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也愛鄭成功?】鄭成功文物館 #館舍升級小揭秘
明治 30 年(1897),臺灣總督府通過將延平郡王祠「升格」為國祀縣社,並以「開山神社」作為其社號,成為了總督府在臺灣設立的第一座神社。
不過,雖然遍佈全臺灣的神社多達數百座,但幾乎所有神社的祭神,皆為因接收臺灣而逝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或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然而,開山神社卻是唯一一座,祭神為鄭成功、由臺灣本土信仰「升格」的神社!
事實上,早在明治 29 年(1896)時,時任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就曾提過要將該廟改為開山神社:「就本島之開化元勳中,尤為忠烈之日本婦人所生之鄭成功廟,予以更改社號為開臺神社,並將社格改為國幣社。」
「不啻足以慰藉成功之忠魂,更可標榜其開臺之豐功偉業也。於今一旦掌握民意之所歸,將來有助於治化之則亦多。」
也就是說,將「開山王廟」改名為「開山神社」,是臺灣總督府希望透過鄭成功母親田川氏為日本人的身份,來加強日本統治臺灣的合理性。
最終,開山神社前殿供奉鄭成功,後殿則祭祀鄭母田川氏。不過連景初也曾在《在明延平郡王祠沿革考》描述道:「日人雖將延平郡王祠改稱開山神社,惟同胞心目中仍只有延平郡王祠。」
現今延平郡王祠的祠廟範圍,可以說是在沈葆楨奏准後修繕以及日治時期兩次的改建而形塑的。日治時期 1908 年開始由臺南地方仕紳和有志者,向全臺募集資金籌備改建事宜,增建日本神社應有的鳥居、手水舍、社務所等建築,照片中的「鳥居」即是在此大整修時建造。而在昭和年間適逢開山神社列格滿 40 週年,地方與官方共同討論再次進行修建,但此次「二代開山神社」的建物,幾乎都於戰後被拆除。
同一地景揉雜著不同時代留下的痕跡,在臺灣算是很稀鬆平常。下次走進鄭成功文物館,或許能從園區裡的蛛絲馬跡,找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鄭成功文物館升級計畫
位在延平郡王祠的鄭成功文物館,將在明年底升級改名。面對館舍本身深遠的歷史紋理,將更宏寬的從漢人移民、民間信仰的角度梳理自身脈絡,定位為「臺南的歷史博物館」,重新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
參考資料:
陳麗華(2013),傳統的重述與再現:延平郡王祠與臺南地方社會
張蕙婷(2011),鄭成功信仰之研究 ── 以宜蘭地區為中心
連景初《在明延平郡王祠沿革考》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三十四卷〈鄭成功社號並社格ノ件〉
「沈葆楨小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國小社會沈葆楨與劉銘傳對臺建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沈葆楨與不簡單的老婆3 - 廣播電台- 486先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劉銘傳沈葆楨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劉銘傳沈葆楨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 ... 的評價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牡丹社事件沈葆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沈葆楨小故事 在 牡丹社事件沈葆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沈葆楨小故事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知道,延平郡王祠一開始可能不是祭拜延平郡王嗎?(上集)
鄭成功文物館 #館舍升級小揭秘
位在臺南市開山路的鄭成功文物館,其所在地也是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延平郡王祠;如果說到在臺灣超過百座拜祭與紀念鄭成功的廟宇,臺南市的延平郡王祠無疑是最正統的一座。
這座具有 300 多年歷史的「延平郡王祠」是從「開山王廟」改名而來,但其中有個天大的誤會:現在我們慣以「開山王」作為鄭成功的美名,其實原本「開山王廟」並非紀念鄭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談談「延平郡王祠」的改名故事:
清末臺灣南部瑯嶠地區發生接連發生「羅妹號事件」、「八瑤灣事件」、「牡丹社事件」,讓臺灣南部沿海地帶十分不平靜,從羅妹號事件美國商船誤觸瑯嶠,到牡丹社事件的日本人出兵,來來去去的船隻引起清廷對臺灣軍防的重視。同治十三年(1874)冬,欽差大臣沈葆楨到臺灣籌辦防務,奏准將「開山王廟」改建為「延平郡王祠」,以表達鄭成功的「開臺之恩」。
有趣的是在明鄭亡後,高舉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明明被大清政府視為「逆賊」,卻在牡丹社事件後受到清朝「扶正」,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政府的「亂臣賊子」,或許就有當時的政治考量:面對曾來犯的日軍,有意淡化生母為日本人的鄭成功與日人之間的連結,強調鄭成功的漢人身分。改名後沈葆楨在隔年與官民籌募經費興工,將開山王廟擴展興建成「福州式」建築。
從這個「被改名」故事,可以看出鄭成功是有意被塑造為「開山王」的;而從下面的文獻記載也可以看出,其實最早之前「開山」並不是專屬鄭成功的稱號。那「開山王」有可能是誰呢?則有以下幾種說法:
康熙末年的《臺灣縣誌》曾寫到另一間位於西定坊之開山宮「祀吳真人」,吳真人即為保生大帝。推測或許是因為建造年代早,所以東安坊的開山王廟與西定坊的開山宮,才以「開山」稱之;又從開山王廟早年的祭祀禮儀帶有除瘟驅疫的功能來看,所祭拜的也可能是漳泉人士拜祭的王爺。
而現址為「延平郡王祠」的「開山王廟」,在清乾隆、道光年間的志書曾記載「不知何神」,經寫志書的官員們加以推測,認為可能是隋代武將陳稜。此後清末至日治時期,開山王為陳稜的說法已經廣被臺南在地的鄉鄰父老們所接受了,因此《臺灣日日新報》中亦記載「開山王廟乃祀陳稜。非祀今之鄭成功也。相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鄉鄰父老至今猶盛稱之,曰開山王」。
回到開山王,不管開山王廟祭祀的神明到底是誰,至少我們能從記錄中看出至少在清末日治時期,當時人們記憶中的開山王還並非鄭成功。「開山王」可能不止是對於鄭成功的美名,更是乘載著各時期民間的信仰與寄託。
300 多年來,「開山王廟」歷經多次改名,建設中也能從各種人為痕跡看出其中的變化。這個地方乘載著民間的信仰與寄託,更是受到當時政治局面、文人、民間的多方期待而來,我們可以在現在的延平郡王祠,看出由不同群體創造的傳統逐漸疊加和轉換的過程。
延平郡王祠甚至在日治時期時又變成「開山神社」,這個我們下回待續。
⚑ 圖片提供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延平郡王祠內奏准為官祀錄匾,祠內沈葆楨題的對聯中寫道:「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 主要參考資料 / 〈傳統的重塑與再現:延平郡王祠與地方社會〉陳麗華,2013
#鄭成功文物館升級計畫
相信近來《斯卡羅》上映後,觸發不少朋友對於臺灣土地上所發生的大小故事產生進一步了解的興趣。位在延平郡王祠的鄭成功文物館(臺南市),也將在明年底升級改名。面對館舍本身深遠的歷史紋理,將更宏寬的從漢人移民、民間信仰的角度梳理自身脈絡,定位為「臺南的歷史博物館」,重新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
沈葆楨小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找不到關門古道蹤跡的我們,有點悵然的離開關門水池,一頭栽進細雨迷濛的濃霧之中,在長箭竹草原間尋找隱約的路跡。走著走著,雨勢漸歇,跟到布條後,才有比較明顯的路徑可跟。
一會兒後路就彎進了森林,然後就遇到階梯遺址了,是清朝的石階啊!!!行程至此,終於有走在遺跡上的感覺了,我的心裡滿是雀躍之情,甚至有些激動:終於看到了,是傳說中的關門古道!
在這趟行程前,關門古道對我來說,是個連照片、資料都找不太到的神秘遺址。和其他林業時代、日本時代的遺跡相比,簡直可以說是「被山林回收」的程度,也無怪乎照片不是找不到,就是覺得看不出所以然了。
遙想光緒12年,劉銘傳巡撫任內,為了延續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花了半年時間闢建了集集水尾道路,今日的關門古道。它從集集經過民和(拔社埔)後,往北翻越稜線到巴庫拉斯社、卡社,再翻過拉夫郎山,從三分所附近下到加年端社,繼續蜿蜒在帖鹿桑山的南側山腹,漸次下降到丹大社,抵達布農族丹社群的聚落核心。接著,再從丹大社一帶爬上關門山長長的西稜,告別哈巴昂社後,蜿蜒上中央山脈主稜,並在我們剛才抵達的關門水池往南轉,沿稜線起伏一公里後,在巖山腳下轉折向東,以旋轉石階之字下行抵達馬太鞍溪底的Tongqolan,小歇後攀上倫太文山,最後沿著山稜一路下降抵達拔子庄,今日的富源。
這是清代最後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也是丹社群布農族人們在昭和年間離開家園,搬家到馬侯宛社,今日馬遠部落附近時所走的遷移路徑。
它是一條承載著百年故事與記憶的道路,猶如一部濃縮的台灣歷史,在這荒遠的南三主脊上隱隱發光。
從遇到階梯開始,我們便走在真正的關門古道上,又好走又大條,幾段完整的階梯以外(好像是4個),還有夾道鐵杉行道樹、疑似浮築橋的駁崁以及開挖山壁的痕跡。
行走期間,遙想百年前清兵駐紮在這空氣稀薄又寒冷的中央山脈上時,不知是作何心情?而丹社族人們攜家帶眷途經此地,手上拎著鍋碗瓢盆、背上背著一兩歲的小小孩,回首遠眺故鄉美麗的丹大溪谷時,心中又是何等不捨與無奈呢?
#南三屋脊大散步・關門古道百年石階
沈葆楨小故事 在 沈葆楨與不簡單的老婆3 - 廣播電台- 486先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每天9點半486廣播電台給你好節目李天豪老師這次帶來的是沈葆楨與不簡單的老婆的故事! 今天來到第三集沈葆楨的老婆相挺的來了,可是敵軍有一萬,他們守城的只有400人, ... ... <看更多>
沈葆楨小故事 在 牡丹社事件沈葆楨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牡丹社事件沈葆楨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熱搜話題焦點新聞網. ... 名言 #沈葆楨行政區 #牡丹社事件看法 #沈葆楨評價 #沈葆楨古道 #沈葆楨小故事 #沈葆楨交通建設. ... <看更多>
沈葆楨小故事 在 國小社會沈葆楨與劉銘傳對臺建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