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don Design Festival】2021年倫敦設計節開幕不久,在V&A Museum Raphael Court展廳,就有一藝術裝置備受矚目。裝置以希臘神話女妖《Medusa》為名,由日本自然系建築師藤本壯介,聯同Tin Drum AR工作室打造。他們期望以擴增實境形式,由觀眾在空間移動的狀態,呈現建築多個可視化面向與美學價值。
親臨現場的觀眾,只須戴上特製眼鏡,在展廳隨心移動;根據大家的動線,《Medusa》的結構和特徵,將有所變化。換言之,觀眾是啟動《Medusa》的按鈕,虛擬但又真實的Tiffany Blue建築,將流動如河川,極具生命力。
「森林無邊也無牆,我的夢想就是建造沒有邊界的建築,即使沒有牆,但仍然成立的建築。」出生並成長於北海道的藤本壯介,作品處處可見大自然的影子。他總想做出如生態系統般的建築物:「當我設計建築時,我會把它和自然連繫;當我看見自然之美,我又會聯想到建築或其他人造事物。自然和人工是平等的,我們可以把兩者融合、交換,從而創造更怡人的居住環境。」
受北極光與深海發光魚啟發,這次他設計出閃爍的波浪天花,盼觀眾能發現多樣的自然魅力。藤本壯介曾於2013年,獲邀設計倫敦蛇形藝廊夏季展館;當時41歲的他,是歷年受邀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
延伸閱讀:
日本建築大師藤本壯介 城市裏築構夢中的森林
https://bit.ly/3zpBOM9
【粗獷建築】Be Brutal!不從主流 粗中見細 粗獷建築教會我們的事
https://bit.ly/3hnD7VA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藤本壯介 #建築師 #自然系 #大自然 #自然 #日本建築 #日本設計 #Medusa #美杜莎 #倫敦設計節 #LondonDesignFestival #擴增實境 #AR #美學 #設計 #建築 #建築設計 #soufujimoto #tindrum #我就是我
河川生態系結構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因應8月28日四大公投要項之一的「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公投,行政院同意將大潭電廠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如此可以不浚深、不填地,避免傷害藻礁,做到生態與能源兼顧,也算小英政府從善如流,珍愛藻礁。
原本在高雄興達港及台中港已有兩個接收站,依「2025非核家園」計畫,核二廠的1及2號發電機組將除役,另外協和電廠的燃油機也要除役,必需增加大潭電廠8、9號機組的發電量;因此需要增建第三個天然氣接收站,就近直接將遠洋輸運的天然氣配供大潭電廠,如此較方便也較安全。
此次行政院決定「三接外推」,工期將延長2.5年,增加150億預算,由中油負擔,較合實效。總比遷移到林口或台北港等替代方案,需時10年以上,較合實效,也避免台灣陷入斷電危機。
而桃園的藻礁生態公園有何珍貴之處?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周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礁體。
珊瑚礁和藻礁都是生物造礁,但珊瑚礁是「動物」造礁,成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域,生態豐富異常;而藻礁是「植物」造礁,它由紅藻層層堆疊而成,能在較惡劣的環境裡自成一片礁體,地溝內藏有許多物種。
藻礁擁有較珊瑚礁更為綿密的多孔性結構,提供了魚蝦貝類良好的生長環境,適合生物多樣性發展,如果棲地被污染破壞,這些物種也會跟著消失。
桃園藻礁最早的生成年代約有7500年歷史。在大園區潮音海岸的礁體超過6公尺高,年代約7620年。殼狀珊瑚紅藻具有保護棲地的重要功能,因為活珊瑚紅藻在生長時會緊貼老化的鈣化藻體,保護已形成的藻礁體,免受海浪侵蝕。爾藻類造礁過程緩慢,以桃園海岸造礁主體的「無節珊瑚藻」為例,20年還成長不到1公分,比珊瑚礁平均年成長1公分,更為稀有特別。
典型桃園海岸的河口,因河川攜帶泥沙入海後,受到沿岸流由北往南輸送的影響,在河口堆積成沙嘴,與河道出口形成潟湖,退潮時潟湖內水位低,漲潮時則是一片汪洋。
桃園藻礁的分布地點從竹圍漁港西側之大鼎海岸、埔心溪口、新街溪口、老街溪口、富林溪口、大堀溪口、小飯壢溪口、新屋溪口到後湖溪口,完整藻礁約4.5公里,面積315公頃。桃園市至政府於2014年7月7日公告為「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
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的大型淺海現生藻礁地景及生態系,地質特殊、生態豐富、生物多樣性高,具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它的固碳功能可以減緩地球暖化的氣候危機。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將大潭藻礁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大潭藻礁是精華中的精華,造礁的殼狀珊瑚藻種類最多,覆蓋率最高,24種造礁藻類有19種是世界新種。此處海岸蟹類豐富度遠高於墾丁國公園潮間帶,頂級掠食性動物裸胸鯙超過1200隻,證明生態豐富穩定,是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最大棲地,亦是國際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的育幼場,全球僅剩約50隻的台灣白海豚也來這裡覓食。
至於大潭電廠200多公頃的用地,是我擔任桃園縣長時完成徵收的。在我上任之前,桃園縣沿岸土地大部分都因王永慶宣布要在桃園蓋六輕,而被土地掮客收購一空。
但因當時環保人士的堅決抗爭而遷移到雲林,炒地皮的人為回收資本,就將已收購的土地剝兩層皮。先是將土地上的土石賣給土石業者挖採,接著又讓有毒廢棄物充填到土石坑洞收取利潤,土地掮客來回賺錢,桃園縣海岸邊千瘡百孔,甚至形成大峽谷,慘不忍睹。
當年競選時我提出「黃金海岸」的計畫,上任後將破碎大地打造成後來的「桃園科技園區」。由於我的清廉高效率,而在上任短短幾個月完成225公頃的土地徵收,任何國家建設的用地如果取得有問題,一切計畫都會遙遙無期。
大潭電廠順利完工,成為全球最大燃氣渦輪發電廠,每小時可發電438萬度,占北台灣發電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比核四的預期發電量還高,可供應新竹以北科技園區80%的用電。
當時原有一個工業港的規畫,經我努力奔波,將它擴建為國際工商綜合港,因近鄰國際機場,海陸兩棲交通,加速桃園國際化。在我三年任期內,我馬不停蹄,盡其所能努力,因此對觀音的風土人情和未來發展,特別留念關懷。
不過當時大潭藻礁因經年累月被砂石掩沒,並未浮現出來,否則我一定會特別留意。如今行政院三接外推的政策,也算兼顧生態與能源。雖不滿意,尚能接受,希望國人同胞共體時艱,勿再各持己見,大家相忍為國吧。
河川生態系結構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因應8月28日四大公投要項之一的「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公投,行政院同意將大潭電廠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如此可以不浚深、不填地,避免傷害藻礁,做到生態與能源兼顧,也算小英政府從善如流,珍愛藻礁。
原本在高雄興達港及台中港已有兩個接收站,依「2025非核家園」計畫,核二廠的1及2號發電機組將除役,另外協和電廠的燃油機也要除役,必需增加大潭電廠8、9號機組的發電量;因此需要增建第三個天然氣接收站,就近直接將遠洋輸運的天然氣配供大潭電廠,如此較方便也較安全。
此次行政院決定「三接外推」,工期將延長2.5年,增加150億預算,由中油負擔,較合實效。總比遷移到林口或台北港等替代方案,需時10年以上,較合實效,也避免台灣陷入斷電危機。
而桃園的藻礁生態公園有何珍貴之處?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周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礁體。
珊瑚礁和藻礁都是生物造礁,但珊瑚礁是「動物」造礁,成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域,生態豐富異常;而藻礁是「植物」造礁,它由紅藻層層堆疊而成,能在較惡劣的環境裡自成一片礁體,地溝內藏有許多物種。
藻礁擁有較珊瑚礁更為綿密的多孔性結構,提供了魚蝦貝類良好的生長環境,適合生物多樣性發展,如果棲地被污染破壞,這些物種也會跟著消失。
桃園藻礁最早的生成年代約有7500年歷史。在大園區潮音海岸的礁體超過6公尺高,年代約7620年。殼狀珊瑚紅藻具有保護棲地的重要功能,因為活珊瑚紅藻在生長時會緊貼老化的鈣化藻體,保護已形成的藻礁體,免受海浪侵蝕。爾藻類造礁過程緩慢,以桃園海岸造礁主體的「無節珊瑚藻」為例,20年還成長不到1公分,比珊瑚礁平均年成長1公分,更為稀有特別。
典型桃園海岸的河口,因河川攜帶泥沙入海後,受到沿岸流由北往南輸送的影響,在河口堆積成沙嘴,與河道出口形成潟湖,退潮時潟湖內水位低,漲潮時則是一片汪洋。
桃園藻礁的分布地點從竹圍漁港西側之大鼎海岸、埔心溪口、新街溪口、老街溪口、富林溪口、大堀溪口、小飯壢溪口、新屋溪口到後湖溪口,完整藻礁約4.5公里,面積315公頃。桃園市至政府於2014年7月7日公告為「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
桃園藻礁是全球最獨特的大型淺海現生藻礁地景及生態系,地質特殊、生態豐富、生物多樣性高,具有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它的固碳功能可以減緩地球暖化的氣候危機。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將大潭藻礁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大潭藻礁是精華中的精華,造礁的殼狀珊瑚藻種類最多,覆蓋率最高,24種造礁藻類有19種是世界新種。此處海岸蟹類豐富度遠高於墾丁國公園潮間帶,頂級掠食性動物裸胸鯙超過1200隻,證明生態豐富穩定,是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最大棲地,亦是國際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的育幼場,全球僅剩約50隻的台灣白海豚也來這裡覓食。
至於大潭電廠200多公頃的用地,是我擔任桃園縣長時完成徵收的。在我上任之前,桃園縣沿岸土地大部分都因王永慶宣布要在桃園蓋六輕,而被土地掮客收購一空。
但因當時環保人士的堅決抗爭而遷移到雲林,炒地皮的人為回收資本,就將已收購的土地剝兩層皮。先是將土地上的土石賣給土石業者挖採,接著又讓有毒廢棄物充填到土石坑洞收取利潤,土地掮客來回賺錢,桃園縣海岸邊千瘡百孔,甚至形成大峽谷,慘不忍睹。
當年競選時我提出「黃金海岸」的計畫,上任後將破碎大地打造成後來的「桃園科技園區」。由於我的清廉高效率,而在上任短短幾個月完成225公頃的土地徵收,任何國家建設的用地如果取得有問題,一切計畫都會遙遙無期。
大潭電廠順利完工,成為全球最大燃氣渦輪發電廠,每小時可發電438萬度,占北台灣發電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比核四的預期發電量還高,可供應新竹以北科技園區80%的用電。
當時原有一個工業港的規畫,經我努力奔波,將它擴建為國際工商綜合港,因近鄰國際機場,海陸兩棲交通,加速桃園國際化。在我三年任期內,我馬不停蹄,盡其所能努力,因此對觀音的風土人情和未來發展,特別留念關懷。
不過當時大潭藻礁因經年累月被砂石掩沒,並未浮現出來,否則我一定會特別留意。如今行政院三接外推的政策,也算兼顧生態與能源。雖不滿意,尚能接受,希望國人同胞共體時艱,勿再各持己見,大家相忍為國吧。
河川生態系結構 在 河川生態系 - 清大生命科學系 的相關結果
台灣河川生態保育工程的發展與問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曾晴賢 ... 資源研究所,都有多位研究生進行相關淡水魚類之族群遺傳結構與生物學的研究,論文水平均極為突出。 ... <看更多>
河川生態系結構 在 河川植物對生態的影響 的相關結果
河川生態系 在結構上,是由河川的非生物環境. 和生物環境兩者所組成的. •河川的非生物環境,包括:河川生物賴以為生. 的陽光、空氣、水體、岩土等物理環境,及構. ... <看更多>
河川生態系結構 在 河川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與生態保育 的相關結果
河川 生物多樣性,又稱河. 川生物歧異度或龐雜度,是河川生態系中生物群集結構的變異性(如豐富度與平均度)。 一條河川流域或水系上下河段之生命力,即彰顯於河川生物物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