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燈泡案」等社會重大刑案發生後,#社會越來越重視精神疾病患者因缺乏照護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昨天我到北護參加精神衛生護理學會舉辦的「精神居家護理高峰論壇」時,就特別從民眾需求與社區安全,#帶大家看社區精神居家護理的重要性。
我國領有精神重大傷病證明者超過20萬人,#其中約14萬到18萬人遍及在社區,這些精神患者多屬社經地位偏低的弱勢,#欠缺主動求醫的能力,有些家屬甚至因「認為吃藥沒用」或「無法讓患者順利服藥」而對他們置之不理,導致病情持續惡化。
再加上社區資源匱乏,國內有提供精神居家治療的醫療院所僅有108家,618家居家護理所雖然有在照顧精神疾病患者,#實際上的工作卻是以照顧三管的患者為主,依然沒有辦法提供精神患者良好的照護。
📌📌若是能活化護理人力,#讓國內具有精神護理相關專業的6000名護理師投入「精神居家護理照顧」,不僅可以追蹤精神患者服用藥物的情形,還可轉介精神患者到精神科醫療院所接受治療,讓憾事不再發生。
欠缺主動求醫的能力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健康是基本人權,是每個人都該享有的權利,包括精神病患者!
今天受邀至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第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致詞,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表達我對精神居家護理的關心,精神病患者大多屬於社經地位偏低的弱勢族群,沒有病識感,也欠缺主動求醫的能力,因為他們的症狀都是以思維、情緒及行為障礙為主,而非像骨折那樣有明顯的外傷,也因此精神竟患者很容易被社會大眾忽略,只有在發生類似小燈泡的隨機殺人事件時,社會大眾才會在震驚之餘,重新將視線短暫地放回這群「生病的人」身上。
因此對於精神居家護理所的成立,我是相當樂見並支持的,若是能將精神病患者納入健保署的居家照護給付對象,更能降低病患重複入院對醫療機構所造成的負擔,以及精神病患者精神不穩定對社會安寧所帶來的威脅。
欠缺主動求醫的能力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健康是基本人權,是每個人都該享有的權利,包括精神病患者!
今天受邀至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第十屆第一次會員大會致詞,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表達我對精神居家護理的關心,精神病患者大多屬於社經地位偏低的弱勢族群,沒有病識感,也欠缺主動求醫的能力,因為他們的症狀都是以思維、情緒及行為障礙為主,而非像骨折那樣有明顯的外傷,也因此精神竟患者很容易被社會大眾忽略,只有在發生類似小燈泡的隨機殺人事件時,社會大眾才會在震驚之餘,重新將視線短暫地放回這群「生病的人」身上。
因此對於精神居家護理所的成立,我是相當樂見並支持的,若是能將精神病患者納入健保署的居家照護給付對象,更能降低病患重複入院對醫療機構所造成的負擔,以及精神病患者精神不穩定對社會安寧所帶來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