢生,他就這麼被停車場包圍起來,以前還有許多人會遠道而來去朝聖這萬華的象徵,現在好像被遺忘了,曾經媽媽、小孩們,在老樹下們坐下來休息、遊玩,說故事的椅子,現在已經蒙上了塵埃,只剩下滿地的菸蒂,草長得快跟人一樣高了,沒有一條道路通往這棵樹,應該說,原本一片廣闊的綠地,如同剃頭般,將他孤立了起來,他被各種車輛和廢氣們包圍,彷彿一座孤墳,「台北市指定保護樹」的招牌,也破舊的快要掉了下來.我不知道,有天這招牌不見了,這棵寶樹,會不會莫名其妙地消失,因為人們已經幾乎忘記這如同神靈一般守護大家的樹,就在這裡.
.
當整個公園被停車場吞沒,只看見自私的人們為所欲為.
.
柯文哲近年來,不知哪根筋不對,開始將萬華的河濱公園停車場化-原本的綠地一個個消失,被剷平做了停車場,從華江河濱公園到馬場町一帶,已經有佔地遼闊的好幾座停車場,然後還繼續在建,綠地彷彿要被吃掉一樣,這裡不是河濱公園,而要變成河濱停車場,整個台北市的車子都給灌到這裡似的.雁鴨河濱公園一進去,馬上看到被改建的停車場,以華中橋旁這座新的停車場來說好了,隔壁就有超大的第一果菜市場停車場,車還沒停滿,居然在這又建一座,把整個華中河濱公園都堵塞了起來,連公園入口,也為了停車轉換路徑方便,乾脆就建了一道斜坡,這根本就是在阻礙人進入公園的設計,我相信全世界沒有公園是這麼幹的,不是給人進去,是給車路過用,彷彿在說「嘿,你不能進來這裡」.是給車服務,而不是給人-現在,更誇張,乾脆連招牌所在的地點,幾棵老樹點綴的「華中河濱公園」,都給上了圍欄,要把這公園的招牌給拔掉了,就為了能多停幾座車,不知道幾年以後,這用利益和講求效能的心態驅使下,這座公園會不會被剷平.
.
華中河濱公園到底神奇在哪?野鳥,這裡聚集了大量的野鳥,有白鷺鷥,夜鷺,喜鵲,鴿子,八哥,黑冠麻鷺....甚至能見到稀有的不知名物種.
.
這些野鳥基本上不怕人,看到腳踏車來了,甚至捨不得移動自己的身子,就懶洋洋的稍為飛起來一下下,然後,又回到你的腳邊,你能用肉眼看見他們羽毛上細緻的五顏六色.
.
曾經看過一個尾羽超級美麗的鳥類,混在喜鵲堆中,像是台灣藍鵲那樣美麗的尾羽,在這裡,你會有滿滿的驚奇.
.
這裡還有類似原始叢林的老樹森林,是的,是森林沒錯,山坡上連綿的老樹,大概有四十幾棵長在一起,地面十分的乾淨,白天,好像是晚上,那裏的空氣不可思議的新鮮,總會有一個穿著道袍的老人,坐在樹林之間練功,就像要吸飽這裡的靈氣似的,完全想像不出,這裡是台北.
.
這裡也是疫情之中,萬華人少數一塊能喘息的地方,許多人會來這邊遛狗,而這些熟面孔的家犬,也幾乎不會攻擊野鳥,可以看到喜鵲放肆的,在邊境牧羊犬身旁跳來跳去,搭起一座鵲橋.
.
現在,這停車場要擴建了,這嚴重的侵蝕了華中河濱公園,因為那些被圍起來的山坡,都是野鳥的活動地點,有些甚至會在樹上築巢,更可怕的是,垃圾與廢氣,這些山坡原本就是把公園隔絕起來最好的障蔽,就算前頭被開闢成停車場,這裡,仍保留一塊寧靜,現在,停車場像是黑潮一樣,淹沒了過來,那些垃圾還有廢氣還有吵雜聲,也就跟著過來,我不知道,把原本寧靜美麗的公園,如同鄉間小徑的公園,硬要在上面停滿車和水泥,用意是什麼,這會嚴重破壞華中公園的景觀和生態.
.
現在工程還沒進行,只是圍籬圍了起來,準備要施工,懇請大家關注此事,敦促台北市政府停止施工,還給公園僅存不多的綠地,不要再更多停車場了,台北市需要的不是這個,萬華也不需要這個.
.
現在,人們需要的,是在疫情的恐懼與水泥城市的壓迫感下,一塊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讓人可以好好吸一口氣,面對未知的明天,不是更多停車場.
.
在後疫情時代,我以為這樣的重要性被凸顯,無論是幾級警戒,還是封城,在人們走在城市裡都害怕被感染的時候,公園以及綠地,就是唯一可以避難的地方,在這裡享受僅存的自由,人們需要的不是停車場,而是能走的地方.
.
神父在此呼籲台北市政府,請不要把華中河濱公園給關在牢籠裡面,疫情之中,萬華已經是受創最重的地方,請不要在剝奪萬華人微小的自由,brothe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裡面有五色鳥, 樹鵲, 台灣藍鵲的聲音 台灣擬啄木 檔案 中文名:台灣擬啄木(台灣特有種) 別名:五色鳥、花和尚 科名:鬚鴷科 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分佈:台灣普遍留鳥,分佈於台灣平地至2500公尺山區,常出現於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較密處亦可見到。喜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
樹 鵲 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8 這一個星期,小編持續繁忙,也沒空到繁殖區觀察。今天早上,香港受到強烈暴雨帶影響,發出黑色暴雨警告,繁殖區首當其衝,短短數小時下了超過100毫米雨量。下午得以提早下班,前來繁殖區觀察損毀情況。幸好,波子巢、佑賜巢、毛斑巢 和 小鷹巢 都安全,除了巢材濕透外,巢的結構還是良好。
首先經過 波子領域,領域內的天台來了一隻外來麻鷹,還在天台不斷鳴叫,他是詢問這位置有沒有麻鷹使用嗎?一分鐘後,這隻麻鷹突然離開,波子 從後方追上,驅趕外來麻鷹,然後降落在天台鳴叫:「這個位置是我的!」。數分鐘後,波子 再次離開巡視領域。
接著來到 佑賜領域,巢附近的樹和巢內沒看見小寶寶,佑賜 帶來食物回到巢時,才聽到寶寶討吃聲音,接著寶寶從巢後方跳出來,搶去 佑賜 帶來的食物。此時 大頸泡 衝回巢驅趕 佑賜,看來 大頸泡 不太喜歡 佑賜 餵寶寶方法,感覺小寶寶太依賴爸爸飛回來,沒有動力追著親鳥討食物。
然後來到 小鷹領域,這是今年第一次沒發現 小鷹、大麻 和小寶寶在領域內,看來一家人去旅行了!小鷹 那麼放心放下領域離開,不怕入侵者進入嗎?而後方 侵侵領域,只發現 侵侵 一個,沒多久就離開回去夜棲地。
最後來到 毛斑領域,毛斑 在樹上進食,他前方來了一對喜鵲,毛斑 把身體漲起來,警戒喜鵲不要過來,幸好喜鵲也沒有過來搶去食物。而 毛斑巢 的小寶寶再次飛進 小鷹領域,降落在樹上休息,不過只是休息一會後離開,開始追著爸爸討食物。
樹 鵲 巢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TV焦點】神秘鳥類現蹤攻擊民眾 一查竟是台灣藍鵲
#果編:路過民眾要小心!
---
新北市永和的學校旁,竟然出現會攻擊人的鳥類,經過比對發現是保育類的台灣藍鵲。藍鵲就在學校大門旁的樹上,直接築巢,許多民眾路過都會心驚驚,專家表示,每年四到八月是他們的繁殖期,藍鵲夫婦為了保護幼鳥,才出面趕走,路過的民眾。
#台灣藍鵲 #繁殖期 #攻擊
---
【訂閱 #台視新聞 掌握最新消息】
樹 鵲 巢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裡面有五色鳥, 樹鵲, 台灣藍鵲的聲音
台灣擬啄木 檔案
中文名:台灣擬啄木(台灣特有種)
別名:五色鳥、花和尚
科名:鬚鴷科
學名:Psilopogon nuchalis
分佈:台灣普遍留鳥,分佈於台灣平地至2500公尺山區,常出現於密林中,在校園或公園樹木較密處亦可見到。喜棲息於闊葉林或次生林的中上層。
特徵:
體長約20公分。
全身通體綠色。
頭部前額、喉部上端金黃色。
頭兩側為藍色。
眼先、喉部下方紅色
眼上方眉線黑色。
喙厚而黑,喙部上方有剛毛。
生態:屬完全樹棲性的鳥類,不會落至地面活動,平常以果實及漿果為主食,繁殖期時亦會補捉昆蟲育鶵。繁殖期為每年的4-8月,6-7月是繁殖高峰。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雄鳥會在枯樹開鑿樹洞為巢,每巢下蛋3顆。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環境資訊中心
灰樹鵲 檔案
中文名: 灰樹鵲(特有亞種)
別名: 樹鵲、台灣樹鵲、咖咖仔
科名: 鴉科
學名: Dendrocitta formosae
分佈: 此亞種出現在台灣,普遍分佈於台灣平地至海拔2000公尺之區域。常在公園、校園、林地或部份開墾平地、山坡地出沒。
特徵:
1.體長36-40公分、展翅寬37-44公分。
2.虹膜紅色、嘴鉛灰色、腳黑色。
3.頭頂至後頸灰色,耳羽黑褐色、背栗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淺灰色
4.翅膀羽毛黑色有金澤光澤、喉及胸上半部暗栗褐色漸淡轉為灰白色。
5.具長尾約18公份,尾羽為灰色及黑色,尾下覆羽為褐色。
生態: 居住於樹上,通常成小群體行動,以昆蟲、果實及種子為主食。
http://teia.tw/zh-hant/natural-valley/species/1565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台灣藍鵲
Urocissa caerulea.jpg
保護狀況
無危 (IUCN 3.1)[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藍鵲屬 Urocissa
種: 台灣藍鵲 U. caerulea
二名法
Urocissa caerulea
Gould, 1862
異名
Cissa caerulea
Amadon, 1944
Kitta caerulea
Hachisuka & Udagawa, 1951
臺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稱臺灣暗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閩南語:Tn̂g-bué Suann-niû)或長尾陣仔,為臺灣特有種鳥類。臺灣從清領時期開始就有文獻紀載臺灣藍鵲的資料。1862年,鳥畫家約翰·古爾德根據英國博物學家郇和寄來的臺灣鳥類標本發表了一篇文章,命名並詳述16種新發現的台灣物種,其中就包含臺灣藍鵲。
臺灣藍鵲主要分布1,500公尺以下的森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性情兇悍,特徵是兩根長尾羽。牠們的繁殖季在3月至7月,每年生兩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國際鳥盟將臺灣藍鵲列為無須採取保育行動的鳥種,而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則將臺灣藍鵲列為保育類動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e-MQkKepc/hqdefault.jpg)
樹 鵲 巢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苗王城在苗語中稱[得勾現],意思是[新寨],其實始建於明宣德五年(西元1430年),已有600餘年歷史。進寨門時眼前景象令人震驚:整個寨子三面臨河,河床淵深,寨邊絕壁千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河呈S形,畫出一幅八卦太極圖,而新寨及河對岸的一個苗寨恰好就在兩個卦眼上。寨內石牆林立,外牆高3米,寬80釐米,當年可供士兵來回巡邏。石牆之間的巷道有11條之多,通向各家各戶,且為[歪門斜道]。多處拐彎呈直角,每戶又有龍門(前門)和後門,戶戶相通,整個佈局猶如八卦迷宮。這種陣勢,既能守,又能攻,體現出苗族先祖高超的軍事才能。苗王城歷史上屢遭兵燹,但苗王吳黑苗的故居依然保存完好。苗王原本不過是普通的農民。只因官府橫徵暴斂、欺壓清剿,才揭竿而起,捨命造反。據史籍記載,明嘉靖十九年(西元1540年),吳黑苗率眾樹起義旗時,不過依託幾縣苗區,卻斗膽喊出“官有千軍萬馬,我有千山萬洞”;“諸葛亮有七縱七擒,我苗人有三緊三慢”。他們攻平頭,戰黃蠟,擊銅仁,破省溪,取施溪,奪萬山,入麻陽,圍鳳凰,逼永綏,與明軍血戰13年之久!“苗賊巢穴猩峱、所居懸崖,鳥道莫可攀躋,且竹篝叢生,彌望無際,賊從內視外則明,每以伏弩得志,我從外視則暗,雖有長技莫施。”從當時當地官員給朝廷的奏摺中,可以看出當年戰事之激烈及勝敗之懸殊。松桃苗族自治縣現今人口中近一半為苗族,民風仍顯慓悍。苗王城內,不僅保存著吳黑苗當年揮舞過的義旗,還不時舉行苗家絕技表演,什麼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鋼針穿喉、高空飛人……無不驚險刺激,表現出勇武的稟性與堅韌的性格。這種稟性施於正事,無往而不勝;一旦用於歪門斜道,為害尤甚。參觀苗王城時,幾位苗族小姑娘唱著:“苗鄉歡迎不握手,手捧汪汪一碗酒;歌甜酒香情意濃,住在苗鄉不想走。”歌聲中的苗王城,早已道別了兇險的過去,已經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溫柔之鄉!從苗王城前往湘西的鳳凰城,其間不過39公里,必得經過南長城,現路邊修復了一段供人參觀。南長城始建於明,完成於清,它起自鳳凰縣亭子關,延伸至吉首市喜鵲營,全長190餘公里。從外觀看,這段“苗疆邊牆”與北方長城一樣,隨山勢逶迤,碉樓城堡巍立。但據專家實地考察,真正的南長城高不過3米,頂寬不過1米,石塊大小也只及八達嶺一帶明長城的七分之一,稱它是“微縮的長城”實不為過。苗族遠古時生活在黃河流域,其先祖蚩尤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其後裔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三苗國。商周時,三苗被破,苗人又遷徙到湘西“五溪”一帶,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後由此分遷到西南各地。到了隋朝,臘耳山一帶的苗族已成為強大的群體,唐宋時期更形成了部落聯盟。然而,從明朝開始,統治者以防“苗叛”為由,向苗族地區調兵遣將,派苛捐雜稅,遇天災人禍也不予減免。致使民不聊生,苗人才不得不一次次舉行起義,爭奪生存的權利。至此統治者不僅不思改弦易張,反而強守硬攻,民族矛盾日趨激烈。為了消除難以彌平的癥結,湘西禦苗邊牆便應運而生。不過,這道人為的障礙,最終也沒能堵住苗漢之間的民族融合與經貿文化往來,反而成為一段曲折歷史的見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3RBlpcS4Mg/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Fxh4mXjqjsrvYzR_lVnyuuYr7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