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份工作,內容是吃東西,不知各位會願意接受嗎?
先別急著回答,因為我說的不是米其林美食的評分人員,也不是美食部落客,而是一種18~20世紀初盛行於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斯地區的職業─「食罪者 Sin-eater」。
簡單說一下這份工作的核心概念,就是每個人生前都會犯罪(甚至天生就帶有原罪),為了避免死後因罪孽而無法進入天堂,就有人會擺出與罪孽相對應的食物,然後花錢找人把這些食物吃下去,這也象徵死者的罪孽被當人吃掉並轉移,也就是說:食罪者是背負他人罪孽的職業。
既然是吃下罪孽(而且工作越久就代表罪孽累積的越多),食罪者的社會地位自然低落且備受歧視。我自己是沒有查更多相關資料(因為我英文太爛......啊,我真心覺得自己應該要提升外文能力,這樣才能讓我在資料閱讀上擁有更廣的視野),並不清楚大部分食罪者的生活狀況。但我不禁想到:在糧食缺乏的年代,食罪的工作非但能攝取到食物,並且還能領有小費,那在業務鼎盛的年代,這其實不是一個沒面子但裡子豐厚的職缺嗎?
(概念有點像中國古代執行死刑的劊子手,因手刃人命,也是讓當時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劊子手是門技術活,除了本來就有給薪水,通常還會有額外的灰色收入。像是:死者家屬塞錢,希望能讓受刑人乾淨俐落的被處刑好減少痛苦。又或者,死者家屬會希望劊子手在斬首時,不要把頭完全斬落,而是能留下極少的皮肉相連,這樣可保有全屍,讓受刑人在死後世界不至於因有身體殘缺而繼續受到歧視。又或者,以前人相信用饅頭沾上受刑人的血可以治百病,劊子手就可以靠著「血饅頭」而賺額外收入。
事實上,法國歷史上就有著名的劊子手家族─桑松家族,雖然因代代相傳的職業讓旁人聞之色變,但靠著各種合法或是額外收入,桑松家族卻也相當有錢。)
話說我會知道「食罪者」這個職業,是因為出版社找我閱讀了名約《食罪者》的小說,這小說有兩點在一開始就很吸引我。
一個就是我前面所說,用吃的去承擔他人罪孽,而且不同罪還要吃不同東西,像是:心懷怨恨要預備燕麥粥、搞外遇要預備葡萄乾、強姦兒童要預備羔羊頭......說真的,如果熟知罪孽對應的食物,而且食罪的過程又是公開狀態,旁人可以從食物就能了解死者最隱諱的人生事蹟ㄟ。而且我前面提過,以往的糧食是普遍缺乏的,肉食更是平民極少數才有機會享用的食材,那食罪的過程純以物質層面來說,豈不是種舌尖上的享受嗎?
另一個,則是作者一開始介紹這部作品所處的架空歷史時代,雖然人名都被改變,但我發現......這不就是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時代?而且隨著情節出現,還會出她老爸─亨利八世,以及亨利八世娶過的六位皇后的事蹟?WOW,這可是一段相當狗血以及神扯的英國歷史呀!
話說,我自己突然有個聯想,那就是食罪者必須吃下相對應的食材。像:羔羊腿、鴿子蛋、麵包、鮮奶油......這些我自然不成問題。甚至像內臟類的食材,也是我的最愛。但如果罪孽對應的食材,正好是些噁爛食物,比如說:茄子、苦瓜、芋頭、三色豆中的青豆、芹菜、芹菜、芹菜......踏馬地芹菜!在有人付錢的情況下,大家會願意吃下去嗎?
(我事先聲明喔,沒人可以逼我吃芹菜!那怕ㄕ父、ㄕ娘要我吃,我都不可能甩他們!)
總之,我們進入到重點環節吧,抽獎了!
這次的獎品是充滿英國歷史以及偵探色彩的小說─《食罪者》,如果想獲得本部作品,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在文章底下留言「食罪者,________本身就是一種罪孽呀!」而空格則填上你本人最痛恨的一種食物。(說真的,別人給你錢,各位會願意吃下你最痛恨的食物嗎?重點是每天吃好幾頓的那種喔,雖然每頓都會給錢就是了。)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幸運的朋友,各位要是感興趣,不如來試試手氣吧。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251
#食罪者
#高寶出版
#我事先聲明那怕給我100萬台幣我都不打算吃芹菜
#各位知道芹菜是多麼噁心的一種東西
#要我吃芹菜這種東西_得加錢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光的闇影」介紹 訪問作者:施又熙 內容簡介: 如果在多年後,我們終將能夠凝視時代的闇影,向著光飛去,那麼所有的悲苦與脆弱,是否都可以在書寫之中得到救贖? 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二代女性的施又熙,繼2017年《向著光飛去》首部曲,以動人的愛情故事勾勒出時代悲劇的...
殘缺小說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琴子捏造了一個個有邏輯的虛構說詞,讓人們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實】#讀者投書
本作在劇情上主要是講述一名身體殘缺的異能少女岩永琴子,與不死身的男主角一同解決各種怪異的故事。但兩人解決怪異的方式與自身的異能關聯性偏低,而是依靠合邏輯的「虛構推理」來消滅「都市傳說」。
而在〈鋼人七瀨篇〉裡,琴子解決這個都市傳說的劇情上,運用了後結構主義的概念。琴子捏造了一個又一個虛構但又合於邏輯的「事實」,讓人們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實: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虛構推理 #推理小說 #後結構主義
殘缺小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日本動漫和電玩裡面偶爾會出現全身纏著繃帶的角色。
先不說它的來歷為何,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是《神鬼傳奇》(The Mummy)系列電影登場的木乃伊,有著不死之身的印象。
聽說大約在一九九零年前後,日本小學生之間流傳著一個恐怖的學校怪談,就是全身纏著繃帶的繃帶怪人(トンカラトン),那時候鹿島小姐傳說又開始流行起來,鹿島小姐第一波掀起話題熱潮是一九七二年,過了幾年的時間,話題退燒,慢慢沉靜下來,人們就很少提到鹿島小姐。
後來出現了裂嘴女傳說和人面犬傳說,但不知為何鹿島小姐又死灰復燃,有很多人是頭一次聽到鹿島小姐的故事,身為怪談研究家的吉田悠軌描述了他當時還是小學生,聽到同學們都在談論鹿島小姐的故事,這時候進入第二波流行期,有人說如果沒有好好回答鹿島小姐的問題,就會被奪去雙腳,或是以殘忍的手段被殺害,所以小學生都很害怕自己會遇到鹿島小姐。
另外還聽說只要在關鍵時刻說出特定的咒語,鹿島小姐就會消失。雖然第二次流行的時候,雜誌或電視媒體並沒有像人面犬這樣大肆的報導,但是很多小學生都知道這件事,大人們並沒有覺察到關於鹿島小姐的耳語,對於小學生而言則是像夢魘一般的存在。
至於裂嘴女傳說,因為雜誌和媒體的報導將話題的熱潮推至頂峰,變成了全國皆知的都市傳說,日本各地都有人聲稱自己目擊到裂嘴女的出現,正因為媒體的報導,小朋友才逐漸明白,裂嘴女並非真實存在的,而是一種都市傳說,話題才慢慢平息下來。可是鹿島小姐的情況並非如此,它是潛伏在媒體報導之下,在小學生之間廣泛的流傳,雜誌和電視都沒有報導過,所以更讓人感到恐怖,而且持續了好長一段期間。
在都市傳說的流行現象裡面鹿島小姐有著這樣的傳播特質,而知名小說家乙一執導的恐怖片《怨鈴》(シライサン)也延續著這個傳統,讓人不明究底的恐怖感透過人們口耳相傳感染普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彷彿無孔不入的存在,《怨鈴》裡登場的女鬼,讓人們內心說不出來的這種恐懼感,賦予極為鮮明的形象,那個不可以輕易說出的名字,被視為禁忌的名字,只要說出她的名字,或是說出與她相關的故事,她就會如影隨形地跟在身邊並且索命。
聊了那麼多鹿島小姐傳說,究竟它和繃帶怪人有什麼關聯呢?
在松山ひろし的研究專著《鹿島小姐探源》(カシマさんを追う)這本書裡頭有提到,鹿島小姐傳說的起源,一個是身體殘缺的女性,另一個則是二戰後的日本傷兵,這兩種說法在第一次大流行的時候是同時並存的,不過在一九七零年代,聽說日本傷兵的說法給人的印象較為深刻,可是到了一九九零年代,這種說法就慢慢消失了,一方面是這些日本傷兵已經很少出現在街頭,很多年輕人都不曾看過日本傷兵的模樣,所以後來的鹿島小姐逐漸變成身體殘缺的女性,如此單一的形象便深植在年輕人的心中。
怪談研究家吉田悠軌提出大膽的推測,日本傷兵版本的起源說之所以會消失的原因在於,一九九零年代出現的繃帶怪人傳說。大家對於繃帶怪人的基本印象是騎著腳踏車,全身纏著繃帶,像木乃伊的外形,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揮舞著武士刀,唱著「咚~咚~咚卡啦咚」的奇怪歌謠,也因此繃帶怪人也叫做「咚卡啦咚」。如果遇到這種妖怪,他會命令對方:「快說咚卡啦咚」,要是不乖乖照著做說出「咚卡啦咚」,繃帶怪人就會立刻拿起武士刀將小朋友的頭砍下來,如果有照著他的命令,說出「咚卡啦咚」,繃帶怪人就會騎著腳踏車自行離去;此外有可能遇到這樣的狀況,在繃帶怪人發出命令之前,搶先說出「咚卡啦咚」,也會被繃帶怪人用武士刀砍頭,真是相當難纏的妖怪!重點是,遇到繃帶怪人的時候不要慌張,要沉著鎮定,在適當的時機點說出「咚卡啦咚」才會免於被殺害的悲慘命運。
另一種恐怖的情況是,不管你怎麼回答他問題,都有可能遭到殺身之禍,這點和鹿島小姐傳說的問答模式很相似,而繃帶怪人的外形和鹿島小姐日本傷兵起源說的形象十分接近,揮舞著武士刀的模樣也容易聯想到日本軍人。而日本傷兵起源說的由來,其實是二戰後的日本傷兵老人,有的缺了手,有的缺了腳,流落到街頭成為無家可歸的遊民,經常會被當地居民歧視和欺負。
其中有個日本傷兵覺得自己很委屈,聽說把汽油澆在自己身上就點火自焚,因為沒有完全被燒死,而是一級灼傷送進了醫院急救,所以才會全身都纏著醫療用的繃帶,於是有人看見了騎著腳踏車,全身纏著繃帶的怪人手裡拿著鐮刀,想要報復那些曾經傷害過他的人,這就是鹿島小姐的日本傷兵起源說。
恰好這段描述和繃帶怪人的形象很接近,所以才會出現繃帶怪人有可能是繼承了鹿島小姐的日本傷兵起源說的意外發展。筆者小時候看香港作家倪匡的科幻代表作《透明人》,記得小說裡的透明人也是全身纏著繃帶,每到夜晚會出現在陌生人的家門口準備行兇犯案,不知為何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總覺得全身纏著繃帶無法確知對方真實的長相,這種詭異的造型好像會引發生理本能的恐懼感,你不知道面對的是匪徒還是恐怖分子。
筆者與日本小朋友有著相同感受的是,倪匡筆下的透明人和全身纏著繃帶的怪人,兩者都讓人覺得童年陰影是真實存在的戰慄感,遇到怪人的時候千萬要躲開,否則很有可能登上隔天的社會新聞版面,成為下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文字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者
20210911 怪談就像是一種帶有傳染性的故事DNA它會延續下去
殘缺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光的闇影」介紹
訪問作者:施又熙
內容簡介:
如果在多年後,我們終將能夠凝視時代的闇影,向著光飛去,那麼所有的悲苦與脆弱,是否都可以在書寫之中得到救贖?
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二代女性的施又熙,繼2017年《向著光飛去》首部曲,以動人的愛情故事勾勒出時代悲劇的扭曲後,再度以《光的闇影》直視白恐加害者後代的內心,以其溫柔之筆剖析人性的脆弱,展開一場受難者後代與加害者後代的深刻對話。
一如《向著光飛去》是臺灣首部由受害者二代女性來書寫的長篇小說,《光的闇影》也開創了以白恐加害者後代為書寫對象的先例。小說中,作者不斷反覆的強調,唯有勇敢的看進陰影,才能溫柔的承接悲劇,並且原諒脆弱。也因為相信終有光明,苦難的路必有到達盡頭的一天。
-------------
當有人沾沾自喜的以監控同學為業獲取大量獎金時,楊怡,一位白色恐怖時期退休特務的孫子,卻懷抱著贖罪的心態面對台灣社會,面對著最愛的爺爺,他過往不可說的秘密是楊怡一生難以擺脫的原罪。
身為劇場舞台設計師,張玟文卻總是畫著殘缺的人體。她的父親曾經是戒嚴時期警總的軍醫,當父親含恨而終,沒有人知道他在那個鬼神不近的地獄做些什麼,這個遺憾卻逼得張玟文走上絕路,幸得戲劇治療師周慕夏相救。
因為一次的催眠治療,李少琪想起自己的軍人父親對自己的耳提面命,不要跟別人說話、放學就要趕快回家,外面的人都不能相信….但他的父親是1947年三月在基隆港屠殺台灣人的人嗎?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在年過六旬的李少琪身上留下烙印。
童年在黨國手段下被刺殺重傷倖存的柳絮,與意外得知自己也是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周慕夏,將要如何面對加害者後代?一心想要贖罪的楊怡,如何面對真相的打擊?當他以為再也難以直視自我的時候,周慕夏告訴他,這條苦難的路一定會有盡頭的……。
但是盡頭在哪裡?面對時代的悲劇,又要如何償還?
作者施又熙繼2017年《向著光飛去》首部曲,以動人的愛情故事勾勒出時代悲劇的扭曲後,再度以《光的闇影》直視白恐加害者後代的內心,藉由其溫柔之筆剖析人性的脆弱,展開一場受難者後代與加害者後代的深刻對話。
作者簡介:施又熙
臺北大學社會所碩士班,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學士。原名施珮君,2012年改名。1969年生於高雄市白色恐怖家庭,一生與知名父母有著難以擺脫的糾結,矛盾的情緒每每在作品中不斷呈現,專擅刻畫人性,無盡黑暗處仍可得見溫暖陽光。
2013年首度嘗試舞台劇劇本,啼音初試即獲獎,作品並於2014年台北嘉義兩地公演。
目前除專職寫作,亦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素養講師,同時教授書寫療癒課程、精神障礙者家屬教育團體,並以文學、人權與轉型正義及心理衛生等相關議題受邀於各地演講。
著有長篇小說《寒淵》、《向著光飛去》、《五芒星的誘惑》、《月蝕》;散文集《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勇敢》、《風與南十字星的對話》;傳記文學《台灣查某人的純情曲—陳麗珠回憶錄》;劇本《多桑的百合花》。
作者粉絲頁: 施又熙。書寫療癒
出版社粉絲頁: 斑馬線文庫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殘缺小說 在 Marc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琉璃美人煞》宣佈開機了,這部劇是改編自十四郎的同名小說,由袁冰妍、成毅領銜主演,劉學義、張予曦、白澍聯袂主演。
原著憑藉高甜與高虐的故事情節圈了不少粉,評分更是高達7.8,不知翻拍成電視劇能否帶給我們同樣的驚喜呢?
在人物設定和劇情走向來看畫風唯美,服化道方面也充滿仙俠韻味。
此外,十生十世的虐戀也成為該劇一大看點。
講述了在前世陰謀與現世詭譎的雙重壓力下,天生殘缺的少女璇璣 (袁冰妍 飾)在不斷恢復六識的過程中,前世記憶逐漸被開啟。
而白澍飾演的騰蛇原是天界神獸,機緣巧合下成為了璇璣的靈獸,離澤宮少主司鳳(成毅 飾)誤闖明霞洞陷阱,與在明霞洞思過的璇璣一見如故.
四年後,鄔童聯手魔教意圖稱霸武林,璇璣與司鳳攜手一起對抗血雨腥風,最終將惡勢力伏誅。

殘缺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性盲症患者的愛情」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周美珊
內容簡介:
暗黑童話狂想曲
一部充滿提姆•波頓式暗黑美學的小說!
八篇如BBC迷你劇一樣精彩的故事!
「她從幕布後面走出來。我從未見過更美的乳房和胴體。」
戈黛娃夫人帶著世界上最美麗的線條突然來訪,要求「我」為她拍下一張巨幅裸體照後就人間蒸發……
「我會一次次重新啟動你,等待你睜開眼,聽你叫:爸爸。」
若說造物弄人,那機器人的造物者是誰?他們的命運由誰決定?
「遇到你以前,我眼裡的人不分男女。」
患有性盲症的男子在27歲那年看到了他世界中唯一的女性「伊娃」,「伊娃」走進了他的世界又突然從他的世界裡消失,再出現的時候卻……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著一個怪癖者……
性盲症患者的愛情》八則短篇,寫著荒謬與暗黑、完美與殘缺、愛與自殺、命運與童話,每一篇都是經典的重新詮釋。書裡的那群人,有著怪癖卻也同時對生活一往情深,如同吃著棒棒糖的安娜貝爾般,恐怖,卻也甜美著。
作者簡介:張天翼
張天翼,曾用名「納蘭妙殊」,女。英文學士,古典文獻學碩士。歷獲首屆中國文學創作新人獎、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第二屆朱自清文學獎等獎項,已出版兩本散文集《世界停在我吻你的時候》《愛是與水和星同行的旅程》,兩本小說集《黑糖匣》《荔荔》,有作品改編為電影。做過影評人、電影記者、編劇,最終選擇以寫小說為生,現為自由職業者。熱愛郁金香、秋雨、螃蟹、跑步、電影、童話、足球、海島和丈夫。耽於幻想,耽於每一次從紙上出發、前往人類心中和宇宙盡頭的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