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樂和雋的謎(上)】
──談陳雋弘詩集《面對》
◎小編黃冠維賞析
《面對》在2004年出版,作為詩人的第一本詩集,詩中收錄的作品在語言及思考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多用較為明朗的寫作方式而較少實驗性質的內容,如其在「後記」所言:「直到現在,詩對我來說仍是個謎。它給過我最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卻為此沾沾自喜,獨自快樂。」詩在其架構的世界觀是謎,一個問題的存在,幾乎每一首詩就像是陳述觀點各面向去面對問題,寫下自己思考的路徑,筆者會以推薦序的觀察作為線頭,試圖以謎與解謎的方式推敲雋詩的世界觀。
羅智成在序文〈詩的氣息是美滿閱讀的開始〉中寫道:「在這些年輕、優秀的創作者當中,有一部分詩人,也許是在詩美學血緣上的接近,我對他們的作品有著比較明顯地偏愛,對他們的創作活動也更關注、好奇。我曾經想對他們做些整體的介紹與詩美學的解析,但又十分擔心我的自我意識與自戀,會使這些優秀創作者變成我自己詩學的例證,而掩蓋了他們彼此巨大的差異,與無限的可能。面對陳雋弘的詩作,基本上我也是帶有這樣的警惕的。」羅智成除了寫到陳雋弘語言的掌握及思想的魅力,可能為了迴避與自身的詩學的交集,並無提及詩在製造時的世界觀。
而在鯨向海的序言則點出了雋詩的傾向:「陳雋弘詩中有一種『擬童話傾向』,彷彿是此一斷代此類風格的某種整理。這也許和他個人的教師背景,必須熟習兒童的心境語言有關;這更和他心目中一個去消費時尚,去世俗化(大人化),去泛政治化,去戰爭與仇恨,獲得更多愛與想像的理想田園有關。所以他的詩技巧也總是力求『本色天真』,而無『橫絕四海』的炫技企圖:不避散文化的句子,形式非關注的重心,忠於生活無須史詩包袱的仿擬盲從,絕少依賴易容術與物件繁華堆砌、盡可能大膽想像如孩童。雖然雋詩力求的是一種口語般自然,流行歌曲那樣直截了當的感動能量;我們仍可在字裡行間,感受他不肯輕易錯置任何一字,不願有任何一個妥協意象,追求完美的藝術習性。」雋詩採用了擬童話口吻,但其是如同流行歌一般從忠於生活的角度出發的,在詩中心象的虛筆,可能多少都對應著現實生活的問題,所以鯨向海在文末提到了一個觀察方向:
「雋費了一番心思,成功逃離尋常困厄,居樂於自己的詩藝社會;猶如避世於桃花源,大多是單一境界,致力發展景物與內心的精神往來(『鼾聲與窗外的海嘯輕輕押韻』),任憑外界風水流轉,鮮少激情衝動。雖偶有焦慮(『以為自己就是/稻草人的那個想法/已經在星空下站立許久』),卻無仇恨,他甚至不曾於『幻想中復仇』(沙特語)。也就是說,他是誠實地以詩為鏡相對,既反映了詩藝社會(鏡內)與尋常社會(鏡外)的某種一致;也願意將自己的真面目反映在鏡中,且再使鏡中人明確與自己對峙——此詩集同名詩,也是時報文學首獎作品〈面對〉中,便隱喻了與『人』(人我之間)面對,與『海』(自然)面對的態度。然而,在詩藝居樂之際,雋終又將面了了新的『焦慮』(『求知焦慮』?『影響焦慮』?):是否沒有不安,就不會有衝突,也就無有積極、前瞻呢?這樣『純粹的安居』是否最後也將失去樂趣,轉變為詩藝社會裡的另一種『困厄』?那麼,是否又得回到尋常社會,重新在其中找尋『居樂』的可能,然後再一次解決他的困厄呢?」
雋詩不像完全的避世,但還在《面對》中還是裝了一層美好的濾鏡,以下筆者會從詩集中的規律,試圖靠近其中的問題。
其一是夢與現實的對應,雋詩中的夢是其中一個的逃脫現實但又對應現實的象徵場景,在〈夢境〉中寫道:�
夢境 ◎#陳雋弘
夜裡,
我們偷偷租了一艘船
沿著巷子滑行
那是多數人都已熟睡的時刻
我們扯掉整個城市的燈火
重新掛上星星
一路上我們發現了許多巨大的礁石
懸浮在失眠者的窗口
遇見幾個孩童
雙手支頤地坐在屋頂
聽鼾聲掀起了
瓦片一如海浪
鄰居庭前的盆栽急速竄升
蔓延成藻類般柔軟的水妖
整個晚上我們疲倦地
搖動雙槳,擊打著銀白色的床單
漂流海上感覺無比失望
傷心,為了所有旅途那些經歷
都被誤認為是
不值一提的夢境
包含作者及讀者的我們在詩中如同上帝的角度把城市的燈火換成星星,將盆栽蔓延成水妖,但在搭乘夢境的船上卻是失望的心情,因為離開了夢,那些場景就失去了意義,相比夢中柔軟的場景,現實的問題依舊是存在而無質變,逃脫的美好與徒勞同樣出現在〈等待2〉中:
等待2 ◎#陳雋弘
天空閉上眼睛
夜晚便睡成了一隻
巨大的貓
牠的背脊如此美麗
在夢的原野上,輕輕隆起了
一列神秘的丘陵
以為自己就是
稻草人的那個想法
已經在星空下站立許久
相信總有一天
經歷過的風雨
會變成灑落遍地的月光
此刻,我未熄燈的窗口
懸吊在
雲朵寬闊的葉子底下
如一紙燈籠
黑暗中
彷彿張得最大的一隻眼睛
偷偷地
正與整個世界比賽
看看是誰,這麼不小心
總是早了一步
越過睡眠的邊境
夢再次被描述成充滿美好與歧義的場景,越過睡眠的歸返,表示又回到了問題本身。
-
◎作者簡介:
陳雋弘
1979年生,高師大國文所碩士,現任高雄女中教師。
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
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打狗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
花蓮文學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
作品發表於各報紙副刊與雜誌,並被收入許多詩選中。
曾出版限量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Blog 貧血的地中海
-
美術設計:IG@wu.55555
圖片來源:IG@wu.55555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0.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陳雋弘 #居樂 #逃避
歸園田居押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空旅人之歌(上)】
──孫梓評詩境的時間感與音樂性
◎小編林國峰賞析
1.前言
孫梓評的詩在各個評論或訪談裡面,經常被提到詩風如同他本人一樣,瘦瘦的、清秀的,王盛弘說他文字乾淨、充滿詩意,筆下的世界無塵無淨;又或者也有人認為他的詩音樂性十足,意象豐富,鯨向海在《善遞饅頭》的推薦序裡說:「使乍看無關的詩句,統馭在一種徒勞的音樂感之中。」這樣的音樂性也有人推測導因於孫梓評對押韻的癖好:「孫梓評的詩作慣以押韻表現對音樂性的癖好,而詩旨、詩境等表面文字所能展現的深層意義則依附在音樂性上。」
然而,筆者認為僅以押韻並不能說明孫梓評詩裡獨特的音樂性,也不僅於押韻以及使用提及音樂相關詞彙──〈荊棘下嚥〉裡:「電子音在第三小節暫停」;又或者〈如果敵人來了〉:「生活是一張多事的CD。是誰說:/都沒有快樂的歌嗎。」
如果敵人來了 ◎#孫梓評
如果動物園裡沒有獅子沒有老虎沒有
長頸鹿,如果
在那之前。熟悉的字眼圍困所有城市的
出口,如果
我們在星期天說出第一句髒話
然後睡去。總會有些什麼來臨
一場雨,落在身後的窗子外面
打醒迷路的麻雀。我們私下蠱惑
記憶的把戲,通常,不甚迷人
於是翻身,睡扁一道皺紋
叫鬧鐘閉嘴。火車駛向童年田野
小路上的蝴蝶
眼淚被信紙承接在昨夜,關於死亡
想像說了一些。沈默說了一些。
我們用手和腳聆聽相同的音樂
向每一段字眼中的憂傷告別
如果沒有開始就不必結束
如果開始。
房間開始傾斜,往愛的身上倚靠
想念是一種復古的流行。輕盈和沈重
的臨界點上,陽光流動著
猜疑流動著。我們
在晚宴上分享彼此的背叛,用微笑
拭去眼角殘餘的信仰
拭去。過多的關心和溫暖。在籠裡
豢養螞蟻,或者孤獨
生活是一張多事的CD。是誰說……
都沒有快樂的歌嗎
翻遍了櫃子
發現:只有咀嚼才是唯一的真實
烹調欲望。吃吃吃吃,烘焙夢想
吃吃吃吃。吃掉一間屋子一條道路。吃吃
吃吃。吃掉日出,吃掉饑渴的,厭惡的。
吃掉餅乾。群眾的口水。一本書。
一個飽嗝之後。
已經有大多漂亮的話。我們的床重新
飄流在海上,路過第一次約會。第一次
分手。和權力約會,和青春期分手。
在城市邊緣的崗哨上,遇見
獅子老虎長頸鹿。牠們都長大成人
和你我並無兩樣
星期天早晨的第一句髒話
於是滾落唇邊。成為修辭華美的
祝福……
如果敵人來了
如果敵人來了
如果是自己
提到音樂相關詞彙,或者將詩寫得像是唱出歌詞來的對話又或者押韻,這些都是大多數人對於孫梓評詩中具備音樂性的判斷依據。但這並無法具體說明這些素材的使用,與其他同樣使用這些素材的詩人在音樂性的表現上有什麼特殊,因此筆者試圖跳出這些框架,歸納出專屬孫梓評獨有的音樂性傾向。
在詩境創造上來說,意象的生成、想像乃至於接收,這些關乎主觀性的藝術表現,於本文不論;以主題切入的話,孫梓評的詩作又大多歸類為愛情相關。因此要讓孫梓評詩裡的氛圍詩境能夠被具體說明,筆者試圖回歸字詞的使用本身,在作品裡找到較具體非關想像的論述,並以此推演出孫梓評詩中的時間感以及詩境特色。
本文以孫梓評《如果敵人來了》及《善遞饅頭》這兩本詩集為例,除了討論時間感、詩境氛圍以及音樂性的技術性呈現之外,也試著看見孫梓評在創作中改變的軌跡。
2.在時間裡行走
在閱讀《如果敵人來了》時孫梓評於自序裡說:「我卻依舊私心盼望,在月光的截角處,夢遊小丑的掩護下,持握一把青春的鑰匙,開啟一方星星滿天的遊園地。」他企圖在詩裡尋找逝去的光陰,抓住時間的尾巴,這讓他的作品總蒙上一層對於生命消逝的傷感。在閱讀的同時也發現,關於時光的描寫,孫梓評似乎在整本作品裡放了不少線索,因此試著整理出孫梓評詩中時間的軌跡。
《如果敵人來了》總共有50首詩,作品當中孫梓評大量提到季節、日夜、時光、年齡的推移。例如詩作〈拉鍊之歌〉:「刷地拉開,黑夜/刷地拉開,白天。」或是〈想念〉:「把春天摺成一頁薄薄的雨/在窗外,寫下一整行/遠方的名字/直到,日光掀開書頁邊緣。」許多日夜的推移,讓讀者經歷了具體的時間流變之感。
而這樣的流變之感不只於黑夜與白天的交替,同樣使用在季節上的變化,例如〈隱題詩〉裡面:「秋的最後一句禪長成……夏日夢裡忘了關上的。」還有〈果核戀人〉裡面分別在詩的前段提到四月,中段提到八月,最後又回到六月。孫梓評大量使用季節遷移來完成時間的變動。
接下來的特點是年齡階段的變化,這些也充斥在他的詩作裡,例如:〈兒童樂園〉:「遇見走私的童年/購買入場券集附贈華美的遺書……摩天輪上,層層上升的/少年青年壯年……看守童年的長工伯伯/忘了轉動,只留下/報廢的小木偶、白雪公主和米老鼠/在你荒蕪的記憶墓園前/來回踱步。」還有〈孩子•四首〉:「二、森林/孩子走近,走進/迷路之後看見/身邊一顆顆/長大的記憶。」這樣年齡階段的變化,再加上許多時間副詞的使用:昨天、今天、明天、未來、以後……,這些語詞現象都讓人無法忽略孫梓評對於「時間」議題的偏好。
整理出上述特徵,再加上字詞的統計,分別在不同的作品裡面,提到10次「時光」、6次「白日」、25次「黑夜」、10次「記憶」。但總結上述特點再加上此段語詞的統計數量,或許也只能說明孫梓評似乎是一個愛用時間詞彙的詩人,同時也已經能夠說明詩中存在大量的「時間」詞彙。如果要進一步討論「時間感」是如何讓人產生「感覺」的?筆者在整理中發現,除了上述語詞的使用之外,關於「錯身」相關字詞的使用,也是大量的存在於孫梓評的詩作當中,更具體來說,孫梓評透過另一些字詞的使用,使得時間產生了一種距離感。
再例如〈藍小孩〉:「夜裡,劃出一片時光海洋……某年某月某日,一枚/曾經擦身而過的瘦月亮」;〈四季〉:「就這樣,春天趕路而來……當冬天自街角邁步前來」
〈春岸〉:「星月一沉,忽然就無比地年老」
春岸 ◎#孫梓評
說起悲傷的時候
已經漸漸不那麼純粹了
那是因為知道自己
不再是一個可以簡單去看海的少年
廣大的湛藍的海被無心地經過
在懵懂地轉瞬間
星月一沈 忽然就無比地年老
卻依然還想念可以眺望的岸
聽潮水喚來星光
指尖上的露水豢養著貓
街巷底的小理髮店暗著
燈微微一盞
往下走就是海
漁船好騷動地想出發
浸在記憶裡的春天
如今是頹圮的港口
只有風,還是舊舊的溫柔
〈眼淚,還沒有發生〉:「她走過的每一步昨天都像火……」。
眼淚,還沒有發生 ◎#孫梓評
她走過的每一步昨天都像火
蝴蝶燃燒
如何還原未啟程的天空?
當少女時代的軸線傾斜
回憶起掩齒象和犀牛共同奔跑的史前
她想,將自己還原成歲月子宮裡的一枚受精卵
微笑的臍帶陸連著母體
當羊水退潮
以星光記載一千種默默的心跳
而眼淚是貝,在秘密地層內等待遠方
不同的,被呼喚,被給予的名字
名字是想像,是誤解,是定位
是日後故事上游的第一滴水
在越濮民族的蠻荒曲調中,她翻閱自己
如同閱讀一朵茁壯的
雲:一種古老的移動和暫居
敘事墨水啟程之前
她披著陽光的薄膜
踩過掩齒象和犀牛的糞便
直到:
殖民風吹皺一盆暗喻幸福的海。
他走來。日光允諾:給她最美的出發
但顛沛流離地抵達
時光的河岸長鏡頭地
吹出憂傷的煙花
他喚她,伏耳魔殺:置於舌尖上的美麗
除了聲帶振動出未曾翻譯的疼惜
還透露著即將到來的咀嚼、吞噬
一冊口腹纏綿的羅曼史
她已經少女,卻不認識自己的胴體
不能被鏡子出的美,如礦,在掩藏中唱著
黑暗的光。
黑暗的光啊,他為她配戴寶石
建築承諾城堡如同以為不會傾圮的愛戀
她被迫,在不同的他身上流浪
記憶悄靜如尺,丈量著假與真
短與長,深刻與遺忘
她繼續,在不同的他身上流浪
初次侵佔,再次侵佔
初次角逐,再次驅逐
愛情光復紀念日
愛情獨立紀念日
愛情投降紀念日
愛情革命紀念日
所有的器官都失去岸
所有的血液都流向海洋
所有的纏綿都成為戰場
她在生命的版圖上被他割讓
曾牽手散步走過的花徑
撒滿枯萎誓言
她記得,他親手蓋起一幢陰影之屋
陽光底下聞不見陽光
花開,蝴蝶灰燼著暖暖四月
飽沛的乳房溢出成熟蜜香
她已經能綻放聲音,以肉身彈奏
不能被攜帶的美,如稻浪,如茶芯,如硫黃
如森林,如鴉片,如蕉風,如獸畜的低語
在黑暗中唱著
騷動的光。
散落在他詩作裡面有大量關於時間「距離」上的建立。〈藍小孩〉夜晚多長?可以測量嗎?夜晚的面積或者長度就像是一片時光海洋,又或者某年某月某日後面銜接的是擦身而過;〈四季〉春天從「哪裡」趕路而來,那裡有誰?曾經發生了什麼,所以春天要趕路而來?而冬天又因為什麼從街角邁步?〈春岸〉的星月沉下了,關於「沉」這個動詞,很難讓人聯想到任何正面向上的情感,而後面馬上緊接的是無比地年老;〈眼淚,還沒有發生〉昨天也可以被行走了。這些大量透過動態描摹,讓時間產生距離,而這樣的距離創造出故事發生的空間,因此想像就可以萌發,在這樣的句子裡面,有無限多種情節可以推演。
除了時間的展現之外,《如果敵人來了》裡面有戲劇元素──情節、角色、對話、場景──的有〈笑話〉、〈邂逅,在一個神經質的下午〉、〈情節〉、〈M的森林〉、〈素描練習〉、〈祝福〉、〈眼淚,還沒有發生〉、〈路燈的獨家報導〉、〈角色˙五首〉、〈睡前˙五首〉。羅列出這些作品並非要細論孫梓評詩中的戲劇性(因為其實在作品中有很明顯的表現)。筆者在此企圖結合跟說明的是,透過這樣時間的錯置、推移,再搭配上戲劇性的主題展現,就能夠讓人產生一種「經過」、「錯失」「離開」等等具備時間與空間交錯作用的感受。
特別想另外提及的是,約略有一半的詩作裡,孫梓評都有提到「黑夜」這個意象,對照白天的清楚,夜裡是相對模糊、神秘以及充滿想像的,而孫梓評的時間感、戲劇性,壟罩在這樣的黑影之下,就會凸顯了傷感的愁思。
-
◎作者簡介
孫梓評,1976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自由時報》副刊。著有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長篇小說《男身》、《傷心童話》等書
-
美術設計:unsplash
圖片來源:unsplash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17.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孫梓評 #時間 #音樂 #戲劇
歸園田居押韻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乃木坂駅讀夏目漱石《心》:明治精神的象徵乃木希典與日本最美乃木神社「夫婦御守」〉
六木本的下一站、乃木坂。
由於出了乃木坂46的緣故,這個以前從來不是景點的地區這幾年聲名大噪。2019年還有女團展覽,香港粉絲紛紛慕名而來。
這裡有賣日本公認最美、賣到斷市的「夫婦御守」。紀念乃木希典與夫人靜子的神社就在乃木坂駅1號出口外,默默地守護東京的心臟地帶。
早幾年乃木神社的夫婦御守在日本年輕女性間極其受歡迎,很多女孩子知道拍照漂亮卻不知道乃木夫婦是怎樣的夫婦。
乃木坂為什麼叫乃木?為什麼有最強夫婦御守?我們由明治開始講故事⋯⋯⋯
明治是個如何「可一不可再」的文明推進年代不會有人懷疑,除了坂本龍馬、伊藤博文這些大人物外,在明治年間有一位在華文圈中人氣相對低的乃木希典大將值得我們記住他的名字和故事。
相比起超級大明星坂本龍馬,可能由於政治敏感或鼓吹軍國主義,乃木希典的事蹟用華語無論繁簡二體皆輸龍馬無數。
在神社邊是乃木希典邸以及馬厩,乃木大將居住及自盡的木造房子是法式軍用建築為藍本的建築。現在房子並不開放,但可以在窗外參觀室內的日俄戰爭紅十字會旗、手術桌、還有自盡的房間和當時的家具。室內客廳是西式,死前乃木大將還專程找攝影師在餐桌前留影;靜子夫人的勝家衣車也展示在遊人面前。
乃木希典在對我影響很深既山口縣萩跟隨吉田松蔭叔叔玉木文之進學習對他的性情人格有相當大的影響,西南戰爭軍旗被搶認為奇恥大辱。原先我覺得乃木是思想古舊之人(強調軍旗是天皇之物),但去完德國看到對方長處積極學習可以見到有接受新事物胸襟。
有一段時間乃木縱情狂歡,於是在30歲之時與20歲靜子成婚並育有二子。光陰荏苒到了兒子成年視死如歸但意志堅定的乃木出征前跟靜子說:「除非看到三個棺桶列在你面前,不用行葬禮。」
作為一個軍人乃木希典絕對優秀。他多次捐款傷兵院甚至攻打旅順的日俄戰爭時24歲22歲兒子先後送命忍住悲痛反而自責令大量部下死傷,無面目面對天皇⋯⋯當時真實情形我無從考究,但我感覺公私分明。
晚年明治天皇見其膝下無子,讓他出任學習院院長。乃木重視劍道(此點跟三島由紀夫老師一樣),裕仁親王曾說乃木大將對他人格形成有最大影響。如果後世將乃木視為「質素」「嚴緊」的代名詞可以見到為人是一個值得敬重既人物。
乃木希典和靜子夫人最讓後世肅然起敬的是在20世紀受過西方教育洗禮下依然有身殉君主的氣節。明治天皇出殯之時,乃木大將就在府邸中以傳統武士道方法自盡追隨天皇而去、靜子亦以手上短刀直刺心臟殉夫。
明治時代的終焉因爲乃木大將之死推上了肅殺與滄涼的最高峰。其後的文學家如夏目漱石在作品《心》中屢次提到「明治精神」—那是一種捉摸不到、說明不能的精神,只能從吉田松陰、高杉晉作、伊藤博文、桂小五郎、還有乃木希典以至大山巖秋山兄弟等等身上慢慢意會出來。
古代中國曾有殉葬傳統被評不人道,皇帝駕崩時妃嬪殉主為之「節婦」、臣下如有殉君者亦為「忠臣」。但相比自殺以前朝元老身分支持之後繼任君主、隱居田園或出家為尼還是主流。
對於乃木大將之死,與其為國家而亡我感覺乃木是為「天皇」本人殉。他有一份對天皇特殊既情感:由天皇親兵出身、到軍旗被敵方搶走、不惜冒死搶回只因軍旗由天皇授予、甚至切腹自殺都要係明治天皇相片前進行可以見到天皇在乃木希典心目中有非常特殊之地位。他尊崇的是神聖的明治天皇,天皇走後他的舞台無論是政治還是人生都要落幕—這就是為什麼《心》裡面的老師要自殺、還有就是小說用了不少篇幅講「乃木殉君」的原因。
或者我能明白他對天皇特殊情感,如果失去自己心目中最重要既人、也就是精神支柱自己也不想茍且偷生下去。
在乃木神社內還有攝社「正松神社」,紀念乃木大將非常敬重的恩師玉木文之進和吉田松陰。
小小的博物館展出大將生前的用品和殉君的劍、夫人的小刀。也有他的生平事蹟和德國居住時使用的望遠鏡、書信等。基本上全日語。
御守就在這裡販守,夫婦守共有兩款。靖國神社年曆、精品有少量發售,都是代表天皇的菊紋的精品。
不要遺忘大正詩人歌頌乃木大將的詩句。用廣東話讀已見「壞、敗、大」「濕、急、泣」押韻。此乃大正元年1912年熊本詩人悼日俄戰爭乃木希典大將之作。
除了夏目漱石,還有更多文學家曾在作品提過乃木殉君一事。如果喜愛大正文學,乃木希典事蹟要學習一下啊。
🐤🐤🐤🐤🐤
追縱おしゃれキリ教室IG
日本語:instagram.com/kirita/
廣東話:instagram.com/lomore_kiri
歸園田居押韻 在 HOCC - 牛油炒有gee自種菇+自種basil on toa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都唔押韻嘅. 6 yrs Report. Winnie Wong, profile picture. Winnie Wong ... 歸園田居自給自足^^. 6 yrs Report. Peggy Chan, profile picture. Peggy Chan. ... <看更多>
歸園田居押韻 在 歸園田居電話 :: 全台民宿旅館情報網 的推薦與評價
電話:03-8872567.地址:978花蓮縣瑞穗鄉瑞祥村南元路359號.關於我們:.(花蓮縣民宿736號)歸園田居位於瑞穗台九線外環道旁,距離瑞穗火車站車程約3分鐘,因四面 ...,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