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從天堂寄來的生日卡片 病床上寫下說不出的話語,每年透過卡片陪伴女兒長大】#哲看新聞學日文
-
■天国の母から誕生日カード、17歳少女「いつも笑顔で」…生前に託した「20歳まで毎年娘へ」|#読売新聞
■天堂上的母親寄來的生日卡片,17歲女兒:她總是笑臉迎人 生前託付給律師「請每年寄給我的女兒直到她20歲」|讀賣新聞
-
🇯🇵5歳で母親を亡くし、松山市の「ファミリーホーム」で暮らす高校3年生の梨菜さん(17)の元には毎年12月の誕生日、「天国のお母さん」から手紙が届く。母親が亡くなる直前、病を押して筆を執り、弁護士に託していた。この12年間、つらい時も悩んだ時も、支えになったのは母親の言葉だった。梨菜さんは来春高校を卒業し、同じ境遇の子どもたちを支えたいと、児童福祉司を目指して一歩を踏み出す。(喜多河孝康)
🇹🇼5歲喪母,住在松山市的社福中心「Family Home」裡,今年17歲、高中三年級的梨菜,每年一到12月她的生日當天,都會收到來自「天堂上的媽媽」寄來的卡片。梨菜的母親在病逝前抱病提筆寫下多張卡片,並託付律師交給梨菜本人。這12年間,無論是痛苦還是煩惱時,母親的親筆文字總是支撐著梨菜。梨菜明年春天就要從高中畢業,她想幫助跟她境遇相同的孩子們,所以決定以兒童福祉司為目標踏出第一步。
-
🇯🇵母親の順子さんは子宮頸がんを患い、梨菜さんが5歳だった2009年6月、34歳で亡くなった。父親とは1年前に離婚し、神戸市内で2人で暮らしていた。化粧品の販売員として働き、きれいで優しい母親だった。闘病中も、梨菜さんの前では笑顔を絶やさなかった。
🇹🇼梨菜的母親順子生前罹患子宮頸癌,2009年6月在梨菜5歲時病逝,年僅34歲。在這前1年,順子與梨菜的父親才剛離婚,母女2人一起住在神戶市。順子生前是一名化妝品銷售員,同時也是一位漂亮又溫柔的母親。即使是在抗癌中,順子也都是以笑臉面對梨菜。
-
🇯🇵親戚に梨菜さんを受け入れる余裕はなく、入院中から児童養護施設に預けられた。梨菜さんは母親の死を受け入れられず、ただ会えないことが寂しかった。
🇹🇼因為親戚沒有能力收養梨菜,所以在母親住院期間她就被送進了兒童照護中心。梨菜當時沒辦法接受母親的死,她因為無法見到母親而感到很寂寞。
-
🇯🇵半年後の6歳の誕生日、順子さんの遺言で未成年後見人になっていた弁護士が施設を訪ねてきた。手にしていたのは梨菜さんに宛てた誕生日カードと花束。差出人は順子さんだった。
🇹🇼母親病逝半年後梨菜6歲的生日當天,遵照遺囑成為監護人的律師來到了兒照中心,他手上拿著的是要給梨菜的生日卡片以及花束,而寄件人正是母親順子。
-
🇯🇵「おたんじょうびおめでとう! おかあさんは、りなのこといつまでもあいしてるからね。ずーっとおそらからみまもっているからね。」
🇹🇼「生日快樂!媽媽永遠都會愛著梨菜唷。會一直從天上看守著妳的。」
-
🇯🇵見慣れた字。驚いて弁護士に聞くと、順子さんが亡くなる直前に15通のカードを書き、預けていたという。
🇹🇼看到熟悉的筆跡,梨菜驚訝地向律師詢問,才知道母親在病逝前寫好了15張生日卡片,並託付給了律師。
-
🇯🇵うれしかった。でも、母親がいない現実を突きつけられたようで悲しみもこみあげてきた。「ずっと一緒にいるって約束したのに」。我慢していた涙があふれた。
🇹🇼梨菜高興了起來,但是,就像母親已經不在了的事實被擺在眼前一般,悲傷的情緒也跟著湧上心頭。「明明約定好要一直在一起的」梨菜忍耐已久的眼淚流了出來。
-
🇯🇵順子さんは生前、弁護士らに「私が育った愛媛で娘を育ててほしい」と話し、梨菜さんは翌10年8月に松山市の山あいにあるファミリーホームに移った。そこには様々な理由で親と暮らせない子どもたちがいた。豊かな自然の中で、達也さん(76)と叔子さん(73)の夫妻が、本当の家族のように育ててくれた。
🇹🇼順子生前曾向律師們說「希望能在我成長的愛媛縣養育我的女兒」,在她病逝後隔年2010年8月,梨菜就被轉送到了位在松山市山間的一家社福中心。那裡也有許多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而不能與親人一起同住的孩子們。76歲的達也與73歲的叔子夫婦把梨菜視為己出,在豐富的大自然之中養育著她。
-
🇯🇵8歳の時はディズニーキャラクターのカードだった。「りながすてきな女の子になっていくのがとてもうれしいです。」
🇹🇼梨菜8歲的生日時,母親寄來的是一張迪士尼角色的卡片。「我好開心梨菜就要長大成為漂亮的女孩子了。」
-
🇯🇵15歳のカードには、ハートがちりばめられていた。「お母さんが天国に行ってから10年たちましたね。これからは選ばなければいけない道が沢山あるけど、1度しかない人生を大切に生きて下さい。」
🇹🇼15歲的生日卡片上鑲嵌著數顆愛心。「媽媽上天堂後已經過了10年了呢。今後會面臨到很多必須做出抉擇的事情,要好好把握只有一次的人生。」
-
🇯🇵成長に合わせて漢字が増え、文章も長くなった。涙なのか、文字がにじんだ部分もあり、昨年のカードには「手がふるえていてみにくいけどごめんね」と書かれていた。「梨菜、お母さんはこんな病気でさみしい 想いをさせてしまったけどそのかわりに周囲の人にたくさんの愛を貰ったと思います。」
🇹🇼隨著梨菜漸漸長大,生日卡片上的漢字也跟著變多,句子也變得更長。去年的卡片不知道是不是順子的眼淚,卡片上的文字有些暈開了,上頭寫著「媽媽的手一直在抖,很難看懂的話對不起」「梨菜,媽媽因為得了這種病而感到很寂寞,但是媽媽覺得,也因為生病而從周遭的人身上得到了很多的愛。」
-
🇯🇵自身の境遇に悩んだり、学校生活でつらい思いをしたりした時、いつもカードの文字を目で追った。
🇹🇼每當梨菜煩惱自身境遇時,以及在學校生活中感到痛苦時,總是會看看媽媽寫給自己的卡片。
-
🇯🇵ホームで一緒に暮らした中には虐待で深く傷ついた子どももいた。いつの頃からか「お姉さん」の立場となっていた。叔子さんは「いつも笑顔を絶やさず、ホームにとって太陽のような存在」と目を細める。
🇹🇼跟梨菜一起住在社福中心裡的孩子們中,也有著傷痕累累的受虐兒。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那些孩子們就把梨菜當作了「大姐姐」來看待。養母叔子笑著說:「梨菜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對社福中心來說,就像太陽一般的存在。」
-
🇯🇵18歳になるとホームを出なくてはならない。進路を考えた時、頭に浮かんだのは「恩返しをしたい」という思いだった。子どもを支える児童福祉司を目指し、大学に進むと決めた。費用は順子さんが残してくれた。
🇹🇼年滿18歲後,梨菜就必須離開社福中心。在思考未來該做什麼的時候,梨菜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想要報恩」。她決定要以幫助孩子們的兒童福祉司為目標去考大學。學費是母親順子替她留下來的。
-
🇯🇵カードを届けてきた佐藤功行弁護士(55)(兵庫県弁護士会)は「順子さんは最期まで梨菜さんの将来を案じていた。前向きに生きる梨菜さんに私も元気をもらってきた」と語る。
🇹🇼一直以來幫助順子寄卡片給梨菜的律師佐藤功行說:「順子直到最後都在掛念著梨菜的未來。我也從積極向上的梨菜身上得到了滿滿元氣。」
-
🇯🇵誕生日カードはあと3通。梨菜さんはずっと導かれてきたように感じる。
🇹🇼生日卡片如今還剩下3張。梨菜覺得母親的卡片總是在引領著她的人生。
-
🇯🇵「お母さん、天国で見ててね。私はお母さんの娘だから、どんな困難も乗り越えて頑張るよ」
🇹🇼「媽媽,請在天堂上好好看著我哦。因為我是媽媽的女兒,所以不論什麼困難我都會克服,堅持努力下去的!」
-
【新聞單字片語】
★託する(たくする)③〔他動サ〕:託付
★病を押す(やまいをおす)①⓪〔慣〕:抱病
★筆を執る(ふでをとる)⓪⓪〔慣〕:執筆、寫
★患う(わずらう)⓪〔自他動五〕:罹患
★絶やす(たやす)②〔他動五〕:消滅、用盡
★宛てる(あてる)②〔他動下〕:交給
★差出人(さしだしにん)④〔名〕:寄件人
★突きつける(つきつける)④〔他動下〕:擺在眼前
★鏤める(ちりばめる)④〔他動下〕:鑲嵌
★滲む(にじむ)②〔自動五〕:暈開、滲出
★目で追う(めでおう)⓪⓪〔慣〕:盯著看、逐行看
★目を細める(めをほそめる)⓪③〔慣〕:瞇著眼、笑瞇瞇
-
【新聞關鍵字】
#バースデーカード|#誕生日カード|#お母さん|#天国|#児童福祉|#ファミリーホーム
-
【新聞連結】
https://www.yomiuri.co.jp/national/20210925-OYT1T50139/
-
■FB:哲看新聞學日文
■IG:https://www.instagram.com/ay_japanesenews/
-
#台湾 #台湾人 #台日友好 #日台友好 #台湾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日本 #日本語 #ニュース #報道 #記事 #日本語勉強中 #日本語勉強 #中国語 #日文 #日語 #日文課 #日本新聞 #日本時事 #學日文 #日語學習 #日文翻譯 #jlpt日檢倒數挑戰賽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Yiling Chang 以琳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多益閱讀別再用解題技巧了!☝️ 這次老師也燃燒靈魂製作的課程 #多益閱讀速度修煉課 https://shop.wordup.com.tw/347 多益為什麼要改制? 因為如果能用解題技巧就拿高分,那測驗的可信度就會下降 所以多益改制後,全力防堵解題技巧 如果你不能真正看懂英文句子,你就會被錯誤選項誤...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哲看新聞學日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你的 • 我的小王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Yiling Chang 以琳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三寶爸Kuni日語-PAPA走摳摳買日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文章] 破除英文學習的七大迷思- 看板NTUST-TX-B92 的評價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但換成句子時就看得霧煞煞?... - VoiceTube 看影片學英語 的評價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什麼方式學習比較有效- 語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英文文法】YouTuber 5 大常用文法句型解析! - Glossika 的評價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你的 • 我的小王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幫助孩子有更佳的語言發展🗣PART2
《前言》
學齡前主要的學習方向在於自理能力、情緒表達能力和安全依附的建立,這個時期對於「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概念的建立至關重要
所以我們家並沒有讓孩子們上任何關於知識性的課程
目前只有上過打擊樂和鍵盤樂
那英文的學習怎麼辦呢?
—————————————————————
想幫助孩子學好英文
應該從孩子「如何」學習語言開始了解
這就是我自己當初非得要念「兒童發展」的原因
因為了解這些發展的歷程
才有辦法「對症下藥」
規劃符合孩子該發展階段的學習策略
(⚠️首先要提醒的是:
若您是「立即」要看到成果的家長
那我的建議肯定不適合您😂)
我們家出現的語言有國語、台語、客語、英語
生活中這些語言都是頻繁出現的
以國語為主
輔助其他語言字詞上的理解
要知道:
🔑一種語言基本能力建立起來,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其他語言!(除非本來就是雙語家庭)
🔑國語其實比英文還難非常多!
🔑語言本身隱含文化上思考的差異
我們家對於孩子在英文學習上的目標:
1、「喜歡」這個語言
2、知道這是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語言
3、和國語一樣,語言的目的在於溝通,它就是個工具
—————————————————————
在家中關於英文的學習:
1、家裡沒有電視,孩子去阿公阿婆家絕對會知道有卡通這種東西。既然卡通是免不了的,那就回來看英文卡通吧!孩子在阿公家看過Poli,會了解卡通的主要內容,回來就用投影機播放原版英文Poli,每周最多看一至兩個時段
2、家裡的繪本有中文、有英文,我通常是讓每個孩子自己選擇一本繪本,然後我也選擇一本(我通常刻意選他們不青睞的),共讀時間不刻意分別出英文中文,反正選到哪本就讀哪本,比重是相同的
3、沒有教英文時間,學校會畫分英文課,孩子們都還沒上學,我希望建構英文就在生活中的環境,所以不會刻意規劃英文學習時間,平常遊戲的時候播放英文的背景音樂、有些繪本甚至會有雙語,孩子聽完中文會請我再講一遍英文版
4、在長子三歲的時候意外發現他會「假裝」用英文說故事,孩子的學習力真的很厲害,他根本不會任何單字,但是整串唸出來的語調真的就是英文!這讓我大感驚訝,我沒有對他的「英文故事」做任何負面評價,相反地,大大讚美他竟然學得怎麼像,慢慢地,孩子愈來愈喜歡模仿聽見的英文字句,也開始主動詢問什麼物品的英文要怎麼說
5、這些小小的學習累積下來,他們發現英文卡通裡的某些字句好像聽得懂,就更增長學習英文的興趣了
————————————————————
《結語》
我也不知道孩子未來的英文會學得怎麼樣
但目前他非常喜歡仿說聽到的英文句子
這讓我放心不少!
只要是喜歡的、有興趣的
孩子必然會自己努力學習
家長根本不用傷腦筋😉
內在驅力絕對是最關鍵的也最長久的💪
今天先做以上分享
有機會再分享關於中文字的學習遊戲
(其實國字遊戲才是我專長😂)
————————————————————
想看更多⬇️
🗣如何幫助孩子有更佳的語言發展🗣PART1
https://reurl.cc/mvoLMA
#Laurencemylittleprince4y4m
#Lucusmylittleprince2y4m
#Alanamylittleprincess1y3m
#你的我的小王子
#親子共玩
#媽媽創意教室
#語言發展
#人生是長跑不是短跑
#請將學習樂趣還給孩子
#爸媽不需要什麼都會
#但需要耐著性子陪著孩子一起學
#把過度的擔憂和焦慮換成相信和祝福
#週六歡迎一起來聚會放風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Yiling Chang 以琳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多益閱讀別再用解題技巧了!☝️
這次老師也燃燒靈魂製作的課程 #多益閱讀速度修煉課
https://shop.wordup.com.tw/347
多益為什麼要改制?
因為如果能用解題技巧就拿高分,那測驗的可信度就會下降
所以多益改制後,全力防堵解題技巧
如果你不能真正看懂英文句子,你就會被錯誤選項誤導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紮實累積來得及寫完的閱讀實力跟速度
但不是「單純增加單字量」就可以提升閱讀速度
而是要培養
👉認字能力:能看到字可以不用思考就能直接理解意思
👉句子拆解:用文法節點把長句拆成一小塊一小塊
這樣才能真正提升閱讀速度外
還能看懂長句中文法的細節意義。
另外,很多同學也常常忽略
多益最常拿來出題的高頻65個溝通事件
80%的多益閱讀內文,就是由這65個溝通事件排列組合而成
這些事件不只結構句型很像
連單字的重複率都超高
因此老師設計了九個學習步驟,分別達成四個目標:
1. 訓練預判能力
2. 實戰培養作答節奏
3. 提升英文實力
4. 修煉閱讀速度
包含脈絡分析、閱讀題目實戰、精讀拆解、用脈絡學會整串單字文法、外師語音導讀
搭配90天的訓練菜單進行雪球複習
用高頻65個事件訓練「認字能力」跟「句子拆解」能力
保證讓你滾瓜爛熟XDD
而且是老師唯一一門終身課程
可以終身使用50小時內容欸!
這次覺得超級佛,老師要準備爆肝了QQ
【課程內容總結大概多少?】
解題示範影片:300部左右
全題目精讀拆解影片:約130部
語音導讀約104篇
高頻脈絡單字卡:精選出約1300個單字
90天菜單含雪球複習
影片總長度:約50小時左右
每週直播共:14小時
【課程內有哪些資源可以下載?】
*課程內經典表意文法講義
*課程內閱讀文章PDF檔
*時間安排計畫表
【適合誰?】
多益350以上
(會建議至少有國中文法的底子/老師的五大文法上完會更好)
【何時開課?】
9/1 開始陸續開放系統
贈送的直播導讀始業式在9/4
會發信通知大家喔!
https://shop.wordup.com.tw/347
我們課堂上見:DDDD✨✨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三寶爸Kuni日語-PAPA走摳摳買日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から跟まで是格助詞
助詞就像「日語的接著劑」把單字跟單字接在一起的重要媒介。還有一種比喻也很不錯,就是「日文的關節」,以人體來說骨頭與骨頭需要靠關節來連結,那麼單字就像是骨頭,而助詞就像是關節,唯有老老實實的接好(學好)才不會骨骼疏鬆(句子鬆散)。這些比喻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認同,但學日文開心就好,不要太糾結,套句我最常講的話「你該學會的是怎麼用,而不是專有名詞是什麼意思」。
學日文時,要怎麼搞懂日文助詞用法?
要靈活使用格助詞,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每一個格助詞的差異和用途、同一個格助詞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才能融會貫通。除此之外,也可以多看一些例句和文章,能更快掌握助詞的用法。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次邀請到#烏龍派出所-中川寶皇來示範本月3-4歲階段的發展里程碑,包含:
01:03 #平衡活動【粗大動作】站立在約30平方公分的範圍內,穩定地轉身。
這階段,小朋友視知覺能力越來越好,例如:遮蓋書本或圖片中物體的部分,仍可以認得出來是什麼喔!(見微知著)
畫畫時,開始出現粗略地提腕和#前三指握筆,以及仿畫十字。
視覺記憶方面,可以從4張以上的圖片,指出剛看過的那張圖,可以多玩#記憶遊戲。
語言發展則可理解4種含時間副詞的句子,如:正在、剛剛、還沒、已經、過了、完了。然後會試說出含時間副詞的句子。(語言都是先理解後表達)
穿衣技能則會解開衣服的大鈕扣(2-3公分以上,襯衫得太小比較難,通常背心/外套的扣子比較大,如果比較少穿,可以用操作書和娃娃練習,但跟穿在自己身上略有不同)
社會互動方面,看到家人/鄰居/小朋友會正確指認/叫出性別稱謂,如:阿姨、叔叔、爺爺、姐姐。
會正確指認或說出自己的性別。3-4Y
會指認或說出他人的性別。3-4Y
※指認:大人問,小孩會用指的來回答,而且都正確,表示孩子認知上知道,但語言表達還不穩定。
註:每月發展影片是跟著寶皇當月發展&對照發展常模來拍攝,每個項目下面都會寫參考發展區間,區間內發展出來即可。
==========
❤️❤️❤️ #職能治療師媽媽育兒術熱賣中 ❤️❤️❤️
各大書店熱賣中!《0~2歲黃金期:職能治療師媽媽的超強育兒術》育兒工具書
除了發展促進活動,
還有玩具用品懶人包,
以及最夯的常見問題Q&A,
讓爸媽一看就懂、減少育兒煩惱!
還沒有看過的你,快來入手一本吧!
博客來、金石堂、讀冊、誠品、三民、momo
以及全台金石堂、誠品書局都能買到喔!
📙博客來:http://bit.ly/37MaBWu
📙金石堂:http://bit.ly/2s67B8r
📙讀冊:http://bit.ly/2umuLYK
📙誠品:http://bit.ly/30g4LtU
📙三民:http://bit.ly/36MOMpK
📙momo:http://bit.ly/36UMDZq
==========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但換成句子時就看得霧煞煞?... - VoiceTube 看影片學英語 的推薦與評價
這可別真的不說話!10句容易誤會的超實用短句你都會了嗎? 大家會不會覺得有時候一個句子上的每個單字其實都看得懂但組在一起時卻不懂它整句的意思了呢? ... <看更多>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什麼方式學習比較有效- 語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單字量大歸大,常常在看考題閱讀的時候,每個單字都看得懂, ... 英文字幕) 還有英文文章句子等來練習但到剛剛在回去測多益題目時還是看不懂 . ... <看更多>
每 個字 都會 但 看不懂句子 在 [文章] 破除英文學習的七大迷思- 看板NTUST-TX-B92 的推薦與評價
破除學習英文的七大迷思
摘自 https://web.ntust.edu.tw/~WJHUANG/OW1-myth1.htm
如果你有機會向 英語很好的人請教他們學習英文的方法,並將他們的長篇大論綜合整理
,會發現這些方法其實十分類似。同樣的,如果你觀察那些英文老是學不好的人,也會發
覺他 們的學習方法及觀念其實大同小異。既然如此,在我們花盡大把銀子、追求英文進
步的同時,為何不老老實實的談談這些「有效的」與「無效的」學習方法及觀念?在開始
探討更有系統、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前,讓我們先來破除學習英文的七大迷思。
迷思一:英文真的可以躺著學!
處在這個凡事注重效率、講求「速食」的二十一世紀,「快、狠、準」似乎是每個現代人
求生存的唯一法則。
可 不是嗎?打開電視,到處是教人在五分鐘做完家事、在十分鐘做完一家人早餐、在一
星期減掉七公斤的節目。走一趟超市,到處充斥著三分鐘微波冷凍食品、「二合 一洗髮
精」、「三合一護膚面膜」,佳節過年,各家便利超商也用力推出「端午節/母親節/坐月
子外賣套餐」。連包裹文件的運送方式,也由以往的郵寄進步到快 遞與宅急便。
如果你往書店走一趟,更會發現一拖拉古「五分鐘背三百個英文單字」、「三小時精通英
語會話五百句」、「十小 時英語簡報速成」的書。你這時才恍然大悟:哇!原來學英文
也可以這樣簡單!就如同現在超流行的「日曬機」一樣,不用長途跋涉到海邊,只要躺著
睡它幾個小 時,就可以曬出一身古銅色的肌膚;同樣的,自己只要在家躺個幾小時,英
文真的就會突飛猛進—從此考試只要憑直覺,閉著眼睛猜,就可以考高分、在pub看到 帥
帥的或美美的「外國人」,就可以隨心所欲與之哈啦,不再「愛你/妳在心口難開」…
老實說,「五分鐘背三百個英文單字」、「三小時精通英語會話五百句」、「十小時英語
簡報速成」真的很令人心動,但你只要看看身邊的同學、同事、路人甲,以及那些廣大的
、處在水深火熱、被英語搞得緊張兮兮、精神衰弱的台灣同胞們,就知道這種噱頭不可能
有效!
我 唸完碩士回國後,曾在托福補習班教過。那時候大部分留學補習班打的就是這種「一
個月托福進步200分」的廣告,而我教的第一堂課便是「托福聽力解題/猜題 技巧大公開
」。我的責任是教同學在「尚未」聽到錄音帶中的句子前,便可以憑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
,例如「削去法」、「同音法」等,將答案猜出個六、七成。
想 想看,這種招數多誘人啊!而事後也有很多學生跑來告訴我,他們用我教的技巧對付
模擬考或正式的托福考試,答對率真的提高的不少。有些同學還鼓勵我,乾脆將 所有的
答題技巧結集成冊,以便造福莘莘學子。現在想想,幸好當初沒有真的這麼做,不然你想
想:「聽力不需要『聽』就可以答題」這種論調有多麼教壞囝仔大 小、多麼誤國誤民啊
!
所以今天如果你買這本書的目的是取得英文考試的技巧、或在幾天內大幅提升自己的考試
成績,那對不 起,本書不適合你!請儘快想辦法將本書退掉、轉賣、樂捐、或充作午睡
時的枕頭。但若你是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真心想要突破英語現況,甘心下工夫充實英文
, 那恭喜你!這本書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學英文其實沒有捷徑,更不可能一步登天,唯有用對方法,努力付出,按部就班,持之以
恆。英語畢竟不是速食品,打開包裝、放在微波爐就可以充飢。雖然英文能力需靠日積
月累,但對付難纏的它還是有「撇步」的,只要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找出有 效又有趣
的學習方法,學英文還是可以事半功倍。親愛的同學:老師我求學時不會比你更聰明、更
有毅力,我只不過比一般人更早覺悟、更努力找出效率高的學習方 法罷了。所以如果我
可以精通英語,你當然也可以!
迷思二:背字典是增加英文字彙能力的不二法門
有些自祤英文程度很好的名人,在談到學習英文的方法時,都會提到他們「背字典」的苦
工夫:一頁一頁,一字一字,鑿壁借光,懸樑刺股。據我所知,到現在還有很多英文老師
經常鼓勵(或強迫)同學「背字典」,彷彿只有藉由這種方式,英文才能進步,字彙能力
才能增加。
我 在此要鄭重駁斥這種不論是非、拿起英文字典從 A 到 Z 死 K、卻還沾沾自喜的行為
!因為單字量的增加,只有在這個單字對你「有意義」的前提下,才可能記得牢、記得久
。一個字若是在脫離上下文及情境 (context)的情況下強記死背,只可能在幾天後、或
不常使用它的情況下自然遺忘。這是為什麼許多嘗試背字典的同學常常抱怨「背越多,忘
越多,背越 快,忘越快」。
再者,天天抱著一本既乏味又無聊的字典苦讀苦背,裡面既無引人入勝的情節、亦無令人
精神為之一振的圖片,有的只是一個接一個單獨存在、毫無關聯的生字,相信大多數的人
也都會受不了這種荼毒吧!
你或許會問:那何謂「有意義」的單字呢?老實說,一個單字對你而言可能有意義,對路
人甲或許就沒有意義。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會有自己生活上、課業上、或工作上必須
用到的單字,因此對每個人而言,「有意義」的單字就是那些常常會遇到、也必須熟記的
單字。
舉 例來說,一個醫生因業務上的需要,必須熟記一些艱深古怪的英文醫學名詞,故他無
論如何必須想辦法記住那些單字,而他因為從唸醫學院的時代就常常接觸相關的 原文書
,書中也充斥著這些醫學名詞,他要不記住這些怪字也難。之後他開業行醫,一天到晚用
到、寫到這些字,自然而然就不會忘記該如何拼寫這些字。但這些對 醫生「有意義」的
醫學名詞,對不學醫的你可能沒有多大的意義,因此你只需對這些字有點印象、或甚至完
全無印象,遇到時再查字典就行了,不需死記。
我 高中時超迷西洋搖滾樂,為了弄懂心儀的歌手到底在唱些什麼,曾經想盡辦法猜單字
、問老師、查字典… 那種費盡心思、終於知道某個單字的經驗,至今想來仍覺莞爾,但
也正因為這種對一件事物的喜愛與迷戀,讓「英文」從此對我產生「意義」。它不再是一
個遙不可 及的語言;它搖身一變,成為幫助我了解英文歌曲及英語系國家的手段。
而信不信由你,英語一旦超越它只是一種艱澀的「外語」的界線,便變的和藹可親起來。
當記單字不再是一件「不可避免的惡」,而是你興趣與成就感的來源,它便變得有趣起來
!
因 此,你若真想增進英文字彙的能力,便應該依照自己的「興趣」或「專業」廣泛的閱
讀。閱讀的東西累積到一定的量,你便會自然而然「發現」有些字一直反覆出 現,這些
反覆出現而你又不甚了解的字,才是你真正需要去記憶的單字。當你去記憶得來不易的單
字時,也才能對這些字產生感情。這樣情況下所記憶的字,再加上 有效的單字學習法(
請參考本書上冊第一章),單字才能記得長長久久。
迷思三: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單字,務必查字典以求確實了解
很多台灣同學上英文課時有個好 / 壞習慣,那就是要把字典或翻譯機擺在桌上或手摸得
到的地方。遇到這種情形,我總會問同學:如果你看中文不查字典,看英文幹嘛查字典?
同樣是閱讀,只是語言不同罷了,為什麼要因為語言不同而改變閱讀方法呢?
其 實,「閱讀時頻查字典」有兩個很大的壞處。第一,閱讀時查字典,你閱讀的思緒常
常會因為查字典(或翻譯機)的動作而被打斷。通常等到你查完字義,回到文章 本身時
,已經忘了兩分鐘前到底唸了些什麼東東,只好再從頭念起,多浪費時間啊!第二,除非
你有很好的英文基礎,不然一翻開字典,一個字通常有兩個、甚至數 個解釋,這時你可
能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決定到底哪個解釋才符合文章的意思,有時甚至還會完全搞錯意思
!
不過,字典當然有用,但字典叫做「工具書」,不是「教科書」,也不是「世界名著」,
不需要背、也不需要時時刻刻放在書桌上裝用功,最好把它藏在床底下或扔到屋頂上,非
到受不了,不要隨便拿出來查,但是一旦查了,就要強迫自己無論如何要將這個字牢牢記
住。
我 認為,閱讀時對付英文生字最大的利器不是拼命字典,而是善加利用各種方法與線索
去「猜字」。你千萬不要怕「猜字」或「猜錯字」,也千萬不要因為沒有在第一 時間查
字典而後悔,因為如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見生字就查,你會把這個字的意思當成「理
所當然」,但是沒有經過痛苦的學習,它的效果不見得長久,「人是 從錯誤中學習的動
物」,從錯誤中學到的單字,會令你沒齒難忘!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英文,也很少閱讀英文文章,一開始閱讀時一定會有很大的挫折感。
這時你便要從英文文章的「基本結構」開始下手,並且選擇自己有興趣且「適合自己程度
」的文章(亦即不至於讓你信心全失的文章啦)。但是記得: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查字典!
迷思四:學英文一定要熟背文法
對許多人而言,英文最令他們頭痛的地方就是文法了。
不 可否認,文法在英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閱讀」與「寫作」。閱讀時,若你
不知道一個字的主詞、動詞為何,便很可能會誤判這個句子的原意;寫作時,若 你不知
道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主詞、一個主要動詞,則造出來的句子可能令人迷惑、不知所云。
但「文法」並不是英文的全部、也不應該是英文的全部。為什麼呢?
英 文文法何其多,其中的「例外」又更多,真的很令人心生恐懼!我國中、高中時,在
老師的教導下,也背了不知多少則文法,但就如同大部分同學一般,對文法仍是 懵懵懂
懂,一知半解。上了大學情況更糟,因為唸的是中文系,有一段長時間沒有「努力」學英
文,對英文文法更是害怕。那時候在校外結識了幾個外國友人,迫於 現實必須用英語與
他們交談。剛開始時我因為非常怕講錯話,因此總是結結巴巴,一句話要在腦筋裡轉好幾
轉才能擠出來。有一天,一個外國朋友終於受不了了: 「玟君,英文並不是只有文法!
妳的發音很好,講話時表情也很生動,就算妳用錯幾個動詞時態或幾個片語,並不會妨礙
我們了解妳在講什麼,所以可不可以請妳以 後不要太在意文法,畢竟語言是拿來溝通的
,不是拿來陷害別人的!」
在我恍然大悟自己受文法的毒害有多深後,便下定決心, 再也不要自限於文法的框框,
喪失自己表詞達意的機會。我找出文法中的幾個超級大項(包括「假設語氣」、「時態」
等),將「大原則」搞懂、不理會繁瑣易混淆 的文法細節,然後根據「大原則」自行造
了幾個我自己以為很酷也記得牢的句子,沒事時便反覆背誦,並尋找機會用在日常生活中
。
有 一天,一個同學拿了一個她在英文書裡看到的長達四十多字的句子來問我,說因為句
子太長,搞不懂句子到底在講什麼。我唸了一遍句子,便把整句話的大意告訴 她。她嚇
了一跳,問我是如何做到的,我說我不知道,只是自然而然就知道。她便指著句中的
when,問我到底是「關係代名詞」還是「時間副詞」?某個加了 –in 的字到底是「動
名詞」還是「現在分詞」?我愣了一下,告訴她我已經很久沒「思索」過這些東西了,實
在搞不清「關係代名詞」與「時間副詞」,以及「動名詞」 和「現在分詞」的差別,但
我因為讀過許多類似結構的句子,自己也常常造相仿的句子,所以很確信這個句子就是這
個意思。她瞪著我,搖搖頭,嘟囔了幾句走開 了。而我卻興奮得從椅子上跳起來!因為
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已跳脫文法的窠臼,開始「駕馭」它了。
幾個星期後,正當自己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我的腦子裡有一個更大的聲音回響著:
英文句子只有一個主要主詞、一個主要動詞,其他的都是廢話!
「英 文句子只有一個主要主詞、一個主要動詞,其他的都是廢話!」多麼簡單的一句話
,卻代表了英文文法最精華的所在。所有的形容詞、副詞、介系詞…等,都是為了 那個
主詞與動詞而存在!了解了這一點,我豁然開朗,多年來被繁瑣的文法規則桎梏的心靈,
從此獲得解放(關於這個重要概念,我在本書上、下冊都有十分清楚的 闡釋)。
自此而後我開始用一種「宏觀」的角度看待英文,不再執著計較那些小小的文法規則;相
反的,在「聽」與「說」上,我全力模仿外國友人講話的模式、專注聆聽與比較(「模仿
」在學習語言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巧)。
在「閱讀」上,我不再將句子拆得支離破碎,因為這樣會大大打破我閱讀的樂趣。我只要
求自己了解大部分的文意,並且可以快速閱讀。因為快速閱讀,我得以看更多的文章,一
再加強不同句型在腦海中的印象。
等 到一旦要「寫作」時,平常閱讀時不知不覺記住的句型,就自然而然在筆間流洩而出
。有時候我看到自己寫作時用的字及片語,反而還會嚇一跳,想不出自己到底是 從哪裡
學來的!寫作結束前,我會針對不太熟悉以及平時較少用的文法細則與片語用等翻閱文法
書(此時就是我的文法書派上用場的時候),最後再用我的「一千零 一條文法」規則(
即「一個英文句子只有一個主要主詞一個主要動詞」)一一做檢視,如此就大功告成了。
學英文,除了要有 「恆心毅力」,最重要的,還需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別忘了,語
言的目的真的只是「溝通」而已,試問:你寧可在腦裡反覆思索半天,好不容易才擠出一
個文法 完全正確的句子,還是願意暫時忘卻文法的束縛,大大方方用你所知的英文書寫
或與人流利的交談?不騙你,當你練習英文的機會越來越多,英文程度越來越好時, 你
會發現自己無論在文法的細節上、或是在片語、慣用語等的用字遣詞上,都會不知不覺的
進步哦!
迷思五:要學標準英語(發音),一定要找沒口音的老外學
我 在大學教「英語會話」、「英語口語練習」的課時,常會要求學生做課堂討論與即席
報告,並要他們下課後私下找同組的同學練習英語對話。每當我發現有些同學彼 此用英
文討論或交談時態度並不是十分積極,便會問他們何故。大家的答案都差不多:「同學們
的英語能力都差不多,發音也不好,這樣彼此練習有用嗎?」、「英 文會話要進步,應
該找老外來練習才對呀!」、「要練習發音,聽錄音帶練習不是比較可以容易學得標準嗎
?」…
聽起來蠻有道理的,不是嗎?至於我堅持要同學彼此練習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第一,在台灣,雖然學好英語是共識,但平心而論,整個社會並沒有提供一個有利於學
習英語的大環境。在這樣的條件下,有心將英語學好的同學便要自己「創造」、 而不是
「被動」的等待別人提供一個全英語的環境。如果你能夠與說英語的人士交談,當然最好
,但坦白講這樣的機會並非人人都有,而且很多外籍人士並不喜歡台 灣人不顧一切要與
之用英文交談的心態,認為有被「利用」的嫌疑。況且很多時候,如果同學本身的口語能
力不是很好,也可能造成與外籍人士談話不搭軋、甚或產 生溝通失敗的情況。
另外,藉由電影、錄音帶、DVD、電視、廣播或其他管道增加接觸英文的機會當然很好,
但這些東西常有 地點、時間的限制。所以對一般同學而言,最好的練習英語口語方式,
其實是找一、兩位志同道合、程度差不多的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用英語交談練習
。為 什麼呢?因為同學程度差不多,可以互相激勵學習,不會有一方感到無聊,而且同
學間如果有一位同學程度稍佳、講出某個較難的字彙或句型,通常也可以激起其他 同學
「見賢思齊」的決心,養成良性競爭,若遇到彼此都不知如何表達的英語方式,便可以先
記下來再請教別人。
第二,其實所 謂「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或「沒有口音的英語」(
accent-less English),嚴格說起來並不存在,因為就算真有「標準英語」,其本身的
「標準」口音亦是一種口音;況且至今為止誰也無法決定到底何人的標準方為「標 準」
!
對台灣人來說,美國人的英語或許屬於standard English,也是「沒有口音」的英語;但
對英國人而言,其英語才是道地且正確的英語。反過來說,很多美國人常愛開英國人的玩
笑,認為他們有嚴重的「英國腔」(British accent)。
就算在美國境內,特色鮮明的「紐約腔」、「加州腔」、「德州腔」等,更證明即便在美
國境內,南腔北調的情形依舊十分普遍。
至 於大家常在電影中聽到的 Ebonics 或 Black English(黑人美語),並非只是「鄙俗
」、「不合文法」的美語;它形成的背後其實還富含了深刻的歷史、政治、文化因素,可
追溯至其祖先數世紀前被販 賣至美洲,成為黑奴開始。事實上,至今很多在美國黑人還
刻意保有許多台灣同學聽來「怪腔怪調」的黑人英語,用以突顯他們對自己種族、文化的
認同呢!
所 以說,如何界定或判斷一個人講的英語是「標準」或「沒有口音」,其實是很困難的
事;如果因他人不一樣的口音而去「歧視」別人,那更是萬萬不該,因為,換一 個語言
來看,如果你因為自己的「標準國語」而去歧視其他講「台灣國語」(例如將「吃飯」說
成「粗喚」)的人,別忘了你也可能因為「不標準」的國語而被「對 岸」的人歧視哦!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在這個已經全球化的時代,身為國際人的你,不可抱持「要學英語發
音就要學標準英語發 音」的心態,因為不管接不接受,你會發現你要面對的「外國人」
將不只是美國人,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你的客戶可能講著印度腔英語、日本腔英語、
法國腔英 語… 等等,難道你要拒絕與之交談或「要求」他們講你在英語練習錄音帶中聽
到的「標準英文」嗎?
迷思六:「學英語只要把語言本身搞懂就好」
我 在美國求學多年,前幾年最令我感到挫折的,不是唸書考試時的辛勞,不是日常瑣事
的煩擾,而是在與一群美國朋友聊天時,那種「每個英文字都聽得懂,卻不知哪 裡好笑
」的那種尷尬感。偏偏美國人又最愛講笑話、電視裡每天播的又是情境喜劇、好笑的脫口
秀,相信我,那種「眾人皆笑我獨茫」的滋味真真不好受!!
在教學生涯裡,我也認識很多同學,為了要提升英文能力,每天埋首於字彙表、文法書當
中。他們認為只要花功夫苦讀,無論如何應可將英文「練好」。另有一些外文系的學生,
雖有不錯的英文能力,卻對英語系國家了解有限,因此面對外籍人士較深入的談話內容時
,往往不知如何應付。
這 些同學可能忘了,語言的學習不該是一個封閉的過程,而是個與人互動、與時俱進的
過程。他們也可能不了解文化與語言的「互依性」 (interdependence)及「互連性」(
interconnectedness)。著名的教育學家 Henry Trueba 曾說過一句很重要的話:「語言
是文化的中心;而文化亦是語言的中心」(Language is the heart of culture and
culture is the heart of language.)。因此我可以很肯定的說,一個學語言的人若不
能深入了解語言當地國的文化,包括政治型態、社會制度、風俗習慣、經濟活動、歷史等
,則 這個人無法將此語言學得透徹。
為什麼呢?讓我先舉幾個例子。
有些同學常用 Orientals 形容自己東方人的身分,殊不知這個字其實含有很深的對東方
人及亞洲人的歧視(此字應翻成「東夷」,而非「東方人」)!
其他歧視亞洲人的字還有很多,包括歧視中國人的 Chinamen(但我還是常聽到不知情的
同學使用此字)及 Chinks、歧視日本人的 Japs 或 Nips、歧視菲律賓人的 Flips、歧視
韓國人的 Gooks 等等。
另 外,美國的黑人可以彼此間暱稱 Nigger,但若聽到其他族裔的人如此叫他們,便會火
冒三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美國政府當初為了彌補前人對黑人的不平等待遇,將黑人重
新定名為 African American,但卻也引起許多在美國擁有獨立自主生活的黑人不滿;一
方面他們雖承認祖先來自非洲大陸,另一方面也想表明自己在經過多世代的努力後,已
在美國擁有自由民主且富裕的生活,與現在仍在非洲,飽受饑荒、戰爭、疾病、文盲所苦
的非洲人不同,因此對 African American這個稱號的認同度不高。黑人歷經多次名稱上
的改變,由 colored people 到 people of color,在1960年代左右,人權運動(civil
rights movement)萌芽後,為了展現自我認同,一些黑人提出 Black is beautiful. 的
口號,現在很多黑人還寧可你稱呼他 Blacks 而非 African American 呢!
還 有就是美洲大陸的原住民 Indians(印地安人)。從西元1792年起,美國人在每年十
月十二日或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都會慶祝「哥倫布日」(Columbus Day),用以紀念義大
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哥倫布這位「偉大的航海家」的形象也一直深植於
許多人心中。然而根據歷史記載,當年哥倫布與隨 從的歐洲人到達美洲,對心目中「茹
毛飲血」、沒有知識文化的印地安「土著」,其實犯了下許多令人髮指的罪行;放狗撕咬
原住民、強迫他們替白人淘金、達不到 要求就殺戮等等慘絕人寰的事情層出不窮。
對當時的歐洲人而言,他們的確「發現」(discover)美洲大陸,但對當時在美洲大陸居
住已久的「原住民」--美國印地安人而言,他們原本居住的地方並不是被「發現」(
discovered),而是被「佔據」(occupied)或「征服」(conquered)了。
由此可知,一件事情的真相時常因為背後的政治、歷史、權力關係… 等因素而被扭曲,
唯有對事事抱持開放的態度、培養預期複雜事物的能力、並時刻檢視自己知識建構的過程
,才能用多元的角度去解讀事件,釐清事實的真相。
在 美國,這幾年已開始有原住民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Columbus discovered
America.)這句話感到不滿,紛紛要求政府在媒體及教科書等處做修正,還原歷史真相。
在一些志士仁人的奔走下,美國政府雖做了某種程度的努力,但在 許多美國人心中,一
提到印地安人,腦中還是不免浮現那滿臉紋彩、野蠻又落後的形象,這可以從許多球隊喜
歡用與印地安人相關的名稱(例如 Redskins)或影像(例如滿頭羽毛、手持矛箭)來當
做隊名或隊呼看出。
另外,有關印地安人的俚語或字彙也有許多帶 有負面之意,例如有個諺語是這麼說的:
The only good Indian is a dead Indian.(唯一的好印地安人就是死掉的印地安人,意
指「沒有一個印地安人是好人」);很多父母形容孩子不聽話時也會說:They have
been acting like wild Indians.(他們鬧得像野印地安人似的);英文裡甚至有一個詞
叫做 Indian giver,意思是「送人家禮、後來又跟人家索回」的意思,如 He is an
Indian giver. 就是說這人不夠意思,送人東西後又向人討回去。
接下來讓我們看點輕鬆的。許多人乍看到以下這個句子:
She is the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可 能會搞不懂為什麼「人」會與「椅子」扯上關係?但若你知道 chair 這個字是從
chairman 演變到 chairperson、再演變到 chair、而現在又有趨勢回到 chairperson
後,你就會恍然大悟了。原來英語是個很「大男人主義」的語言,「商人」叫
businessman、「業務員」叫 salesman、「風雲人物」是 Man of the Year、連「人類
」都叫做 mankind,完全將我們偉大的女性排除在外。
在女性意識抬頭後,許多女權主義者紛紛要求將女性包含在語言中。於是女 的
businessman 變成 businesswoman,女的 salesman 變成 saleswoman,女的 Man of
the Year 變成 Woman of the Year,mankind 變成 humankind 或 human beings。女權
意識高漲的人甚至不爽 history這個字,認為是 his 與 story 的結合,而硬要將「歷史
」這個字改成 hertory!
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人們又覺得這樣區分很是麻煩,乾脆創造一些「中性字」,免去爭議
。因此 businessman 或 businesswoman 又統一變成 business professional,
salesman 及 saleswoman 統一變成 salesperson,Man of the Year 及 Woman of the
Year 統一變成 Person of the Year,而像 chairman 或 chairwoman 則省略成 chair。
但一段時間後又有人覺得像 chair 這樣的字實在矯枉過正,聽起來既滑稽又彆扭,因此
近年來又改回 chairperson。
好,現在請問,「警察」、「國會議員」、「郵差」的英文是什麼呢?別忘了要「女男平
等」哦!
以前/現在/中文
policeman/police officer/警察
man-made synthetic/artificial manufactured 人工的(非天然的)
foreman/supervisor/工頭、領班
mailman/mail carrier/郵差
congressman/congressional representative/國會議員
另 外要注意的是,寫文章時,以往指稱「人」時,用的都是「男性」的 he、his,例如
:Everyone should love his parents.(凡人應愛其父母)、Man is his own worst
enemy.(人是自己最大的敵人)、The folly of one man is the fortune of another.
(一人的愚癡乃他人之福氣)等等,但男女平權的概念興盛後,我們一旦提到「人」時,
就必須「男」、「女」皆用,因此很多時候你會看到一篇 文章中出現許多下列的寫法:
he or she、his or her、him or her、s/he 或 his/her,例如:Everyone should
love his or her parents.、He or she who loves animals is trustworthy.(愛動物
者值得他人信賴)…老實說,這種寫法還挺煩人的!
因此就有人提出來,遇到這種情形時, 能用「複數」的人稱就用複數,因為「一個字」
的 they、their 或 theirs總比「兩個字」的 he or she 及 his or her 來的簡單省事
!如果不能改成複數,則要找一些「中性」的字,例如: person、human beings 來代替
。因此上面舉的那些例子,最好是改寫成下面的這些句子:
Everyone should love his or her parents.
改為 People should love their parents.
Man is his own worst enemy.
改為 Human beings are their own worst enemy.
The folly of one man is the fortune of another.
改為 The folly of one person is the fortune of another.
He or she who loves animals is trustworthy.
改為 People who love animals are trustworthy.
由此可知,語言的演變與當時的社會制度、權力結構等有極深的關聯,英語若要學得透徹
,對英語系國家深入的了解是必須的。
另 外,在美國,許多自由派(Liberals)或改革解放派的人士十分重視人道關懷及少數
民族或弱勢團體的權益,主張在言語行為上須避免對弱勢族群流露偏 見,特別是在種族
、性別、性別傾向、或生態等議題上。這些自由派及改革解放派的人士因此很看不慣一些
「保守派」(Conservatives)在指涉社會 上較弱勢的人士時所流露的輕蔑與不尊重,批
評這些人講話通常「政治不正確」(politically incorrect),並強力主張大家要無時
無刻使用「政治正確」的用語。一時之間在有心人的倡議下,許多以往慣用的詞彙只要被
扣以帶有「政治不正確」的 帽子,便會引來眾人撻伐。
這幾年來許多美國人為了要確保 politically correct(政治正確;意指用詞遣字時小心
翼翼,務求不歧視任何社會上「較不幸運」的人士),紛紛改變以往對社會上弱勢族群的
稱呼。例如:將以往通稱 外國人的 alien(其實這個字也是「外星人」的意思)改成
expatriate,將聽起來不事生產的 housewife(家庭主婦)改為較好聽的 homemaker,
將 janitor(工友)改成很專業的 sanitation engineer(公共衛生技師)等。
這些年來,一些美國人為了顯示自己擁護 politically correct的決心,還喜歡將字造的
很長,或在字尾加上 -challenged。例如,說一個人「弱智」(He is retarded.)是很
無禮的,必須說這個人「智力上受到挑戰」(He is mentally-challenged.);同樣的,
稱人家「矮子」(He is short.)很過分,要說「這個人在垂直高度上受到挑戰」(He
is vertically-challenged.),當然,照這種標準批評一個人很醜(He is ugly.)是很
傷人的,必須說 He is aesthetically-challenged. 現在科技發達,但連要罵一個人是
「電腦白痴」,都要說 He is technologically-challenged. 你說誇不誇張?
以前/80年代/90年代
deaf(耳聾)/hearing impaired/aurally-challenged
blind (眼盲)/sight impaired/visually-challenged
fat(肥胖)/big boned/alternative body image
不 過近年來也有人批評,若要事事做到 politically correct,那幾乎有一半的英文字
都可以找出問題了!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三個字的「演化」過程。你是不是覺得有些可笑
呢?所以近年來當人們用到 politically correct 這個字時,很多時候反而是嘲笑那些
處處怕得罪人,專愛講「外交辭令」,卻搞得自己「裡外不是人」的人或政策了!
迷思七:一個人如果沒有從小學英語,以後就算再努力,英文能力都不可能太好
台 灣坊間的兒童美語補習班在招攬生意時,都會打出「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之
類的口號,文宣中也常出現類似「迷思七」這樣的文字,彷彿在恐嚇最捨得花錢 在小孩
身上的台灣父母:如果你不儘早讓你的小孩補英文,他就會「前途無亮」,一輩子毀在你
手裡!難怪不管經濟多麼不景氣、百業如何蕭條,兒童美語補習班、 雙語/全美語幼稚園
仍欣欣向榮,大賺其錢。
可是,兒童美語在台灣興盛了十多年,這些從三歲就開始學美語的小朋友,到底是不是個
個都如補習班所說的,成為美語小天才?而那些當年被父母抓去南陽街英語補習班補得天
昏地暗的青少年,現在是不是個個英文聒聒叫呢?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態,逼得那麼多的家長不顧一切也要剝奪孩子的童年,將他們
送進美語的牢籠呢?
根 據國外許多學者的研究,在孩子小時候進行雙語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雖然很
好,但小孩子母語的發展遠比第二外語重要,因為小孩在學第二外語時,之前在母語中所
學得的概念可以大大幫助他們有效的轉換為第 二外語中相對應的概念;而且孩子就學後
,根據母語所建立的智識及課業發展,也可以當做學習第二外語的重要基礎。另有一些研
究指出,小孩母語發展的程度是其 第二外語發展的重要指標,亦即如果母語程度較高,
通常第二外語的成績也會較好。
老實說,要小孩子越早學英語越好的想法或說法,國內或國外的研究眾說紛紜。而且台灣
的一些研究也顯示,小孩子如果在幼稚園學英語、但進入小學後沒有繼續學的話,英文程
度將只停留在原先的程度,甚至退步。
再 者,台灣所謂的雙語幼稚園,絕大多數只是聘請會講美語、不懂兒童學習理論的教師
帶領學童成天唱唱跳跳、玩遊戲。這些活動對於孩童全面美語能力的提升並沒有 多大的
幫助。如果孩童本身的智能還在剛發展的階段,認知架構發展很有限,在這個階段學美語
,充其量只是將孩子教育成一隻隻學話的鸚鵡。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在 美語補習班很久的
小朋友,會說出發音極漂亮、乍聽之下很不錯的簡單句子,但如果要稍微深入與之交談,
他們就會完全無法應對。同樣的,這些小朋友平時欠缺 讀、寫英文的機會,一旦進入中
學,面對除了「會話式英文」(conversational English)以外的國中「課業英文」(
academic English)、便會出現成績一下子倒退許多的情形。
「儘早學英語」這個迷思其實也讓許多過了「青春期」的人得到一個好藉口:「反正我如
果沒有從小學好英語,以後就算再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把英文學好,乾脆放棄算了!」但是
過了一定年紀的人,真的就再也學不會英語嗎?非也!
根據第二語學習理論,「大人」與「小孩」在學習第二語時,有以下的差別:
第 一, 小孩因為發聲器官尚未發展成熟,故較有可塑性,通常經過教導後能夠發出母語
之外的音;相對的,大人因已過青春期,發聲器官發展成熟,很難再做改變(例如一 個
人的母語若無捲舌音,碰到第二語的捲舌音,舌頭便很難捲起發音。這是為什麼英語的
r 對日本人來說通常很難)。這也是為什麼如果小孩子在青春期學會第二語的發音,將
來可以講出如「母語」般發音的第二語,而成年人卻很難的原因。
第二, 小孩子因為通常比較不怕犯錯,因此較勇於練習第二外語。這種特性會幫助他們
進步神速;反之,大人因有較強的「自我」(ego),也較敏感故,無形中也減低許多練
習的機會。
第 三, 成人雖然在發音上比不過孩童,但因為有高於孩童的智能、分析、思辨能力,以
及良好的母語認知,因此對於需要較高「思考層次」的外語活動(例如:寫作、閱 讀、
文法結構、辯論等)有較好的掌控。另外,憑著良好的學習策略,一個成年人就算很晚才
接觸第二語,也可以憑藉其心智的成熟度以及努力不懈的精神,將第二 語學到臻至完美
的境界(除了「發音」),這樣的例中外比比皆是!
所以說,學好英文永遠不嫌晚。親愛的你還在等什麼呢?
--
OD ┼──┼ ┼
曾幾何時│我習慣了用 這樣也好 ┼ 這四個字來代替│自己心中的遺憾
──┼─ ┼─┼┬┼┼ ┼─┼
└┼ ─┼┬┼ ┼─┼─ 遺憾越深 我用的次數越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120.17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