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容易人云亦云、陳義過高,無法聚焦,更容易沒有清晰的邏輯論證,即使有,也是乾澀無趣。
助教說,金字塔結構寫作大家幾乎都知道,也知道如何推演陳述,但是怎麼一上課就被老師給破解拆卸了?
一位教作文的老師、也是寫作課學員的亦涵寫著:
「觀點力」的課綱說明:練習培養獨特觀點與分析角度,讓文章具有差異化的可讀性
。
但這培養獨特觀點的過程,原來是要打破我們從小到大的書寫慣性。
當起承轉合不再是寫作的最高原則,慌亂中的學習,還會是好文嗎?
老師彷若拿著手術刀,將我們既定的脈絡肢解分割;強迫我們把切割後的碎片依照新的重點重組。
然而,重組的文再細看後發覺更顯明確,更能看懂,更
好發揮。
文章更顯差異化的可讀性。
深頁十堂寫作課,4/24每週三晚上。
培養簡潔文字、邏輯思考與獨特觀點。
https://cmcc.com.tw/Course-20-012
內心不斷翻攪掙扎之【深頁十堂寫作力】第四堂心得--
有沒有一種課,讓人身在其中痛苦萬分,卻又巴著不放,更想如飛蛾撲火般跳入?
「深頁十堂寫作力」絕對當之無愧,尤其在第四堂「觀點力」,更是將苦痛推向高峰。
「觀點力」的課綱說明:練習培養獨特觀點與分析角度,讓文章具有差異化的可讀性。
但這培養獨特觀點的過程,原來是要打破我們從小到大的習寫慣性。
當起承轉合不再是寫作的最高原則,慌亂中的學習,還會是好文嗎?
我們用採訪的故事做觀點力的練習,但卻仍依照舊有所學依時間排出三幕劇。
老師彷若拿著手術刀,將我們既定的脈絡肢解分割;強迫我們把切割後的碎片依照新的重點重組。
這是很焦灼的過程,當我們被迫切割自己腦中自認完美的架構,內心是不斷拉扯,萬般不捨且難以接受。
從切割後的碎片找出重點重新組合的過程異常痛苦,思考觀點如何論述是火力全開的燒腦時刻,組合後的樣貌也在初見時顯得陌生,懷疑原有的故事是否還存在。
然而,重組的文再細看後發覺更顯明確,更能看懂,更好發揮。
文章更顯差異化的可讀性。
這才對這堂課的教學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傳授的是上乘功夫,將我們原本的武功廢盡,再重新打通任督二脈,注入新血。
「煎熬的學習過程是邁向巔峰之路。」在我吐出這段學習心得論點時,小虎老師說經過這樣的腦力激盪,思考變快,梗也變多了。
璞石在不斷的淬煉下更顯價值。
從忍受煎熬到享受煎熬的過程,就完成了蛻變騰飛的華麗轉身。
期待十堂課後的重生。
武煉巔峰心得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了第四堂寫作課,前面三堂都是為了這堂「觀點力」而準備。
我們太容易人云亦云、陳義過高,無法聚焦,更容易沒有清晰的邏輯論證,即使有,也是乾澀無趣。
昨晚助教一直說,金字塔結構寫作大家幾乎都知道,也知道如何推演陳述,但是怎麼一上課就被老師給破解拆卸了?
一位教作文的老師、也是寫作課學員的亦涵寫著:
「觀點力」的課綱說明:練習培養獨特觀點與分析角度,讓文章具有差異化的可讀性。
但這培養獨特觀點的過程,原來是要打破我們從小到大的習寫慣性。
當起承轉合不再是寫作的最高原則,慌亂中的學習,還會是好文嗎?
老師彷若拿著手術刀,將我們既定的脈絡肢解分割;強迫我們把切割後的碎片依照新的重點重組。
然而,重組的文再細看後發覺更顯明確,更能看懂,更好發揮。
文章更顯差異化的可讀性。
內心不斷翻攪掙扎之【深頁十堂寫作力】第四堂心得--
有沒有一種課,讓人身在其中痛苦萬分,卻又巴著不放,更想如飛蛾撲火般跳入?
「深頁十堂寫作力」絕對當之無愧,尤其在第四堂「觀點力」,更是將苦痛推向高峰。
「觀點力」的課綱說明:練習培養獨特觀點與分析角度,讓文章具有差異化的可讀性。
但這培養獨特觀點的過程,原來是要打破我們從小到大的習寫慣性。
當起承轉合不再是寫作的最高原則,慌亂中的學習,還會是好文嗎?
我們用採訪的故事做觀點力的練習,但卻仍依照舊有所學依時間排出三幕劇。
老師彷若拿著手術刀,將我們既定的脈絡肢解分割;強迫我們把切割後的碎片依照新的重點重組。
這是很焦灼的過程,當我們被迫切割自己腦中自認完美的架構,內心是不斷拉扯,萬般不捨且難以接受。
從切割後的碎片找出重點重新組合的過程異常痛苦,思考觀點如何論述是火力全開的燒腦時刻,組合後的樣貌也在初見時顯得陌生,懷疑原有的故事是否還存在。
然而,重組的文再細看後發覺更顯明確,更能看懂,更好發揮。
文章更顯差異化的可讀性。
這才對這堂課的教學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傳授的是上乘功夫,將我們原本的武功廢盡,再重新打通任督二脈,注入新血。
「煎熬的學習過程是邁向巔峰之路。」在我吐出這段學習心得論點時,小虎老師說經過這樣的腦力激盪,思考變快,梗也變多了。
璞石在不斷的淬煉下更顯價值。
從忍受煎熬到享受煎熬的過程,就完成了蛻變騰飛的華麗轉身。
期待十堂課後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