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領導力發展的20個壞習慣
作為一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和信任員工們的想法和意見,能夠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溝通與共事,這樣才能夠獲得員工的信任。
領導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個自我提升、自我造就的結果。
分享領導力教練馬歇爾·戈德史密斯的20個阻礙領導力發展的壞習慣,希望能帶給大家啟發。
以下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泰普洛領導力
…………………………………………………………
領導者最大的挑戰:
不是對領導力的理解,
而是無法將理解付諸實施。
領導力,
不能依靠單純的培訓或講座習得,
需要著眼於實際,
去改變現狀、整合團隊、
付諸行動,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 Marshall Goldsmith
很多領導者,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個人成長就會停滯不前。據我的觀察,常常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一些習慣性錯誤。這些習慣性的行為模式和思維範式,可能過去造就了你的成功,但現在,卻已成為妨礙你繼續前進的阻力。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教導領導者們該做什麼,但我們卻沒有花足夠時間去教導領導者該停止做什麼;在我遇到的領導者中,有一半是不需要學習做什麼,而是需要練習如何停下腳步。我想這也是Coaching在幫助領導者成長上,會比其他的輔導形式,更有效果的重要原因!
在《沒有屢試不爽的方法:成功人士如何獲得更大的成功》一書中,我曾談到領導者的20個壞習慣。坦白說,在我幾十年的Coaching生涯中,幾乎遇到的每一位CEO或高管,包括我自己,都會犯至少2-3條的壞習慣。
我真誠建議每一位領導者,都可以比對一下這20條壞習慣,看看你是否已中招?
01
過於爭強好勝
Winning too much
典型的成功高管,往往特別爭強好勝,哪怕這種求勝心未必符合其最大的利益。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會不惜成本地去“贏”,這種深層的內在心理需求幾乎是“造成所有行為問題的根源所在”。
一樣東西對你非常重要,你肯定想要贏;換成是很有意義的東西,你也想要贏;但若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可你還是會想贏!勝利者喜歡品嘗為自己取勝的滋味…
我並不是不同意“競爭”,而是建議領導者理性地面對競爭,如果為了贏而去贏,Over competitive, 超出了事情本身的價值,那樣就偏離了目標,導致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02
畫蛇添足,增加過多的價值
Adding too much value
大部分領導者的姿態,決定了他在每次討論中,都想完全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就是會情不自禁地修改同事或下屬已經非常成熟的想法。
他們很難做到耐心傾聽他人,即使要聽,也會事先聲明“你說的我都知道”或“我知道有種更好的方法”等等。
這種習慣的危害就在於,雖然他的回饋可能使某些想法加以完善,但卻會導致其他同事和下屬的積極性、承諾和責任感都逐步下降。仔細想想,這對你的領導力會是好事嗎?
03
習慣作評判
Passing judgment
那些習慣於評判和給他人打分的領導者,總是會以自己的標準作為通用標準。記住:評判別人會把別人推開,限制我們成功的機會。
除了你自己,不要把你的世界觀強加給別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真實的存在。對我們有用的,不一定對別人也適用。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收到資訊,不要隨意評價,把關注點放在“解決問題”上面。
04
作破壞性評論
Making destructive comments
很多人喜歡在工作中開玩笑。但對領導者來說,你要知道那些負面的評論,還有不經意地調侃、諷刺或對他人的捉弄,都可能會嚴重地傷害工作中的關係。這個習慣常常是具有破壞性的。
有些領導可能會認為坦率和直爽是有效的管理工具,指出問題有利於團隊的進步。但是,坦率最後很可能變成了武器,破壞了同事之間的關係。事實上,有些時候這些言論的真實性沒有那麼重要,比起問“這是真的嗎?”,可能問“值得這樣做嗎”會更好。
05
習慣以“不”,“但是”或“然而”作為開場白
Starting with “No,”“But,” or “However”
我碰到的幾乎所有領導者都有這個習慣,可怕的是,其中絕大多數人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有這個習慣。
但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是如何利用這些詞彙,來獲取或鞏固自己的領導權威;而人們對這些詞,其實是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當然,這種情緒可能是有意識,也可能是無意識的。
以“不”、“但是”或“然而”開頭,就意味著我們在否定對方所說的話,否定對方的認知和世界觀。我們在他們往外推的同時,還向他們傳遞了一個資訊:你錯了,我比你更懂。這些詞,常常是我們的討論陷入僵局的關鍵所在。
06
炫耀自己的聰明
Telling the world how smart we are
這一點其實也是因為太過爭強好勝,自己想要贏得下屬的尊重與認同,想要讓同事們覺得自己作為領導,一定是這個辦公室裡最聰明的人。你會說“這些我早就瞭解”、“這很簡單”,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比你級別高的領導在跟你聊天,你會向他炫耀自己的聰明嗎?不會的。
這是人性層面的弱點,但卻是領導者需要克服的壞習慣。很多人會不經意地向他人展示:我比你們認為的更聰明。記住:不管你身居多高的位置,只有謙卑和恭敬,才會讓你持續成長。
07
憤怒時發言
Speaking when angry
這一點無需贅述,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每一位優秀領導者的必備技能。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火冒三丈的事情,我們認為自己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對待、經歷了不喜歡的事情,或者他人不顧及自己的感受。甚至回憶起這些事情都讓自己血壓飆升。但是憤怒並不能改善這個局面。當你下次感到憤怒的時候,你可以試著照照鏡子或者換位思考一下,你究竟是因為別人生氣,還是因為自己生氣?
08
喜歡否定別人,或者說“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那樣做不行”
Negativity, or “Let me explain why that won’t work”
通常情況下,領導者的這種表達都是無意識、習慣性的行為。但正是這樣的行為,在破壞著你的領導力。明明出發點是想幫助別人,但卻給了對方徹頭徹尾的否定。
在工作中,喜歡否定別人的人是充滿負能量的。當你一開口就是在否定下屬的意見,或者一直發表負面的言論時,沒有人會願意與你長期工作。
09
保留資訊
Withholding information
看看這些場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有時太忙了,我們沒有時間回復別人有價值的資訊;有時忘記叫某人參加會議或討論;有時把任務分配給下屬,但又沒有明確告訴他們該如何完成,你的要求是什麼?
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保留資訊。可能有少部分是與權利爭奪有關,也有時是你的無意識行為,在阻礙資訊的流通。即使是一些極其優秀的領導者,也在不停地出現這種行為。
10
沒有及時表達認可
Failing to give proper recognition
這其實也是變相地保留資訊。領導者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及時對他人表達認可。這會引起你的同伴,尤其是下屬,產生很多種猜測,是不被關注嗎?還是不被認可?或者我不夠優秀?等等。
11
爭得不相稱的好評
Claiming credit that that we don’t deserve
高估自己對成功的貢獻,是很多領導者都會犯的錯誤。若你的團隊裡,再有一些習慣溜鬚拍馬的下屬,那你的自我認知一定會比實際高出很多。
為幫助領導者意識到這個問題,我非常建議你:列出在某一天中,你所獲得的所有稱讚,然後再逐項檢查,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值得這些讚譽。
12
為自己找藉口
Making excuses
不管是對自己直截了當地進行辯解,比如:聲稱因為交通問題、秘書過錯等外部原因,造成了自己的失誤;還是找一些巧妙的藉口,比如:自嘲式地解釋改不掉一些壞毛病,天生就比較拖拉或性格一直就暴躁等,希望以此告訴他人,“我生來就是這樣的”。
這都會讓你的領導力大大減分。你可是一位領導者啊!要時刻提醒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對團隊負起責任!如果你都習慣於為自己找藉口,那你的團隊會如何效仿呢?
13
固守過去
Clinging to the past
假如你的工作任務是接受過去,那麼固守過去完全是可以的;但如果你的工作內容是想改變未來,那麼固守過去無法解決你的問題。Going backward is not about creating change.
很多人習慣於固守著過去,因為這樣就可以找藉口逃避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他們把過去當作對付別人的武器。
但是,最能幫助我們改變習慣的方法,不是“對過去的回饋”而是“對將來的建議”。前者著眼的是無法彌補的過去,以及如何針對這些回饋,來為自己辯解;後者強調的則是將來,是對今後我們有可能做出改變的事情,提出有益的建設性意見。
14
流露個人偏好
Playing favorites
對領導者而言,過度流露自己的個人偏好,會影響團隊的行為。尤其是你的下屬,會自然而然地投其所好。所以,我建議領導者們在工作場合,儘量保持更多的客觀和中立,將個人的喜好剝離開來。
15
拒絕表示歉意
Refusing to express regret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領導者,他不能對自己的行為完全承擔責任,他很少去承認是自己錯了,他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的影響。
在我的Coaching實踐中,我第一件事要教會客戶的事情,就是放低姿態,學會道歉,而且是當面道歉。當然,聽上去好像很容易,因為理論上大家都懂。但只要你去環顧一下你周圍的領導者,很多人是沒有道歉的習慣的。
16
不願聽他人的意見
Not listening
對於同事或下屬的建議,不管你認同或採納與否,你都可以視每一條建議為禮物,簡單地說一句“謝謝”。
不願聽他人意見,是對同事極其不尊重的消極攻擊形式。這種行為的潛在含義就是:我不在乎你、我聽不懂你想表達什麼、你是錯的、你真愚蠢、你是在浪費我的時間等等。
17
不願表達感謝之情
Failing to express gratitude
說句“謝謝”既不需要花錢,也不會浪費任何資源,這僅僅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就我自己的習慣而言,我在打每一通電話的結尾,都會說“謝謝”而不是“再見”。我很喜歡這個溝通方式,因為這是表達你對電話另一端的人尊敬的方式,你向他傳達了一個資訊,你不僅聽到了他,而且你很欣賞他的話。
想想看:你在一天中,有多少次機會,真誠地表達了感謝?如果並不多,請盡可能多地去表達感激,多用“謝謝”結束談話!
18
懲罰送信的人
Punishing the messenger
這樣的領導者並不少見,他們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種惡習結合了第10、11、19、4、16、17條的不良習慣。你要知道,你攻擊的,通常只是説明傳遞資訊的無辜之人。你的憤怒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19
推卸責任
Passing the buck
出了問題,習慣責怪身邊所有人,就是不會反求諸己,可以說這混雜了好幾條上述的壞習慣。
20
過分在意自我
An excessive need to be “me”
這可能是我們長期習慣性行為的改良之路上,最難以逾越的障礙。以我多年輔導客戶之體悟,領導者若能放下自我、放下虛榮、放下自我得失、放下我們對別人評價的擔心和執念,就能真正地把注意力轉移到事件和其他人身上,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是全球最優秀的高管領導力教練之一,號稱“全球第一領導力教練”。他是領導力教練的先驅者與權威者,被《福布斯》評為世界“五位最受尊重的執行教練”之一,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十大高級管理教育家”,被美國管理協會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評選為“全球最佳教練”。
本文選自馬歇爾·戈德史密斯所著《沒有屢試不爽的方法:成功人士如何獲得更大的成功》(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一書。
-The End-
「欣榮建設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有人住在榮欣建設蓋的房子嗎(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榮欣建設糾紛的實價登入和評價,MOBILE01、樂居、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榮欣建設糾紛的實價登入和評價,MOBILE01、樂居、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欣榮建設評價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欣榮都匯- Posts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榮欣建設中都建案、中都發展、中都預售屋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榮欣建設中都建案、中都發展、中都預售屋在PTT/mobile01 ...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新都匯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2022榮欣建設漏水-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精選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榮欣建設鳳山 :: 新北建案查詢網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欣榮建設ptt :: 建築師開業登記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新都匯mobile01 - Lobcm 的評價
- 關於欣榮建設評價 在 要你別買! 怒新屋漏水住戶布條槓建商 - YouTube 的評價
欣榮建設評價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經過2018年ㄧ役,吳益政已經失去我對他的尊重了!
那場戰役,謊話、抹黑、跟仇恨,嚴重影響高雄的路!你帶給我們黑暗絕望對立的高雄!
柯文哲帶給你的將是毀滅!我們也終將向政客說掰掰。
稍早吳益政在民眾黨的記者會上聊到陳菊。
很多民眾黨支持者聽完以後,可能會覺得很失望。原本以為吳益政會順著柯文哲和民眾黨的宣傳主旋律,狠狠地黑陳菊一頓的,沒想到吳益政的談話始終不失厚道,不但表達對陳菊的尊敬,也表示能夠體諒陳菊在政治現實中所遇到的困難。
而我從中看到的,是深刻的悲哀。吳益政與民眾黨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我幾乎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吳益政與柯文哲、蔡壁如勢將不歡而散。
🔹 吳益政說真心話,但這不是柯文哲想要的
平心而論,吳益政對陳菊的評價是中肯的。陳菊執政高雄初期,不分黨派、積極進取、勇於任事。中期達到巔峰、高雄市民光榮感大大提升,這都是大家熟悉的感覺。而晚期確實有組織老化、團隊內部爭權奪利的情形。蕪菁雜誌也不只一次提到這個狀況。
吳益政有這樣正確的認識,與不失厚道的講話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去肯定的。
問題是,這不是柯文哲想要聽到的。
柯文哲想要聽到的,無非是吳益政臭罵陳菊一頓,爆料陳菊的內幕,對她進行人格謀殺。柯文哲個人也好,民眾黨整個黨也好,都把陳菊當做最大的假想敵、政治的提款機,這早就不是新聞。如果有一個吳益政,以「高雄在地人」的角色,出來爆陳菊的黑材料,那就更有說服力了。
問題是,吳益政顯然不想跟著民眾黨的套路走。他選擇講出自己的真心話。
🔹 陳菊是陳菊,陳其邁是陳其邁
陳菊執政高雄的後期,確實多少有像吳益政所說的這種狀況。但我不同意吳益政的一點,是高雄並沒有「空轉四年」。陳菊市府內部固然有雜音,但首先,該做好的事情還是有做。衛武營藝文中心、鐵路地下化、岡橋污水處理場、各地的滯洪池……等重大建設,都如期完成;市府日常政務,也都還維持著一定的水準。
再者,2016政黨輪替以後,民進黨的中央政府,對高雄有很高的期望,非常積極在支持高雄。兩年之內,捷運路竹延伸線、捷運黃線、橋頭科學園區、大林蒲遷村案,都從馬英九時代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樣還要被講成「空轉四年」,這點我無論如何無法同意。
只是短短兩年的時間,還沒來得及讓大家看到成績,性急的市民就把票投給了韓國瑜。而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力氣,把流氓痞子韓國瑜從神壇上趕下來。
這次補選裡,藍、白陣營的支持者,很喜歡把陳其邁跟陳菊綁在一起打,說「選陳其邁就是選陳菊」。但稍微熟悉高雄政情的人,都知道陳其邁不會是另一個陳菊。
首先,兩人派系不同;甚至比較熟悉高雄地方政治的人都知道,兩人之間是有恩怨的。陳其邁雖然尊重陳菊,但他有他自己的風格與班底,沒必要也不會對陳菊的政治遺產照單全收。
其次,兩人性格不同。陳菊有崇高的人格號召力,但是御下比較寬厚,這點在執政高雄的後期確實造成了一點問題。而陳其邁,就像政治圈內給他的外號「緊緊緊」一樣,做事比較嚴謹、也比較明快。
再者,兩人世代不同。陳菊終究是上一個世代的人,要逐漸卸下她的政治重擔;而陳其邁卻是處在政治菁英職涯的最高峰,套一句俗話說就是「當打之年」。
「每個人都有階段性任務、適合的人在適合的時間上場」,歷史就是這麼一回事。陳菊光榮地完成了她在高雄的任務,而我認為現在最適合高雄的人選,是陳其邁。
🔹 吳益政與民眾黨的悲劇性結合
吳益政和民眾黨的矛盾愈來愈大,到了旁人都會為他捏一把冷汗的程度。
吳益政是想做事的。做事需要「人和」,需要團結眾人齊心協力往一個方向前進。真正做事的人,不會過河拆橋;因為他很清楚,一旦過河拆橋,旁人看在眼裡,以後要做事就沒有人會幫你的忙了。
而柯文哲是想投機的。投機的人,隨時都在謀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有利用價值就急著稱兄道弟,沒有利用價值就翻臉不認人;而當與盟友逐漸產生矛盾的時候,他想的不是怎麼去「求同存異」,而是怎麼切割,把舊朋友一腳踢開,好為未來的背骨做伏筆。
切割之快,甚至早上還歡歡喜喜跟國民黨合演一齣「拆質詢台」的龍鳳大戲,下午就發新聞稿說不關民眾黨的事了。
台北是一個活在媒體光環下的城市;台北已經是個過度發展的城市,能做的大事不多,卻集媒體三千寵愛於一身。當台北市長的人,每講一句話,都有媒體在「堵麥」。久而久之,他關心的,就不是怎麼紮紮實實把台北市政做好,而是充份利用台北的媒體光環,進取總統大位。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民眾黨連黨員大會都還沒開過,內部就已經鬥成一團。摩鐵事件、便當事件、金牌事件……你以為這些事件都只是偶然嗎?不,這都只是無仁義的內部鬥爭,浮上檯面給外人看到而已。
吳益政批評說,陳菊後期四年,底下的人都在爭權奪利。他卻沒注意到,民眾黨還沒「對年」,就已經鬥到外人看不下去的程度了。他不能接受菊系內鬥,卻欣欣然跑去跟民眾黨合作,這難道不是糊塗透頂嗎?而在有控制狂性格的柯文哲、蔡壁如操縱下,孤家寡人的吳益政,真的有「做自己」的空間嗎?
🔹 陳菊的光榮謝幕
回到陳菊出掌監察院的話題。
很明確地,陳菊把自己定位為「末代監察院長」。
俗話說,上場容易退場難,要幫一個體制中存在了七十年,雖然功能上已經變成「盲腸」,但始終尾大不掉的老牌機關收尾,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員要往哪裡安置?業務要怎麼移轉?更不要說,修憲工程都還八字沒有一撇;陳菊作為幫監察院收尾的人,又要怎麼跟立法機關,甚至是公投的民眾溝通?更何況,做完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能有什麼政治未來性可言?難不成還能聚積人氣去選總統?
難,難,難。而為什麼是陳菊來做這件難事?
原因無他,任勞、任怨、任謗,只求當下不求未來,如此而已。
陳菊的清廉問題,網路上的討論已經很多,藍、白陣營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不值一提。但我也相信,媒體形象比陳菊好的所謂「清流人士」,隨便抓也有一大把。問題是,天下清流熙來攘往,勇於任事者能有幾人?陳菊沒有把子弟兵帶進監察院,甚至離開了她奉獻一輩子的民進黨;現在的她,其實就是在燃燒自己最後的政治生命,來為台灣的憲改工程打地基。
正因為如此,我對陳菊的尊敬又更深一層。
寫了這麼多,主題只有一個:「做事的人,和做秀的人」,如此而已。
(圖片來源:Laurentiu Morariu@unsplash.com)
欣榮建設評價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MD 純粹只是利用選市長這件事來拉抬黨的聲勢,才不是因為惜才,吳益政怎麼看不出來呢?反正一定選不上,不如宣布退選,真心說出自己的想法,將 TMD 一軍,讓自私自利毫無格調的 TMD 不能再糟蹋自己,這樣還能得到一點支持肯定尊重,那都會是自己的,不會被 TMD 拿走。每次看到他,我就覺得好同情。
稍早吳益政在民眾黨的記者會上聊到陳菊。
很多民眾黨支持者聽完以後,可能會覺得很失望。原本以為吳益政會順著柯文哲和民眾黨的宣傳主旋律,狠狠地黑陳菊一頓的,沒想到吳益政的談話始終不失厚道,不但表達對陳菊的尊敬,也表示能夠體諒陳菊在政治現實中所遇到的困難。
而我從中看到的,是深刻的悲哀。吳益政與民眾黨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我幾乎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吳益政與柯文哲、蔡壁如勢將不歡而散。
🔹 吳益政說真心話,但這不是柯文哲想要的
平心而論,吳益政對陳菊的評價是中肯的。陳菊執政高雄初期,不分黨派、積極進取、勇於任事。中期達到巔峰、高雄市民光榮感大大提升,這都是大家熟悉的感覺。而晚期確實有組織老化、團隊內部爭權奪利的情形。蕪菁雜誌也不只一次提到這個狀況。
吳益政有這樣正確的認識,與不失厚道的講話方式,都是值得我們去肯定的。
問題是,這不是柯文哲想要聽到的。
柯文哲想要聽到的,無非是吳益政臭罵陳菊一頓,爆料陳菊的內幕,對她進行人格謀殺。柯文哲個人也好,民眾黨整個黨也好,都把陳菊當做最大的假想敵、政治的提款機,這早就不是新聞。如果有一個吳益政,以「高雄在地人」的角色,出來爆陳菊的黑材料,那就更有說服力了。
問題是,吳益政顯然不想跟著民眾黨的套路走。他選擇講出自己的真心話。
🔹 陳菊是陳菊,陳其邁是陳其邁
陳菊執政高雄的後期,確實多少有像吳益政所說的這種狀況。但我不同意吳益政的一點,是高雄並沒有「空轉四年」。陳菊市府內部固然有雜音,但首先,該做好的事情還是有做。衛武營藝文中心、鐵路地下化、岡橋污水處理場、各地的滯洪池……等重大建設,都如期完成;市府日常政務,也都還維持著一定的水準。
再者,2016政黨輪替以後,民進黨的中央政府,對高雄有很高的期望,非常積極在支持高雄。兩年之內,捷運路竹延伸線、捷運黃線、橋頭科學園區、大林蒲遷村案,都從馬英九時代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樣還要被講成「空轉四年」,這點我無論如何無法同意。
只是短短兩年的時間,還沒來得及讓大家看到成績,性急的市民就把票投給了韓國瑜。而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力氣,把流氓痞子韓國瑜從神壇上趕下來。
這次補選裡,藍、白陣營的支持者,很喜歡把陳其邁跟陳菊綁在一起打,說「選陳其邁就是選陳菊」。但稍微熟悉高雄政情的人,都知道陳其邁不會是另一個陳菊。
首先,兩人派系不同;甚至比較熟悉高雄地方政治的人都知道,兩人之間是有恩怨的。陳其邁雖然尊重陳菊,但他有他自己的風格與班底,沒必要也不會對陳菊的政治遺產照單全收。
其次,兩人性格不同。陳菊有崇高的人格號召力,但是御下比較寬厚,這點在執政高雄的後期確實造成了一點問題。而陳其邁,就像政治圈內給他的外號「緊緊緊」一樣,做事比較嚴謹、也比較明快。
再者,兩人世代不同。陳菊終究是上一個世代的人,要逐漸卸下她的政治重擔;而陳其邁卻是處在政治菁英職涯的最高峰,套一句俗話說就是「當打之年」。
「每個人都有階段性任務、適合的人在適合的時間上場」,歷史就是這麼一回事。陳菊光榮地完成了她在高雄的任務,而我認為現在最適合高雄的人選,是陳其邁。
🔹 吳益政與民眾黨的悲劇性結合
吳益政和民眾黨的矛盾愈來愈大,到了旁人都會為他捏一把冷汗的程度。
吳益政是想做事的。做事需要「人和」,需要團結眾人齊心協力往一個方向前進。真正做事的人,不會過河拆橋;因為他很清楚,一旦過河拆橋,旁人看在眼裡,以後要做事就沒有人會幫你的忙了。
而柯文哲是想投機的。投機的人,隨時都在謀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有利用價值就急著稱兄道弟,沒有利用價值就翻臉不認人;而當與盟友逐漸產生矛盾的時候,他想的不是怎麼去「求同存異」,而是怎麼切割,把舊朋友一腳踢開,好為未來的背骨做伏筆。
切割之快,甚至早上還歡歡喜喜跟國民黨合演一齣「拆質詢台」的龍鳳大戲,下午就發新聞稿說不關民眾黨的事了。
台北是一個活在媒體光環下的城市;台北已經是個過度發展的城市,能做的大事不多,卻集媒體三千寵愛於一身。當台北市長的人,每講一句話,都有媒體在「堵麥」。久而久之,他關心的,就不是怎麼紮紮實實把台北市政做好,而是充份利用台北的媒體光環,進取總統大位。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民眾黨連黨員大會都還沒開過,內部就已經鬥成一團。摩鐵事件、便當事件、金牌事件……你以為這些事件都只是偶然嗎?不,這都只是無仁義的內部鬥爭,浮上檯面給外人看到而已。
吳益政批評說,陳菊後期四年,底下的人都在爭權奪利。他卻沒注意到,民眾黨還沒「對年」,就已經鬥到外人看不下去的程度了。他不能接受菊系內鬥,卻欣欣然跑去跟民眾黨合作,這難道不是糊塗透頂嗎?而在有控制狂性格的柯文哲、蔡壁如操縱下,孤家寡人的吳益政,真的有「做自己」的空間嗎?
🔹 陳菊的光榮謝幕
回到陳菊出掌監察院的話題。
很明確地,陳菊把自己定位為「末代監察院長」。
俗話說,上場容易退場難,要幫一個體制中存在了七十年,雖然功能上已經變成「盲腸」,但始終尾大不掉的老牌機關收尾,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員要往哪裡安置?業務要怎麼移轉?更不要說,修憲工程都還八字沒有一撇;陳菊作為幫監察院收尾的人,又要怎麼跟立法機關,甚至是公投的民眾溝通?更何況,做完這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能有什麼政治未來性可言?難不成還能聚積人氣去選總統?
難,難,難。而為什麼是陳菊來做這件難事?
原因無他,任勞、任怨、任謗,只求當下不求未來,如此而已。
陳菊的清廉問題,網路上的討論已經很多,藍、白陣營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不值一提。但我也相信,媒體形象比陳菊好的所謂「清流人士」,隨便抓也有一大把。問題是,天下清流熙來攘往,勇於任事者能有幾人?陳菊沒有把子弟兵帶進監察院,甚至離開了她奉獻一輩子的民進黨;現在的她,其實就是在燃燒自己最後的政治生命,來為台灣的憲改工程打地基。
正因為如此,我對陳菊的尊敬又更深一層。
寫了這麼多,主題只有一個:「做事的人,和做秀的人」,如此而已。
(圖片來源:Laurentiu Morariu@unsplash.com)
欣榮建設評價 在 欣榮建設評價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推薦與評價
醫院醫院幫幫忙,欣榮都匯mobile01,欣榮建設ptt,欣榮都匯ptt,欣榮都匯格局,欣榮都匯評價,榮欣建設糾紛,榮欣十全,欣榮都匯591. ... <看更多>
欣榮建設評價 在 欣榮都匯-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欣榮都匯」超值23坪人氣熱銷圓滿完銷倒數,精品宅不要錯過敬請把握GOGO購 ♀ ... 新竹市不只建設利多豐富市區的街景也越來越美麗到了夜晚更是驚豔迷人 ... <看更多>
欣榮建設評價 在 有人住在榮欣建設蓋的房子嗎(第2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tamanda wrote:請問各位版大住過榮欣...(恕刪)這位大大好我女友目前住的就是榮欣建設的房子目前住了幾年沒有發現漏水問題(不代表沒有)記得剛開始住的第一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