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心鏡】——佛性與無明
聖嚴法師曾說:有時我看到自己的煩惱像冬天暴風雪中的雪花,飄落在我的心鏡上,透過不斷地修行,讓心鏡保持溫暖,雪片很快就融化了。
⠀
一面乾淨的鏡子會如實映現,沾染灰塵或蒸氣的鏡子則不能完全映照。心鏡象徵眾生的佛性,多數人因為迷失太久,早已忘了自己本有如來寶藏。明心見性時,般若光明便會顯露,當悟境消逝,則是煩惱再度覆心,佛性並沒有不見,只是一時失去功能。
⠀
空的體驗能增長修行的信心。如何清理心鏡上的塵垢?只須清清楚楚地覺知與辨認:六根接觸六塵時的起心動念,不需要其他方法。當禪修者專注於拂拭心鏡,而忘卻外境,妄念將自然愈來愈少。同時會發覺,環境的變化,未必會造成身心不安,而內心是否寂靜,顯然會影響我們看待外在世界的觀感。
⠀
常常有人以為,禪修是在突破自己的臨界點,其實執著於臨界點的存在,本身就是障礙。剛開始學佛時,把開悟當成目標,是為了強化修習動機,但覺醒一定是發生在不惦念開悟與否的時候。證悟的當下,沒有修行者,也沒有鍊心的方法與對境,因為自我中心消失了,我所有也就消失了。
⠀
一切法存有的時間極短暫,如同《仁王經》說:「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而佛菩薩的寂照可微細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甚至更精密,因此能洞見「無常即涅槃」。當心鏡了無塵埃,即是心境一如,佛性與無明皆是空性,真正的禪鏡即是無鏡。
◎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資料來源:《智慧之劍》、《寶鏡無境》
◎圖:Guan-Horng Liu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3b4wkr
#心靈小品
#佛性與無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嚴法師是台灣第一個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取得學位的出家比丘。飽讀詩書的他,吸引眾多企業與文學界菁英,被譽為是「知識份子」宗教家。隨著信眾日漸增加,1989年聖嚴法師更創立了法鼓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聖嚴法師:「飽讀群書,是為了將佛國的理想移到這片土地」。聖嚴法師可說是台灣的心靈領航員,...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心靈小品】【默照】——只管打坐
默照禪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放鬆!直到「默」與「照」顯現出來。因為方法很簡單,很多人反而會三心二意,常常想換一些更特別、新鮮的禪修法。但是,真正會用功的人,只需要用熟悉的方法,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用不上工夫的人,學再多方法也沒有什麼用,煩惱、妄念還是一樣多。
⠀
需要藉助各種方法來調和生理、心理反應,或者這個方法用得不好,就改用另一個方法,表示你的身心還很粗,而且沒有放鬆。當你的身心放鬆、工夫得力了,自然會深化信心,也會了解通達一個修行方法,就可以一直使用到開悟。
⠀
修行不是坐著幻想,必須回歸到實修層面。經論裡所談的次第或證悟過程,都可以參考,但這些資料只是指引我們掌握方向與目標,並不是要我們去想像。任憑禪坐的時間流失,無疑是一種損失。如果這段時間你能投入方法,應該可以向前推進幾步,不會停留在原地,更不會退步。
⠀
無論是靜態或動態的禪修,「只管打坐」的身心都是統一的,你的心生起的念頭與你的動作是一致的。吃飯的時候,只管吃飯;睡覺的時候,只管睡覺;工作的時候,只管工作,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了然不惑。然而,心不在焉的習性十分頑強,多數人的生活好像夢遊一樣,從未全心全意地活在當下。
⠀
因此,在用默照禪法的初階,須先審察全身,讓身體放鬆,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在打坐,這樣就不易掉入昏昧不清的狀態。當身心統一了,身體任何一個部位有什麼覺受,都能了了分明,這就是「照」。專注於六根的觸受,甚至連身體內部的聲音都聽得到,卻不會受到干擾和影響,這就是「默」。默然覺照身心當下的因緣,同時心是安止不動的,就是「默照」了。
◎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資料來源:《禪心默照》
◎圖:Scott Lee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3b4wkr
#心靈小品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靈小品】【輕安】——放鬆與安定
曾經有學員參加禪七後,走在回家的路上,發現所見到的每個人、每隻小蟲、每棵樹,甚至每一根草都歡迎他,都對著他微笑,讓他覺得世界是如此地美。於是他很快地折回禪修地點,告訴聖嚴法師:師父,我開悟了。
⠀
聖嚴法師聽完禪修者描述的「開悟」體驗後,回答:恭喜你!這個狀況很好,但是沒多久就會消失了。待會你再出去看那些花草樹木、小動物和人,會發覺笑的程度已經不那麼強烈,這些經驗會漸漸地褪色。想要保持,就必須繼續修行。
⠀
靜坐、禪定與禪,三者截然不同。靜坐的層次,能使人身心輕安,思慮清明;禪定的層次,能達到身心統一、內外統一、念念統一,但自我中心仍然存在;而禪的境界是超越定境之後,無我智慧自然出現。
⠀
事實上,放鬆身心與安定身心是一體兩面,起初要修練的是放鬆,安定是放鬆的結果,進一步則是:放鬆與安定相輔相成。
⠀
例如禮拜時,掌握鍊心的原則,全神貫注於身體的每一個動作,就像電影的慢鏡頭一樣。合掌,輕鬆地看著指尖,慢慢地拜下去;注意力放在手掌上,呼吸自然舒暢,注意手的動作、腿的動作、腳的動作,任何部位都不要有緊張的現象。如同一朵棉花、一片雪花那樣輕飄飄地落到地面,再像海綿般慢慢地彈起來。
⠀
這樣的禮拜方法,沒有拜的對象,不為祈求什麼,只為調和身體、收攝妄心,與當下合一。清清楚楚地覺察禮拜動態的細微變化,就像開車一樣,汽車不是我,但它聽我指揮;進而純熟到不必用心指揮身體,身心忘失於禮拜的動作之中,與「無相」相應。
◎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資料來源:《當下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佛心、宇宙與覺醒》
◎圖:林昆賢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3b4wkr
#心靈小品
#輕安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聖嚴法師是台灣第一個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取得學位的出家比丘。飽讀詩書的他,吸引眾多企業與文學界菁英,被譽為是「知識份子」宗教家。隨著信眾日漸增加,1989年聖嚴法師更創立了法鼓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聖嚴法師:「飽讀群書,是為了將佛國的理想移到這片土地」。聖嚴法師可說是台灣的心靈領航員,為當年文化與環境失衡的台灣,努力開闢「人間淨土」。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聖嚴 #聖嚴法師 #宗教 #佛教 #法鼓山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_dbmV_sWV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TK77iuAKb5XsHmR4MGuWG4Spu7A)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在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DDMTV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109K subscribers. Subscribe. 法鼓講堂 85.8K subscribers. Subscribe. 聖嚴法師大法鼓 145K subscribers. Subscribe. 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中心 ... ... <看更多>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在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法鼓文化 -心靈網路書店。 45739 個讚· 2158 人正在談論這個。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http://www.ddc.com.tw.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