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變綠林 廢園轉作再現新生機】
檳榔園的廢園轉作,大略可分為4個階段。首先,提出書面申請檳榔廢園、轉作,申請者須備齊3個月內的土地登記簿謄本及地籍圖謄本(或分管契約及分管圖)、身分證和農會帳戶,並決定廢園方式及轉作作物。
砍掉檳榔容易,然而砍完之後農民要種什麼?農委會目前依據造林、經濟農業,或是各地方的特色發展等面向,分別推薦較無產銷失衡問題的轉作作物名單。中寮曾是柑橘王國,曾種植柑橘的農民多,技術與經驗也豐富,農友廖坤雄就選擇了新興柑橘——珍珠柑轉作。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檳榔園廢園及轉作 #珍珠柑 #補助 #農村勞力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檳榔 廢園 申請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幫香檬人工呼吸 劫後餘生結實豐
種香檬超過5年的屏東市農友林田樹及鍾艾芬夫婦,經歷大水淹過農場,水退後在果樹周圍鬆土,並靠著平常草生栽培土壤有活力,原本是枯萎的樹勢逐漸恢復生機,而且結實豐富,林田樹說,平常以友善方式管理,就像幫香檬人工呼吸救回一命。
將近50歲的林田樹原在公司上班,提早退休回來種田,原是家庭主婦的鍾艾芬也一起幫忙,他說,從內埔3分地種起,本來是種檳榔的農田,因配合政府廢園政策陸續砍除,剛好碰到香檬的風氣正盛,於是和企業團體契作生產,有穩定價格及固定通路。
為學習農務技術,鍾艾芬報名農業大學,也會到農改場上課,所以對修枝剪葉、採果都很熟練,較粗重的施肥及除草則由林田樹來做。
林田樹陸續將老婆家及自家的檳榔砍除改種香檬,計有3個區塊將近1公頃,他說,香檬從小苗種下大約3年後陸續結果,申請產銷履歷驗證,平均一星期採收一次,每次約幾百公斤,交到社場契作價格收入穩定。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指出,香檬是近年來特別流行的養生水果之一,有豐富的營養成份,從日本流行回台灣,台灣原生種香檬更受消費者喜愛,政府推出檳榔廢園政策,農民選擇種香檬,而且有契作關係,收入更穩定。
#資料提供:農糧署南區分署長
檳榔 廢園 申請 在 周佳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檳榔價格直直落,轉作可作為選項考量之一❗️❗️❗️
由於社會觀感👀、健康衛生💉,以及山坡地水土保持等問題🍃
長期以來,政府的檳榔政策,就是❌不鼓勵、❌不輔導、❌不禁止。
最近檳榔大盤市場的價格太低📉,已經到血本無歸的地步🙈。不少農民思考轉作的可能性。
佳琪提供💡政府的轉作政策補助辦法💡提供農民參考。
🔹檳榔廢園:廢園補助15萬元/每公頃
🔹山坡地:補助種苗費5萬元+田間管理費5萬元
🔹平地:補助種苗費5萬元
佳琪推薦💁🏻♀若家中有種植檳榔想轉作的鄉親朋友們,記得帶著🧳相關申請文件,向土地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申辦!油茶、無患子、油柑、茶、短期經濟林🌲(相思樹及楓香)...等都是不錯的轉作選擇呦‼️
更多參考規範詳情 👉 https://reurl.cc/pE3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