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喜愛老派的浪漫
夜晚在富貴齋的黑膠賞聆,是我去年造訪南園很喜歡的一段時光,當時第一首我在這聽到的歌曲,彷彿成了後來會想起的印記,那是鄧麗君的「莫忘今宵」。
這回再訪,驚喜的是緊接在 #風檐夜遊 後的這段體驗,又升級了,取名「#黑膠音樂微醺時光」。顧名思義,在曲目播放中的中場,增加了管家推出酒車的橋段,這夜他們分別準備了兩款酒,都很具巧思,風味也佳。首先是 43% 用地瓜釀的威士忌,搭配的不是起司,而是很在地風味的 #老菜脯,乍聽不合理,但親自體驗後會發現竟意外的搭!第二款的酒精濃度就低些,是 8.5% 的紅烏龍梅酒,使用的是台東的紅烏龍茶,甜美輕盈,很好入口。
在酒精的催化下,微醺讓音樂更動聽。
這裡珍藏了九十多歲的留聲機,至今仍能播放,讓大夥開了眼界,一面只能播三分鐘的唱片,如今已經停產,被炒到市場上一片要價數萬元了。
這場音樂聆賞,主要是用真空管音響來播放黑膠,那可讓耳朵真要聽出油了,我好喜歡。乘著音符走進時空隧道,從英文經典木匠兄妹的「Yesterday Once More」到「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再來是已經推出超過六十年的金曲:納京高的「Unforgettable」 ,這首用黑膠播放,完全可以表現人聲的溫潤與時代的氣味。
下半場,回到台灣的民歌曲目,王海玲的「忘了我是誰」、齊豫的「走在雨中」以及徐曉菁、楊芳儀的「秋蟬」,後來沒等我喊安可、管家再加碼播放了蔡琴的幾首金曲。我一邊拿著酒杯,一邊微笑聽著,時而閉上眼睛,時而輕輕唱和,這南園的夜,美得真要讓人醉了...
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
📷 Zeiss Milvus 50mm f1.4 Zeiss Consumer Products Taiwan
#台灣蔡司大使
👀 去年寫的南園開箱文
https://yaoen.live/theone_nanyuan_2020/
「民歌蔡琴歌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民歌蔡琴歌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民歌蔡琴歌曲 在 唱歌玩吉他 Kiki 陳亞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歌蔡琴歌曲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民歌蔡琴歌曲 在 蔡琴Tsai Chin【民歌蔡琴專輯Tsai Chin Folk】全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民歌蔡琴歌曲 在 蔡琴34首懷舊經典老歌加配(歌詞字幕) 可選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民歌蔡琴歌曲 在 蔡琴Tsai Chin ~ 20首最佳歌曲《最后一夜/恰似你的温柔 的評價
- 關於民歌蔡琴歌曲 在 淺談暢詠時代曲 國語時代曲在香港和台灣 - Mobile01 的評價
民歌蔡琴歌曲 在 唱歌玩吉他 Kiki 陳亞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Kiki的十年一刻小故事
【之七、在酒吧留給你一首蔡琴的歌】
這是其中一個讓你堅持做音樂的故事。
大約兩年前,
以學生客為主的酒吧來了一對花甲夫妻,
一位健談活潑風韻秀美的太太
與一位慈眉善目髮色花白的木訥先生。
夫妻大約幾個月會來聽一次歌,
從來都是點熱水果茶,熱奶茶,不喝酒。
你很容易可以發現兩位
不論是外表或是氣質都在店裡顯得遺世獨立。
他們有時候點一些民歌,
有時候點一些老情歌,
太太很常在台下大聲地對先生說
:老公我愛你!
讓你在台上都聽著羨慕。
先生有時候害羞地瞇著眼擠出雙下巴來,
有時候什麼反應也沒有地就這樣呆楞著幾秒。
太太常常輕輕地將頭靠在先生的肩膀上,
彎彎的眼睛笑著,小鳥依人。
有時候也會上台唱幾首老歌,
蔡琴的歌,齊豫的歌,鄧麗君的歌,
你彈著吉他輕輕配著伴奏。
有時太太唱得真好,有時不小心落拍了總是笑著說
:這歌詞字太小我老花啦看不見!
先生特別喜歡把太太糗得可愛的樣子給錄下來。
太太每次唱完下台前
都會塞兩百元再深深地握在你的手心。
太太有一晚特別準備好
今天就是要唱蔡琴的讀你。
這次,她把歌詞熟熟背起來了,
整首歌曲只看著先生的手機鏡頭
:老公~讀你千遍也不厭倦喲~
太太邊笑邊唱著,
這次,先生難得笑得開懷。
這是你倒數第二次見到太太。
最後一次,
先生與太太坐在離門口最近的座位,
這晚他們靜靜聽了一整場的演出,
沒有點任何的歌。
臨走之前,
太太起身獨自緩緩地走上台塞給你兩百元,
再深深握在你的手心。
太太走出門前轉身看著台上的你幾秒鐘,
調整了一下自己從頭到尾都戴著的帽子,微笑著。
你大概知道這個笑容的意思。
幾個星期過後,
先生還是選擇坐在那個離門口最近的座位,
靜靜地聽了半場。
你在他起身結完帳到走出門前的短短幾秒鐘,
彈了一段讀你的旋律,
替太太送給先生,他停了幾秒,沒有轉身。
民歌蔡琴歌曲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0年1月7日 MCB專訪 文:袁智聰
「人山人海」是舉行於 97 年的一個音樂劇場;「人山人海」也是集台了黃耀明蔡德オ、梁基爵、亞里安、李端嫻、于逸堯六人之力量的音樂製作共同體;踏入 2000 年,「人山人海」亦將會發展成為一所獨立唱片廠牌,為人民服務。
在閣下的印象中,「人山人海」是三年前黃耀明的一個音樂劇場演出。原是 97 年度香港藝術節的表演節目之ー,繼而改名為「創作人山人海」而從文化中心進駐紅館作再度公演。當年因為演出裡拿了一眾地道不過的卡拉 OK 中文流行曲進行改編而成為一時佳話,其後這批作品更被灌錄成同名唱片專集。然而這切其還是一個開端而已。
在去年,「人山人海」正式演變成為一所 Collective 式音樂製作公司,以黃耀明、于逸堯、普普樂團的蔡德才(Jason)、Multiplex 的梁基爵、Minimal 的亞里安和李端(Veronica)六人為核心。
現在,「人山人海」亦従一所音樂製作公司而進化成為唱片廠牌,頭炮是普普樂團將在 1 月間面世的首張專集。由音樂劇場演出而演變成音樂製作公司再變成唱片廠牌,「人山人海」有着是一段挺有趣的歴史進化過程。
這個黃昏,「人山人海」的六位構成分子集在間位於工廠大廈内的影樓裡為我們拍攝照片與接受訪問。縱使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在人數上還不算真的有着人山人海之氣勢,但卻可以叫我感應到一股屬於「人山人海」這個團體、把他們維繋在一起的磁場。
Labelled With Love
在外國,我們總不時見到有歌手或樂隊開設自己的唱片廠牌,正如 U2 有他們的 Mother Records、 Madonna 有她的 Maverick 般,而由樂手開設的細規模獨立廠牌更如恒河沙數。殊途同歸地,「人山人海」亦是一所以黃耀明為首的唱片廠牌。其實「人山人海」的成員本身也是來自黃耀明的音樂製作班底,其後亦個別地跟其他歌手合作,然後再聚集成為人山人海」這個音樂製作團體,重新把他們連在一把。
那麽,究竟「人山人海」是何時正式成立?明:「98 年初已有這個構想,而申請商業登記正式成立則是 99 年 6 月的事。」
然而有何因素會令你們由一間音樂製作公司而演進成唱片廠牌呢?
明:「其實已經計畫了很久,但卻一直未有把它實踐。但看到 Jasn 的専集也做了一段日子,也是出版的時候,而其他人亦打算出版自己唱片,所以便立心實行這畫。況且我唱了多年歌,也希望做到不同崗位的事。」
除了黃耀明于逸堯蔡德才梁基爵亞里安李端嫻外,原來「人山人海」包括負責漫畫的黎達榮。那麽「人山人海」還會開啓門戶招攬其他音樂人或樂隊組合回來嗎?
明:「有這打算,但由於我們的資金有限,行政架構又未做好·故此暫時不會實行。」
「人山人海」的頭炮唱片出品是普普樂團的首張專集(執筆之際唱片暫未定名),那麽跟着又有何大計
于:「在 Jason 之後,各人都會陸續出版自己的唱片,此外亦另有別的Side Project,如會出版一些劇場音樂,還有張兒歌專集。」至於是甚麽兒歌專集,他們卻懇請筆者不可透露。
明:「我現在跟蔡琴為 2000 年藝術節合作的音樂劇場《花天走地》之 Soundtrack,也希望可以在『人山人海』旗下出版。」
既然「人山人海」各人有着密切的關係,不知你們可有想過如當年 4 AD 的 This Mortal Coil 般來一次精英組合式合作?
明:下其實那張兒歌專集的合作形式會較近似這樣。也可以在嬉裡透露我打算在年底出版一張關於認知愛滋病的唱片:那會是跟一個愛滋病機構合作,到時便會有齊各人一把參與。」
至於大家所關心的,還是黃耀明的新專集究竟會何時出版,然而正忙於手頭上大堆工作的他,大概要在 3 月份完成了《花天走地》的演出後才有時間作好好構思,所以新碟之面世也不會是短期內的事。
人山人海經
目前,「人山人海」是一所自主經營而沒有任何機構作後台的唱片廠牌,那麽可以把「人山人海!介定為獨立廠牌看待嗎?
明:「暫時我們仍是 indie 公司,但 indie 的定義是行政與經營上,而不是單單指音樂風格。」
接着「人山人海」會打算跟主流唱片公司合作還是繼續以獨立公司的模式經營?
明:「現在仍未決定跟主流公司合作還是繼續保持 Indie 的形式,到底兩樣也各有好處,但相信很快會有答案。不過有了定案的是 Jason(普普樂團)的專集該會以indie的形式發行。其實日後的發表方式也可能是視乎每張出品而定一某些出品是需要大型的市場企宣與發行網,但某些卻不需要。」
對於還是初生之犢剛起步的「人山人海」來説所到的困難是甚麽?
于:「是人手方面。工作的人也是這裡眼見的人,以外就只有一些兼職協力的人而已。作為一間公司,有很多行政上的事情要處理,困難是大家一向都是做音樂製作而不是行政,所以很多行政的工作也做得不習慣,也不夠人做。既使他們在音樂製作上也是難以分身一既要做自己的 Project、又要做別人的東西,爭人用爭得很緊要。」于逸堯除了是「人山人海的作曲人之外,也同様擔任公司的經理職務。
在香港樂壇上,似乎獨立唱片廠牌往往只能曇花一現、無法持久,即使當年曾鼎足而立的 Sound Factory、Music Communication/D.Y、G.I.G.·最 後也相繼結業,今天的「人山人海」又可會有這憂慮?
明:「早前在台灣跟監製林偉哲的談話間·他説香港很多公司無論做大的製作也好、細的製作也好都只會用同樣的成本去做,那其實不行 Indie 的出品就該要用 Indie 的形式去做,那才是生存的方法。所以我們在成本上控制得很細,旗下藝人本身也是投資者,故此每個人中間所牽涉到的成本也會低好多,另個生存的方法是盡量不單看香港的市場,主流的已經有限,何况還是 Inde 的呢!所以也要放眼看其他華人地方。」
人山人海人眼中的人山人海人
Minimal
于:「不明白 Minimal 的作品究竟是出自誰的手筆,毫無蛛絲馬迹,他們是一隊真正的組合。」
明:「他們一起合作時可以互相補足。他們也説過,阿 V 的樂理底很好,對 Chord Structure 比較熟悉;而亞里安則是一個好大的音樂圖書館,對於歌曲的風格怎樣做會有好多意念。」
于:「他倆個別做的東西出來其實不太 Minimal,但走在一起,便彷佛出現了第三個人般。」
亞里安:「Minimal 一起工作在作曲和編曲上之效率的確很快,但拆開工作我便會很『立』,所以要互相推動大家。」
Multiplex
于:「聽基爵的歌,總會令我想起小甜甜般的漫畫,眼睛很大,估了面的三份之二那些模様。」
明:「他是我們眾人之中效率最快的一人。」
基爵:「快的原因是我很有我的創作步驟與結構,這有好有不好,好處是可以好快,不好是容易產生納悶。」
Jason:「我覺得他很務實;而我自己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去嘗試很多東西,但最終也試不到甚麼。而基爵則很有架構去做,儼如有一本他的 Menu 般
于:「做自己歌快還是做別人的歌快?」
基爵:「當然是做自己的快,可以一日做一首歌,十日可以做起一張大碟。」
普普樂團
明:「他是最早跟我合作的人,但多年來他都是那麼慢産,大抵他是一直以兼職形式做音樂,也是最遲轉為全職音樂製作入之故。其餘的人則一直都是全職的。」
于:「他的歌我最明解,一聽就知首歌怎様走,好似一起同行般會想到個 Chord 會點樣轉,可能是大家有相同的音樂 Reference 之故。還有我曾經把『普普』誤以為是『泡泡』,所以每次想起他時都想起一種很乾淨之感。」
基爵:「他的 Programming 頗『撈校』,但那種『撈校』卻令他的作品有一陣他的味道;雖然他是眾人之中做流行音樂做得最耐的一人,但對器材的運作總似是不太熟習般,但卻能令他的音樂把持着一些新鮮感」
于逸堯
Veronica:「他記性很好,記得在紐約跟他談電影時·怎樣細節的東西也很記得;認路也很捧。」
基爵:「他做電影配樂很拿手,很有自己一套,很懂得如何去處理。」
于:「我最先是做劇團音樂,也做過電視配樂,一切由配樂開始。以前覺得自己不會寫流行曲、覺得不可能,寫寫吓卻寫了出來。」
Jason:「他寫的旋律很香港化,現在已是一個異數,有很得意的氣質,但會很容易令人錯覺有很『娘』之感,惑覺是只有一線之差。」
明:「我認同剛才所説的異數,因現在已不流行這種方式的歌,他用了很多七,八十年代電視主題曲與民歌的影響。我很喜歡他的所有作品,因我也受這些音樂影響好大,好似找到知音般。」
黃耀明
亞里安:「我到目前為止都是以樂迷的心態跟他合作,時常有些戰戰兢兢地眼他相處,不過已克服了很多。在他身上學習與認識了很多對音樂創作的態度,我覺得我們就像一羣有共同嗜好的同學般,而明哥則是高班的學長。」
于:「未識過一個人如斯熱衷音樂,有那麽多唱片收藏、甚麽音樂都聽,很令人感動。」
基爵:「如果我只可以幫一個人做音樂,那就是他。」
V:「他有很好的開放態度。因為我們做歌不太專業,有時出來的會貨不對版,弄了第二様東西出來,但他卻一定會想到一個辨法令事情成立,懂得處理這些貨不對版的作品。」
Jason:「他個人的性格與態度是我希望學習得到,正如阿 V 所説他在生活態度上懂得體恤別人的東西,所以有些作品雖然達不到出發時的構思,但他卻可以慿着這種態度來看到箇中的潛質所在,然後作出變通。這種態度在工作上是很重要,人人做到的話世界會更美好。」
理想中的「人山人海」會發展成怎樣?
明:「可以繼續運行下去,不是一、兩年就是完結:也希望宛如你所説般會有我們的 This Mortal Coil ,這亦是很好玩的事。在生存之餘,亦試圖做很多跟主流不同的東西。」
Jason:「首要是生存,心頭大的展望暫時也不作他想。」
于:「有很多人手工作,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足以好好地繼續運作下去。」
明:「作為一間製作公司是很好玩,如果我們真的有一種招牌式聲音,那我們跟其他歌星合作,便能跟主流產生互動,影響着主流樂壇。所以我們在近大半年來,主要也是替其他歌星製作音樂。」而「人山人海」首次拉大隊出動為別人包辦製作的唱片,便是彭羚的「一支花」專集。
回望從前各人本是來自不同的崗位·最後卻能走在一起組成「人山人海」,之間彷佛是存在着某些彼妙關係。究竟有甚麼因素能使你們相吸在一起?
于:「緣分!」眾人一笑。
明:「共通點是大家都很喜歡音樂——到底我做了多年唱片,見過很多做音樂的人其實是不喜歡音樂:而已我們又喜数在音樂上『玩野』一一到底有些喜歡音樂的人卻很嚴肅。而最大困素,則是基於『人山人海』的演出出來的效果很捧,我覺得這班人是應該要走在一起,甚至現在我們有些幕後工作人員,也曾參與過『人山人海』之演出的,因為抱着這份理想主義而令我們走一起。」
Jason:「除了興趣和熊度的共通外,我們也同是些邊緣的音樂人——想跟主流發生關係,從而產生互動。」
明:「香港有些 indie 樂手是很抗拒主流,但他們在我的「污染」下,皆不會抗拒主流,所以可以走在一起
于:「大家一趣工作,最重要是在創作上可以满通得到·有着共同的語言,看事物的眼光也很接近。看過同樣的電影,同樣的音樂,大家溝通起來也很快會明白這些平時茶餘飯後的交談,其實已累積成為創作與溝通上的根基。」
大抵「人山人海」不僅是一個音樂製作的共同體,一個音樂聯盟,把它視為一個音樂大家庭,也許感覺會較親切。從而,也為香港樂壇衍生出一個別幟的音樂體系。
最後是一條幻想題:你們最想網羅在「人山入海旗下的中外歌手或樂隊會是甚麽?
明:「影響我最大的本地歌手是林子祥,他久未出版過唱片,如果他能在『人山人海』旗下推出唱片,那會是很好的事。但我不知我可不可以跟他合作·因我有很多薰陶是從他身上學習回來,所以不知怎様跟他合作。」
于:「我一定要簽汪明荃,我好想作些小調歌曲給她唱,因為現在作了小調作品時常沒有人要;也想簽一羣結他手,因在我們之中時常沒有人彈結他。」
亞里安:「Shirley Bassey 會較適合我們;香港就是葉德嫻。」
Jason:「Slow- Tech Riddem 雖然他們的風格跟我們甚迥異。」
Veronica:「林海峰與彭羚的 BB…」
民歌蔡琴歌曲 在 蔡琴34首懷舊經典老歌加配(歌詞字幕) 可選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蔡琴 34首懷舊經典老歌加配(歌詞字幕) 可選歌01. [00:00:01] 三年02. [00:03:46] 小窗相思03. [00:07:48] 你的眼神04. [00:11:32] 南屏晚鐘05. ... <看更多>
民歌蔡琴歌曲 在 蔡琴Tsai Chin ~ 20首最佳歌曲《最后一夜/恰似你的温柔 的推薦與評價
蔡琴 Tsai Chin ~ 20首最佳 歌曲 《最后一夜/恰似你的温柔/被遗忘的时光/飘浪之女/读你》老歌值得細細回味品嚐Best Of Tsai Chin 蔡琴 Tsai Chin ~ 20 ... ... <看更多>
民歌蔡琴歌曲 在 蔡琴Tsai Chin【民歌蔡琴專輯Tsai Chin Folk】全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蔡琴 Tsai Chin【 民歌蔡琴 專輯Tsai Chin Folk】全輯感谢观看这个视频, ... Tsai Chin 蔡琴 - 蔡琴歌曲 2020 - 蔡琴 前30首最佳 歌曲 2020 - Tsai Chin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