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常走路/跑步的朋友:小心腳踝太硬將加快膝蓋磨損唷! 】
相信有很多人的工作模式都是需要站或走整天的,但你知道嗎,如果腳踝的關節活動度不夠,或者是關節的動作軌跡不順暢,久而久之可能會對膝蓋造成傷害嗎?
一般我們在行走過程中,腳跟著地瞬間,會由踝關節負責吸震(地板給的反作用力,左圖),也就是說,當踝關節角度不足,這個吸震功能就沒辦法表現得很好,因此這個反作用力就會上傳到鄰近的關節,也就是膝關節,經年累月負擔過多得壓力,久而久之膝蓋就會容易有退化的問題~
◎「腳踝夠軟(好的活動度)」:小腿和腳掌的夾角(背屈)呈15°~20°,如圖所示,單腳跪再加上弓箭步,這個動作便可測得「背屈」的角度。當膝蓋可以碰到牆壁,代表背屈的角度有達到「夠用」的標準。
◎「腳踝太硬 (較差的活動度)」:當膝蓋碰不到牆壁,代表背屈的角度小於20°,則代表關節的活動度異常(有此種情況的人,做蹲下的動作時,腳跟可能會離地)。
#分享給常要走路的朋友知道吧
#分享給常有跑步習慣的朋友知道吧
#分享給有膝蓋痛的朋友知道吧
踝關節自我保養運動(1:18起,膝蓋和腳掌呈一直線,其餘和施測動作相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SqD63wYC0
「正確 人體力學觀念的建立,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釐清似是而非的保養觀念,用正確的人體力學保健知識灌溉腦袋,是重視健康的你改變的第一步!
※「健康」從「知識」做起,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堅持只給「專業的人體力學知識」!
【提醒】如果您不想錯過我們粉絲團每篇文章與影片,除了為我們於粉絲團首頁[按讚]外, 您必須點選旁邊[追蹤中]的按鈕,並進入[編輯通知設定]的選項,勾選[標準]選項(電腦版則直接勾選[強先看]),你才不會錯過我們每日人體力學保健知識唷!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Marc Y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ection II Force and Motion 2.6 Uniform Circular Motion Car Skidding *字幕修正:法向反作用力normal reaction R應該係向上而唔係向下。...
「法向反作用力」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Marc Y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Marc Y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Marc Y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Re: [問題] 牛頓第三定律-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02_05 法向反作用力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DSE Physics] Normal reaction and apparent weight 法向 ... 的評價
- 關於法向反作用力 在 如果加速度很高,桌布便對硬幣施加較大的摩擦力 - Facebook 的評價
法向反作用力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關於"把意念放在指尖"與"力在前端"的探討
本篇屬於專門論文,如需分享請先取得同意,林明輝 豆花藥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正所謂教學相長,教學其實是一個測試,檢測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遺漏,同時也是一個再整理的過程,把知識或技術用最精簡、最準確且同俗的文字或動作來呈現,讓不了解的人能夠用最也效率最清楚且正確的方式理解與學習,武術中有很多意會的部分應該可以用更精確的文字傳遞下去,以下是豆花最近在教學的過程中的體悟,怎麼解釋:"把意念放在指尖"與"力在前端"的解釋。
把意念放在指尖,首先要先討論的是"意念"二字,所謂的意念到底指的是甚麼?各門各派也有各自解釋的方法,門派中每個人又各自有自己的感覺,解釋或詮釋百百種,而豆花從自己學習武術以及教學的思路整理起來"把意念放在指尖"指的應該是:「要能夠清楚感覺到指尖的張力,尤其是皮的張力」,在紮樁、單招練習、套路行拳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要能夠感覺到指尖,不管在任何身形步法手法的情況下都能清楚的感受到末端的張力,為此全身上下其他的張力也是需要感受非常清楚的,否則任何一個地方緊繃的情況下是很難感受到指尖末端的張力,這是最基本且想要入門前的必經訓練,當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張力之後才有辦法進入到"意念"轉化的部分,希望把整體張力型態的使用方式,流動、沉穩、狂風暴雨、涓涓細流、深林高山、參天古木...等狀態,而這就進入下個階段的練習"力在前端"。
力在前端中的"力"其實是之前講過的"勁"的概念,建立好整體張力結構的通道,沿著足弓、脛腓骨、股骨、骨盆、薦椎、腰椎、胸椎、肋骨、肩鎖關節、肱骨、尺橈骨、腕骨最後到達指尖,使所有的自身反作用力傳遞到你想傳遞到的地方,基本上是肢體的末端,同時透過"意念"的想法把整體張力結構流動模式產生一定程度上的轉換以不同方式呈現在末端,丹田是第一個轉運點,膻中是第二個轉運站,不同的拳種的用力模式差異基本上建立在不同丹田或膻中的轉換模式。
丹田:兩股骨頭的延伸線,在大約薦椎前交會,是兩腳反作用力力線的交會點。
膻中:兩乳頭的中間點,胸骨內脊柱前。
以豆花所學的系統來說有幾種發力的方式:
1.北拳以丹田為整個運轉的核心,身似陀螺手似鞭
勁由足弓一路到骨盆的力線連貫往上傳遞直達丹田,丹田是行拳的主軸與依據,以丹田快速轉動的用力模式帶動身體,丹田的轉換某種程度上是指薦椎(骨盆)與腰椎的連動方式,使整個脊椎轉動,帶動肋骨、肩胛骨、肱骨到手指末段,所以才有身似陀螺手似鞭的說法。
2.南拳以膻中為整個運轉的核心,力由膻中發
勁由足弓一路到骨盆的力線連貫往上傳遞到丹田與膻中,也是南拳勁道的呈現方式,丹田穩定持續維持由地而起的反作用力,透過膻中快速轉動與意念的轉換呈現不同風格的拳種,虎形成穩、鶴形靈動...等,都是透過胸骨、胸椎的運轉方式改變從丹田傳遞上來的反作用力,直接控制肋骨與肩胛骨的變化,使手部的變化更快更靈活,虎爪、鶴勾手、蛇行手等手形使勁到能夠更符合意念的傳遞,同時可以讓手腳的方向性分開,但又不會讓整體力線的連貫斷開,所以才會說南拳是力由膻中發。
3.楊氏太極拳以丹田為整個運轉核心,一動無有不動
勁由足弓一路到骨盆的力線連貫往上傳遞直達丹田,與北拳的快速轉動不同,要求丹田隨時處在平放的情況之下,以圓胯的運動方式讓丹田隨時處在平穩的狀態,骨盆膝蓋不出尖為原則,骨盆帶動脊椎,隨之轉動肋骨,而手就隨著肋骨,最後讓力流動到手指末梢,形與手指,要求連綿不斷同時維持丹田的穩定,慢而不斷。
所以練習套路並不是單純的記憶動作與操體力,而是真真正正的腦力活,要時時刻刻注意非常多的東西,鍛鍊自身筋膜張力的感知與筋膜連動的操控掌握。現在想想當初設計套路的人也是很厲害,按照套路的要求以及一些拳諺,就算沒有筋膜張力的概念其實也是能夠練到張力的感知與自身的連貫,因為在那樣的動態之下為了達到放鬆的要求以及力道的展現筋膜間的連貫性自然而然會變成那一種模式,現在有了筋膜結構的理解更能體會為什麼要這樣練習。
而當初這樣練習而來對於張力的感知以及身體的連貫協調性也對於現在從事結構治療有這非常深遠的影響,感受的到自己的張力才能比較清楚的摸到對方的張力,知道自己的連貫才能體會別人的不連貫。
本篇屬於專門論文,如需分享請先取得同意,林明輝 豆花藥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意念與感覺張力
#張力的轉換
2021.8.21 豆花藥傷科
法向反作用力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擺脫梨形身材💪日本瑜珈老師yuuka表示,下半身僵硬的人都有共通的生理不適,像是水腫、虛寒,以及下半身肥胖等等,因為大腿根部的淋巴結阻塞,會讓下半身的老廢棄物無法順利回收,造成水腫。此外,髖關節和骨盆的僵硬,也會讓生理痛以及虛寒變得更加嚴重。
除了打造線條,鍛鍊核心肌群提高基礎代謝之外,這個動作還會大大的活動到大腿根部,提高下半身循環。日本瑜珈老師森和世表示,進行這個動作時要取得平衡,自然可以鍛鍊到體幹,有效率的緊實身體,只要持續三周,每周進行3~4次,對腰部、臀部以及大腿都有雕塑效果哦
—
【💁♀溫敷+按摩養髮這樣做】
1⃣雙手放在耳邊,筆直站立。
.
2⃣緩緩抬起右邊膝蓋,碰觸右手肘。要注意身體不要傾斜,肚臍要始終保持朝向正面。
💡如果很難取得平衡的話,可將作為軸心的腳(這邊是左腳)膝蓋稍微彎曲。
.
3⃣放下右腳,這次以左邊膝蓋碰觸左手肘。左右各8回,進行2組。
💡為了避免反作用力,要注意動作徐緩,並且保持大大的動作,膝蓋盡可能抬高。
—
法向反作用力 在 Marc Y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ection II Force and Motion
2.6 Uniform Circular Motion
Car Skidding
*字幕修正:法向反作用力normal reaction R應該係向上而唔係向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gH-TnrlhfA/hqdefault.jpg)
法向反作用力 在 Marc Y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ection II Force and Motion
2.2 Force and Motion
Normal reaction and apparent weigh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rHg4DHze4Q/hqdefault.jpg)
法向反作用力 在 02_05 法向反作用力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這是由Gary SIr 製作的廣東話版反轉課堂教材(flipped classroom), 用於五育中學(NYSS)之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 ... <看更多>
法向反作用力 在 [DSE Physics] Normal reaction and apparent weight 法向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DSE Physics] Normal reaction and apparent weight 法向反作用力 與表觀重量. Marc Yam. Marc Yam. 32.8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法向反作用力 在 Re: [問題] 牛頓第三定律-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eachboy (天煞孤星)》之銘言:
: 後來又做到一個選項
: 又卡住
: 甲乙兩人以掌相抵,甲以8N之力推乙,乙以5N之力推甲,則兩人各受力13N。
: 這選項錯在何處?
原題目沒有考慮也似乎無意考慮空氣摩擦力,我就省略空氣摩擦力了。
1.無地板摩擦力的狀況
只標出作用力,無摩擦力的不完整力圖
甲 乙
8N
------->
<-------
5N
此處8N與5N並無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大小不相同)
原理類似於體重與地板正向力的關係,
如果"甲乙"兩者合體視為合體"丙",
甲施給乙的力,必然有乙施給甲的反作用力,
可以保持合體丙,在不受外力(甲乙兩者互相作用力以外的力)的狀況下,
丙是不受力的(否則就自我矛盾了)。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成對的原因,可以來自甲主動施力給乙,
或是乙施力給甲,造成甲被動地施力給乙所造成的反作用力(以上敘述甲乙互換也成立)。
反作用力實例:
老師用藤條施力打學生,學生的身體也施加反作用力給藤條
[即使學生無意打籐條,但是學生卻被反作用定律強迫,不得不被動施加反作用力
給籐條]。
客機衝撞施力給雙子星大樓,雙子星大樓也施加反作用力給客機。
人故意撞牆,沒破損的牆會被動地施加反作用力在人身上(牆沒有故意要撞人)。
既然大家都認定甲乙沒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連,
我就先認定甲施力8N給乙,乙施力5N給甲,都是"主動"施力。
(皆不含對方施力給自己,自己產生反作用力推給對方)
甲推乙的8N作用力,產生乙推甲8N反作用力
乙推甲的5N作用力,產生甲推乙5N反作用力
(這種反作用力原理很合理也常見,
如"藤條施力給學生=>學生施反作用力給藤條""人施力給牆=>牆施反作用力給人")
標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力圖如下,反作用力標示為桃紅色:
甲 乙
8N
<-------
8N
------->
<-------
5N
------->
5N
甲所受到的合力為8N+5N向左,乙所受到的合力為8N+5N向右。總力圖如下:
甲 乙
13N
------->
<-------
13N
值得注意的是,甲乙施給對方的力越大,自己受到的力也會越大,
自己的加速度也越大。
此狀況下,8N-5N=3N這種算法是錯誤的,力圖上沒有物理原因使8N-5N的項次出現。
如果8N並非甲主動施力給乙,5N也並非最終乙的總施力(含自己被動施力)
而是甲主動施力5N,乙主動施力3N,最後兩者都是受對方包含主動施力與反作用力的8N。
甲乙互推的力也不會有任何一者是3N
如果甲以10008N的推力推乙,乙以10003N的推力推甲,
則甲會受到20013N的合力向左,乙會受到20013N的合力向右。
2.有地板的靜摩擦力的狀況(甲乙兩人靜止的狀況下,不受動摩擦力)
考慮摩擦力的前提下,向右8N的與向左5N的反作用力仍然與沒有摩擦力時相同,
甲推乙的8N作用力,產生乙推甲8N反作用力
乙推甲的5N作用力,產生甲推乙5N反作用力
地板對甲乙方別施以靜摩擦力。甲乙兩人靜止的狀況下,
也就是甲受力小於甲所受的最大淨摩擦力,乙受力小於乙所受的最大淨摩擦力時,
甲受到靜摩擦力,與甲所受的其他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使甲所受淨力為0達到靜力平衡。
乙受到靜摩擦力,與乙所受的其他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使乙所受淨力為0達到靜力平衡。
乙給甲的總力原是13N向左,甲乙分離後,甲受合力13N原本應該向左移動
此合力13N便作用在左方的地板,地板給甲的靜摩擦力的13N向右,
最後甲所受的淨力為0。
甲給乙的總力原是13N向右,乙受合力13N原本應該向右移動,
此合力13N便作用在左方的地板,地板給乙的靜摩擦力的13N向左。
最後乙所受的淨力為0。
摩擦力標示為桃紅色,力圖如下
甲 乙
13N 13N
13N -------> <-------
-------> <-------
13N
[地板] [地板]
甲受到淨力0N,乙受到淨力0N,
但是此事實不會改變"甲給乙的總力是13N向右,乙給甲的總力是13N向左"
這個事實。甲乙施力給對方越大,自己從對方所受的也越大,自已從地板所受的摩擦力
也越大。
此狀況下8N-5N=3N的算法是錯誤的。
兩者並不會只受力3N,摩擦力也不只會是3N。
如果8N並非甲主動施力給乙,5N也並非最終乙的總施力(含自己被動施力)
而是甲主動施力5N,乙主動施力3N,最後兩者都是受對方包含主動施力與反作用力的8N,
甲乙互推的力也不會有任何一者是3N。
如果甲以1008N的推力推乙,乙以1003N的推力推甲,
地板給甲的摩擦力是2013N向右,地板給乙的摩擦力是2013N向左,
3.有地板的動摩擦力的狀況(甲乙中至少有一人移動的狀況下)
如果甲移動,
甲所受動摩擦力的大小=地板摩擦力係數*甲的質量
如果乙移動,
乙所受動摩擦力的大小=地板摩擦力係數*乙的質量
這些狀況下,移動者的受力與自己的質量有關聯。
從原po所列出的題目來看,似乎沒有提供甲乙的質量。
(也看不出8N-5N=3N的算法依據何在)。
4.對題意的判斷結論
有人質問原題目所問的問題無意義,我個人反而認為原題目是有意義的。
不論甲乙兩人所受淨力是否為零,甲乙是否受地板的摩擦力(靜或動摩擦力)
不影響甲乙互相施給對方的力,我們還是可以算出甲乙互相施給對方的力。
原題目中描述甲以8N之力推乙,乙以5N之力推甲
甲用8N的力推乙,我認為是甲"主動"施加給乙的力,
意涵即為不考慮"乙對甲施力5N,造成甲被動地施力5N給乙"。
乙用5N的力推甲,我認為是乙"主動"施加給甲的力,
意涵即為不考慮"甲對乙施力8N的力,造成乙被動地施力8N給甲"。
原題目雖然沒有仔細描述這些細節,但是我認為並不必然導致原題目問了
沒有意義的問題。
甲施給乙的力,或是乙施給甲的力越大,實務上可以導致甲與乙受傷,
物理描述也就是甲乙互相施力造成"甲乙兩人身體的永久形變"。
原題目雖然沒有仔細描述這些細節,但是我認為並不必然導致原題目問了
沒有意義的問題。
ps.
想要提出其他答案者,請先驗證算法是否滿足物理直觀與生活經驗:
(至少我的算法都滿足了)
(0)甲8N的力推乙,乙用5N的力推甲,兩者是不是都是完全不含反作用力的?
如果是,原題目為什麼會這麼含糊?
如果不是,你的算法是否滿足甲作用於乙的淨力(含主動與被動的施力)
等於乙作用於甲的淨力?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被施力者將反作用力施加給施力者)
(1)甲乙不受任何摩擦力時,甲乙推對方的力越大,自己受對方的力也越大
(類似但是仍有摩擦力的實例,溜冰時一個人推對方的力越大,他自己的加速度就越大,
對方的加速度也越大。
兩人太空漫步時,一個人推對方的力越大,他自己的加速度就越大,
對方的加速度也越大)。
(2)甲乙都受到靜摩擦力時,甲乙推對方的力越大,自己受對方的力也越大,
自己所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3)甲乙都受到動摩擦力時,甲乙推對方的力越大,自己受對方的力也越大,
(4)無論甲乙以什麼方式運動,自己推對方的力越大,自己所受的力越大
也造成自己所受的力越大,可能造成自己受傷的可能也越大。
套入甲乙極大的施力進行驗算,(實例如甲乙至少一者是加速中的卡車或超人等等)
是否滿足"車禍"常識,自己的車以越大的力撞別人的車子,
自己的車也更容易受損(也會受到對方更大的力)。
如果甲乙都是在太空中的太空梭(摩擦力可忽略),兩者本來都是靜止的,
在兩者非常接近的瞬間(主動施給對方的力,幾乎直接等於引擎直接輸出的力)
甲的引擎輸出1N的力正面撞向乙,乙的引擎輸出0N的力正面撞向甲(靜止且不施力),
則兩者所受的合力都是1N。
甲的引擎輸出10001N的力正面撞向乙,乙的引擎輸出10000N的力正面撞向甲,
甲受的合力會是1N嗎? 乙受的合力會是1N嗎?
(5)以上討論接要附上力圖,確定施力者與受力者,還有產生的物理成因,
確定沒有烏龍。
--
上月球!月球是中國人吳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抓嫦娥!此女意圖分裂中國領土脫離中國掌握
殺玉兔!玉兔為資產階級之玩物!日帝之玩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66.110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6.110 (01/18 22:07)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6.110 (01/18 22:13)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6.110 (01/18 22:40)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6.110 (01/18 22:51)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6.110 (01/18 23:32)
高中與大學的力學都畫力圖。
依照(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如果甲主動向乙施力8N,則乙必然被動給予甲8N的反作用力,
"乙只被動地反推5N"就是錯誤的,因為違反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另外3N用於加速"也是錯誤的,因為在沒有摩擦力的狀況下
甲主動推乙的8N,加上乙推甲所造成的"甲推乙的反作用力"5N,
總共13N,在無摩擦力狀況下都用於加速。
即使套用你的數據,即使不使用力圖,甲主動給8N是作用在"乙"身上,
即使"乙只被動地反推5N"(暫時套用此錯誤數據)也是作用在"甲"身上,
甲受力5N,乙受力8N。
依照你的算法,如果甲施力5N給乙,乙施力5N給甲,
那麼甲從乙受到的推力是多少呢?套用F=m_甲*a的F是多少呢?(不應該是0)
如果換成"甲施力50N給乙,乙施力50N給甲",答案會跟5N的版本不相同嗎?
如果甲是老師,乙是學生
老師與學生還沒有互相接觸時,
老師的手[肌肉收縮]施力8N主動打學生的手,學生的手[肌肉收縮]施力5N主動打老師,
學生的手給老師的手反作用力8N,老師的手給學生的手反作用力5N。
完全沒有不合理。
此例題明顯不考慮轉動,因為沒有給出施力點位置與甲乙的尺寸。
相反,都是成立的。即使作用在不同的點,但是以移動的觀點來看,
不同的點施力的對象都在同一個整體(甲或是乙)上,是可以相加的。
如果甲施作用力8N給乙的點從甲上的A點發出,那麼乙給甲的反作用力8N也在甲上的A點
與乙施作用力5N給甲上的B點。
考慮移動的問題,甲在A點被乙施反作用力8N,甲從B點被乙施以作用力5N,
甲被視為一個整體。
舉個例子,若一板左半重共8N,右半重5N,平放在地面,
則地球本體對此板總共施力13N,此板對地球本體總共施力13N。(不因為不同點而改變)
不論施力的點相同或是不同,應該還是符合本文的力圖才是,因為原問題問的
受力是"甲""乙"的整體,而不是甲乙上的特定點。
施力受力的單元是"甲""乙"的整體。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66.110 (01/19 01: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