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天女像,原音譯《拉克希米》Laksmi,之前在上魔法課時,老師提過,在印度有人也把錢財視為祂的化身,為財富與幸福的女神。
這次做吉祥天女的儀式,
經文中吉祥天女親自提到:
--
若復有人欲求五穀日日增多、倉庫盈溢者,應當發起敬信之心,淨治一室,瞿摩塗地,#應畫我像,種種瓔珞周匝莊嚴;當洗浴身,著淨衣服,塗以名香,入淨室內,發心為我每日三時稱彼佛名及此經名號而申禮敬:『南謨琉璃金山寶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來!』
--
蠻有趣的是我在儀式前一天,夢到一個穿著瑜珈運動衣褲的美麗女子,手中抱著一個大盆或是壺之類的器皿,而裡面不斷冒出各種珍寶黃金...
她回眸對我說:「給你參考!」
而整個人感覺是非常輕鬆自在,而這一幕回眸讓我深深刻在記憶裡,起床後就馬上照著記憶中的輪輪廓與人體結構,參訪一些髮妝圖後,完成吉祥天女的畫像,也順利的進行儀式。
對了,夢中聞到一股非常舒服的香氣,無法形容是花還是食物還是蜜的香氣,總之我味道記憶庫裡沒這味道的形容詞。
做儀式時,彷彿有再次聞到,但不能很確定,因為隔壁剛好在煮菜,味道有點衝突。
而經文中吉祥天女提到:
--
當令彼人於 #睡夢中得見於我,隨所求事以實告知。若聚落空澤及僧住處,隨所求者,皆令圓滿,金銀財寶、牛羊穀麥、飲食衣服,皆得隨心受諸快樂。既得如是勝妙果報,當以上分供養三寶,及施於我,廣修法會,設諸飲食,布列香花。既供養已,所有供養貨之取直,復為供養。我當終身常住於此,擁護是人,令無闕乏,隨所悕求,悉皆稱意。亦當時時給濟貧乏,不應慳惜,獨為己身。常讀是經,供養不絕,當以此福普施一切,迴向菩提,願出生死,速得解脫。
--
唔,我是儀式前就夢到,那...這幾天會不會再次來我夢裡呢?
期待,如果能再次見到,我想請祂協助所有參與儀式的人,關於財富與幸福的願望都能滿願。
而我自己的願望則是,希望所有親友粉絲都健康平安,不為錢而煩惱,穿的暖吃的飽,有安居處所,有關心自己的人,貓咪狗狗一切生命都平安健康,至於我自己的財富,我會開心的去追尋和發掘。
最後,我念到吉祥天女的咒語時,才發現是我小時候每天會念的十小咒之一!(大驚)
我都背在腦海裡了...
《善女天咒》
南無佛陀 南無達摩 南無僧伽 南無室利 摩訶提鼻耶 怛你也他 波利富樓那 遮利三曼陀 達舍尼 摩訶毗訶羅伽帝 三曼陀 毗尼伽帝 摩訶迦利野 波禰 波囉 波禰 薩利縛栗他 三曼陀 修缽黎帝 富隸那 阿利那 達摩帝 摩訶毘鼓畢帝 摩訶彌勒帝 婁簸僧衹帝 醯帝簁 僧衹醯帝 三曼陀 阿他阿笯婆羅尼
--
依咒義祈請文翻譯 (僅供參考)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禮敬功德天大吉祥天女 即說咒曰
保持修行佛法的長時修 無間修 無餘修 恭敬修 究竟顯現 具足圓滿
加緊大精進的修行 去除心識的煩惱業力 安住在利益人群的重要事務
就能夠歷經微妙的過程 得以成就偉大的真如法身
稱頌禮讚 證道證果 正等正覺 永不退轉
稱頌禮讚 當來尊佛 慈氏菩薩 相應契合
稱頌禮讚 彌勒淨邦 至善完美 理想國度
遍一切處 遍一切事 得善守護 圓滿功德
--
好了,這樣我希望能在夢裡再相見的話...
我想當面詢問吉祥天女,能不能給我財富與幸福的魔法配方?我很想釀或製作跟拉克希米的財富魔法物,但始終沒搭上線,這次有機會當面問,我會好好把握的!
最後祝福大家,財富豐足,幸福美滿!
也許看完圖,某天也會在夢裡遇到美麗的天女也說不定?
「毘缽舍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毘缽舍那 在 阿聖的魔法咻啦啦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毘缽舍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毘缽舍那 在 小龍江恩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毘缽舍那 在 [讀經] 止觀禪修,佛陀說「觀」(毘缽舍那)的自性- 看板Buddha 的評價
- 關於毘缽舍那 在 四念處毘缽舍那禪法Vipassana Meditatio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毘缽舍那 在 [讀經]《解深密經》云何修毘缽舍那(觀)? - learn_buddha 的評價
- 關於毘缽舍那 在 [讀經] 《菩提道次第廣論》毘缽舍那p468-p470 cool810 PTT批 ... 的評價
毘缽舍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吉祥天女像,原音譯《拉克希米》Laksmi,之前在上魔法課時,老師提過,印度在地有人也把錢財視為祂的化身,為財富與幸福的女神。
這次做吉祥天女的儀式,
經文中吉祥天女親自提到:
--
若復有人欲求五穀日日增多、倉庫盈溢者,應當發起敬信之心,淨治一室,瞿摩塗地,#應畫我像,種種瓔珞周匝莊嚴;當洗浴身,著淨衣服,塗以名香,入淨室內,發心為我每日三時稱彼佛名及此經名號而申禮敬:『南謨琉璃金山寶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來!』
--
蠻有趣的是我在儀式前一天,夢到一個穿著瑜珈運動衣褲的美麗女子,手中抱著一個大盆或是壺之類的器皿,而裡面不斷冒出各種珍寶黃金...
她回眸對我說:「給你參考!」
而整個人感覺是非常輕鬆自在,而這一幕回眸讓我深深刻在記憶裡,起床後就馬上照著記憶中的輪輪廓與人體結構,參訪一些髮妝圖後,完成吉祥天女的畫像,也順利的進行儀式。
對了,夢中聞到一股非常舒服的香氣,無法形容是花還是食物還是蜜的香氣,總之我味道記憶庫裡沒這味道的形容詞。
做儀式時,彷彿有再次聞到,但不能很確定,因為隔壁剛好在煮菜,味道有點衝突。
而經文中吉祥天女提到:
--
當令彼人於 #睡夢中得見於我,隨所求事以實告知。若聚落空澤及僧住處,隨所求者,皆令圓滿,金銀財寶、牛羊穀麥、飲食衣服,皆得隨心受諸快樂。既得如是勝妙果報,當以上分供養三寶,及施於我,廣修法會,設諸飲食,布列香花。既供養已,所有供養貨之取直,復為供養。我當終身常住於此,擁護是人,令無闕乏,隨所悕求,悉皆稱意。亦當時時給濟貧乏,不應慳惜,獨為己身。常讀是經,供養不絕,當以此福普施一切,迴向菩提,願出生死,速得解脫。
--
唔,我是儀式前就夢到,那...這幾天會不會再次來我夢裡呢?
期待,如果能再次見到,我想請祂協助所有參與儀式的人,關於財富與幸福的願望都能滿願。
而我自己的願望則是,希望所有親友粉絲都健康平安,不為錢而煩惱,穿的暖吃的飽,有安居處所,有關心自己的人,貓咪狗狗一切生命都平安健康,至於我自己的財富,我會開心的去追尋和發掘。
最後,我念到吉祥天女的咒語時,才發現是我小時候每天會念的十小咒之一!(大驚)
我都背在腦海裡了...
《善女天咒》
南無佛陀 南無達摩 南無僧伽 南無室利 摩訶提鼻耶 怛你也他 波利富樓那 遮利三曼陀 達舍尼 摩訶毗訶羅伽帝 三曼陀 毗尼伽帝 摩訶迦利野 波禰 波囉 波禰 薩利縛栗他 三曼陀 修缽黎帝 富隸那 阿利那 達摩帝 摩訶毘鼓畢帝 摩訶彌勒帝 婁簸僧衹帝 醯帝簁 僧衹醯帝 三曼陀 阿他阿笯婆羅尼
--
依咒義祈請文翻譯 (僅供參考)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禮敬功德天大吉祥天女 即說咒曰
保持修行佛法的長時修 無間修 無餘修 恭敬修 究竟顯現 具足圓滿
加緊大精進的修行 去除心識的煩惱業力 安住在利益人群的重要事務
就能夠歷經微妙的過程 得以成就偉大的真如法身
稱頌禮讚 證道證果 正等正覺 永不退轉
稱頌禮讚 當來尊佛 慈氏菩薩 相應契合
稱頌禮讚 彌勒淨邦 至善完美 理想國度
遍一切處 遍一切事 得善守護 圓滿功德
--
好了,這樣我希望能在夢裡再相見的話...
我想當面詢問吉祥天女,能不能給我財富與幸福的魔法配方?我很想釀或製作跟拉克希米的財富魔法物,但始終沒搭上線,這次有機會當面問,我會好好把握的!
最後祝福大家,財富豐足,幸福美滿!
也許看完圖,某天也會在夢裡遇到美麗的天女也說不定?
毘缽舍那 在 小龍江恩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想同大家講一個故事
目犍連尊者聽到琉璃王又集兵要去攻打迦毘羅衛國,憐憫著那些釋迦族人,於是向 佛陀稟白說:「現在琉璃王要去攻打迦毘羅衛國,我希望以四種方便來救護迦毘羅衛國的人:一是將人民安置於虛空中,二是安置在大海中,三是移至兩座鐵圍山之間,四是安置到他方大國中,令琉璃王不知他們的去處。」佛陀告訴目犍連尊者:「雖然你有神通力可以安置迦毘羅衛國的人,但眾生有七件事是無法逃避的,就是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緣,所以即使你欲以神通力解救迦毘羅衛國的苦難,他們還是無法逃脫於過去所種下的罪業果報。」
目犍連尊者聽了 佛陀開示後,還是不忍迦毘羅衛國的人民受到迫害,於是運用神通力將四、五千人放至缽內,舉至虛空當中安置,希望能幫助他們躲過此劫難。後來琉璃王攻伐迦毘羅衛國,殘殺了人民。
戰事結束後,目犍連尊者前往精舍,沾沾自喜地稟告 佛陀:「當琉璃王攻打迦毘羅衛國時,弟子承佛威神力,將迦毘羅衛國四、五千人安置於虛空當中,解救了他們。」佛陀問目犍連尊者:「你已經去看過缽中的那些人了嗎?」目犍連尊者回答:「還沒有。」於是佛陀說:「你先去看看他們吧!」
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力將缽從虛空中取下,結果看到裡面的人全都已經死亡,不勝悲泣地稟告 世尊:「缽中之人均已死亡殆盡,我雖欲以神通力要救護他們,仍無法免除他們的宿世罪業。」
佛陀慈悲地告訴目犍連尊者與大眾:「生、老、病、死、罪、福和因緣這七件事,即使是佛陀、菩薩聖眾、神仙道士,隱形分身也都無法逃脫。」並說偈言:「非空非海中,非隱山石間,莫能於此處,避免宿惡殃。眾生有苦惱,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惡。」
在大時代下,沒有人能用神通救你,這一次是共業,救你只有智慧及善心,庚子下半場坐穩啦
毘缽舍那 在 四念處毘缽舍那禪法Vipassana Meditatio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4月念處毘婆舍那禪修營活動日期:2021-04-01 ,宗教/心靈, - BeClass 線上報名系統Online Registration Form. 一、主辦單位:念住毘婆舍那禪修中心二、開示禪師:孫倫 ... ... <看更多>
毘缽舍那 在 [讀經]《解深密經》云何修毘缽舍那(觀)? - learn_buddha 的推薦與評價
CBETA T16 No. 676 云何菩薩 依是四種奢摩他 · (止) 毘缽舍那(觀) · 能求奢 摩他(止) · (觀) 彼由獲得 身心輕安為所依故 · 即於如所善思惟法 內 三摩地所行影像 ... ... <看更多>
毘缽舍那 在 [讀經] 止觀禪修,佛陀說「觀」(毘缽舍那)的自性- 看板Buddha 的推薦與評價
《解深密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告慈氏菩薩(彌勒菩薩)曰:
「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捨
離心相,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
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缽舍那,如是菩薩能善毘缽舍那。」
■ 經論對讀──「觀」(毘缽舍那)的自性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奢摩他〉
二、毘缽舍那自性。即前經(《解深密經》)云:「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故,捨
離心相,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即於如是勝三摩地所行影像所
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尋思、周伺察,若忍、若樂、若覺、若見、若觀,是名
毘缽舍那。如是菩薩能善巧毘缽舍那。」
此經宣說毘缽舍那是觀察慧,最極明顯無可抵賴。傳說支那堪布見已謗云:「此是經
否,不得而知。」用足毀踏。因彼妄計一切分別皆執實相,要棄觀慧全不作意,乃為修習
甚深法義,不順此經,故用足毀。現見多有隨此派者。
───────────────────────────────────────
.釋義──
毘缽舍那(觀)的性質內涵,也就是前面所引《解深密經》中說:「行者在獲得身心
輕安樂的奢摩他安止(止)之後,以身心輕安樂的安止為所依,專注在所緣境,捨離其他
不是所緣境的散亂心相,對於所聽聞思惟的法義,於善思惟法形成的止定當中,三摩地所
緣的影像(義共相),以分別慧善加分析觀察抉擇,直至獲得決定的勝解印可,也就是觀
察思擇三摩地所緣影像(義共相)的所知義──就世俗諦盡所有性上分析觀察思擇(能正
思擇)、就勝義諦如所有性上分析觀察思擇(最極思擇)、粗分的分析觀察思擇(周遍尋
思)、細分的分析觀察思擇(周遍伺察)。透過這樣的分析觀察思擇,生起沒有煩惱疑惑
的忍許(若忍)、生起好樂的意樂而觀察(若樂)、清晰覺知明了的觀察(若覺)、心能
證知法義證見法義的觀察(若見)、不捨正理而安住於觀察(若觀)。
如是透過修觀的四種思擇: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產生修觀的五
種行相:忍、樂、覺(慧)、見、觀。持續地觀察修,當由觀察力引生身心輕安樂所攝持
的慧,那時的觀察慧稱為毘缽舍那,亦名勝觀。如果照著上面所說去修持,菩薩就能夠善
巧地來修習毘缽舍那(觀)。」
(獲得正式具相的毘缽舍那勝觀,會引生身心輕安,修習毘缽舍那未得身心輕安時,
是隨順的修觀、隨順毘缽舍那相應作意。《解深密經》:「世尊!若諸菩薩乃至未得身心
輕安,於如所思所有諸法內三摩地所緣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當名何等?」「善男子
!非毘缽舍那作意,是隨順毘缽舍那勝解相應作意。」)
《解深密經》說毘缽舍那的自性是觀察慧(觀察慧即各別觀察所緣),這是非常清楚
明確的。相傳支那堪布(漢地和尚)見到此段與自己見解相違的經文時,無法接受,於是
毀謗說:「《解深密經》是不是佛經?」用腳毀踏佛經。
因為支那堪布認為分別就是執著,顛倒的認為一切的分別都是諦實執著,因此要棄捨
如理觀察慧、完全不作意,認為內心不作意不作任何思惟,才是甚深的修習空性的方式,
他的主張相違經文,因此認為這不是佛經,用腳踐踏。現今仍有許多追隨此種錯誤主張的
隨行者(昔已有之,於今猶烈)。
分別和執著,必須要分開來看,否則也會像支那堪布一樣。毫不分別如何能了知「非
諦實成立」、「非實有」等道理,什麼都不想根本不作意分析思惟,與分析思惟決斷無我
空正見滅除諦實執著,這是兩件事。毫不作意思惟,不會斷除煩惱與煩惱種子,反而落入
了頑空,成為愚痴的因。周利槃陀伽因為曾生在無想天,而得愚痴的果報。
未現證空性之前,都靠分別心而修,修行得靠分別心來修,包括修習奢摩他、毘缽舍
那,都是第六意識當中在修(心識分為“前五根識無分別心”與“第六意識分別心”,修
行不是修前五根識,而是第六意識當中修),修行的階段連如理抉擇的比量都沒有,以為
馬上可以用無分別心的現量去修,那也不是真正斷除煩惱諦實執著的無分別心瑜伽現量。
支那堪布認為,內心所思惟的一切,皆是分別妄念,而一切妄念想法全都是諦實的執
著,因此要捨棄內心的思惟、全都不作意,以為這才是甚深的觀修方式,顯然與經文意義
不相隨順。思惟作意並不全是諦實成立的執著,他的錯誤關鍵就在這裡。現今還有許多人
追隨這種錯誤的主張。
學佛無非是要增長善業,五戒十善的分別取捨,六度的廣大行品,都要靠分別心的思
惟觀察抉擇。善分別心分有漏與無漏,它不是所斷品,而是所修品,要運用善分別心來生
活、來學佛,並破除惡分別心。修行時要大量地運用善分別心來觀察法義。
觀察慧即各別觀察所緣,而得到各別通達的心所,是屬於善分別心,不具足善分別心
,則不得止觀。不得止觀,則不得聲聞、菩薩、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之果。
《解深密經》卷第三〈分別瑜伽品第六〉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善男子!一切聲聞及如來等,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當知皆是此奢摩他(
止)、毘缽舍那(觀)所得之果。」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30724930.A.EF5.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05/04/2015 15:53: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