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惠寧繃緊亮相,急來港另有玄機!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294446
中聯辦新任主任駱惠寧今日履新,早上在中聯辦大廳會見香港傳媒。過程中,他的神情比較緊張,並一邊舉著拳頭一邊發言,但他的身體語言已徹底出賣了他,表示出他只是「死頂」。雖然駱惠寧神情緊張,但在他的簡短發言中仍有4點需留意。
#游清源 #溫家寶 #習近平 #張曉明 #李克強 #許家屯 #王志民 #趙樂際 #駱惠寧 #新任中聯辦主任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 #民陣元旦大遊行 #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 #林則徐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民陣元旦大遊行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理非:這半年我們改變了]
民陣元旦大遊行,遇到劉氏家族,劉老先生今年七十,撐着拐杖走,太太說,丈夫膝蓋退化,是老人病,但堅持出來。雖然不良於行,丈夫一講起這場運動,就大動肝火,他曾經因為看不過眼警察對待年輕人,被胡椒噴霧直噴臉部,半小時也睜不開雙眼。
老馬有火,劉太說,她們整個劉氏家族,親友之間開了一個whatsapp群組,年齡由老到幼,但中老年人最多,她自豪地說:「親友之間大部份都是支持運動的!」這天遊行,至少有四、五十個親友分佈在遊行隊伍不同位置,沒有約定一起。「雖然2014年佔中我也有關注,但這一次,我們親友更連成一線。」
五十多歲的劉太,提起警暴就氣憤:「如果我年輕的話,真是會去衝,會跟警察拼命。」畢竟年紀大了,她轉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幾近「虔誠」的態度,嘗試在消費習慣上改變,這幾個月,她拼命鑽研黃色經濟圈,上Apps找黃店,對老人家來說,一點也不簡單。
「對我們退休人士來說,真是很慘,我們之前很喜歡上茶樓飲茶,一盅兩件,嘆吓茶,那是寫意的退休生活。」怎知,飲了幾十年茶,這個秋天才發現,原來在香港經營茶樓的大部份都是另一陣營,甚少茶樓是黃店,「連中立一點的茶樓也很難找。」她嘆道,想起飲早茶那些快樂日子,她有點感傷。
以前兩夫婦一星期習慣飲茶五次,現在要山長水遠去找沒那麼藍的茶樓,一個月也不會飲茶一兩次。黃店呢?原來多是西式飲食。
「我們不太喜歡吃西餐,意粉呀那些,咖啡店呀,現在逼住要光顧黃店。」近日有人說,黃店有些不太好吃,劉太點點頭,無奈承認:「味道的確麻麻地。」
那失去品茗的快樂時光,會不會不開心?在一旁的劉先生忍不住搶白:「幫襯黃店會找到另一種開心,那是與同路人一起,精神上的開心。」
退休的兩老喜歡旅遊,歐美澳長途旅行,一年最少去兩次,最愛參加旅行團,不用煩惱。劉太說,另一個晴天霹靂是,發現了光顧十餘年的旅行社,原來是撐警集團。「以前可以一站式光顧旅社,訂機票呀,旅行團呀,好方便,現在要自己花苦功。」
「辛苦一點,自己做多點功課(搜集資料),去自由行囉!」對六七十歲的長者來說,這可不容易 。劉太做得徹底,早前因為員工政見而解僱多名空中服務員的國泰航空,劉太也杯葛。
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對香港人來說,也是翻天覆地,從根本性格的連根拔起:「看那裡有著數,精打細算,揀平嘢,對我們香港人來說,好重要,現在全部割愛捨棄,因為太憤怒了!除了這樣做,我不知道還可以做甚麼。」旅行社、航空公司那些儲了多年的積分和里數,一併放棄,無懸念。
以前兩夫婦會捐給善慈機構,助養外國窮人,現在反而會救「香港山區兒童」,劉太嫌那些大型NGO沒幫口幫香港人,「我截停了捐款,寧可捐現金給這場運動。」被凍結戶口的星火同盟,她照樣有捐。
計落盤數,究竟兩人的消費力量有多大?一年兩次旅行,團費約十萬,每月飲茶二十次,每餐二百,一年花費十五萬。她們深信這也是力量:「作為和理非,又唔夠力衝,又唔夠膽衝,唯有咁做,希望無良心既店鋪執笠。」劉太說。
劉氏夫婦,畢生事業在中國大陸,年輕時兩人一年有大部份時間,在南中國的廠房做生意。正當香港政府大力宣傳大灣區機遇,夫婦說退休後甚少回國內旅遊,「在上面做生意咁多年,親眼目睹這個地方如何慢慢變差,對中國大陸我們不用加深理解。」劉太語帶嘲諷:「我們是因了解而分開。」
劉太唏噓道,早前退休,劉太想移民,是丈夫認為香港不會變得太差堅持留港,到這一次修例運動沸沸揚揚,倒過來丈夫想移民,劉太反而不捨得:「習慣了香港生活,不想離開,想留在這裡,直到最後一刻。」
***
另一位太太朱女士,和丈夫及兒子在遊行隊伍裡。朱女士的生活習慣,在這半年也變了很多,特別是吸收資訊方面。今年約五十歲,是全職家庭主婦,曾經是一位「電視迷」,TVB曾經是「師奶最愛」:「以前真是很喜歡看無線電視,那些電視劇像《宮心計》《天與地》我都有追,六點半晚間新聞,以前日日睇。」
六月反修例事件之後,朱女士漸漸發現,原來TVB是「CCTVB」:「以前不覺得它有問題,但明明是同一宗新聞,跟其他台不同,分析過後,就覺得無線以偏蓋全。」她舉例,特別是把示威的年輕人描繪為「暴徒」,警察的問題就輕輕帶過。
CCTVB是香港網民的諷刺詞語,指無線猶如國內中央電視台般緊跟主旋律。
現在朱女士多從網上看新聞,電視新聞會選Now或有線新聞,有時也收聽網台KOL節目,也愛收看香港電台的《頭條新聞》和《議事論事》。
現在再看無線,多年粉絲也受不了:「不只是新聞,連《東張西望》這些節目,都不會提及有反修例這件事,是不是好奇怪?咁大件事好像無發生過一樣,對我們香港人這麼重要的事,你整個無線電視台根本反應不了,好像活在平行時空一樣。」
朱女士的觀察力強,現在一星期只會看一次無線新聞,她留意到:「其實無線的直播新聞,它的鏡頭幾靚……很可惜。」
聽到朱女士如此品評,我有點意外,記者圈子都知道,無線的攝影師拍攝技術不錯,只是編採處理上被人詬病,朱女士竟然看得出來。這位主婦說,婚前她是攻讀理科,沒有傳媒背景。
朱女士續說,現在看新聞會用腦:「看無線的新聞時,我腦部會內置一個Scanner,一定不會被你影響到,尤其是本港新聞,但外國新聞,也會看一下。」
遊行完畢的凌晨,無線新聞的頭條,用了五分鐘詳盡報道各商鋪的受破壞情況,相比起來,其他電視台則把商鋪破壞放進警民衝突脈絡裡。
對於中年人來說,無線電視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傳媒,在流行文化及新聞專業製作上,也曾經有輝煌歷史,看着它沉淪,朱女士也失望,她嘆道:「無線已經不再屬於香港市民,不再為民喉舌了。」
民陣元旦大遊行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和理非:這半年我們改變了]
民陣元旦大遊行,遇到劉氏家族,劉老先生今年七十,撐着拐杖走,太太說,丈夫膝蓋退化,是老人病,但堅持出來。雖然不良於行,丈夫一講起這場運動,就大動肝火,他曾經因為看不過眼警察對待年輕人,被胡椒噴霧直噴臉部,半小時也睜不開雙眼。
老馬有火,劉太說,她們整個劉氏家族,親友之間開了一個whatsapp群組,年齡由老到幼,但中老年人最多,她自豪地說:「親友之間大部份都是支持運動的!」這天遊行,至少有四、五十個親友分佈在遊行隊伍不同位置,沒有約定一起。「雖然2014年佔中我也有關注,但這一次,我們親友更連成一線。」
五十多歲的劉太,提起警暴就氣憤:「如果我年輕的話,真是會去衝,會跟警察拼命。」畢竟年紀大了,她轉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幾近「虔誠」的態度,嘗試在消費習慣上改變,這幾個月,她拼命鑽研黃色經濟圈,上Apps找黃店,對老人家來說,一點也不簡單。
「對我們退休人士來說,真是很慘,我們之前很喜歡上茶樓飲茶,一盅兩件,嘆吓茶,那是寫意的退休生活。」怎知,飲了幾十年茶,這個秋天才發現,原來在香港經營茶樓的大部份都是另一陣營,甚少茶樓是黃店,「連中立一點的茶樓也很難找。」她嘆道,想起飲早茶那些快樂日子,她有點感傷。
以前兩夫婦一星期習慣飲茶五次,現在要山長水遠去找沒那麼藍的茶樓,一個月也不會飲茶一兩次。黃店呢?原來多是西式飲食。
「我們不太喜歡吃西餐,意粉呀那些,咖啡店呀,現在逼住要光顧黃店。」近日有人說,黃店有些不太好吃,劉太點點頭,無奈承認:「味道的確麻麻地。」
那失去品茗的快樂時光,會不會不開心?在一旁的劉先生忍不住搶白:「幫襯黃店會找到另一種開心,那是與同路人一起,精神上的開心。」
退休的兩老喜歡旅遊,歐美澳長途旅行,一年最少去兩次,最愛參加旅行團,不用煩惱。劉太說,另一個晴天霹靂是,發現了光顧十餘年的旅行社,原來是撐警集團。「以前可以一站式光顧旅社,訂機票呀,旅行團呀,好方便,現在要自己花苦功。」
「辛苦一點,自己做多點功課(搜集資料),去自由行囉!」對六七十歲的長者來說,這可不容易 。劉太做得徹底,早前因為員工政見而解僱多名空中服務員的國泰航空,劉太也杯葛。
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對香港人來說,也是翻天覆地,從根本性格的連根拔起:「看那裡有著數,精打細算,揀平嘢,對我們香港人來說,好重要,現在全部割愛捨棄,因為太憤怒了!除了這樣做,我不知道還可以做甚麼。」旅行社、航空公司那些儲了多年的積分和里數,一併放棄,無懸念。
以前兩夫婦會捐給善慈機構,助養外國窮人,現在反而會救「香港山區兒童」,劉太嫌那些大型NGO沒幫口幫香港人,「我截停了捐款,寧可捐現金給這場運動。」被凍結戶口的星火同盟,她照樣有捐。
計落盤數,究竟兩人的消費力量有多大?一年兩次旅行,團費約十萬,每月飲茶二十次,每餐二百,一年花費十五萬。她們深信這也是力量:「作為和理非,又唔夠力衝,又唔夠膽衝,唯有咁做,希望無良心既店鋪執笠。」劉太說。
劉氏夫婦,畢生事業在中國大陸,年輕時兩人一年有大部份時間,在南中國的廠房做生意。正當香港政府大力宣傳大灣區機遇,夫婦說退休後甚少回國內旅遊,「在上面做生意咁多年,親眼目睹這個地方如何慢慢變差,對中國大陸我們不用加深理解。」劉太語帶嘲諷:「我們是因了解而分開。」
劉太唏噓道,早前退休,劉太想移民,是丈夫認為香港不會變得太差堅持留港,到這一次修例運動沸沸揚揚,倒過來丈夫想移民,劉太反而不捨得:「習慣了香港生活,不想離開,想留在這裡,直到最後一刻。」
***
另一位太太朱女士,和丈夫及兒子在遊行隊伍裡。朱女士的生活習慣,在這半年也變了很多,特別是吸收資訊方面。今年約五十歲,是全職家庭主婦,曾經是一位「電視迷」,TVB曾經是「師奶最愛」:「以前真是很喜歡看無線電視,那些電視劇像《宮心計》《天與地》我都有追,六點半晚間新聞,以前日日睇。」
六月反修例事件之後,朱女士漸漸發現,原來TVB是「CCTVB」:「以前不覺得它有問題,但明明是同一宗新聞,跟其他台不同,分析過後,就覺得無線以偏蓋全。」她舉例,特別是把示威的年輕人描繪為「暴徒」,警察的問題就輕輕帶過。
CCTVB是香港網民的諷刺詞語,指無線猶如國內中央電視台般緊跟主旋律。
現在朱女士多從網上看新聞,電視新聞會選Now或有線新聞,有時也收聽網台KOL節目,也愛收看香港電台的《頭條新聞》和《議事論事》。
現在再看無線,多年粉絲也受不了:「不只是新聞,連《東張西望》這些節目,都不會提及有反修例這件事,是不是好奇怪?咁大件事好像無發生過一樣,對我們香港人這麼重要的事,你整個無線電視台根本反應不了,好像活在平行時空一樣。」
朱女士的觀察力強,現在一星期只會看一次無線新聞,她留意到:「其實無線的直播新聞,它的鏡頭幾靚……很可惜。」
聽到朱女士如此品評,我有點意外,記者圈子都知道,無線的攝影師拍攝技術不錯,只是編採處理上被人詬病,朱女士竟然看得出來。這位主婦說,婚前她是攻讀理科,沒有傳媒背景。
朱女士續說,現在看新聞會用腦:「看無線的新聞時,我腦部會內置一個Scanner,一定不會被你影響到,尤其是本港新聞,但外國新聞,也會看一下。」
遊行完畢的凌晨,無線新聞的頭條,用了五分鐘詳盡報道各商鋪的受破壞情況,相比起來,其他電視台則把商鋪破壞放進警民衝突脈絡裡。
對於中年人來說,無線電視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傳媒,在流行文化及新聞專業製作上,也曾經有輝煌歷史,看着它沉淪,朱女士也失望,她嘆道:「無線已經不再屬於香港市民,不再為民喉舌了。」
民陣元旦大遊行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S8djUbEmO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R0vSDbLtwJJcs8YHdkistqyOdWQ)
民陣元旦大遊行 在 Cayin Lu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luicayin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luicay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DQb4_vgVK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