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 官兵最大福利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
漢光演習尚未開始,已有士卒身先死;有民進黨人卻急於批判,軍隊訓練大多是為了「表演需求」,與在寒骨上補刀何異?國防部長嚴德發哽咽拭淚,小英擁抱罹難家屬慰問,是否也是「政治表演藝術」。
國軍有事,並非不能檢討,總要分埸合、時間。以一件突擊艇翻覆意外,來批判整體漢光演習,會否失之武斷;以過往軍中的戰鬥經驗,批判整個漢光演習,會否失之坐井觀天。最奇特的是,對事件重評,竟是來自執政黨政治人物。試想一方面挑釁對岸,一方面詆毁國軍演訓,置自身國軍士氣於不顧,豈是小英一句「說法不盡公平」就能船過水無痕。
軍事演習,是在保護自己之有生力量,驗證自我國防目的、作戰計畫與戰術原則之可行性,以爭取最大勝算。故謂:演訓,是官兵最大福利。史載古代軍事演習形式,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司馬,各在春、夏、秋、冬施行「蒐田禮」,當時目的是,藉由田獵來進行閱兵與軍事演習,同時訓練戰士。
漢光演習是國軍年度三軍聯合演習,大致可分三部分,一是電腦兵棋推演;二是實兵驗證;三是火力展演。電腦兵棋推演,由假想敵模擬國軍可能面臨的威脅,再由國軍各部隊實施指揮所演習,對兵棋推演的時序步驟通常保密,僅公布電腦兵棋推演的結果。實兵驗證,是依據電腦兵棋推演結果,檢驗三軍作戰能力,也就是國軍演訓活動。今年據稱因防疫因素,將上述二者演習順序倒置。
一般受詬病演很大的,當推火力展演,在灘頭正面,一列排開炮火齊射,聲勢奪人;戰機飛掠低空炸射,聲光秀十足。上述狀況眾人皆知,滿足人民知的權利,順便秀個肌肉大內宣。
「沒有正當的國防任務,就沒有合理的訓練與裝備」,然而「缺乏合理的戰略目標,軍人就不知為何而戰?」孫子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沒有正當的國防任務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大家看到「海軍陸戰隊失事」的新聞,對於軍隊的訓練與裝備,想必會有很多的疑問:為什麼穿著救生衣仍會溺水(不管水深 1.5 公尺還是更深)?他們身上的裝備是否符合需求?有沒有水中卸裝和緊急狀況排除的訓練?有沒有戰場急救的訓練、互相救援的能力?
但是,就算訓練很精實並符合現實狀況,就算有最好的裝備,只要實施演訓就會有風險——這是我們的軍隊為了保護國家,每天必須付出的代價。
既然有一定的風險,訓練更應該符合現實需求:我們的弟兄姊妹不應該冒無謂的風險。
這就帶出一個核心的問題:國軍的首要任務是防衛台灣,為什麼陸戰隊在操演「聯合登陸作戰」?要登陸去哪裡?(就如我所屬的特戰傘兵:要搭 C130 運輸機跳去哪裡?)預想的任務——無論是奪回外島的歸復作戰,或是模擬敵軍的登陸作戰——是合理的嗎?不是更應該專注於確保每一艘試圖接近台灣的解放軍船艦都無法登陸?
我們軍隊的訓練,長期以來大多是為了「表演需求」;漢光演習就是每年最大場的表演,與國家防衛作戰可能面臨的真實情境,有很大的落差。只要順利完成表演(畫面好看),就算是達成任務。但是,只要我們的操演持續為了作秀、而沒有實際的國防用途,我們的訓練與裝備就不可能完全到位。
這是多年來的壞習慣。許多離開國防部的退役將領,都曾坦白地提醒決定國防政策的政務、文職官員們;每一年來看漢光的美軍觀察團所給國防部的檢討報告,也都點出這個現象。
但是到現在,我們還沒看到真正的改變。我不知道還要浪費多少時間、資源、甚至生命,政府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我們應該確保每一位軍人的辛苦與犧牲,都建立在有用、有意義的任務上。
#沒有正當的國防任務 #就沒有合理的訓練與裝備
沒有正當的國防任務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兩天,大家看到「海軍陸戰隊失事」的新聞,對於軍隊的訓練與裝備,想必會有很多的疑問:為什麼穿著救生衣仍會溺水(不管水深 1.5 公尺還是更深)?他們身上的裝備是否符合需求?有沒有水中卸裝和緊急狀況排除的訓練?有沒有戰場急救的訓練、互相救援的能力?
但是,就算訓練很精實並符合現實狀況,就算有最好的裝備,只要實施演訓就會有風險——這是我們的軍隊為了保護國家,每天必須付出的代價。
既然有一定的風險,訓練更應該符合現實需求:我們的弟兄姊妹不應該冒無謂的風險。
這就帶出一個核心的問題:國軍的首要任務是防衛台灣,為什麼陸戰隊在操演「聯合登陸作戰」?要登陸去哪裡?(就如我所屬的特戰傘兵:要搭 C130 運輸機跳去哪裡?)預想的任務——無論是奪回外島的歸復作戰,或是模擬敵軍的登陸作戰——是合理的嗎?不是更應該專注於確保每一艘試圖接近台灣的解放軍船艦都無法登陸?
我們軍隊的訓練,長期以來大多是為了「表演需求」;漢光演習就是每年最大場的表演,與國家防衛作戰可能面臨的真實情境,有很大的落差。只要順利完成表演(畫面好看),就算是達成任務。但是,只要我們的操演持續為了作秀、而沒有實際的國防用途,我們的訓練與裝備就不可能完全到位。
這是多年來的壞習慣。許多離開國防部的退役將領,都曾坦白地提醒決定國防政策的政務、文職官員們;每一年來看漢光的美軍觀察團所給國防部的檢討報告,也都點出這個現象。
但是到現在,我們還沒看到真正的改變。我不知道還要浪費多少時間、資源、甚至生命,政府才願意面對這個問題。
我們應該確保每一位軍人的辛苦與犧牲,都建立在有用、有意義的任務上。
#沒有正當的國防任務 #就沒有合理的訓練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