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 2000年代之6】聯合副刊
李屏瑤/松鼠之年
+
是有些風雨欲來的徵兆。
窗外的路樹隨著一致的節奏搖晃,電台報出某縣市宣布明日停班停課的消息。天色將暗未暗,設計總監拉開隔間門,叮囑同事們把手邊的東西收個尾,趕快回家。
颱風假過後的上班日,沿著人行道走,仍能感覺暴風雨過後的餘緒。花式爆開的傘,被吹倒的自行車,散落一地的枝葉。進公司後先掃除,設計同事在前陽台發出驚呼,我與另外一個設計跑過去看。有隻麻雀倒臥在陽台的一角,雙眼緊閉,小小的頭顱有不太自然的凹陷。想必是在風雨中努力尋找過可躲避之處,而颱風太劇烈。
我找來誠品書店的紙袋,將麻雀暫時安放在內。整個早晨,袋裡的麻雀放在我們的辦公桌之間,接上被中斷一日的日常,該補上的工作進度還有很多。很小的突發事件,卻不需要討論,同事們都認可那不是垃圾。午餐時間到,四人步行至附近的公園,用免洗筷跟塑膠湯匙,在樹下勉力挖出一個洞。雙手合十,輕誦數遍南無阿彌陀佛,埋葬陌生的麻雀。
想想是年輕而且一廂情願的浪漫,畢竟當時的我跟同事們都是二十幾歲的人,資深設計還沒正式搆到三十歲的邊,就已經被其他人稱為姊姊了。因為年輕的緣故,對萬事萬物皆存有簡樸而直接的反應,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好好對待一件很小的事。
大學畢業後我持續在咖啡館打工,工時拉得很長,一週可能去五至六天,手邊仍有家教工作。不太積極地投履歷,第一場面試就被錄取。編制簡單的廣告工作室,我得到的頭銜是文案。老闆兼創意總監是一對夫妻,一人文案出身,一人設計出身,恰到好處的分配。除了我之外,還有三位設計同事。在前一個文案離職後,到我能跟上進度前,我老闆負責寫完所有的大小標跟內文。老闆慣用紙筆工作,他寫完後會找我過去討論,解釋方向跟切入點,接著我就將這些內容打成word檔,在這些過程中反覆學習跟演練。每週要交練習稿,被刪改,被調整,然後慢慢長出一點語氣。
那是我見過擁有最多書籍的公司,某方面也是我選擇來此上班的原因。老闆很有帶新人的耐心,也具備買書的豪氣,連走廊都做成一面長長的書牆。他跟我說,上班的時候可以盡量讀書,如果文案真的寫不出來,就去逛個書店也沒關係。藝術書店的業務每隔一陣子會拖著行李箱上門,搬出數十本磚頭般的外國書刊,若創意總監覺得可以參考,便立即留用。
除了眾多書籍外,會送來的還有每日的四大報,加上每月不定時抵達的各家雜誌,長桌上永遠堆著滿滿的紙本。工作室的主要客戶為房地產,下很多廣告,也要看很多別人的廣告。
上班首週我購入兩本黑色活頁筆記本,一本抄寫所見的一切有趣文案,一本專門抄寫房地產文案。工作室將過期的雜誌回收前,我割下覺得有意思的篇章,可能是採訪,可能是影評,可能是商品文宣,全部放進透明文件收納夾。文案工作三年,積累十幾本寫滿的空白筆記,跟二十幾本文件夾,一直到前幾年搬家,才下定決心回收掉這些紙本。
彼時我還抽菸,抽caster 5。代購與網購皆不發達的年代,只能仰賴出國的朋友買,很珍惜地抽每一根菸。幾乎全工作室都抽菸,但地點限定後陽台,可以看到一點點天空跟帝寶的花園造景。應當是《康熙來了》的全盛時期,前晚的節目是同事之間的共通話題,偶爾還會在附近的早餐店遇到小S。
房地產客戶相對穩定,加班也不至於太誇張,身在廣告業,勉強擁有稍微健康的肝。每日早起坐在辦公桌前,一邊吃三明治喝奶茶一邊配奇摩新聞,吃完走去廚房幫大家煮一壺咖啡。創意總監心血來潮會點下午茶,她請客。通常是有厚片吐司的那家,菜單在眾人手上傳一圈,拿筆作記號,同事打電話去叫,店家不忙的話很快就送過來。初入職場的前幾年,儘管msn都開著,有事還是越過層板跟對方講。關於紙本跟聲帶振動的,日常跟人際往來實打實的最後數年。
加班太晚,可以報帳坐計程車回家。而坐計程車上班這種想來奢侈之事,一次都沒有過。作為社會新鮮人的我,會在無印良品的年度計劃本上記錄每一筆開支,將薪水明細表收好。第一次領到三節獎金,在凌晨的敦南誠品買了兩袋書,已經算是當時的小小放縱。沒想到十年之後,我會變成一個下雨就想叫uber的人。
工作內容漸漸上手,除了出門看新建案、看預售屋、跟客戶開會提案外,每週都有些固定的待辦事項。房地產屬於高端商品,下廣告大方。若是新案上市,每週必有報紙二十全(全版)廣告,大概一個月後,調整成十全(半版),接著再減半,以此類推。即將完售,或是完售謝幕,又會刊登全版的感謝公告。也會在時尚雜誌與商業雜誌刊登彩色跨頁,偶爾買封底。
最複雜的卻又最簡約的,就是戶外看板,尺寸不一,大型建案的戶外廣告可能多達十幾個,人車都是匆匆經過,眼球所能掃過的資訊有限,每一則要依照高度、大小、空白處,去思考放怎樣的文字才能達成效益。路上派發、投遞信箱的各種尺寸印刷品,或者是因應夏季贈送的扇子,所有有字的地方,都是文案守備範圍。
我自己遇過的全盛時期,手上同時有五個建案在進行,每天都有下不完的大標小標跟內文。有次忙到頭昏眼花,我跟設計都沒校到DM上的錯字,幸好最後關頭有人發現,不然一失手就是上千份。最驚心動魄的便是戶外廣告的印製,總是坐在電腦前反覆校對檔案,若有錯字,就是幾百級字的巨大失誤。
以上都是對外的。不被一般大眾看見,卻又最重要的文案,就是屋主專屬的說明書。一個建案的誕生,從鋼筋的綁紮工法、防震結構的血統、氣密窗的品牌,都必須仔細查好資料,消化後重新寫過。曾經碰過一個超大型建案,公共設施就有十幾個不同的房間,用編號太制式,光是取名就令人頭痛。幸好那個建案屬於台灣人極為喜愛的歐式建築,我借用希臘諸神的名字,安然度過這一關。
工作室人不多,關係緊密,很多時候需要互相支援,協助拍攝、尋找道具跟場景。曾經訂來滿坑滿谷的點心,擺滿豪宅內挑高大廳的長桌,多層蛋糕架,極美的茶具,四周架滿燈具,一日未盡,彩度甚高的蛋糕們已經發出甜腐之味;需要真人的拍攝計畫,工作室會一口氣湧進幾十名模特兒試鏡。我們會先從寄來的Model card中選擇適合的人選,跟經紀公司聯絡,通常對方帶來的會是+1+2甚至+3+4,人人有機會。
有些特殊狀況會選擇外國模特兒,許多外國模特兒並不居住在台灣,他們如同侯鳥,在每個國家待上幾個月,努力接滿工作。幾年後我去曼谷旅行,在最熱鬧的Central World百貨區抬頭一看,見到一個熟面孔。我記得當時的工作需要換上正式禮服,禮服太緊,模特兒在拍攝過程中漸漸失去血色,她說沒關係,但想要喝水,我遞給她插著吸管以免掉妝的礦泉水。在曼谷的戶外廣告是休閒服,看起來很舒服的棉質上衣,真是太好了。
偶爾會有奇妙的要求,例如需要一隻最高貴的狗,當時臉書還不盛行,我跟設計同事們想盡辦法去找各種社團、奇摩家族、部落格,最後商借來了一隻極美的阿富汗犬,沒記錯的話日薪6000元。此狗中分,像極了甘道夫。也曾經需要黃綠色的鳥,同事去萬華鳥街選了一隻,鳥價很便宜,租不如買,老闆補充,之後不想要可以送回去。拍攝完畢,同事把鳥帶回家養,某日在後陽台抽菸時,同事哭著說鳥的頭上長蟲,已經擦藥了,可能救不回來。
我有點忘記後續的細節,畢竟那是工作密度極高的一段區間。連續加班後的週末,我跟母親出門吃飯,突然心悸,車直接開進醫院急診室,衣服一下子被拉開,我猜想那是母親第一次發現我穿束胸。檢查結果沒太大問題,要定期觀察,領回一小批色彩鮮豔的藥丸。
週一回去上班,同事的螢幕仍舊是上週的窗景。大型建案尚未有人入住,夜晚的外景照中,建築物的內部一片黑暗,同事只能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放大原始檔,將每一扇窗戶點亮。另一個同事失戀了,大白天的,創意總監從辦公室拿出一瓶紅酒,立刻開給大家喝。如果當時的我不是那麼年輕,一定會在那間公司待得更久。
在按著脈搏數心跳的日子裡,等待很久的女生再次出現了。
工作很忙,我拖了好一陣子才跟她碰面。那之前有許多個深夜,我站在路邊,反覆構思幾十字容量的簡訊該怎麼寫,打了又刪,始終難以送出。我們吃飯,我食不下嚥,沿著羅斯福路的紅磚牆走,在我還沒開口說些什麼之前,她說,她交新的女朋友了。我們繼續穿行在溫州街延伸的各種小巷,說許多話,有更多沒說的話。一路亂逛,走到師大的小公園,在很窄的小路與人狹路相逢,已經入夜,有盞燈把來人的臉照得明晃晃的。是更久沒聯絡的朋友,對方以為我為了這個女生拒絕她後,就已經有兩三年沒講過話了。我跟女生繼續散步,去搭末班捷運,我應該有說一些祝福的話,隔天照常坐在辦公桌前敲打鍵盤。
後來聽聞巧遇的那個朋友要離開台灣,我打電話過去,她接了。問她什麼時候有空碰個面,問了幾個日期,她都說沒辦法。再問什麼時間比較方便呢?她停頓許久,用她一貫的溫柔語調答:這輩子都沒有。後來對方就出國了,我想我們不再是朋友。
隔天繼續上班,在途中的美而美買冰奶茶跟漢堡蛋,大口吃完。固定翻每日報紙,看奇摩新聞,股市持續探底,金融海嘯正在席捲整個世界,剛畢業的學妹面試好幾個工作,薪水都是22K或23K。我努力檢查每一篇文案,確保沒有錯字,把每一個可能的錯誤,逆著吞回肚子裡。沒有人知道這個調整的過程,只看到結果。而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生,一切都已經經過了。msn上有些人漸漸不再上線,後來的時代甚至沒有msn了。
某個尋常的日子,我過馬路,樹海下六線道大馬路中央,趴著一隻松鼠,天氣很熱,柏油路想必極燙,松鼠一動也不動,尾巴還是蓬鬆的。沒有一台車為松鼠停下來。
+
本文為聯合副刊邀稿,為2000年代的某一年而寫,
謝謝主編盛弘讓我參與這個切面紀錄。
在最近刊登,恰好趕上一波十年前舊照風潮(掩面)。
也想謝謝第一份工作的總監們的照顧,
謝謝當時的同事,謝謝那間有美好窗景的工作室。
更多照片(?)請見此: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007472
比計劃工作室面試 在 劉櫂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劉櫂豪2019第五屆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公布得獎名單暨頒獎記者會
劉櫂豪2019第五屆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經過激烈兩階段初複審評選,今(12)日舉行公布得獎名單暨頒獎記者會,得獎者及親朋好友熱烈來到現場,劉櫂豪深受得獎者的想法感動,承諾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會持續舉辦。
劉櫂豪回想起自己青年時期,曾擁有參加威廉波特棒球比賽、寫小說、當戰地記者等不同時期的夢想,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陪伴台東青年完成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將正向影響力散播出去。
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面試複審邀集了四位評審,分別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林志興、台灣安心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洪宗楷、台東斜槓女青年Solo Studio工作室創辦人林奕伶及劉櫂豪立委服務處執行長張其旭。連續五年擔任愛台東評審的林志興表示,五年來,透過每一個計畫來了解台東青年如何想像與愛台東這塊土地,每一個計劃都像是一首關於台東的詩,因此評審過程中十分開心,也經常受參與者的初心所打動熱淚盈眶。
得獎者李潛龍「山海鐵馬道 樹藝沙龍」笑稱自己快過愛台東資助計畫的年齡上限,要趕緊把握,他與具有專業修樹知能的團隊夥伴計畫舊修剪鐵道旁的路樹並體驗攀樹,感謝評審與劉櫂豪立委重視行道樹的安全與維護。
賞鳥男孩蘇許宸今年18歲,是賞鳥的第10個年頭,即將至外地就讀大學的他將舉辦「賞鳥男孩 許宸攝影展」為自己與台東山海留下紀念。林志興評審讚許他面試時傳達對鳥類的關懷極具渲染力,獲得評審一致通過。
得獎者山谷裡的一家人媽媽游雅鈴是自桃園搬來鹿野龍田的新住民,設計了田間農作、柴燒晚餐、共同生活的「來鄉下體驗生活」,結合社區其他夥伴將共農共食輕鬆自然的生活感傳遞給更多人。
阿美族人柳哲光阿光「阿光aguang-iguana的音樂道路」購買來自瑞士的樂器手碟,不需任何音樂基礎即可享受這種新興樂器,阿光曾陪伴太太在醫院12天,深深感受醫院來往的焦慮與無聊,因此計畫帶著手碟到各大醫院及學校表演。
今年得獎者中陣容最堅強的Ula車隊,共有9位來自新生國中與台東高中的男同學,從單純喜歡騎腳踏車開始,到自發性凌晨四點早起相約練習、重量訓練甚至外出比賽,9位大男孩藉由「少年、台東、單車夢」協助他們能擁有更安全的設備與紮實的訓練。
劉櫂豪再次強調,鼓勵認真生活、滿懷夢想追求力量的人是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最重要的意義,看到Ula車隊與許宸東中小學弟對於自己的興趣滿懷熱忱,實在感到十分有力量,期許每個一個人都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夢想。
得獎者姓名/得獎計畫/資助金額
Ula車隊(廖奕翔、黃俊維、林華泰、李岱倫、鄭宇呈、黃煒恩、張翔瑜、戴嘉祐、張承耀)/少年、台東、單車夢/82,000
柳哲光/阿光aguang-iguana的音樂道路/80,000
李潛龍/山海鐵馬道 樹藝沙龍/50,000
游雅鈴/來鄉下體驗生活/50,000
蘇許宸/賞鳥男孩 許宸攝影展/38,000
比計劃工作室面試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06
當2000年9月,由陳子鴻、黃怡倆位老師策劃製作戴佩妮第二張創作專輯,因而召集了來自馬來西亞的 Bass 手 Andy Peterson、吉他手 Jamie Wilson,來自新加坡的鋼琴、鍵盤手吳慶隆先生,與來自臺灣的鼓手李守信先生,以及小弟在下我本人,五位樂手在強力錄音室由美國籍錄音師 Bill Drescher,與臺灣的錄音師史大維先生共同協力之下,歡樂地渡過編曲錄音的十天之中,我們並不知道其中的一首曲目『你要的愛』,後來會搭劇、成為2001年偶像劇『流星花園』的片尾曲,也因此讓這首很帥的歌兒成為戴佩妮的知名代表作之ㄧ。
2018年,這部當年的偶像劇神作將要重新改版製作,而其中的音樂選曲,很…『意外』地還是選用了這首『你要的愛』(如果知道搭上這齣戲,相關的音樂作品可以衍生的價值,應該不難想像會有多少山頭勢力亟於插旗;而這首歌兒在十八年之後仍然雀屏中選,我覺得那個難度…真的很高) !不過~畢竟過了十八年,因此製作單位希望賦予這首作品全新的風貌;而由戴佩妮自己擔綱製作人的角色、與製作單位溝通協調後,決定製作兩個不同編曲風格的版本,其中一個版本,希望能傳達原曲所沒有的『青春氣息』,而音樂製作人戴阿妮覺得,用兩把單純的木吉他呈現『Unplugged』的色彩、情緒,應該是很能表現這樣的畫面訴求。
『哥~您覺得找誰來編會比較好?』阿妮這樣問了。
我想都沒想就推薦了這兩個人!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06 『環境』與『人脈』_01
先說回這十八年中,臺灣音樂生態的變化吧!眾所週知,音樂載體的改變、制度食古不化、一味追求報表績效的『數字管理』,在在都重創了臺灣的音樂產業;但就在市場近乎崩盤的前夕,許多真心熱愛音樂的樂手,還懷抱著對於未來在音樂產業中一顯身手的憧憬,毫無畏懼地背起了行李與樂器,遠赴國外,投入正規音樂學習系統或相關專業的技能教育體系,用零距離的方式,直接浸淫在西方音樂的學習環境裡。然而,當這些樂手一波一波學成歸國的時間點,卻碰上了市場急速衰敗的下坡起點,在我的觀察,許多身懷絕技的樂手竟然無法在產業中以公平合理的待遇得到應有的工作機會與尊重,而其中必然有礙於生活壓力、社會責任等等因素,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客觀情事,不論是因此以較低的報價爭取工作,或是因此將原本的音樂熱情降溫為『工作公式』而不再維持高密度、高質量的練習,這些,都是整個音樂環境變遷所必然會產生的後遺症。
我非常認真地向這些海歸的樂手們請教過,究竟當年他們在國外學習與回到臺灣投入工作之後,最重要的差別是什麼,而我所獲得的答覆,非常聚焦在一個特點:『在國外學習,當然會有很好的師資,但師資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重點;重點反而是與你一起學習的同學們,他們每個人都想彈得比其他同學好,因此形成了一種彼此競爭的學習氛圍,那樣的氣氛所造就的學習環境,會把你的潛能全部都激發出來!』、『回到臺灣,雖然偶爾在工作場合也會遇到同學或學長、姊、弟、妹,但…就沒有那種環境的感覺了,自己……好像也就會懶散下來』。
我完全可以理解這樣的學習曲線,也親眼見證了類似的樂手案例不斷地發生而只能心中悵然、而什麼也改變不了……
但~『生命會找到出路』!近三、五年來,最新一批的海歸派樂手們完全突破了這個看似在客觀條件上很難有變化的界限:一群從同一個學習系統學成回來的年輕樂手,相約在台北的一個公寓裡成立了一個聯合工作室,他們的想法很直接而單純:『就讓這個場域維持著如同在學校的氛圍,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隔壁房間的誰誰誰又練了什麼新的招式,我要怎麼怎麼維持著不落人後的態勢繼續精進』。他們具體而微地將國外學習的『環境』生根在自己的土地,彼此督促、砥礪著對方與自己,一直維持在非常優秀的職能水平之上;這其中包括有對於吉他器材與錄音技術高品味追求、因而成立了台北第一個以『專職錄製吉他』錄音室為目標的年輕人;有華語音樂編曲宗師第二代、受教於西方與華語音樂製作系統、天份極高並且勤奮練習的年輕人;有專注鑽研現代藍調、融合爵士音樂彈奏的年輕人,你可以想像類似這樣資質的四、五位年輕吉他手長時間工作、生活在同一個空間裡,會是多麼巨大而值得期待的能量嗎?
因此,我第一位推薦給戴佩妮的吉他手,就是來自這個環境的翁光煒先生 --- 他今年二十七歲,已經在業界執行過許多不同面向、但非常有代表性的工作;如果以當年戴佩妮成立『D Power』樂團的實際狀況來看,翁光煒先生比當時的樂手平均年齡都還年輕了三、五歲。
另位一位吉他手,我從幾年之前的各所大專院校熱中舉辦的跨校際型音樂競賽裡就注意到他了 --- 他就是被歸類為『獎金獵人』型的參賽選手,雖然剛開始的一、兩年,他只是以『協力伴奏』的角色出賽,但只要他所參與的比賽項目,在我印象所及,好像從來沒有失手過。後來,他轉攻『指彈演奏』,展現了木吉他彈奏的高超技巧;最後,甚至以『自彈自唱』的方式挑戰了『個人組』與『創作組』的比賽,同樣的,在我印象所及,他總是在比賽的過程中獲得評審一致的青睞,幾乎沒有失利過。
但~像這樣的年輕人,在我過去十年以上參與校際音樂競賽評審的經驗裡,他並不是唯一的一個。
『他…之後會怎麼發展呢?會不會是另外一枚美麗而絢爛的煙火呢? Mmm… 我們再觀察看看吧!』我與我的分裂人格們這樣地對話,然後保持了相當的距離,遠遠地、不帶情感地觀望著。
當他在2017年7月上旬走進北藝大IMPACT學程的招生面試教室時,我知道了 --- 他是不一樣的那一個。
毫無意外的,他以優異的成績錄取了IMPACT學程。在第一個學期的課堂上,他很少主動發言 --- 如果你參與過我在北藝大的課程,你就會知道我所秉持的『提問式教育』是如何刺激著學生們一定要主動解答我所提出來的各種製作面向上、甚至涵括了人文價值觀的疑難問題 --- ,而他,似乎是過於安靜、隱晦的年輕人,我因此在印象上,不特別覺得他會有什麼精彩的表現。
在我一個學分的『製作概論』課程裡 (也就是總長18個小時的授課時間),班上的同學們除了各類型的問題思辨學習、期中考要完成一個很有製作代表性的專題研究報告之外,還必須以分組的方式,完成一首市場流行音樂曲目的改編、製作課題。他所分到的組別,非常有意思地涵括了古典、傳統與流行音樂寫作各類專項的同學,按理來說,這一組的作品應該會是很有風格並且精彩的;但是,在執行的前半階段,我觀察到他們的工作水平遠遠低於整組的平均水準;在進行瞭解實際狀況、給予老師的指導意見之後,突然在某一週的進度上,這一組呈現了『我所不能瞭解』的有效整合,而學期最後,這一組的整體音樂表現,超出了我原本的預期。
而關鍵,我的分析是:他用吉他站出了一個恰如其份的中心角色,而其他專項樂器的同學們,很有效地被整合籠罩在同一個氛圍裡。
像這樣的角色,明眼人是很快就能 Sense 到的!果不其然,在寒假前後,他就被同樣在北藝大IMPACT學程執教的侯志堅老師,抓去完成了電影『花甲大人轉男孩』的原聲配樂吉他的錄製。到了第二學期,我的課程轉換成三個學分的『製作實務』,而每一屆的同學都必須以同樣的分組,繼續完成三首以上原創單曲的 A & R 作業 (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全面向製作觀念,對於所有參與過這門課的同學來說,我估計每一位應該都會畢生難忘),而他所呈現的音樂架構,再一次,非常沈靜而內斂,但非常有效!
阿妮問起誰可以來完成『你要的愛』新的木吉他版本,我覺得是時候讓他挑戰一下不同難度的關卡了!他今年二十三歲,他先前創作的木吉他指彈演奏作品,已經有其他更年輕的學生拿來當做參賽的曲目!他的名字是:蔡巽洋。
這兩位都不到三十歲的年輕音樂人,在之前的生命歷程中從來也不曾交會過;但這倆位不約而同地做了同樣的思考:一位是主動去維持一個有學習、競爭力的『環境』,另外一位是加入一個『可以有』學習、競爭力的『環境』。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在任何社交型態的場合遇見過他們,認識他們之後,我們也從來沒有任何刻意『維持人際關係』的交談 --- 只有在工作過程中一些不負責任的玩鬧,以及他們實際完成的音樂作品。
自己這一路走來將近三十年的音樂學習之路,我時不時聽聞了誰誰誰告訴我,在這個工作領域 (所謂的圈子) ,『人脈』很重要!『人脈』,當然很重要,但那應該是某一種起始點之後的事;關鍵恐怕還是:『那個起始點為什麼會開始?』
我寧願相信:你身處的環境會影響你,比較起認識了什麼『人』,我覺得你更應該分析與考慮什麼樣的『環境』更能幫助到你!
--------------------------------------------------------------------
後記1. 在這個新版的『你要的愛』工作中,我很開心地去扮演了樂手教練的角色!這其中,我沒有下任何明確的『音符指導棋』,只是與阿妮一起很簡單地去導引這倆位年輕人原本就有的音樂才華,然後,像是觀賞一齣美好的戲劇一樣,看著他們逐步建構出新版的樣貌。
他們已經編寫完成了,只剩下近期內會進行的錄音工作。如果你問我音樂內容如何,我只能說:真是好聽!而且 --- 相信我!我根本想不到他們想到的。
後記2. 在北藝大執教將近兩年,每一次的課堂都令我有『教學相長』的感受!我很喜歡看到年輕人們在課堂中用心思索的場景,也很喜歡每一屆的同學在完成他們的原創曲目製作作業中的每個成長過程。很快的,第三屆已經開始招生了,我深信這個學程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長環境;而會不會想進入這樣的環境,可能~還是得由你來決定:
https://exam.tnua.edu.tw/bachelor_b/download_b.html
後記3.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音樂競賽資訊:由新光三越所主辦的『第六屆不插電音樂大賽』~ https://streetvoice.com/opportunities/806/ 。這個活動有趣之處在於:進入複賽的前十名,每一組都會由評審 (導師) 選定、參與10個小時的音樂培訓之後,才進入到最後的決賽。這大概是我在臺灣所看過最酷的競賽培訓設計了!我在第四屆參與過這樣的賽程,在當時與三組音樂人分別經歷了非常有趣的音樂冒險旅程;今年,我似乎有機會再次進行這樣的玩耍!如果你對於『樂手教練』究竟可以給予你什麼樣的幫助感到好奇的話~請記得讓自己加入到這個環境裡。
後記4. 戴阿妮新的樂手計劃第一波的『鼓手徵選』,我們已經在昨晚 (5月6日) 結束前,完成對於先前所有報名樂手的一對一訊息溝通;在此非常感謝每位給予回應的樂手朋友,我們期待在5月21日的整個甄選過程中,看到各位精彩的展現。
下一波的樂手徵選計劃很快會在這個專頁做出訊息公佈,我想~應該還是會很有趣!
後記5. 這次圖文不符的相片,是來自十八年前,我們那群樂手聚集在一起的第一天的晚餐,從強力錄音室走去東湖市區餐廳路上、從一個路邊攤商所買來的『阿尼』瓷偶 --- 這當然是一個有隱喻的購買行動。
這個『阿尼』在錄音室陪伴了所有工作人員十天,聽到了所有音樂從無到有的全部過程。錄音結束的那一天,我邀請所有參與的工作人員一起在它的身上簽名留念。從那一天起,不論我的工作室搬到什麼地方,它都一直被放置在那個『可以看到我』的地方,這樣,我就可以也一直看到它,就像那段美好的日子從來沒有離開過一樣。
十八年,好快呀……
北藝大IMPACT音樂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