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 主持房間初體驗
前幾天朋友邀請我來當以心理學為主題的談話主持人,我馬上二話不說答應了!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是非常誠實面對自我以及不斷在『探索自我』和鑽研自我成長的議題,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是我感興趣的事情,肯定就是這個了。再者也是很久沒有主持和演講了,所以也很期待會有什麼新的收穫。
說到心理學探討和諮商成長道路上,這幾年來我從仔細的查覺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變化、學會和自己更好的相處這個功課中著實下了不少功夫,更是能幫助自己的內心長出更大的自信和穩定的力量。這份能力不僅可以運用在家庭、自我、兩性,更是大大的在我創業之路和職場上給我穩定強烈的能量來源!
今天的節目我們設計了一小時半的環繞主題分享和深入探討,更聽到心理師現身說法自己面對個案或者是他人的問題都可以輕鬆的談,當自己結婚和面對婚姻新關係的時候也是會需要尋找其他的幫助。我分享了之前看過的一本書『也許你該找人談談』也是一位諮商師遇到失戀狀況尋求其他諮商師的幫助之後走出的自我深度剖析和真實面對自我的告白。
本來討論利用『馭夫術』標題吸引人進來,其實是更多的在邀請大家一起來集思廣益分享自己從年輕到年長的成長和伴侶溝通的秘訣分享,其實說回來大家要駕馭的是『自我』要先了解的是『自我』,在一段關係中只有把自己緊緊的抓住,不迷失自己才能和對方在平等舒適的關係中,共同往前努力邁進。
昨晚和朋友在討論的時候,杜醫師身為男性還想說會不會變成女人批鬥男人大會,沒想到今天的分享都非常的真實而且赤裸,也許多都是抱持著很平衡的觀點在婚姻中努力保持那種熱戀的感覺,大家分享著另一半的做法或是自己的做法。最後也有男性聽眾上來點讚說聽到了很多非常有幫助的分享。
其實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一段關係中都要一直『知道自己在幹麼』和用善意和充滿愛的方法一起努力,每一次的溝通都會讓一段關係更加親密,更加了解自己和了解對方!
#下週預告:我將再度聯手掌薇心理師和精神科杜醫師一起探討婚姻關係中的最挑戰的婆媳關係。下週日同一時間台灣時間晚上八點,倫敦時間中午十二點我們空中相見!
😎👌☺️😍
--- 以下節錄杜醫師今日討論紀錄-----
筆記|女人御夫術大分享|掌薇心理師 Vivi x 旅博士媽咪Ines

前言|婚前婚後大不同?
V 婚前分手就好,婚後得學習好好溝通。
I 常看到媽媽社團分享,許多太太忍耐/抱怨,先生被動以對?
V 以為他心甘情願,其實累積不滿。

主題|為什麼男人總是聽不懂?
I 男人很需要立即讚美。直接講「我需要什麼、我喜歡什麼」。
V 華人文化不鼓勵男人表達情感,不鼓勵女人表達需要。男人不擅長猜測女人在想什麼。「我今天真的很累,我需要一個擁抱」。當男人嘗試去做的時候,找到他做得好的地方,給他鼓勵。
聽眾分享:對方動手,貶低你自信,讓你覺得不能離不開他?(真的很感謝這位聽眾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大家分享如何鼓起勇氣離開一段關係)
V 回想創傷時,大腦情緒區被啟動,會身歷其境。馭夫術的前提,要找到愛我的,對我沒有惡意的人,再學習怎麼溝通。如果發現關係是毒性的,自信越來越低,一定要跟信任的人說,打破要拯救他的「聖女情結」,離開他。

主題|夫妻都因爲什麼事吵架呢?
聽眾分享:先生是英國人,文化背景不同。因為一條充電器大吵。結婚20多年,彼此包容,知道什麼話會惹怒方,適時忍住不說,聽眾金句「我不想要說傷害你的話」。「最先求和的,不是因為認輸而是比較在乎關係的人」。
V 當你體會到你講什麼話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時,你在關係中是很有能力的人,雙方對關係都有掌控權。御夫術不是誰輸誰贏,而是不讓雙方在關係中是感覺委屈的。
I 雙方在關係中都要保有自己。之前經歷過PUA(Pick-up artist)心理操控的男人,會貶低你,拆除你的支持網路,目的是讓你離不開他的操縱。只要伴侶是有自信的,關係是對等的。
V 吵架的導火線是因爲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內心的感受是「你沒有在乎我說的話」「你不重視我」。生氣是次級情緒,為了掩蓋內心其他脆弱的情緒,例如罪惡感、難過等。跟自己說「生氣是假的」,覺察自己深層的感受跟需求,然後試著表達出來。
聽眾分享:真誠溝通感受,「我需要馬上解決,如果留到晚上,我會睡不著」。

主題|你怎麼跟老公溝通呢?
I 提醒自己,自己的優點是什麼,老公的優點是什麼,當初愛他的理由是什麼。
V 我訊息。「你又亂丟」—》「我看到OOO,我感覺OOO。」
I 男人需要鼓勵,不喜歡被指責。男人很吃比喻這一套,用圖像來比喻後,男人心柔軟下來。
聽眾分享:義大利麵的故事。先生在想要和我溝通事情時,會先照顧我的情緒抱著我親著我, 然後在真誠地說他想要的事情或是澄清誤會。(被此位聽眾閃瞎)
V 溝通時先想要達到什麼結果,先講感受,再講原則。「媽媽我猜你剛剛是什麼意思,我希望OOO,不然我會OOO」
男性聽眾分享:和對方討論一個吵架停止的暗語。男人要先安撫情緒。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會比較有話語權。
次級文化意思 在 喪彪 ‧ 柳飄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恩典牌的詳細看法》
那天發的「恩典牌」燒毀文,感覺有很多媽媽四夫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是「完全不接收」恩典牌,而是說「某些」「有些」長輩親友版的恩典牌真的太慘不忍睹,不管他們的起意有多好,醜就是醜,醜就是收不下來,更不用說穿起來。(看到圖片中的感人配色嗎?大概就是那樣的程度)
至於有些人會覺得「先收下來再整理」,但這種事我是絕對不會做的。因為我個性比較機歪,會覺得要就收,不要就別收,因為收了就是一個人情,有人情你就要還,我不喜歡欠人情(當然這是我個性比較極端,不代表所有人都應該這樣啦)。
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我生日、結婚、到現在生子,我一律不收禮物不收紅包(生日我被朋友問要什麼生日禮物,我都是說"手寫的卡片")。我其實很不喜歡送禮來送禮去、紅包包來包去這種文化,大家各自負責自己的花費就好不是很輕鬆嗎?生日想要什麼自己買,結婚需要花多少錢自己處理,生孩子要準備什麼自己準備,送來送去包來包去的還要費神要送什麼?要包多少?煩都煩死了,時間都浪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另外很多人說先收下來,不要的可以捐慈善育幼院,這個說真的我看了也覺得很刺眼。雖然立意是好的,但換個角度想想,你自己都不要了一定是很醜或是很髒,再不然就是材質很爛,這種次次次級品為什麼就得輪到育幼院的孩子們穿呢?有想過他們拿到這種衣服的心情嗎?難道他們就不想穿新的好看的嗎?
如果真的想做善心,我覺得應該是買新的好看的,或是把好的整理出來送給他們,我們自己留次次次級的,而不是清了自己不要的垃圾還覺得是在做善事。
最後一個不願意「先收下來再整理」的原因,就是不想被勒索。很多長輩送了小孩衣服或是恩典牌給你,就一天到晚會問你「怎麼不給小孩穿?」,問問問問問到你想反過來問候他媽。我知道自己的個性是沒辦法承受這種靈魂拷問的,一定又會情商掉線做一些對大家都不好的發言,所以為了世界和平還是連這個開頭都不要有吧!
當然我也看到很多媽媽表示,有時候迫於無奈真的不得不收,但最後反而都變成那些長輩親戚的回收清潔員。如果是自己娘家這邊的親戚,那我只能請你自己硬起來了;如果是婆家那邊的親戚朋友,那這時候就要請隊友出來當擋箭牌了。
最後也要呼籲大家,要送人恩典牌請用心處理過,恩典牌是送心意的,不是讓你用來清垃圾的。並且一定要先禮貌問過受贈媽咪,不要自己大主大意就硬要人家收。像我的姊妹好友們真的都很貼心,不但都清潔好整理好,還會先禮貌的問我,真的讓人很感動,這樣才是真正送心意,而不是給人負擔。
次級文化意思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二○三○ 健保大限》
2020保費若沒加倍
2030健保自動崩潰
文:張鴻仁
「退休潮:
我生於1956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1955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60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65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
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1965年出生者,2030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
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
2020年全民健保大漲
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2030年滿65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2030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
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
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
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
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2020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
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
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
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
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
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
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
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2020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2030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
漲多少才叫做大漲?
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請詳見原書)是美國1999年到2018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1999年大約六千美元,2018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2018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70%,受雇者負擔30%,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
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2020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2030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或是健保「勞保化」。
公立醫院崩解
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1980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
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
兩級化
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勞保化」。
勞保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次級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
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就是大鍋飯,菜不要太好,餓不死就好,想吃好的自己加菜。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麻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未來如果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1980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勞保化,這個名詞是形容如同1980年代勞保時期,許多私人醫院都會對病患說:「勞保的用藥比較不好,你要不要自費?」
侯署長愛說笑
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
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
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勞保化,台灣未來變成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次級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
戰爭尚未結束
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
(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
本文摘錄自《二○三○ 健保大限》
次級文化意思 在 公民叮- 主流文化與次文化新課綱03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燒美金與靠北工程師又可以看出什麼樣的# 文化 差異、#主流 文化 與#次 文化 ?上課聊天被老師罵又怎麼了?上一支影片我們聊完了# 文化 的差異性後, ... ... <看更多>
次級文化意思 在 [新聞] 樂天女孩應援中國籃球!髮香區秒殺香-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