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了母奶就沒營養了嗎?]
中醫師吳孟翰
前陣子鈺萍醫師接連遇到幾個產後月經來潮後,哺乳媽媽的中醫師跟她說,月經來潮之後的母乳就沒有營養了,建議媽媽斷奶。陳醫師覺得很奇怪,中醫是否有存在這樣的文獻記載或是理論?
乍聽之下相當違背常理與現代科學的說法,但老實說,若從中醫對於女性身體知識的推演而言,似乎又可言之成理。中醫的卷帙浩繁,各家各派的典範甚多,同時菁英醫學階級與其書寫與民俗醫療之間又有密切的互動:菁英階級的醫學知識常取自並回頭滲透於民俗醫學中 ,這種說法是否與民俗禁忌相關,亦難以分解。此外,中醫的氣血陰陽、五行的理論有其循環性,因此,要證明沒有這個說法甚至比證明有還要來得迂迴與不易。
考唐代的《諸病原候論‧月水不通候》中記載:
手太陽小腸之經也,為腑主表;手少陰心之經也,為臟主裏,此二經共合,其經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主,14歲開始女子身體中的血,在平時以月經的形式表現,而在懷孕候變化成胎盤,聚而養胎,產後血則化為乳汁以哺育幼兒,因此在哺乳的時候沒有月經。或許來自於這個理由的擴大解釋,認為月經來了之後,乳汁的營養就會減少,而請媽媽斷奶。
婦科典籍中對於乳汁的關切多半以乳汁缺少或是壅塞不通所造成的病症,或是因為氣虛造成的乳汁自出等,或是乳腺炎、甚至是乳癌的問題 ,這些領域的文獻對於月經與乳汁的理論基礎皆未離開《諸病原候論》與宋代開始,所建立的具性別差異的身體觀,並且未提及有關月經來潮之後乳汁的問題。相對在中醫幼科的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豐富的哺乳的建議,包括了哺乳媽媽身體狀態對於乳汁的影響、哺乳的手法、哺乳時的禁忌等 。較特別的是,中醫相當重視乳汁的品質、哺餵的技巧、哺乳量與時間。在乳汁的品質方面,中醫除了認為女性以血為主,同時女性的身體易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特別是鬱怒、憂鬱等 ,而這些偏差的精神狀態會影響乳汁的成分,對於幼兒會有不利的影響,因此除了一些外感疾病;如發燒等狀態下不要哺乳之外,在生氣、性行為、飲酒或是懷孕時亦不要哺乳,同時要避免「熱乳」、「寒乳」或是隔夜的「宿乳」,早晨哺乳時要先將乳房中的隔夜乳汁擠去 ,並未提及產後月經來潮對於乳汁品質的影響,或是將月經期當作是哺乳的禁忌。
曾世榮在《活幼口議‧議哯乳》中認為:
初生與周之兒,胃氣未備,穀食未登,全藉吻乳,怏如無恙,自然臟腑充,百脈順,肌體壯,神氣清,幼幼失乳如人絕食,食為根本,資養性命,豈可絕乎乳?
中醫認為小兒到一直到周歲,腸胃的機能尚未建立,要藉由哺乳才能安然無恙,過小的小兒斷乳有如成人絕食,會危及性命。傳統中國哺乳的時間長,極少早於一歲,並多半至兩足歲才斷乳 ,其建議與當代的母乳哺育論述類似,除非有母親因為疾病或是懷孕,才會建議斷乳 ,若因故無法哺乳的婦女,如缺乳等,常會延請乳母,再不得已也有食用動物乳汁的建議,如豬乳、牛羊乳等,但這都是在不得已的狀況下為之。
由中國古代的人口學的研究,我們發現古代女性生產的的間隔大約在2-3年左右,平均生育5.2個子女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產後月經來潮的時間差異頗大,若前六個月全母乳哺餵,之後白天有搭配副食品,僅在夜間哺乳的媽媽,月經大約在1-2年後來潮,而月經期前或經期的第一、二天,幼兒會有拒絕或是不願吸奶的現象,同時在經期的母親產乳量亦略微減少,然而在經期後會回復 ,因此若由平均生育間隔與中醫對於哺乳的建議而言,古代應該會有許多的母親在月經來潮後又繼續哺乳,直到在度懷孕後,讓才讓幼兒離乳,不論是自願或是被迫。
現代中醫兒科學教科書認為斷奶一般以8-12個月為宜 ,與現行的哺乳建議有所差異,但從前後文看不出為何如此建議,亦未提到與月經來潮相關的說法,因此筆者認為,月經後母乳缺乏營養應這個觀點非傳統中醫的說法。然而本考察的知識範圍未擴及到傳統民間婦女實作,或是在清末民初時由西方傳來的醫學知識,這些部分尚有待整理。
圖:協和婦女醫院溫柔生產室98%完工!
母乳哺餵 文獻 在 護理師cc×跟你說懷孕234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嬰兒濕疹其實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小兒科醫師跟我說初期好好的保濕保濕再保濕,看文獻說母乳哺餵可以預防異位性皮膚炎,但若是媽咪飲食中飲用到含有過敏食物,還是會通過母乳造成寶寶皮膚炎的發生,所以飲食真的很重要!面對異位性皮膚炎寶鼻最重要的是保濕以及飲食攝取及環境衛生。
大家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很受用哦~😉😉😉😉
🚪: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396-黃瑽寧:四個戰術,對抗異位性皮膚炎/
#AD #異位性皮膚炎 #濕疹 #現在台灣好多寶寶都有異位性皮膚炎啊啊啊啊
母乳哺餵 文獻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副食品越早餵越好,甚至吃到一些易過敏食品也沒關係?
難怪阿公阿嬤帶大的孫子比較漢草勇健XD
重點就是:適度均衡攝取,越限制越慘!(一堆寶寶粥表示⋯⋯)
早點吃花生,會容易花生過敏嗎?這是今年美國過敏免疫大會AAAAI 熱門議題之一;其實早點吃花生,較不會花生過敏,而且可以持續保護;另外早點吃高過敏副食品,也較不會過敏。
花生過敏一直是西方人重要的健康議題之一,動輒可能會有嚴重到致命的過敏性休克發生、就像電影、偵探小說常演的殺人手法;而且發生率在過去10年持續上升2倍,總人口發生率高達3%。
因此,花生過敏預防、治療等相關研究一直都不少,目前還在舉行中的美國過敏免疫年會中,針對這個議題,有不下20場的相關會議,把其中最重要的三篇文獻整理如下跟大家分享第一手消息,三篇都是期刊高居第二名新英格蘭雜誌中2周內發表的文章、其中兩篇更是新鮮熱辣、兩天前才出爐的文章,今天美國的新聞也有報喔:
先說結論:最早4個月,最晚滿11個月大前吃花生,到五歲時有花生過敏機率比不吃來得低,而且即使五歲時停吃一年花生,六歲時過敏的機率還是比較低;純母奶的小孩3個月大開始吃常見高過敏食物,會比6個月大才開始吃,對花生、蛋的過敏機率較低。
1. LEAP study:
第一篇是針對高風險(蛋過敏/濕疹) 4到10個月嬰兒,分成吃花生(每週6克)與不吃花生兩組,吃到五歲大時比較兩組花生過敏的機率,發現:吃花生組過敏機率10.6%, 遠低於不吃花生組的35.5%(見圖1);且吃花生該組產生”花生適應性” 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較高
想看更多: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414850
2. LEAP-on study:
有鑒於之前一些類似的減敏治療(每天給少量過敏原讓身體產生耐受性)在治療期間反應良好,但停止治療後就會逐漸失去效果;此研究繼續上述研究,將前一個研究中的吃花生與不吃花生兩組,從前面研究停止年紀的五歲,繼續追蹤一年到六歲;特別的是,這一年兩組都不-准-吃-花-生!!!在停吃花生一年後再給兩組吃花生比較兩組花生過敏的機率,發現:即使停吃一年,吃過花生的小孩(好像吃過啥仙丹XD)過敏機率4.8%,仍然遠低於不吃花生的小孩: 18.6%(見圖2);且吃花生組有很高的”花生過敏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比例較低,產生”花生適應性” 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較高
想看更多: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14209
3. EAT study:
問題來了,如果說前面兩個研究要解決的、是高風險嬰兒如何減少花生過敏機會;那可能會有家長想,那我們這些過敏風險低的一般族群呢?還有,只有提早吃花生有幫助嗎?其他高過敏食物這樣做有幫助嗎?
家長的願望,Michael博士聽到了(XD),他為此設計了這個EAT(吃吧吃吧XD)研究:一樣兩天前才剛出爐的文章,而且還針對純母乳哺餵的嬰兒:針對餵母乳的3個月大嬰兒依照吃六種常見過敏食物(花生、熟蛋、牛奶、芝麻、白魚、小麥)的時間隨機分成兩組:3個月大開始吃 vs 6個月大開始吃,追蹤到1-3歲不等,比較兩組對上述六種食物過敏的機率。接下來的結果有點小複雜:
如果用比較嚴格(其實太嚴格: ITT)的統計方式:兩組間並沒差別
如果用比較合理(PP)的統計方式:任何一種食物過敏的機率,3個月大就開始吃2.4%,會比6個月大才開始吃7.3%,要來得低(圖3);如果把六項拆開來看,早點吃(3個月)會比晚點吃(6個月)對花生、蛋過敏的機率來得低(圖4,5);這裡的花生量,大概是每週2克。
想看更多: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14210
個人結論:If you fear to try,you fail to tolerate (如果不早點試過敏副食品、就沒辦法產生免疫耐受性)。
可惜花生過敏畢竟在東方人算少數,但蛋過敏的結論倒是可以提供一點參考,害怕過敏,就從小的時候開始面對它並適應它,這樣的觀念似乎是正確且適用的,越晚嘗試越慢開始,並不會讓對食物的適應性變得更好,反而會更加地適應不良,然後惡性循環,影響到其他的器官系統,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似乎也可以適用到其他任何的事情上,很多時候,懶得開始,也許就是無法掌握該事物的關鍵,在日後迫切需要該技能時,有心、也無力了;從過敏的形成,似乎也可以看出點人生小道理啊~XD。
母乳哺餵 文獻 在 母乳哺餵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母乳 是提供嬰兒生長及腦部發展最好的食品,好消化吸收又可保護嬰兒免於感染,是兒童健康及發育的基石;建議純 哺餵母乳 到六個月,以後添加副食品並繼續 ... ... <看更多>
母乳哺餵 文獻 在 國民健康署- 【哺餵母乳無負擔!】 大家知道嗎?母乳哺育不僅 ...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貼文內提到"完全哺餵母乳6個月,自然避孕效果好",係依據國際文獻「哺餵母乳可以延遲排卵和月經的恢復,當媽媽的月經還未恢復、寶寶還未超過6個月大、且不分日夜純哺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