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星III》冠軍趙祥誠落實加盟寰亞 】
一年容易又《造星》,ViuTV皇牌綜藝節目兼真人騷《 #全民造星IV》早前正式開始製作,並成功邀請 #許廷鏗 與 #梁祖堯 擔任導師,日前他們經已和製作團隊一起完成參賽者的面試工作,相信很快就會對外公布入圍名單。
另邊廂,自《全民造星III》總決賽於去年12月26日結束後,「終極十強」轉眼已「畢業」7個月,他們除了不定期參與ViuTV的《囝囝女女730》節目主持工作外,過去一段時間,各自都有工作在身,不少更有新作品推出:亞軍陳葦璇新歌《本日終了》於比賽結束後很快便推出;葉巧琳(Mischa)則先後有《浸浴》、《怪物(心獸Version)》和《心獸(怪物Version)》三首新歌派台;「雲姨」雲浩影(Cloud)則擔任「譚仔雲南米線」的產品代言人,最近又「處女下海」參演電影《深宵閃避球》;李靜蓮(Alina)正式改名李炘頤,並簽約ViuTV,成為該台八大重點推介藝人,完成節目《嫌疑事件簿》和劇集《IT狗》後,近日主力參與品牌活動,包括為譚仔雲南米線擔任產品代言,稍後將會參演新劇。
至於季軍陳毅燊(ANSONBEAN),早前決定休學,落實簽約由寰亞傳媒集團、天下一集團、Styl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合組的「Cool Style」,成為旗下第一位藝人,除了為雀巢「DRUMSTICK」甜筒拍廣告外,已於七月底(26/7)在灣仔渡輪碼頭舉辦大型宣傳活動,為新歌《CRUSH》造勢。(《CRUSH》MV:https://bit.ly/3xLZ2eG)
_
講來講去,冠軍趙祥誠(Ben)呢?事實上,阿Ben除了擔任林二汶演唱會嘉賓、參演風車草劇團的《通菜街喪屍戰》和ViuTV的《ViuTV五周年:繼續向前》,偶爾出席品牌活動和接受媒體訪問之外,是否真正入行成為全職藝人,好像沒有明確答案。及至早前(22/7),終於傳來好消息。現職寰亞傳媒集團媒體及娛樂事務副總裁的資深傳媒人梁爾紋(Mavis),在其個人Instagram公開一張自己與阿Ben和ANSONBEAN的合照(https://bit.ly/3fZkKWj) ,他們齊齊豎起拇指,附以圖片說明:「終於兩條仔都係我嘅!歡迎加入寰亞大家庭。開會又開會!好快有新歌聽。」換言之,繼《全民造星III》之後,阿Ben與ANSONBEAN於「寰亞唱片」再度聚首,更是鄭秀文、鄭欣宜、馮允謙、王菀之與C AllStar的「同門師弟」。
########
【 全民造星III系列 】
*黃劍文離開ViuTV後旋即參賽:
https://bit.ly/3dMZoJu
*《亞洲星光大道》「班長」11年後再參賽:
https://bit.ly/2HNoDjD
*《造星II》劉瑞祈無緣入十強,第三屆再戰:
https://bit.ly/3mPn1Wc
*《造星III》Timo率先彈起:
https://bit.ly/3qabnXq
*大熱AnsonBean表現超班竟然要入復活區?:
https://bit.ly/2JpowuO
*Timo與花姐拍銀行廣告殺入決賽有著數?:
https://bit.ly/3mkxPLc
*《全民造星III》20強其中一位參賽者曝光:
https://bit.ly/3gdCKva
*《全民造星III》第二輪小組對決B2 VS A3好睇到喊:
https://bit.ly/3gcFwRt
*無綫變陣硬撼《造星III》:
https://bit.ly/2JKUYIx
*《還不夠遠》的重量 ── 超越競賽的謝幕:
https://bit.ly/3lZyAID
*第三輪小組對決B組弱點盡露:
https://bit.ly/3ndg4Ok
*張進翹、顧定軒演BL劇場締造香港電視史:
https://bit.ly/2JULMRV
*A組就是香港人 ── 極催淚的華麗畢業禮:
https://bit.ly/3aeWmhH
*CY隨時「懵下懵下」入十強:
http://bit.ly/3p3zPs7
*黃劍文過萬元「牛袍加身」唱《我們的愛》:
https://bit.ly/3pnOXRd
*CY「大個仔」感言搞喊KP:
http://bit.ly/2KCPnnQ
*總決賽評判團「暴龍哥」竟然冇份?
https://bit.ly/3pup02J
*《造星III》十強專訪:
http://bit.ly/2M8aAH3
*《全民造星III總決賽》收視近7點:
https://bit.ly/2XmJoK5
(1408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全民造星 #全民造星III #VIUTV #趙祥誠 #ANSONBEAN #寰亞 寰亞音樂 Media Asia Music 林珊珊 Sandy Lamb Lam & Lamb Entertainment Ltd. 造星評議會 - 全民造星討論區 William on the way 快樂的 浪遊旅人 做乜膠睇電視 港人講電視我讀德書少。
毅傳媒改名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起來寫】日本的陰暗面:部落民『穢多、非人』歧視現象與文學描寫 //鄭雋立
.
前些時候,『鬼滅之刃的文化導覽』提到日本對「鬼」的定義(兇惡的活物)是先民對野蠻人的想像,有讀者詢問是否與部落民「#穢多」階級(えた,eta)有關?雖無明確關聯但頗有討論價值。本文將淺談古代賤民階級的形成脈絡、現代仍存在的不平等、文學作品描寫的實例。日本雖貴為文化與自然資產寶地,但也暗藏諸多不光彩的面相,適度理解可避免過度浪漫的想像。
.
■ #古代封建階級的最底層
.
文獻可考的「穢多」最初始於平安時代《和名類聚鈔》記述的「屠兒」(えとり,etori),即『屠宰牛馬之肉作為鷹雞之餌』的卑微職業,鎌倉時代《名語記》則加上了通常「居住在河邊」的特性。江戶時代為止,社會階級已定型為「教化階層、武士、百姓、町人、賤民」(王歡歡,2016),此時文獻明確地將賤民定義為「穢多、非人」(eta、hinin),由此可見,穢多顯然不是溫羅或酒吞童子那樣驍勇善戰、神出鬼沒的野蠻人,而是在特定地區從事著屠宰、皮革、殯葬…等職業的 #古代賤民聚落;「非人」則有乞丐、流浪賣藝人、奴隸或痲瘋病患的說法。賤民卑下的程度,據說遭武士階級「試刀」殺害也完全不會被追究。
.
■ #階級意識仍持續侵害後裔隱私
.
由於佛教與神道教觀念,民眾通常將從事屠宰、皮革業的人家聯想為與血肉共處的「#不潔」職業,加上環境貧困,導致歧視根深蒂固,並被迫與其他階級隔離,不能與平民直接接觸,甚至不得到學校受教育(林燕婷,2014)。明治4年(西元1871),政府廢止封建制並正名「穢多、非人」為「#部落民」,但因為穢多為世襲制、聚落雖有都市重劃但有地緣可考(幾乎是常識,如 #大阪西成區 ),後代縱使融入社會仍在檯面下承受各種排擠,1970年代,人權團體「#部落解放同盟」揭發黑市流傳著徵信社蒐集的『部落地名總鑑』(黑名單)供企業與大學剔除部落民,人權團體雖成功倡議促使政府立法禁止,社會上仍不時傳出婚姻、就學、求職遭「暗中清查家譜的案例」。
.
■ #現代社會概況
.
網路常有證據不足的文章,猜測與祖先職業有關的奇特姓氏(例:犬飼、豬股)就是部落民,實則不然, 1963年琦玉縣女學生遭侵犯棄屍的凶案「#狹山事件」,遭冤罪的養豬業者石川一雄(部落民後裔)便是一例,法律界普遍認為歧視心態使警方便宜行事。據筆者在日友人(30代,留學後任服務業)轉述當地同事看法,融入職場的部落民後裔會設法隱藏血緣,改名、搬家,也有搭電車故意迴避家鄉(聚落原址)後繞行返家的狀況。
.
據「部落解放同盟」1993年報告指出,真實存在的部落民全日本約有300萬人。BBC記者Mike Sunda(2015)報導也提到部落民的血統、外貌與一般人並無差異,在屠宰業有許多工人便是其後裔,算是相當體面的職業。他們在 #東京芝浦市肉品市場,以匠人級的嫻熟技術與巨大的勞動量處理高級和牛、享譽國際,但也諷刺地不斷收到動保團體與素食者的抗議信。
.
■ #部落民歧視在現代的變異
.
Mike Sunda也在報導指出,2009年Google Earth在衛星地圖標出了東京、大阪的部落民聚落原址,遭日本民眾劇烈抗議,有部落民支持者認為不該在國際上公開、也有人表示不希望住家地緣扯上關係。證明了血緣仍然是個「櫃子」(人權運動家住田一郎用「come out」形容這種處境),縱使人權組織能涉入政治、立法反歧視並提供救濟金(住田一郎,2014)、開明的青年世代與學術界也樂於接納,但作為後裔的當事人仍 #無從得知哪裡暗藏著保守主義者的異樣眼光(例如企業主、結婚對象的家族),這種封建遺毒構築了台灣人難以想像的 #潛在焦慮。
.
■ #明治時代的文學描寫
.
作家島崎藤村1906年長篇小說《#破戒》描寫成為小學教師的部落民「瀨川丑松」獲新平民身分後的境況。彼時許多地區因不願改革而爆發抗議(反解放起義、公寓驅趕、反對通婚、強迫徵稅與兵役),故事開頭就寫出大財主因為穢多身分曝光被驅逐的慘狀。丑松離家前被父親告誡應「隱藏身分」,提防學校白色恐怖般的監視及派系鬥爭。鼓勵了主人公的思想家「豬子蓮太郎」便是穢多身分曝光遭免職的學者,丑松與蓮太郎之間的友誼也不斷在父親囑咐的「守戒與破戒」中掙扎,形成了 #本我與自我的拉扯 而貫穿整部作品(楊姣、羅明輝,2016)。
.
前述Google Earth引起的巨大反彈,恰好證實明治改革並未消弭保守主義的反動,「新平民」充其量只是假友善的蔑稱、一種「我把你當人看」的偽善修辭。即便在思想進步的現代,日本這方面的敏感與禁忌仍然存在,也難怪筆者好友會從同事的態度得出「心照不宣、不惹事就好」的結論(據說詢問時氣氛尷尬)。
.
■ #黑道與人權組織
.
此外,部落民也常往黑道發展。在日從事犯罪報導20餘年的美國記者Jake Adelstein指出黑道組織成員有高達三分之一比例是部落民,這是因為黑道不計出身低、對忠誠者予以庇護。大家不妨對照1960-1970年代美國性別運動的背景,同志族群往黑道在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經營的 #石牆酒吧 聚集、尋求慰藉的現象。
.
但黑道也常反過來濫用 #部落民補助制度 ,表面上與人權團體一起抗議歧視,檯面下則榨取暴利讓成員坐享優渥生活(陳毅龍,2019)。部落民除融入一般職場、投入屠宰業「操舊業成達人」與皈依黑道外,也有無法融入社會而靠補助金度日、甚至露宿街頭的極端案例。政府基於愧疚與補償心理,通常會默許黑道的牟利行為。
.
■ #結語
.
身在台灣,不時也有不同類型但脈絡類似的狀況,我們不妨借鏡這些「他山之石」,看看能為自己土地上的弱勢議題做些什麼。
.
■ #延伸閱讀
.
◆李長潔:[聖與俗] 熱鬧的四条河原町,與卑賤的河原者
(早年賤民階級的其中一種形象)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796939963826964
◆鄭雋立:鬼滅之刃的文化導覽(一):鬼的起源、鬼退治物語的敘事原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03622909825328
.
|
■ #參考文獻
.
01.Mike Sunda.(2015).”Japan's hidden caste of untouchables”.BBC News. 23 October 2015
02.住田一郎(2014)〈部落問題解決に向けた被差別部落民の当事者責任: 全国水平社創立90 周年を迎えて〉《関西大学人権問題研究室紀要》 2014
03.王歡歡(2016)〈關於日本近世“被差別部落民”的若干問題考察〉
04.楊姣、羅明輝(2016)〈解讀《破戒》——以瀨川丑松的焦慮心理為中心〉
05.林燕婷(2014)〈破戒:破除賤民歧視〉《喀報》第203期
06.陳毅龍(2019)〈你賤民,你全家都賤民!歧視代代相傳、隔離在「非人」社區…揭日本社會禁忌「部落民」傳統〉《風傳媒》2019.07.17
07.部落解放同盟官方網站:www.bll.gr.jp(2020.12.05瀏覽)
毅傳媒改名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1%勝算的抗爭 反送中運動者 香港憤怒青年
(編按:本文執筆人李怡先生,是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八十三歲的李怡,曾經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為《九十年代》政論雜誌,亦是香港《蘋果日報》的專欄作家。李怡文章廣獲港、台兩地,老、中、青讀者喜愛。)
全世界大多數社會的年輕人,都有憤世嫉俗的傾向,原因是人類社會基本上是不公平的,而年輕人對不公平還未能適應。年輕人的憤怒與激進,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十九世紀美國著名演說家Henry W. Beecher 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保守,這個國家就敲起了喪鐘。」
二○一九年六月,大規模爆發的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中,發揮帶領作用的年輕人並不特別憤怒。沒錯,他們心中固然有團火,尤其在警察施加百倍暴力之下,不過,在勇武抗爭中,他們也表現得極為冷靜、理性。無數影片看到被捕者在被警察扯去面罩、反手扣起時,露出的都是溫和、善良、堅毅、知性的面容,而且是一張張美女俊男的臉。
香港年輕人有憤怒的理由。在十年前,本土思潮在年輕族群中興起時,面對香港社會受到中國人的難以容忍的侵擾,他們用稍為激烈的方式對抗;在2016年農曆年他們提出「以武制暴」的口號和行動。本土思潮與勇武抗爭,除了受到政府鎮壓,也受到民主派的公開反對。在年輕人為香港利益抗爭的時候,年長者不但沒有站在他們前面遮風擋雨,還在他們後面扔石頭。他們理應憤怒,理應不再理會「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民主派了。但在反送中開始的和理非遊行前,年輕人主動在全港各區動員市民參與,於是才有6月9日的百萬人遊行的壯觀景象。也因為百萬人上街而林鄭政權仍然置之不理,才掀起連綿至今無休無止的抗爭,並引動全球關注與聲援。
香港許多人懷念英國殖民地時期的文明管治。但年輕人智勇雙全的抗爭不是因為「戀殖」, 1997年他們之中許多人還沒有出生,有的才幾歲大。年輕人的抗爭甚至也不是反共,他們大部分對中共的統治沒有太多的感覺。學校有安排學生去中國交流,中共也有意識向他們洗腦,但他們的感覺那是另一個社會另一個國家。
年輕人經歷的,是一國兩制從開始運作時仍然保留着絕大部分原有制度特點的文明社會,逐漸銷磨,逐漸淪落,自由在傳媒紛紛向權力靠攏之下流失,司法在中共「釋法」和政府檢控明顯偏頗之下墜落。經歷近十年無效的「和理非」抗爭而換來對香港人權的更兇惡的侵犯之後,他們在反送中運動中,開展了「玉石俱焚」的抗爭,明知對抗中國強權的勝算只有0.1%,他們常說的是:「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即香港淪亡,也要拉中國陪葬。
台灣過去爭取民主,是爭取還沒有得到的東西;香港年輕人帶領的現在不分老少的抗爭,是力爭已有的東西不讓它失去。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一隻狗已經咬住了一根骨頭,你要強搶下來,它是會拼命不放的。
許多年輕抗爭者,都是香港的中學名校或知名大學的優秀學生,為了參與這場運動,他們的學業或受影響。在國際社會普遍唯現實利益是尚的趨向中,香港年輕人特別珍惜台灣對不自量力的自由心靈的關注。台灣的關注是對香港年輕人的最大鼓舞。(台灣《今周刊1201期,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