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情緒問題!大崩潰哭鬧+打人打自己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透過大人的引導,慢慢學習如何尊重環境、尊重別人、與尊重自己,並學習控制自己的衝動,以相互尊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這確實是一條漫長的路,對父母與孩子來講,都是不容易的。
正向教養之所以寶貴,是因為這套方式能在教導孩子同時,培養孩子正向人格。雖然乍看之下比傳統教育打罵的效果來得慢,但它卻比較沒有副作用、比較「環保」,能保有孩子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讓孩子內心的真、善、美,更有機會顯露出來,照耀我們的世界。
這位來信給我的媽媽有一位三歲小孩,信裡面的內容我感到欣喜的是,她一直很努力地落實正向教養的方式,而且不斷省思、學習,修正自己的方式。
但當然再努力的學生,也會遇到問題;再用心的父母,遇到問題時也會有困惑與懷疑的時候。這位媽媽在使用所學會的方法後,孩子有時候還是會哭鬧崩潰,甚至打人打自己。到底要怎麼幫助這位孩子與家長呢?我們一起看下去。
………..
羅老師您好~我是追蹤您許久的粉絲!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我家女兒現在3y1m,因為疫情緣故加上近期會搬家因素,目前還沒上幼稚園。
家中現階段只有她一個小孩,我全職照顧她。先生教養理念滿一致的
都是採取正向教養,所以我們幾乎沒有責罵過小孩,而女兒大部分也都很好溝通,不過最近遇到瓶頸...
有時候她會沒來由的說她想丟東西,如果我制止她,她就會開始故意做一些我們平常告訴她不對的事,例如:打人、打自己、踢人、踩書,因為我跟先生的底線就是再怎麼生氣都不能傷害自己或是別人,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介入,無論使用同理(說出她的情緒,她可能會更生氣)或給她布偶告知可以發洩情緒在上面(她都會說她就是要打人踢人,不要布偶),抑或是我們會把打人的那隻手和踢人的腳先暫時握住,不讓其可以再繼續動作,以上方法其實都不甚有用。
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請問老師,我們應該再如何幫助她,讓她可以慢慢學習控制生氣情緒當下想動手動腳的行為呢?
還有,我看過您的書、阿德勒正向教養學、一些蒙特梭利的書還有跟情緒做朋友這類的書籍,一直有個疑問:當女兒正在經歷情緒風暴的時候(可能引起這情形發生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可能不想妥協某件事,或是我制止她做危險/不對的事),大崩潰哭鬧的行為出現,目前我的做法是請她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不過有時候會成功(她會自己說要躲起來,然後就跑去積極暫停區,不過通常這時候都不是情緒風暴的高點,也就是不是很崩潰的時候)有時候就失敗(開始打人踢人哭鬧,請她去積極暫停區,她會更生氣,有時候會說哭著要抱抱)
遇到失敗的狀況,偶爾我自己也會感受到自己怒氣值上升中,沒辦法處理她的情況,我自己也想去我的積極暫停區,如果我離開現場的話,這時候她就會更崩潰(會尖叫哭,大部分要抱抱),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不過我很常都會被她撲過來而抱抱成功⋯)
老師,真的很不好意思,本來想長話短說,沒想到林林總總也是寫了這麼多~謝謝老師願意花時間看我的問題!謝謝您~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謝謝你願意秉持正向教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想跟你分享的如下:
1 這確實是一條比較難走的教養路,因為要跳脫以往的傳統教養方式,需要許多的摸索與學習,而且成果也會比直接打罵來得慢,辛苦你了。
你敘述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而且很正確!但你當下跟孩子應對時的內在與姿態是如何,我並不在場,所以無從得知。但我感到你真的、真的已經很努力了,為你鼓掌。
2 有一點希望你了解:就算我們做到100%,也不代表有情緒的孩子會馬上OK的。因為孩子要懂得消化情緒、控制自己的身體與行為,需要大腦成熟度足夠才可以,更需要有足夠的意志力。
你的孩子現在才三歲左右,對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確實還無法做得很好,所以你說「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這是很正常的喔。你說你讓他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有時候會成功」,已經很了不起了!
孩子到了四歲半五歲,就開始比較能控制自己;到了六歲左右,相信你會更看到成果的。
3 我知道你現在可能會對正向教養的方式與效果有懷疑,但只要記得在對待孩子的「尊重與和善」中,維持著「規範與原則」,並且不要縱容孩子肆意做出不尊重你的事情(例如經常罵你、打你;若他如此,當下可以表達你的感受與想法,並暫時離開現場)。
保持著大方向前進,從中修正與微調細節,效果是指日可待的。
4 另外你問到:「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
要抱抱他與否,最重要的是要看當下「時機」是否適合,這也是李儀婷老師在「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裡,談到適合與孩子做溝通的「破口」。
透過你冷靜地觀察累積經驗,你會慢慢瞭解當他有情緒時,什麼時間是他不願意給你抱抱、什麼時候你抱會起安撫作用的。
所以,關鍵在於透過觀察與經驗累積,了解孩子是否ready給你抱、什麼時候適合抱,而不在主觀地判斷「你應不應該抱他」。這樣講你明白嗎?
5 當然,如果這時機到了,但你當下很不OK,會覺得「為什麼我這麼不OK還要讓你OK??」,你也是可以先選擇照顧自己。這本身真的沒有對錯,因為,你已經很努力了,你也該給自己一些喘息的時間。等到心情平復後,再與孩子連結感情、處理事件,還是很OK的。
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脆弱、一不陪他就會受傷;正向教養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苛刻沒人性,連半點負面情緒都不能讓父母有。
有問題的,或許是我們有時候太過聚焦在孩子與方法上,忘記看見自己的需求了。
放輕鬆點,事情就會更好處理。
最後,再次謝謝妳從三年前有了孩子到現在,都一直都這麼地努力學習。
這,不是很值得為自己拍拍手嗎?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當了爸媽的領悟:娃娃猴的16個阿德勒正向教養術」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娃娃猴、安柏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寫給爸媽們的親子正向教養學! 爸媽好苦,但爸媽不能說,所以只好用畫的, 知名二寶插畫家「娃娃猴」和賢內助「安柏」的實戰教養手札, 在為孩子的教養問題煩惱不...
正向教養學 在 狗狗的廢柴人妻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臉書上被滿滿的開學照洗版,看得我心情複雜,想開粉絲頁來訴苦碎念一番,卻發現這個粉專從七月到現在一篇文都沒有,就連最後一篇發文都只是分享廢片也不是自己寫的,才驚覺我真的很久沒來跟大家說說話。
五月份的疫情停課,全台所有家長都開始了與小孩搏鬥的日子,我也不例外,每天光平衡工作和育兒就耗盡我心力,成就感也一點一滴被榨乾,睡前除了追劇聊勝於無的滋潤一下枯萎靈魂,根本沒有任何生產力可以創作東西。
德州媽媽說的沒錯,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忍痛看著你的靈感流失,那些即使孩子大了,也回不來的靈光一現。每天重複性、碎片化的生活節奏,讓人很難再靜下心來聽聽自己想說什麼,甚至將它化為文字。
一定會有人認為,你不是做不到,是太廢。抱歉,你是不是忘記這個粉專的名字?那些網路上可以每天一PO的部落客和網紅,我是真心佩服。現在的我連心心剛剛講出甚麼爆笑金句,要是沒有馬上記錄下來的話,等孩子睡著後早就全忘光。廢柴人妻變成廢柴媽媽,想必再過沒多久就要成為廢柴阿桑。
。
有件事沒跟大家說。9月1日開學日帶來的心酸與快樂,新聞上拍的溫馨畫面,父母矛盾狂喜的情緒,在今日跟我完全無關。因為心心,已經沒有學校可以讀哈哈哈哈哈哈。
事情是這樣的,在熬過兩個多月的疫情停課後,原本以為海闊天空的日子終於到來,8月初立刻把心心送去學校,離開校門的那天我就跟今天的家長們一樣,是跳著小鹿舞步離開的。剛去的兩天心心都滿正常,甚至頗為興奮,嘴巴雖然說不想去上課,但一臉就是期待看到同學,不時就會跟我叨念幾位比較熟的同學名字。
沒想到第一週都還沒結束,心心睡前開始出現崩潰大哭喊著不想上學的情況,即使請假讓她在家休息一天,狀況還是沒有緩解。第二週哭得更慘,無法上課也無法進食,哭到中午直接被園方通知帶回家,最後第二週都還沒過完,園長便很委婉的請我帶心心回家,希望「讓她休息一陣子」。
之後又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節,細節就不多說了,最後連學校都宣布關閉,心心終於可以跟她不喜歡的地方徹底說再見了。換句話說,我又回到一年前在家全職育兒的日子,只是現在我必須繼續兼顧工作和育兒,而且還得認真思考,這中斷的學前教育該如何繼續進行。是要繼續找幼兒園?還是乾脆嘗試體制外的教育路線?有了第一次不怎麼愉快收場的嘗試後,下一步的選擇我想要特別慎重些。
。
喔不過,從疫情停課到最後被退學,這將近三個月的日子,在育兒路上我確實獲得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我決定把育兒書都燒了賣了。我不想否定所有的育兒書,但我很肯定我目前買的閱讀過的那些育兒書,都只能帶給我一些皮毛想像。一旦面對真實戰場上的對峙、談判,要如何順著孩子的毛隨機應變,最後還是都得仰賴父母對孩子的細膩觀察。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我夠不夠站在孩子角度上著想?所謂為孩子著想,是真的為他好還是只想滿足他的劣根性?
當然,如果這些問題都已經參透的話,育兒書也早就不用了。
我不敢自詡甚麼教育專家,但我知道我再也不能繼續讓那些所謂的專家混亂我的判斷力。太多的正向教養學派和以「愛」為名的觀點,讓我在面對心心時反而越教越糟。細膩敏感反應過快的心心不適合這種給了A會期待產生B的教養公式,相反的,她還會故意回饋你一堆外星密碼,讓你不知從何糾正起,只能乾瞪眼氣孩子也氣自己。這三個月的多次衝突,最後終於讓我認清這一點。
朋友問我說對於這次心心無法再去學校的戲劇性發展好像滿淡定的,不像以前一定會唉爸叫母哭天喊地。我想了想,或許是因為我終於認知到目前社會上體制內的主流教養方式,並不完全適合我們吧。從前那種想依賴別人(老師)的心情,已經越來越淡薄,反之是育兒還是靠自己最實在的認命感,讓我願意老老實實面對自己的錯誤觀念,重新檢視自己到底想帶給孩子甚麼東西,調整節奏。
這條路我才剛開始,也沒甚麼可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想跟大家說說我的近況而已,文章讀到這裡,也算是真愛了吧。
正向教養學 在 鷹式家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溫柔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在恩2歲半的年紀還不太會講話,但他話倒是聽得懂不少。雖然如此大多數的時候,在恩還是以哭泣作為情緒表達。隨著在恩的成長,我們也逐漸摸清楚「正向教養」該如何執行。因為《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中最小的案例只寫到3歲,一開始真抓不到該如何執行。
在恩依然會有爆哭的時候,哭到原本就講不清楚的話更說不清楚,我們會先告訴他冷靜、你不必哭、控制你的情緒、我們聽不懂你說什麼、你需要什麼?你想要什麼?或者你不想要什麼?甚至教他深呼吸。
很難想像兩歲半的他會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不會到完全不哭,但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在試著控制自己,並且嘗試表達更清楚一些。
在恩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尤其像是自己事情做不好時,會氣餒地該該叫,甚至摔東西。
外出回到家後他自己會到洗衣籃脫衣服褲子,但有時他自己挑長褲穿出門,回來時卻卡在腳根上脫不下來,他就會有氣餒生氣的狀況。這時候我們不是幫他脫褲子,而是教他分辨問題是什麼,然後用口頭教他如何解決問題。
我們會先告訴他坐下會比較好脫,然後把腳上卡住的地方推一下就行了。
《阿德勒正向教養》這本書很值得推薦,但也有它的問題,就是書中幾乎是以案例為主體來衍生正向教養的概念,主題性比較發散,因此整本書看完其實還是不太明白什麼是正向教養。我們將自己正向教養的心得做一些整理:
1、父母才是重點
孩子像父母,不只是外表像,連性格都像。因此正向教養的關鍵在於父母能夠冷靜沈著,不隨著孩子失控的情緒而起伏。先控制好自己,才治得了孩子。
2、理解他們的不理解
孩子終究是孩子,她不可能理解大人的世界,那些潛規則、社會規範,不可能不哭不鬧。理解他們的世界、想法、處境、需要,父母就可以更冷靜地對他們的行為做更好的回應。
3、尊重孩子的個體意志
孩子雖然是你的孩子,但他終究是一個獨立人格,若忽略他們的需求使他們得不到尊重,他們的情緒便會更容易失控。一個很好表達尊重他們的方法,是蹲下來與他們平視溝通,而非站著以高姿態的方式斥責他們。
尊重也是尊重他們的需求,但不是一定要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在外面玩快到離開的時間時,孩子正玩得起勁,父母就說要走了,不要期待他們會馬上離開。這時可以用前面討論到制約貼文提過的神奇小鬧鐘,給他們一些時間玩,當鬧鐘響時,孩子就知道該走了,自己的需求也有被尊重到。
4、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
我們常開玩笑說解決問題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雖然是笑話,但在傳統育兒方式中卻屢見不鮮,解決提出問題人的好方法就是打罵懲罰。我們在部落格文章中提過,懲罰分為正向懲罰和負向懲罰,但無論是那種懲罰都必須小心使用。
解決孩子的問題是門複雜的學問,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的,因為常常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父母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先冷靜自己,去思考問題是什麼,然後權衡取捨得失之後來解決孩子的需要。
5、讓孩子感覺良好時,他們會做得更好
這是正向教養最關鍵的目標,也不難理解。就像我們在職場、事業中一樣,當我們成績不錯又得到客戶、同事、親友的尊重時,我們一定會更努力,想辦法做得更好。
孩子也是如此,當他們獲得正向的感覺,諸如被愛、被尊重、有成就感時,他們就會表現得更好。
6、不吝惜鼓勵,正確地讚美
當在恩完成拼圖或是他正確唸出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時,我們就會大聲歡呼鼓勵他,而在恩也會跟著大笑歡呼。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這是正向教養最好用的工具之一。
然而正確地讚美就有許多的學問在,因為不正確的讚美可能會導致反效果,使孩子的人格趨向固定型思維,而變得越來越不積極。這點我們將在之後的貼文中討論,什麼是「成長性思維」VS「固定型思維」
#正向教養 #正向思考 #教育 #教養 #親子 #育兒生活 #寶寶 #兄弟裝 #手足 #愛 #親情 #父母 #爸爸 #媽媽
正向教養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當了爸媽的領悟:娃娃猴的16個阿德勒正向教養術」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娃娃猴、安柏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寫給爸媽們的親子正向教養學!
爸媽好苦,但爸媽不能說,所以只好用畫的,
知名二寶插畫家「娃娃猴」和賢內助「安柏」的實戰教養手札,
在為孩子的教養問題煩惱不已時,
請先深呼吸,讓我們利用圖畫進入孩子的小世界,
學會用阿德勒的教養術,和來自外星的他們好好溝通!
學會「育兒」,就能「馭兒」做個好爸媽一點也不難,
唯有爸媽正向教養,孩子才會正向成長!
■當了爸媽才領悟到……孩子是我們生命中的小天使,我要陪他一起長大!
我們都是當了父母,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養兒育女近十年的娃娃猴爸爸和作家媽媽安柏,分享他們運用阿德勒的主張,以正向平等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協助孩子獨立解決問題,並結合自身在教養路上的種種領悟,用溫暖療癒的圖畫、情感真摯的文字,陪爸媽們一起走過這段育兒之路。
■當了爸媽又領悟到……孩子是我們生活中的小惡魔,讓我又哭又笑!
孩子一會兒讓你啼笑皆非,一會兒又讓你瞬間惱怒嗎?這就是「教養的真相」呀!一起來看看娃娃猴將一家四口的爆笑趣事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化作一篇篇可愛漫畫,每篇漫畫更附上了「爸爸娃娃猴」和「馬麻安柏」的真實心聲,保證讓爸媽們看會心一笑,感同身受,育兒之路不孤單!
■當了爸媽日日忙碌……孩子的生活大小事就記在「娃娃猴萬用月曆」吧!
一家人的日程安排、孩子成長的每件大小事,都值得被一一記錄。書中獨家附贈可愛的「娃娃猴萬用月曆」,只要掃描QR code即可輕鬆下載列印,自行填上每個月份的日期,年年皆可使用,也可以印出來讓孩子學習自己安排規劃喔!
作者簡介:娃娃猴
兩個孩子的爸,專長是畫圖、搞笑與多愁善感,「娃娃猴」的故事正是因孩子們而展開,用插畫與漫畫紀錄親子生活點滴,透過這些經歷與自己對話並反思人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當孩子們永遠的好朋友。
●經歷: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媽媽寶寶雜誌-親子圖文專欄
作者簡介:安柏
兩個孩子的媽,常精明地少一根筋,擁有樂天的人生觀,唯一要擔心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該擔心什麼。因為笑點低所以很容易與孩子打成一片,覺得人生不需要去設立什麼當小孩一輩子好友為志願之類,因為本身心裡就住了一個長不大的小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Nw4jngalK0/hqdefault.jpg)
正向教養學 在 張李明德的全人教養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正向教養」是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方法,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也可以讓孩子培養自信、負責的性格;讓父母親不再需要為了與孩子大小聲、被孩子盧個不停、討價還價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