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濕難去。」中醫常講濕氣,尤其告誡我們應避免冰冷的飲食,造成脾虛和濕氣重。但西醫卻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運動期間可以喝冰的降溫,對女性經前或產後喝冰冷亦無忌諱。到底中醫中的濕氣是什麼概念?而為何西醫無法理解或認同這個道理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中醫是一個以物理為原則的醫學,是以「質」和「能」做為基礎,質即是陰,能即是陽。我們所吃下喝進的都會成為「質」,而我們的身體靠著這些「質」轉化成推動身體的所需的燃料,進而轉化成機能,也就是「能」。然而在轉化這些質的過程中也會消耗掉我們的能量。如果我們將身體的機能看作是引擎的馬力和扭力,那麼質便是汽油、機油、冷卻液。一個引擎要能運轉必然要消耗汽油機油,這就是我們將「質」轉化成引擎運轉的「能」。然而在油氣混合前,引擎也需要能量來啟動,比如電瓶裡的電池來打火,這就是轉化「質」為「能」的過程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如果理解引擎運作,便會知道引擎需要在一定溫度以上運作時才會達到最佳化,因此冷卻液是冷卻過熱,而不是讓引擎保持低溫用的。而汽油的純度越高,溫度越高,爆炸的殘餘越少,機油越好,引擎磨損越低,則整個引擎便能達到最佳化運轉。
我們人體也是一樣,好的飲食和作息能導致我們身體運作機能最佳化,但不好的飲食作息,甚至外部因素會導致我們身體機能不佳,因而致病。那麼濕氣是什麼?濕氣就如同汽油和機油裡有對引擎運作不好之物,濕氣會造成我們身體在機能運作上無法最佳化,甚至對身體這個「引擎」有害。一個身體引擎運轉不順,有東西在裡面阻礙機能最佳化,那麼你給再好的藥都無法到達該去的地方做治病的效果,所以為什麼中醫治病,首先要祛濕。
那麼為何喝冰的會造成濕氣重呢?這道理和引擎需要一定溫度才能最佳化運轉是一樣的道理。在物理學裡,「熱能」是會往冷的地方走,而我們的身體保持在約攝氏37度,是一個最佳運作溫度,但當冰冷的飲食進到身體時,我們體內的「熱能」首先跑去了冰冷的食物飲料那,這過程已經用掉很多原本不必要的能量,再來才花能量將其轉化成推動身體的「質」和「能」。而在這轉化過程當中,身體花太多能量對進來的冰冷食物做「均溫」,所以對需要轉化的「質」沒做到最佳化,進而成為了不好的「質」進入體內,最後這些不好的質就在體內累積造成所謂的「濕氣」。
濕氣的幾個特徵,身體一直覺得累、水腫、睡眠不好、舌苔厚、大便黏、易寒。身體機能不好,要花更多能量去處理和推動這些不好的「質」,而不好的「質」也沒有轉化成好的「能」,反而要花更多其他能量去轉化,自然身體會累,會睡不好,體內運作不佳,多餘的水分自然也不能順利排出。而所有一切造成整個系統的不順,自然消化及排泄系統也是沒辦法最佳化運作,進而消化不完整,造成大便黏。濕氣重身體機能不好,當然免疫力也會低下,自然更容易受外在影響生病,所以為何中醫最怕的是濕?就是因為濕氣造整個身體機能不佳,即便想治病,藥亦無法順利到達病灶處,病則無法除。
新漢方名人堂專欄
中醫濕氣的科學
稍微對中醫理解的都知道煮薏仁水和紅豆水服用可以幫助祛濕。雖然薏仁及紅豆水能祛濕,但很多人為求快買便利商店冷櫃中冷的薏仁水或紅豆水,當你在便利店購買冰過的薏仁水或紅豆水時,想一想喝冰的薏仁水或紅豆水到底是真的祛濕?還是反過來增加濕氣?這也就是為何五臟裡脾很重要,和胃相輔相成,正是進到胃裡的東西會影響脾臟,脾臟也會影響胃的消化,而消化完的「質」也要進入到整個系統裡,因此中醫為何治病要先治脾整胃也是這個道理,都是環環相扣的。
西醫不能理解濕氣是因為西醫並非以系統看人體,且西醫偏重藥理化學治病,而未著重於整體的物理原理。中醫絕對有其科學道理,只是需要更佳的解釋方法,我們應以現代方式理解中醫,以正確觀念和知識對照科學,才能以其為養生之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應香港的氣溫、路面狀況及用車習慣,本地騎士常用10W-30或10W-40機油,原因是這數字的機油在機件保護、油門爽快感及耐用度(換油頻密度)有較佳平衡。要是叫大家使用20W50的機油,相信大部份騎士的反應都會覺得油門「好立」、增加耗油量(因為油膜太黏,增加阻力)、進入工作溫度需時等等的想法,好以只...
機油黏度溫度 在 Ms玄韓國日本美妝服飾代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韓國 狎鷗亭仙女手指指緣油 $245
⏰⏰12/2,17:00結單⏰⏰
🍭🍭21-40工作天到貨🍭🍭
韓國知名美甲店出產的仙女指指綠油
總是讓韓妞們一隻接一隻的買
天然有機植物油萃取
乳木果油、葡萄籽油、杏仁油、荷荷芭油、夏威夷果油 等多種天然保養萃取
這款特別的是固體的指緣油,在碰到肌膚的溫度後會融化
並且迅速的被肌膚吸收,因此不會像一般液體的指緣油不小心就弄得滿手油膩
不留油、不黏膩、吸收迅速
不用擔心油沾到別處,就已經溶化在手指裡惹
#打造仙女般水嫩光亮的手指
使用起來有淡淡的棉花香~~氣
使用過的韓國朋友形容
令人幸福的軟綿綿香氣,像是陽光下的衣物一樣輕柔清香,味道讓人感覺輕盈了呢
女人要多愛自己,再細微都是自己,讓我們用愛與天然有機油來呵護妳的指尖(cony laugh)
容量:1.5克
機油黏度溫度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不可愉悅的屏障:轉速紅線
紅線(Redline),儀錶盤有一處區域被標為紅色,此處叫做引擎的紅線區域。紅線區域的轉速代表引擎的極限轉速,亦是引擎所能允許正常工作的最大轉速。由於在紅線區域內引擎冷卻液溫度極高,機油黏度變低使得冷卻條件惡化,造成引擎活塞磨損過大。因此,紅線區域也是常規駕駛的禁忌區域,一般汽油車的紅線區域在7到8千轉附近,柴油車的紅線區域在5到6千轉附近,有鑑於機械磨損和泵氣損失等因素考慮,現今引擎原裝狀態下的最大馬力一般不會出現在紅線區域內,但極速卻往往在最高檔下的紅線區域內產生,既然沒用,為什麼儀表板又要出現紅線區域呢?其實這更多的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首先過去的引擎是化油器的,因為沒有電子控制系統,也就沒有斷油一說了,會否超限,需要不停觀察和留意轉速表,而當年一般的汽車雖有紅線,但實際上都會留點空間,目的就是更好地保護引擎,所以當時的引擎,可以將紅線的末點看作是引擎的極限,到了紅區或者紅區前就必須換檔或者自行收油了,而現代汽車上,紅區也是一種富餘,如果萬一車輛被拉到賽場上,而這些引擎一般都會對內部機械進行高轉平衡處理和改裝,於是破紅區或者稍微榨取點轉速也是允許的。而且現今的引擎管理系統可在紅區前便斷油,以保護引擎,但如果破解後,超於紅區500轉,便會有速度上的提升!
-
狂人日誌:http://madvnz.com
狂人日誌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K6e7ynljCtU
狂人日誌微博平台:https://www.weibo.com/6339865792/profile?topnav=1&wvr=6
#馬里的科學實驗室 #轉速紅線
機油黏度溫度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因應香港的氣溫、路面狀況及用車習慣,本地騎士常用10W-30或10W-40機油,原因是這數字的機油在機件保護、油門爽快感及耐用度(換油頻密度)有較佳平衡。要是叫大家使用20W50的機油,相信大部份騎士的反應都會覺得油門「好立」、增加耗油量(因為油膜太黏,增加阻力)、進入工作溫度需時等等的想法,好以只有極少騎士使用。不過如果讀者是HARLEY-DAVIDSON的騎士,肯定對20W50的機油另有看法,甚至是忠實用家,原因是HARLEY-DAVIDSON的用家手冊都推薦使用20W50機油,為風冷的V2引擎提供最合適的保護。
同好多車廠一樣,HARLEY-DAVIDSON都有推出自家牌子的機油,主要都是20W50。但其實部份機油生產商都會針對HARLEY-DAVIDSON的風冷V2引擎特點—高溫、巨大扭力、強烈震盪及精密度不高(對油膜要求更高),生產自家配方的20W50機油,而駕駛1997 HARLEY-DAVIDSON FAT BOY的Harry,正使用MOTUL推出的7100 20W50機油,該機油除了有API及JASO MA2(適合濕式離合器使用)等等的規格之外,也是一款針對HARLEY-DAVIDSON的V2引擎開發的機油。
另一方面,現時大部份棍波車都是採用一體式的引擎結構,即是引擎及波箱安裝在同一個機器殼內,好處是可以減輕重量及體積,對於講求靈活轉向的電單車來說極其重要,而這種結構只要換一次機油就可以潤滑兩個地方。然而HARLEY-DAVIDSON並非追求緊緻的車身結構,所以大部份HARLEY-DAVIDSON都是沿用傳統結構,引擎與波箱分開,換句話騎士除了更換機油外,並且要更換波箱油及鏈條傳動油,即是三個地方都需要換油,工序較一般電單車多。
HARLEY-DAVIDSON除了推出自家機油外,還會推出波箱及傳動專用的機油,其他機油製造商都有推出相同產品。雖然如此,部份車主都會使用同一款機油,應用於三個地方上,而Harry就是其中一位。
Harry的HARLEY-DAVIDSON是1997年推出的FAT BOY,更換了S&S引擎,排氣量高達1,750cc(原裝引擎1,340cc),並額外加裝油冷散熱,以免長時間駕駛腳軟,Harry也曾經將他的FAT BOY運到國內自駕遊。
Harry說HARLEY-DAVIDSON的引擎超熱,引擎好震,排氣聲好勁,扭力好強,車身好重,並需要花好多時間保養電鍍件,不過這些在好多騎士眼中的缺點,其實是HARLEY-DAVIDSON的特色。但Harry說還未駕駛FAT BAY前,以為好難駕駛,但實際操控起來卻遠比想像中輕鬆,或許是因為HARLEY-DAVIDSON的重心好低,就算慢速轉彎都好容易,高速公路的舒適感更不用多說,就像駕駛一部大馬力Forza (Harry曾經有部HONDA FROZA 250)。
HARLEY-DAVIDSON屬於週末車,好多騎士甚至「擺多過揸」,Harry雖然在疫症期間多了時間駕駛,但每個月的行車里數仍然不高(半年行駛約1,800km),要是根據用家手冊的行車里數換油,恐怕一年都無需換油,因此Harry每半年就換機油。原因是Harry知道新機油加熱後便開始變質,即使車輛長時間擺放在停車場,機油的潤滑效能及黏度都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Harry說HARLEY-DAVIDSON的引擎真係好熱,兩個巨大活塞製造的震盪,與及機件磨擦較一般電單車強勁,所以機油的品質更加重要。
Harry說理論上機油放久了都可以繼續使用,身邊部份車友都是這樣,用起來也沒有大問題,但由於香港的天氣愈來愈熱,冬天愈來愈短,Harry為免炎熱氣溫對引擎造成肉眼看不見的損害或加速機件損耗速度,再者車子已經出廠23年,機件已有一定程度損耗,所以不會按照車主手冊換油,以確保引擎得到最好潤滑,因為Harry打算長Keep呢部HARLEY-DAVIDSON,即使將來賣車,都希望下手車主可以享受車子最好狀態。
由於Harry其餘電單車都是使用MOTUL機油,所以幾年前開始玩HARLEY-DAVIDSON都是使用MOTUL 7100 20W50機油。在此之前,Harry從未用過20W50機油,再者當時對HARLEY-DAVIDSON的V2引擎認識不深,總覺得50機油太「杰」,認為轉用40機油也許會好力一些,但又沒膽量使用,所以只好試用其它牌子的20W50機油,看看有何分別。
Harry試過三款機油,有全合成及半合成,每款機油最少用過兩次,Harry說除了那一次在國內自駕駛遊能夠行足里數換機油之外,之後在香港都是每半年換一次油,因此機油的持久力就不得而知。而試過的三款機油中,都試過1個月或2個月未出過車,亦都試過連續三或四星期每逢週末出車,Harry就話他的FAT BOY是一部扭力巨獸,任何時候或轉數加速都好凌厲,而三隻機油的油門反應沒有好明顯分別,但最後仍然Keep住用MOTUL的原因,是因為引擎在加速期間的雜音較少,引擎震盪亦稍稍下降,空轉狀態下的熱力也較低,反映該機油在保護引擎方面較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3UJjnxqxHM/hqdefault.jpg)
機油黏度溫度 在 buycar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機油規格主要分為兩部分比較,首先為前半段帶W字樣,此為低溫流動係數。計算公式為前段數字減去30,得到數字即為汽車在此溫度以上可順利啟動。例如字樣為5W,算法為5-30=-25,意指汽車可在-25°C啟動。
後半段數字為引擎機油於100°C狀態下流動係數,數字越高代表黏度越高。現行販售新車機油黏度建議在20-30即可。老車建議黏度在40-50。機油黏度仍須以原廠建議值添加較為安全。
更多影片在Go車誌官網: http://www.buycartv.com/
車麗屋汽車百貨:https://reurl.cc/5lNnL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7pc1pr8aE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