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我們講了NBA退役球員的故事,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另一群富有的人,就是那些富豪家族的繼承人。
相比起NBA球員,富豪家族的繼承人們從小就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最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上一代人也會想盡辦法保障這些子孫後代的生活,但這些富有的繼承人們還是常常陷入巨大的不幸,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封信我們就以美國曾經的首富J. 保羅·蓋蒂家族的故事作為例子,談一談這個問題。
J. 保羅·蓋蒂是什麼人?
J. 保羅·蓋蒂是何許人也? 他是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首富。如果你去過洛杉磯,可能參觀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蓋蒂藝術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將來到洛杉磯時一定要去那裡看看,蓋蒂藝術博物館可能是美國西海岸最好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本身以及裡面的藏品,都源於蓋蒂的捐贈。
蓋蒂發家於二戰後,1966年他的財富據估計就超過了1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把他列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個人;到1976年他去世時,身價超過了60億美元。和今天很多富豪擁有的只是資產市場上的紙面數字不同,蓋蒂的資產都是真金白銀。
蓋蒂的父親算是一個小富翁,1914年蓋蒂22歲的時候,他給了蓋蒂1萬美元讓他鍛鍊商業才幹。蓋蒂從這1萬美元起家,到20年代就賺到了300萬美元。1930年蓋蒂父親去世的時候,只給蓋蒂留下了財產的5%,不過蓋蒂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帝國。
二戰之後,蓋蒂做對了一件事,成為了世界首富:1949年,蓋蒂從沙特國王手裡獲得了沙特和科威特中立區大片土地的石油開採權,當時那些土地不過是一些不毛之地而已。幾年後,1953年,這片土地中的石油被勘探了出來,很快年產量就達到1600萬桶;僅僅三年時間,蓋蒂就收穫了10億美元的財富,很快成為了美國首富和世界首富。要不是後來沙特和科威特收回了這些土地的開採權,今天這兩個國家相當一部分資源都應該屬於蓋蒂的後人。
不過蓋蒂這個人在花錢上有一些奇怪,可以說是既摳門,又慷慨。蓋蒂對自己和家人非常摳門。蓋蒂有五個兒子,但他最喜歡的小輩是三兒子生的一個孫子。1973年,這個孫子在意大利被綁架了,綁匪要求1700萬美元的贖金,一開始蓋蒂一毛錢都不願意出,後來松口說可以出100萬美元,因為100萬是他可以申請抵稅的最高金額。時間越拖越長,綁匪割下了小蓋蒂的一隻耳朵送回來,出於輿論的壓力,蓋蒂這才出了幾百萬美元贖回孫子。
但另一方面,蓋蒂在藝術收藏和支持藝術事業上卻一擲千金。蓋蒂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他說藝術品的美非常純粹,表裡如一,不會讓人失望,但人卻做不到這一點。為了收藏藝術品,蓋蒂專門雇了一個團隊幫他尋找、鑒定和收購藝術品。當時很多藝術品拍賣的記錄,都是蓋蒂創下的。
隨著收藏的藝術品越來越多,他蓋了一座博物館來收藏(就是這封信題圖中的博物館),並且配備了相應的管理基金會,也就是今天洛杉磯的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蓋蒂博物館在蓋蒂去世後依然秉承了創始人的做事風格,對於優秀藝術品不惜重金,又創下了很多拍賣紀錄,比如梵高的代表作《鳶尾花》、馬奈的《春天》等等。我把這兩幅畫的圖片放在了文稿中,你可以看一眼,肯定不陌生。
蓋蒂的子孫表現如何?
說完了蓋蒂本人,我們再來看看蓋蒂的子孫。作為首富的孩子,蓋蒂的子孫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嚴格來說,這些子孫都不太成器。蓋蒂的長子原本應該繼承家族財富,但因為壓力太大自殺了。
有人可能覺得不好理解,含著金湯匙出生,世界首富的長子,躺著就有數不清的財富繼承,哪來的壓力呢?其實,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各有各的壓力和煩惱。擁有巨大的財富並不就意味著幸福。說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了錢,你就需要管好錢,尤其這些錢還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上一封信那些NBA球員的結局,我們也都看到了。有的人能管好一百萬,一千萬,但到了一個億也許就要出問題。蓋蒂的長子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對於如此龐大的家族財富和產業,他知道自己力有不逮,然而將來又不得不擔起這份重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來逃避。
蓋蒂不喜歡他的二兒子,長子自殺之後,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三兒子小保羅·蓋蒂的頭上。蓋蒂生怕他壓力太大,對他比較放任自流,結果這個兒子就染上了一個惡習——吸毒。一個人但凡和黃賭毒沾上邊,基本不可能獲得幸福。雖然後來小保羅·蓋蒂戒了毒,但在美國社會仍然不受歡迎,最後移民到了英國。前面提到的那個被綁架的孫子就是小保羅·蓋蒂的兒子,這位小孫子被救回來後受了驚嚇,也染上了毒癮和酒癮,一輩子生活在輪椅上。
蓋蒂的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被認為是最有資格繼承家業的人。他平時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在社會上口碑很好。然而後來他被曝出在婚外包養了一個外室,還生了三個私生子女。在當時的美國,這種做法也不被社會所認可。蓋蒂的第五個兒子12歲就夭折了,這裡就不多談了。
富豪家族如何安置巨額財產?
或許是出於對子孫的失望,蓋蒂在留給他們生活無憂的錢之後,把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主要是以信託的形式經營蓋蒂博物館,也就是前面說的蓋蒂基金會。這也使蓋蒂博物館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博物館。當然,這個基金會和蓋蒂的子孫後代就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蓋蒂留給子孫後代的錢是怎麼處理的呢?和美國絕大部分富豪一樣,是通過信託的方式管理的。這種方式有三個好處。
首先是在稅務上會享受一些實在的利益。美國的遺產稅很高,父母把財產傳給子女時大約要交掉一半的遺產稅,子女如果花不完再傳給第三代,還要再交掉一半。這樣幾代人下來,遺產基本上都交了稅。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可以拉平社會財富的差距。但如果你將財產放在信託中,寫清楚將來潛在的受益人和使用方式,那麼交過一次遺產稅後,子子孫孫都不用再交稅了。
其次,用信託來管理,財產可以完全按照創立者的意願來分配。比如你有兩個孩子,希望多給老二一些錢,可以在信託文件中寫得很清楚。蓋蒂不喜歡二兒子,因此在信託中給他分的錢特別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託可以規定受益人每月以特定的方式(比如固定金額)領取收益,這樣可以防止後代中出了敗家子一次性把錢揮霍光。這可能是信託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家族信託常常成為富豪後代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障。
蓋蒂知道他的子孫顯然不能守好家業,因此生前通過信託安排了一部分財產的傳承。為了和之前講的博物館信託區分,我們不妨把這個信託稱為家族信託。
蓋蒂算是想得很周全了,但在蓋蒂過世之後,他的子孫很快就肢解了家族信託,一次性把錢分到了各自腰包里。這件事在法律上原本是做不成的,但蓋蒂的子孫們雇了律師專門尋找當初創立信託時的文件漏洞和法律漏洞,居然就做成了。當然,他們在經濟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次性支付了巨額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不過這樣分家之後,蓋蒂的子孫就失去了未來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護傘,每個人生活的好壞就要看他們自己管理錢財的能力了。
按照當初家族信託創立時蓋蒂定下的財產領取比例,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獲得了比較多的遺產。到了1986年,這部分石油產業的價值已經漲到了100億美元,戈登·蓋蒂轉手就賣給了得克薩斯石油公司(Texac,今天雪佛龍公司的子公司),把資產變現。然而三十多年過去,這份財富已經縮水到了20億美元。雖然依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對於蓋蒂家族來說,已經遠沒有往日的輝煌了。
今天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蓋蒂家族了,然而蓋蒂的子孫們還是不斷曝出醜聞,很多人因為毒品和槍支濫用等問題早逝,家族後人彼此之間也是官司不斷。美國人講起這個家族,常常會用「金錢的詛咒」這個詞來描述他們。
2017年,好萊塢把蓋蒂家族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中文名叫《金錢世界》,英文名稱更加直接——「全世界所有的錢」(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在這部電影中,蓋蒂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成為一個有錢人很容易,做一個有錢人卻很難。」這句話可謂發人深省。
蓋蒂家族的故事並不是個例,歷史上19世紀末的美國首富範德比爾特,集裝箱的發明人、20世紀中期的美國首富馬爾科姆·麥克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富豪亨特兄弟,這些家族的後人都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使家族財富大幅縮水。
小結
這些故事時常讓我想起《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講的一番話。這位老僧講,武功和德行的修行要相匹配,否則有武功而無德行,有強力而無慈悲,人就會出大問題。金庸的小說中常有對社會的隱喻,所謂武功的修煉其實可以化用到許多事情上,爭名求利,不外如是。
積攢了財富本來是好事,但如果德不配財,財富反而會變成詛咒。財富是這樣,聲望、地位等等也是如此,如果來得太快太容易,人其實很難承受。我見過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加入新興公司,公司迅速發展,他們的職級也水漲船高,但自己的能力其實沒有跟上。手下管理的團隊一旦大了,經常乾砸事情,團隊和他們本人都很難成長起來。這些年輕人早年的運氣到了這時,反而成了詛咒。
對一個人來講,最安全、也最容易獲得幸福的發展方式,就是年齡、修養、能力、財富和地位同步上升。否則,即使財富和地位一夜暴漲,終究會因為修養和能力的不足而跌落雲端。人難免做一些發橫財的美夢,但當現實中遇到了種種誘惑,你不妨想一想蓋蒂家族的故事,以為自警。」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來源:徐宗懋圖文館 毛嘉慶 頻道 2020年是抗戰勝利75週年,徐宗懋圖文館工作團隊竭盡全力,出版這本《中華民國與ニ戰》畫冊。這確實是兩岸三地及全球華人,數十年來所做過的抗戰畫冊中,最讓人讚嘆的,形容它是抗戰畫冊的新里程碑並不為過。 本畫冊展現重點在中華民國於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卓越貢獻,是一段輝煌...
歷 戰 的煌毛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報,一種單純為了宣傳而生的媒體形式。不同於過往的藝術畫作,海報從被創作的那一刻起,就非是為了幾個擁有者而存在,它希望盡可能被人看見。海報相比於其他同樣面向大眾的媒體形式來說,最大的差異便是海報能精準地備受眾所看見。當你走經電影院時,會看見上映中電影的宣傳海報;當你走進酒吧時,會看到禁止酒駕的宣導廣告;當你走過公車亭時,會看見政治人物的選舉宣傳廣告。一切是那麼自然的被看見,圖像中卻又是帶有那麼多複雜的資訊。
海報是如此特別,以至於當我們觀看來自不同時代的海報創作時,光是透過其蘊含的圖像符號及暗示,便能理解該時代特定群眾的喜惡和意識形態。換言之,我們將歷史上的著名海報排排站,並逐一針對該時代背景進行了解,也就從大眾媒體的角度,重新切入了該時代,並從另個角度更進一步融入歷史。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815
《震撼世界的海報》,幾乎是本近代史。本書蒐羅了自數世紀以降的知名海報,其中有著如羅特列克、慕夏如此精美的海報設計者,也有香菸、郵輪旅遊此種商業廣告,但更大的篇幅則是描繪不同大時代的氛圍。從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爵士黃金時代、經濟大恐慌、二次世界大戰、史達林崇拜、冷戰、越戰、太空競賽、安迪渥荷與毛澤東、切格瓦拉、嬉皮反戰等歷史背景。我們能從這些海報中,感受一戰的民族主義高漲,美國於20年代的輝煌,納粹德國的反猶太情節,香菸又是怎麼從流行時尚變成致癌物。
齋主多次翻看本書,有種很深的感觸。百年前的海報設計,比之今日的設計,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想這也是讀者閱讀這書時的樂趣之一,也就是當書越讀到後半,能驚艷眼球的海報也就越少。或許有人認為,這是某種倖存者偏差,因為能經歷過時間淬鍊的海報肯定較具永恆價值,但無可否認的近些年不管是電影海報或品牌海報都越來越了無新意,相比於百多年前的羅特列克、慕夏、卡桑德爾來說,今日海報時無法比較。這其實也是資訊成本不斷下降之故。
當代宣傳媒介相較百年前來說實在太過多元。過去最頂尖的商業藝術人才,可能從事的就是平面設計或是海報設計,但如今有著太多更有商業價值的職位等著這些人才,他們可能從事工業設計或影視導演。以此思維進一步思考,也難怪海報這類老宣傳媒介,這些年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越來越少。相對反倒是那些經典的老海報,總是那麼深入人心。
海報是人類社會對於歷史的共同記憶。它們可能是某個曾經的政令宣導,可能是某個劃時代商品的廣告宣傳,可能是某個優秀藝術家的作品,還可能是個無心之舉的攝影海報。《震撼世界的海報》一書,除了帶給讀者海報美感體驗、不同時代背景的切入點之外,更重要的價值就是提醒讀者們,我們每分每秒都活在歷史中,你我所看到的海報或宣傳廣告,可能是後代人類用於了解我們當代生活的重要資訊。
此次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同樣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9/26(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方言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歷 戰 的煌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世紀大學城 | 比利時根特 Ghent
根特是一座起源自兩河匯流處修道院聚落的城市,如今已從早期背包客眼中的歐洲隱藏寶石,變成比利時的熱門必訪城市。根特在中世紀曾經風光一時,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與建築,今日城中的大學也給這座城市帶來年輕人的活力。在觀光客與大學生交織下,營造出根特獨有的氛圍與魅力。
根特的輝煌年代在中世紀時期,由於河岸肥沃土壤滋養出的水草很適合做為蓄養羊隻的飼料,而羊隻產出的羊毛也衍伸出蓬勃的紡織工業,甚至興盛到必須從英格蘭與蘇格蘭進口羊毛來滿足產能,讓根特成為此領域的佼佼者達數世紀之久。更一度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僅次於巴黎的大城市,連倫敦、莫斯科與科隆都必須拱手稱讓,而舊城中的鐘樓、聖巴夫教堂與聖尼可拉斯教堂都是此時期的見證。
然而這座紡織工業大城因為身處歐洲幾個強權的夾縫之間,歷史上數度捲入其間的戰爭外,也不時易主,曾分別被奧地利、西班牙、法國、荷蘭與德國統治或佔領過。一直到1831年在法國的協助下,比利時從荷蘭聯合王國獨立出來,成為比利時王國為止。
今天的根特以保存完整的中世紀建築著稱,舊城中心的香草河岸周遭更是旅遊熱點,遊客如織。根特同時也是一座擁有六萬名學生的大學城,這些充滿朝氣與開放前衛思想的年輕人為根特注入了清新的活水,,讓古城不顯暮氣沈沈之外,也適度的中和觀光帶來的商業氣息,讓根特有別於傳統的旅遊大城如布魯日與布魯塞爾。
除了中世紀建築之外,根特也有許多非硬體的特色。啤酒之國比利時有許多著名的中世紀修道院啤酒,根特也不例外,除了可以品嚐當地釀造的啤酒外,也可以參觀釀酒廠。而根特每年的最大盛事之一就是根特節,這個從七月第一個週五起為期十天的節慶讓根特幾乎處處都有表演可看。如果不介意洶湧的人潮,不妨趁著個時候來體驗不同的根特。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歷 戰 的煌毛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來源:徐宗懋圖文館 毛嘉慶 頻道
2020年是抗戰勝利75週年,徐宗懋圖文館工作團隊竭盡全力,出版這本《中華民國與ニ戰》畫冊。這確實是兩岸三地及全球華人,數十年來所做過的抗戰畫冊中,最讓人讚嘆的,形容它是抗戰畫冊的新里程碑並不為過。
本畫冊展現重點在中華民國於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卓越貢獻,是一段輝煌歷史的記錄。
1943年11月22日抗戰的中國、英國和美國在開羅舉行會議,中英美三國領袖聚首。當時蔣中正攜夫人宋美齡參與。 11月25日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的米納飯店外合影。這是鴉片戰爭後第一次中國平等與英美強國坐在一起,共商國際局勢。 中英美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要求日本在戰爭結束後,將侵占中國的東北三省、台灣和澎湖列島歸還給中國。
圖片材料,全部使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歷史圖像,因為這是美方宣揚中華民國英勇抗戰史實的記錄,並非單方面的宣傳,在世界歷史的公開記載上,已是不可動搖的定論。
影片来源:徐宗懋图文馆 毛嘉庆 频道
2020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徐宗懋图文馆工作团队竭尽全力,出版这本《中华民国与ニ战》画册。这确实是两岸三地及全球华人,数十年来所做过的抗战画册中,最让人赞叹的,形容它是抗战画册的新里程碑并不为过。
本画册展现重点在中华民国于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贡献,是一段辉煌历史的记录。
1943年11月22日抗战的中国、英国和美国在开罗举行会议,中英美三国领袖聚首。当时蒋中正携夫人宋美龄参与。 11月25日中美英三国领袖在开罗的米纳饭店外合影。这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次中国平等与英美强国坐在一起,共商国际局势。中英美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在战争结束后,将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
图片材料,全部使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历史图像,因为这是美方宣扬中华民国英勇抗战史实的记录,并非单方面的宣传,在世界历史的公开记载上,已是不可动摇的定论。
歷 戰 的煌毛 在 我都ok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媲美長灘島的美麗沙灘、有冷氣的廣東粥、中西合併的洋樓、公園吃冰新體驗,厲害了金門!
FB: https://www.facebook.com/imokahhhh/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mokahhhh/
Model - Miya
FB : https://www.facebook.com/miya.hoshino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miya_hoshino/
我都OK 全員到齊:道慈老師、MIMI、小毛、小黑、阿儒、小偉
特別感謝 七顆梨穿旗袍 贊助旗袍拍攝
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旗袍寫真嗎? 臉書搜尋「七顆梨穿旗袍」
歷 戰 的煌毛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個禮拜我們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民調直直落,可能讓對手拜登躺著選都會選上,結果這幾天美國大選又出現超級戲劇化的轉折,那就是連川普的狂粉、美國饒舌歌手「肯伊威斯特」(Kanye West)也宣布參選。威斯特要選,我會考慮投給他喔。先不要講威斯特講過的話,是連川普都目瞪口呆,更厲害的是他老婆「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金卡戴姍很多照片就是要突顯她的美臀,所以她當第一夫人這是表示大屁股要全球大流行了嗎?想選大家都可以選,這就是民主國家嘛!但最近有另一個國家,是真的「躺著選」,那就是俄羅斯。
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推動的修憲公投,7月1日深夜落幕,公投案獲得78%選民支持、壓倒性勝利,已經掌權20年的普丁如願以償把他的總統任期限制「歸零」了,可以再選兩次,最多當到2036年。我們姑且相信選舉公正客觀好了,那到底強人普丁是怎麼把這些「戰鬥民族」的毛順得服服貼貼的呢?
講到蘇聯情報機構KGB出身的普丁,大家腦海中第一個畫面一定是他有事沒事就打赤膊秀肌肉,滑雪、冰球、賽車都難不倒,甚至還會開戰鬥機,只差沒有單挑過哥吉拉而已,看得姐姐妹妹心癢難耐,還被不少男性當成榜樣,67歲這樣不錯了,只比我老公蘿蔔頭差一點而已。
有關普丁的生平,大家估狗一下都找得到,但是因為俄語真的太難了,讓外界對普丁或是這個國家往往一知半解,可能都覺得他就是極權獨裁,但人民難道不會反抗嗎?今天我們就試著從不同角度,帶大家認識這名「現代沙皇」是怎麼樣打造出「俄國特色民主」的,我們先來解釋普丁上台前的俄羅斯政治生態。
1991年蘇聯垮台,民主自由的西方思想,席捲整個俄羅斯社會,沒有人想要再走回蘇聯老路,但是俄國第一位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率領的新政府,缺乏資本主義的經驗,一連串錯誤的政策,導致經濟幾乎崩潰、寡頭貪汙腐敗、貧富差距惡化、國力急速衰弱。當時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態度冷淡,也讓俄國人覺悟,抱西方大腿不見得能解決問題。
1999年「葉爾欽」欽點普丁為接班人後,在當年底就無預警辭職下台,2000年接下燙手山芋的普丁,一方面重新建立民主法治,另一方面凝聚國內向心力,主打「讓俄國再次偉大」,首要任務就是解決經濟危機。
和一些「強盛大國」單看國家整體GDP的做法不同,普丁重視的是「人均GDP」,把改善人民生活水準當作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而並非只在乎國家力量,這也是普丁廣受人民支持的主因之一。
普丁上任時就喊出GDP「保八」,目標擺在15年後人均GDP達到葡萄牙水準。雖然2008年遭到金融海嘯衝擊,但普丁在位其間剛好遇到史上最高國際油價,俄羅斯靠著出口原油賺進大把鈔票,到了2011年,國內貧窮人口少了一半,平均月薪漲了8倍,達到640美元(約當時的1.8萬台幣)。2013年的時候,俄羅斯人均GDP已經來到2萬4,300美元,逼近葡萄牙的2萬5,600美元,就算他達標了。但俄國太依賴石油、天然氣等原物料出口,所以2014年左右國際油價開始下跌,俄羅斯經濟也就跟著溜滑梯。雖然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事件遭西方經濟制裁,導致俄羅斯人均GDP暴跌,但購買力平價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對老百姓生活水準衝擊有限。
普丁上台後,就立刻把葉爾欽時代下,寡頭所把持的媒體大規模「收編」,把民營電視台一部分股東趕走,再安插自己認可的人馬進去,或是逼媒體賣掉股權,再讓自己信任的企業去接管,3個月內就全面控制了媒體,第一個陣亡的是經常批評政府的獨立電視台NTV,當年它有1億多個觀眾,全國覆蓋率高達70%。
這麼做不但能「耳根清靜」,還能掌握話語權,大肆宣傳政府對外的軍事行動,我們如何碾壓了恐怖分子之類的,藉此提升普丁的形象和支持率,同時定義誰是國家公敵。
探員出身的普丁,也非常懂得利用軍事力量秀肌肉,1999年,普丁還是葉爾欽的總理時,莫斯科等城市接連發生公寓大樓爆炸案,普丁立刻把矛頭指向車臣分離主義恐怖分子,下令對車臣發動空襲,後來俄國和車臣間的衝突,成為普丁當總統之後的重要議題;
2008年喬治亞出兵單方宣佈獨立的「南奧塞提亞」,普丁就以「保護國民」為由,與喬治亞開戰;2014年更出兵烏克蘭東部,併吞克里米亞,雖然引來歐美制裁,G8成員資格也被拔掉,但這些行動卻讓俄國人感覺到,蘇聯時代「超級強國的輝煌」再度降臨了!
對外可以用拳頭,對內就要用計謀,普丁上台後,就先調整了國會立法程序,最重大的轉變就是把小黨派進入俄國國會「國家杜馬」的門檻提高了,這讓國會派系大幅減少,普丁的執政黨就輕而易舉掌握國會多數,進而掌握立法權。2012年起進一步把門檻提高到7%,也就是政黨必須贏得7%以上的選票才能進入國會,比一般民主國家的門檻5%高很多,例如我們台灣就是5%,而歐盟的建議標準是3%。
不過立場親歐美的反對派,在蘇聯瓦解後就缺乏民眾支持,所以7%的門檻對他們來說比登天還難,連國會的邊都沾不到。排除眼中釘之後,普丁又善用執政黨優勢,聯合其他派系,例如讓俄國最大在野黨「俄羅斯共產黨」,以及各種工會參與決策,到最後只有反對派被排除在外,所有的政治力量都被普丁納入決策圈,「俄共」也被酸成是「官方扶植的唯一反對黨」。
但是不要以為俄國像中國一樣,人民一罵政府就馬上被消失,其實俄國人對普丁的批評聲浪從來沒少過,過去也曾發生萬人示威,但反對派就是沒辦法得到社會多數的支持。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社會保守。俄羅斯是一個東正教國家,超過七成的民眾以不同程度信仰東正教,就連普丁本人也是東正教徒,而且還和教會關係十分良好。偏偏反對派多半都是一些親歐美的精英團體,他們的政治主張對於相對傳統的東正教社會來說太過激進,反而造成反效果,都會區的人都不見得相挺了,鄉村地區的民眾更是不可能支持,甚至不清楚他們的主張。
例如2012年俄國女子樂團「暴動小貓」(Pussy Riot),在教堂祭壇舉行反普丁的非法演出,最後遭到起訴判刑,結果有高達九成五的民眾認同政府對她們的懲罰行為,也讓反對派的形象受重創。
第二就是政治歷程。剛剛提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原本是全面倒向西方,甚至希望加入歐盟和北約,但歐美國家並沒有給予俄國相關協助,加上葉爾欽「弱化政府權力」的政策失敗,直接導致歐美的自由主義,在俄羅斯幾乎沒有市場。
那麼普丁到底是挺民主,或是純粹想獨裁呢?其實普丁是靠著高民意支持度,走過執政20年的,也從未質疑過俄羅斯的民主體制,只能說他的手段非常高明,雖然鐵腕,但是也很會「摸頭」!
過去反對派幾次大規模抗議,最後普丁都會順應民意做出一些讓步,例如2011年國會選舉引爆長達一年半的反政府示威,普丁就妥協把國會席次門檻降到 5%,2018年的年金改革遊行,最後也同意延後實施的日期,2019年莫斯科爆發反政府示威,導致超過800人被捕,結果普丁透過發言人譴責警察過度武力,不只耍肌肉,也非常懂得安撫民心。
現在就來看看普丁這次修憲修了什麼,基本上分為三大主軸:第一是加強「普丁化」的國家意識形態,首度在憲法裡提到「上帝」,也特別強調俄羅斯民族與俄羅斯語的「建國地位」,以及敬老尊賢,反同婚之類的主張。
第二是細節國策入憲,把提高最低薪資和保障年金改革等,都納入憲法修正案。同時強調國際法不再優先,一切以俄國憲法為主,還規定所有高級公務員都不得有雙重國籍或綠卡,想選總統必須住在國內25年。
第三就是比較受爭議的「總統權力限制與改革」。普丁2000年上台後連任一次,2008年任期屆滿後,找好麻吉「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幫忙卡住總統寶座,他自己跑去當總理,過過水又是一尾活龍,2012年普丁再度選上總統,還把總統任期從4年改為6年,照理來說任期2024屆滿就不能再當了,但這次修憲後等於普丁先前當的任期統統不算數,2024年屆滿後自動reset,他又可以再選兩次,一路當到2036年,83歲卸任後還享有終身免責權,平安下莊!這次修憲帶有強烈的宗教味、愛國心和民族主義色彩,但所有政策統統綁成一起,不能拆開來投票,有些民眾儘管不支持普丁繼續掌權,但為了自己的薪資和養老金著想,只能含淚投下贊成票。
歐美國家一向鄙視「俄羅斯版」的民主,笑他們是假民主真集權、鬧劇一場。許多人都覺得,俄羅斯好不容易轉型成民主國家了,為什麼要重回威權老路,但這個問題恐怕一開始就不存在,因為在普丁的帶領下,俄羅斯特色民主,也就是「有限的民主」,或許本來就不是普世價值中的那個模樣。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普丁變沙皇?
#俄國特色民主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