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極為好看,可惜我覺得討論度還不夠高。昨天剛讀完,真正讀到半夜不睡、手不釋卷的地步,今天就來曝光一下這本書。
談林獻堂的書不少,但是由林家子弟撰著的不多。一方面林家子弟不見得就研究林獻堂,再者研究林獻堂者不見得就會發表(霧峰林家對於林家的評述依然相當謹慎),最重要的一點是,發表了也不見得有趣,若只是硬梆梆的史料堆疊,那也悶得可以。
而我們終於等到了林承俊先生這本書。
林先生來頭不小——林獻堂曾孫,霧峰林家頂厝管理人。由他來寫林獻堂,可信度尤高;細膩之處,絕對是獨家報導。
這本書從林獻堂中晚年的生活切入,與梁啟超的交往、櫟社活動、琴棋書畫、飲酒吃食、住屋、婚禮、晚年隱居日本的情況與心境,除了有大量第一手資料,也旁徵博引,引用了葉榮鐘、蔡培火、張麗俊日記等資料佐證。
由於我曾經收藏蔡培火日記,為了解讀其日記,我也留意收集與蔡培火關係密切的林獻堂、葉榮鐘等資料,所以我對林獻堂並非一無所知。但讀了這本書,處處都是聞所未聞的故事,經常讀得莞然獨笑,我才知道我對林獻堂真的一無所知!
這不只是林家的故事,也是那個時代大環境的故事。台中有哪幾家餐廳?彰化有哪幾家餐廳?有錢人家的婚禮要怎麼舉辦?林獻堂親友中象棋棋力高低怎麼排?林獻堂對於各種酒的評價?林獻堂在日本的生活如何?......
翻開書頁,驚奇俯拾即是:
林獻堂花一年半自學日文,平均每日研讀日文教科書一小時以上。(請受晚輩膜拜)
林獻堂在日本喜歡看摔角、相撲電視節目。(我看到這個真的笑出來)
林獻堂在日本期間,過年也會看電視紅白歌唱大賽。(這是我認識的林獻堂!?)
林獻堂女兒出嫁時,嫁妝包括鋼琴、珠寶首飾,而且珠寶首飾還要用玻璃箱裝著走才風光,總共花了三萬円,約等於現在五六千萬新台幣的購買力。(!!)
杜聰明留日時為了省錢,常去買豬內臟回宿舍滷來吃,為了不讓肉販感覺野蠻,都謊稱是醫學實驗用途。(肉販:「你買就買唄,犯不著解釋呢。」)
所有寄給林獻堂的信件都會被憲兵隊攔截,用刮鬍刀片小心拆封檢查信件,再仔細黏回去。較難讀懂的書信只好先照抄一份,日後再翻譯解讀。(獻堂心裡苦但獻堂不說)
葉榮鐘早餐能吃半桶粥,晚餐要吃五碗飯,被人稱為「大食漢」。(真的是猛料啊)
高圍牆上插入玻璃碎片防賊,是戰後初期開始流行的居家防護。(嗯,懂。)
真的,隨便翻開一頁,都能看到聞所未聞的小故事,雖然不是小說,讀起來卻比看小說更過癮。
這些年我在各種演講中,若有人問我在臺灣歷史上最佩服什麼人,我答案永遠是林獻堂。在這本書中,揭露了更多林獻堂人格超群的故事:
第一次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由林獻堂領銜,在東京忙到飢寒交迫,據說要穿五條褲子保暖,皮鞋凍到結冰無法再穿,一早要烤軟才能穿下,一個月後皮鞋因為反覆結冰退冰而破爛不堪。
到二林演講,歡迎群眾竟將二林火車站擠滿而無法動彈,林獻堂索性在火車站演講,幽默的話語常讓群眾捧腹大笑。
兒子的婚禮場地已經佈置好,晚上突然下起雨;楊水心(林夫人)擔心會場的花朵、電燈會被打壞,林獻堂卻擔心台中的連日乾旱影響農民收成,他還怕雨不夠大。
散步遇到醉漢攔路,投訴家裡的雞被偷,林獻堂依然耐心勸解,並替他想辦法,絲毫沒有慍色;林獻堂生日時該老農又醉醺醺來訪,說要打拳助興,林獻堂提議比腕力取樂,結果林獻堂贏了(哇噻),賓主盡歡。
書中充滿了歡樂與驚奇,隨著林獻堂的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瑣事與行旅腳步,我們彷彿隨著他經歷了那些我們投胎八輩子都不會遇到的事。然而在書的結尾,又幾乎令人潸然淚下,擲書一嘆。
林承俊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是建築專業,或許是這樣的緣故,他每每對建築物都有特別詳細的介紹,有一個章節便是細數霧峰林家的建築特色。提起某地某處時,也都不忘勾勒該著名建築的裝飾風格以及歷史源流。更令人驚嘆的是他更走訪了林獻堂居留日本期間的各處名勝,並介紹其交通資訊。這等深入挖掘、不厭其詳介紹的境地,一般的學者肯定做不到,只有曾孫滿滿的愛才能到達。
對了,雖然說了滿滿好話,但是書中有失誤的地方我還是得指出來。有幾首詩其實是律詩,整首詩就是八句一起的,但書中誤分成四句各一首,也就是編排成兩首絕句的格式,這是有誤的。
今年還沒過一半,但我的年度推薦好書已經出爐了,鐵定就是這一本。林承俊撰著,《旅途:三老爺林獻堂的生活日常》,中央書局出版。
櫟社 第 二 集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寒暑假可是寫生的好時機,寒假北上之旅,我在中間站安排了霧峰林家,做為「福爾摩沙寫生計畫」第56站。去年夏天因為「跟著佐藤春夫遊台灣」,我們參觀了百年前,佐藤春夫與林獻堂(1881-1956)相見的宮保第大花廳堂,那時發現周邊的明台高中,也是林家的一部分,也就是「萊園」。回到家寫旅記時,找到了一張1920年舊照,是櫟社成員在萊園夕佳亭合照,便萌生寫生的計畫。此次原計畫畫夕佳亭,但到現場又被五桂樓所吸引,於是,對夕佳亭鞠躬喊停,選擇了中西合併建築的五桂樓。
五桂樓可是重要的建築,這原是林文欽用來孝親羅太夫人的養老樓,後來也成了日治時期許多重要集會的場所。這裡還曾有貴客來訪,1907年,林獻堂在奈良旅行時與梁啟超巧遇,他邀請梁啟超來台,入住地點就是萊園的「五桂樓」。
走上荔枝島的醉月亭,四面透空,這是表演舞台,從五桂樓二樓可以看過來,可以想像,羅太夫人坐在自己的房往外看戲的情景。現在水池上有許多鴨鵝,牠們叫聲響亮,嗝嗝嗝、嘎嘎嘎的叫不停,從沒看過這麼開心的鴨鵝成群,加上打氣裝置的巨大聲響,以及天空鳴叫的大冠鷲,這裡就算是沒有戲劇演出,好像也充滿的各類聲音。
#福爾摩沙寫生計畫
http://zoyo.tw/travel-20210223/
櫟社 第 二 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多年前訪問過謝佩霓老師,對她優雅的氣質和淵博的學問印象非常深刻。她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做《貓非貓》,她拍旅途中的貓,像攝影集又不像攝影集、像散文又不像散文、像文學評論又不像文學評論,像美學史又不是美術史,文體難以歸類,但唯一可以確認是優雅又博學的文字,跟謝佩霓老師一樣。
以下是之前與謝老師的訪問。
《畢卡索的女人 謝佩霓》
一紙紅色公文,電影海報大小,貼在北市府文化局走廊,「主旨:台北市政府民國一○五年二月一日府人任字令第10530063700號令,任命謝佩霓為本府文化局局長,業於一○五年二月一日接篆視事」,紅底黑字,喜氣洋洋,乍看像春聯,又像早年誰家小孩考上大學,張貼家門的紅紙頭。謝佩霓不在辦公室,她和市長柯文哲正在會晤紐西蘭來訪的議員。初來乍到,房間來不及累積私人物品書籍,看不出主人性情品味,倒是桌上一大盒便利貼,五顏六色,尺寸各異。就任第一天,她僅要求這一樣文具。她來了,問她是何以故?她坐下來,撕開黏貼卷宗公文上的各色便利貼,隨意擺弄次序,像玩弄著塔羅牌。
她解釋,處女座天性使然,看重歸納和分類,但更重要是批改公文,評論、註記,靈光一閃的想法……她需要便利貼去黏貼腦海如蜘蛛網一樣四散出去的念頭。這是真的,近兩小時訪談,她從顱顏手術談到旅行收納,又說某年造訪心儀的義大利作家安伯托·艾可未遇憾事,然後跳接對高雄市長陳菊的提攜表示感謝……
思維便條
影集《慾望城市》女主角被男友用便利貼留言分手,她的際遇也相去不遠。二○○九年,任職逢甲大學建築系的她被借調至高雄,擔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任職近六年半,籌辦展覽年年入選《藝術家》「十大公辦好展覽」,二○一三年、二○一四年,館內出版品相繼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和iF大獎視覺傳達設計獎。去年七月,她看到高雄文化局行文至逢甲大學公文副本,才知自己被解職了,「要交接只能和空氣交接。」
丟官突如其來,升職一樣讓人措手不及。今年一月三十一日,她在臉書悠哉發文說自家後院山茶花開不若去年妍麗,誰知一覺醒來,看新聞柯文哲宣布,才知自己已正式上任,「當然之前有被徵詢,也來台北談過,但沒有想到這麼快,本來以為三月才會上班……」請辭逢甲大學教職,匆匆上任。她太忙了,我們僅能午休安插訪問。要先吃便當嗎?「不了,」她打開櫃子,背對著我們補妝:「口紅顏色還夠嗎?不夠沒關係,你們拍完再修圖好了。」時間倉促,思考跳躍,但她說話口氣仍不疾不徐,完整論述。人放慢說話速度,措辭考究,看上去就顯得優雅,甚至可以說是太優雅了。
上任第九天,她陪柯文哲出席書展。一群記者將她包圍,當然不是問年假看什麼書,屏東春浪音樂節移師台北,文化局仍在審核企劃,主辦單位便迫不及待在網路賣票。記者質詢她,事件化約成對與錯,黑與白。問媒體震撼教育感受?「當然不習慣,我很詫異北部記者都喜歡從我的外表談起。」從外表談起,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指穿著有品味,一種是指她不對襯的臉。
病房旅行
她因母親懷胎第三週胚胎分裂不全,出生被診斷小臉症合併症,左臉聽力和視力全無。漫長的顱顏重建手術從六歲到三十一歲,得挖自己骨頭、肌肉去填補。人生最早旅行就是病房旅行,台北的記憶就是馬偕醫院的記憶。早年去伊通公園參加講座,主講人見她走進來,脫口便說:「啊妳怎麼長這樣,陰陽臉欸。」她笑笑回答:「我是畢卡索女人的真實版。」
先天無法改變,只得換一套新衣服重新發明自己。文化局長初登場,媒體著墨於其穿著:駝色毛衣搭天鵝絨黑長褲,白色珍珠戒襯桃紅色口紅。她覺得彆扭,「本來要回家多拿些衣服,想想就退縮了」,可是被稱讚穿著體面,心底還是會有一絲絲的得意吧?她不否認,笑說媽媽大概會比較得意,「我天生色感很好,對衣料比較敏感,小時候難過的時候,躲到媽媽的衣櫃,偷摸媽媽陪嫁絨布,就會很開心。」
優雅舉止來自大家族閨秀教養。曾祖父謝道隆是漢醫,是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的櫟社詩人,父親謝文昌是建築師,作品為台北中華體育館、中泰賓館,母親是師範學院音樂老師,家中女眷把自己打點得好好的,妝髮到位,身上始終香香的。她小時候半夜會被父母叫醒,一家人拿手電筒在院子裡欣賞今年第一片落下的槭樹葉子。靜宜英文系畢業,前往比利時、南非攻讀美學碩士和博士,美是專業,也是家學,人生的殘缺都被愛填補了。她用華麗詞藻暢談對台北的願景,言談十足把握。我突然問上一句:所以妳很習慣他人的凝視?「當然不可能,被注視,便會低下頭來,我其實沒有自信。」
情感教育
幼稚園上學第一天,第一個小時就哭著回來。快中午了,母親在煎白帶魚,她衝到廚房抱著母親的腿大哭,說同學罵她怪物、祕雕。哭著哭著,發現背濕了一大片,抬頭發現母親也陪著掉淚,鍋鏟擺一邊,魚煎焦了。再轉頭,爸爸也在門邊哭。第一次看見父母哭,以為自己做錯事,從此知道有天大的委屈忍住傷心。
閨秀的情感教育是節制而自持的,「我得偷偷愛很多東西。在大家庭,喜歡上哪個東西,你也不能說你喜歡,除非都沒人要,你才能開口。」印象中,母親僅在她去比利時念書前夕,抱過她一次。童年學會自己洗澡後,父親便未曾踏進她的房間,有事要交代,敲敲房門,只站在門口講話。
閨秀的情感教育是別離要好好說再見。去年被解職,藝文界臉書發動抗議,網路也有黑函攻擊:「人爛把下屬逼到要暴動」「負面批評至多一、兩則,若再放大,為此難過,傷到是愛你的人,」她說:「藝術談的是昇華,我唯一的遺憾是不能好好說再見。」
痛的力量
在疾病中昇華的人,也懂得在錯遷的人事昇華。童年進出手術室,大人把杏林子的書塞在她手上,每次都說不痛了,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一次比一次還痛,「每次手術痛個四、五天,痛到在病床上醒來,咬著嘴唇忍著痛,嘴巴都是血。但痛都會結束,結束了,又像是變成一個新的人了。」
她感謝她的病,若非如此,她優渥的家境,腦筋不差,漂亮學經歷,恐怕也會讓她長成一個驕縱的人,生命不會這樣有價值。
丟了美術館長職位,卻成文化局長。柯文哲讚她有很多國外工作經驗,看中她國際化能力。策展人胡永芬說假使柯文者能交給專業,真心支持,她樂見其成:「謝佩霓具有全面的文化素養,面對文化藝術知其價值所在,知其輕重緩急,能做出準確的專業價值判斷。」
藝術的世界很大,但她卻選擇用很小的方式去談論。幫陳澄波、林壽宇、李仲生策展,她用單戀的心情去策展,「我很節制,用愛的方式卻很驚人,如果我沒把自己掏空,讓別人附身,我頂多看見自己的倒影。」她的口氣太平靜,太理性,導致我們根本不會發現她談論的其實是自己的感情觀:「我壓抑地表達我自己的情感,你感受不到我會很難過。單戀真的比較好,沒有期待,不渴望回報,只要你好就好。」傷痛都會過去的,談事業,談情感,談疾病,她用的全是同一張便利貼。
單戀策展
自嘲長得像畢卡索的女人,人生也活得像畢卡索的女人--掏空自己,一昧地成全別人。難道沒有創作慾?「我一直有創作慾,所以這更辛苦。我不否認我畫畫、導戲、寫作、拍電影都蠻厲害的。」
她說因不忍心藝術家間不能互相理解,若能當藝術家與公眾之間的觸媒,又為什麼不?觸媒加強化學變化,但結束了,她還是原來的她,「退到自己小小的房間,給我書,給我一個院子,給我巧克力,給我小動物,我就會很開心。」
畢卡索的女人退到自己的房間讀書,臉書上分享黃小琥歌詞:「過了作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寧靜。紅酒配電影,半百聽黃小琥,都是召喚寧靜致遠這般幸福的絕配。」今年五十歲了,有恐懼什麼嗎?她說以前只有一隻眼睛的視力,怕瞎,現在醫學進步,有超級隱形眼鏡,沒有什麼好害怕。
萬事萬物都有好奇心,心態年輕,不知畏懼,所以畢卡索的女人看上去總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