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 #國際關係 #國際情勢
🇾🇪葉門內戰,人道危機。🥺
捲入宗教派系以及大國代理人戰爭。
位於紅海與阿拉伯海的亞丁灣﹐
這是要前往蘇伊士運河的航道路線上
海的一端的索馬利亞,對面是葉門。
聯合國稱葉門戰事是21世紀初,最大的人道危機。
「葉門戰事起因於 #北葉門的胡塞組織,這個隸屬於伊斯蘭 #什葉派 的組織,不滿當時葉門政府的腐敗與政策,因此從2004年開始,與政府軍爆發衝突。再加上當時的葉門執政者與伊斯蘭遜尼派關係較好,跟 #同是遜尼派的波斯灣國家積極合作,常引發胡塞組織的強烈抨擊,更讓這一連串的武裝衝突,陷入宗派之爭的陰影中。
戰事擴大的關鍵,在於同是 #什葉派的伊朗,從暗中支持胡塞組織,轉為公開介入。伊朗的目標,除了是宗派的原因外,更是想要擴大伊朗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影響力,牽制與伊朗關係緊張的 #沙烏地阿拉伯 與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軍事介入後,胡塞組織卻日益壯大,關鍵原因在於西方國家不太願意介入戰事太深,因為撇開阿拉伯聯軍與胡塞組織,連葉門政府內部的情勢都錯綜複雜。」
「這些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在母國的部隊撤出後,也缺乏繼續報導下去的目標與動機。於是只剩下偶而會出現的一、兩則消息,如聯合國警告飢荒與戰亂已再度重創這個滿目瘡痍的地區,呼籲各個富裕國家伸出援手云云,但早已經乏人問津了。
在這個媒體主宰議題的時代,沒有報導的戰爭就不存在,沒有人關注的人道危機就不重要。未來葉門的情況,大概就會是如此,大混戰並不會馬上停止,甚至還會變本加厲。人道危機依然持續,只是會漸漸淡出主流媒體,彷彿一切都沒有存在過。」
「波斯灣戰爭起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提問] 兩次波斯灣戰爭都沒海戰嗎? -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波灣戰爭期間,潰逃伊拉克車隊遭美軍擊殺的「死亡公路」揭密 的評價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波斯灣戰爭爆發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波斯灣戰爭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波斯灣戰爭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此他表示會抵制政府的召開緊急會 - Facebook 的評價
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油價戰爭過去了嗎? 台灣會受到什麼影響?】
週一油價大漲,汽油漲2元,柴油漲2.2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排隊加完油了?
最近兩個月,大家加油應該很有感,但大家或許會有疑惑,為什麼聽說原油當期期貨都跌到負值,我加油卻沒跌這麼多呢?而在兩個月的低油價過後,油價會漲回來嗎? 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呢? 要知道背後的故事,就要說從世界能源三大角力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美國之間的愛恨情仇說起。
1. 沙烏地、俄羅斯、美國三方角力形成的油價崩跌與金融危機
3月6日,武漢肺炎已從中國擴散席捲世界,全世界經濟急凍,油價需求大減,但OPEC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世界第三大產油國俄羅斯,卻未能就延續減產達成協議,俄國堅持「我要增產」,引發沙烏地阿拉伯不滿。
於是在三天後,第二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發動了「油價戰爭」,大幅降低出口原油售價,並擴大增產,沙烏地阿拉伯聲稱這種七傷拳招式,是為了懲罰俄國拒絕配合減產。
那俄羅斯又為什麼不願配合減產呢?這就要說到美國的頁岩油。美國因為頁岩油,直追OPEC會員國產量,甚至「超俄趕沙」,重登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認為,每次減產,都讓美國的頁岩油搶佔市場客戶,俄羅斯對此非常不爽。
因此,這看似沙烏地阿拉伯對俄羅斯的報復行為,衝擊最大的卻是美國頁岩油。 早在2014年時,產油國就曾經透過增產,想以破盤價打死頁岩油,但頁岩油最後靠著借貸生存了下來。
這次油價戰爭,雖說起因是俄羅斯不想減產,但沙烏地也跟進,除了是兩生產國角力,其實背後是順便想藉機打死頁岩油,也想逼各國重回談判桌。
2. 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選在武漢肺炎時機點出手
因武漢肺炎,全球石油需求明顯降低,航班不飛了、貨運減少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此時大幅增產,讓油價暴跌態勢遠超過2014年,頁岩油因為需要技術與設備投資成本較高,對於許多靠著融資生存的中小型廠商,立刻造成壓力。 兩國在此時間出手,看似非常完美,可以讓美國頁岩油廠商壓力暴增。
但一個月後武漢肺炎疫情擴大,美國進入準戰爭狀態,政府權限擴大,聯準會丟出無限QE,美國並開始對沙烏地阿拉伯,運用外交、軍援等手段條件多方施壓。
美國政府注資能源業,甚至揚言最後不排除祭出「石油關稅」等手段。 而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只靠著外匯存底打石油戰爭,對照美國整體金融實力與外交影響力,這場油價戰爭,時間拖得越長,就越是捉襟見肘。沙烏地阿拉伯眼看自己收入大減又被施壓,俄羅斯境內的能源公司巨頭也群起不滿,因此兩國內部的壓力並不小。
於是,到了4月,在川普直接和俄、沙領導人聯繫與施壓下,4月12日OPEC+終於通過減產協議,在5、6月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然而,由於在疫情肆虐下,全球原油需求量預計短缺,4月中油價繼續狂瀉,甚至西德州原油即期期貨一度跌到一桶-40美元的破天荒新低價。
要搶救這個危機,川普祭出擴大戰備儲油(SPR)、研擬政府入股原油產業等措施,甚至強硬表示不管國會通不通過都要買。但最後,挽救油價的還是從5月起疫情預料放緩,各州與歐洲國家研擬開始經濟解封。最終經濟復甦的態勢,才是決定油價的最大因素。
那麼,油價戰爭誰是贏家呢? 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一則新聞,台灣外匯存底超越沙烏地阿拉伯,躍居世界第四。原因之一就是油價戰中,沙國消耗大量外匯存底。同樣的,俄羅斯在油價戰中,也因油價快速下滑,嚴重影響其政府收入。對於石油業國有的沙、俄兩國,雖然開戰容易,但是收入短少的受傷也更直接。
相對的,美國的石油產業多半是民營,政府的角色在於如何拯救石油業,以挽救大量失業,避免石油公司失去償債能力爆發的經濟危機。雖然美國政府無法強硬要求減產,但頁岩油產業早已依市場機制「自動」減產200-300萬桶,更已有油商開始倒閉,頁岩油產業短期內難以恢復榮景。
但,這表示OPEC+勝利,頁岩油垮了嗎?這倒未必!
3. 美國頁岩油革命始末和未來趨勢
1970年代羅馬俱樂部認為石油即將在21世紀就耗盡,但諷刺的是,當時的專家學者萬萬沒想到,人類解決這件事的方式,不是透過節能減碳,而是升級挖油技術,讓石油潛在蘊藏量大增,其中開花結果的技術就是頁岩油(shale oil)。
其實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蘊含頁岩油,但美國特殊的環境,才得以開花結果。
頁岩油開採技術,早已在1940年出現,理論上很簡單,挖一個很深的洞,直抵含有油氣的頁岩層,然後打進一種液體,造成足以打碎岩石的壓力,把石油和天然氣釋放出來。
然而,由於頁岩普遍深度較深,大多公司不願意嘗試,或是試了也失敗收場,直到一位叫做喬治.米契爾(George Mitchell)的仁兄出現。
米契爾活脫是個我們在《世界末日》之類電影看到的鑽油狂人,他擁有地質學與石油工程學位,就像傳統的德州牛仔一樣,他認定那些悲觀論者都錯了,他花了20年在德州東北部的頁岩層拼搏,但這些年鑽探的成本遠遠超越收益,到了1990年代,他已經年近80,患有前列腺癌,妻子得了阿茲海默症,公司也搖搖欲墜......
這時候,米契爾能源公司裡面一名年輕工程師,想到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裂解頁岩:水。
在和其他獨立業者技術交流下,他們成功的用水沖裂頁岩,釋放巨量天然氣,而且源源不絕,勢頭不減。消息傳開後,眾多獨立業者紛紛跟進,不但鑽出天然氣,也開始鑽出原油。米契爾名利雙收,在2001年把公司以30多億美元賣掉,活到94歲的高壽才在2013年過世。
這個故事,體現了頁岩油技術會在美國開花結果的原因:一是美國的頁岩油離地表較淺,開採難度相對較低。二是美國政府對於開採頁岩油,多採取正面態度,且採油點多是私人產權土地,爭議小。三是美國能源市場競爭激烈,獨立業者眾多,形成頗富創意、大膽冒險與願意嘗試失敗的社群(甚至曾嘗試用核子裝置鑽油,相當成功,但鑽出的油有放射性不能用),孕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鑽油技術。種種因素,造就了美國頁岩油產業的一支獨秀。而這樣的特質,在俄羅斯、中國等同樣有頁岩層的國家並不存在。
過去 OPEC可輕鬆控制全球油價, 但自從美國有了頁岩油後,OPEC 對世界油價的掌控逐漸消退,OPEC會員國內部矛盾也不少,加入又退出的戲碼已不是新鮮事。
2007年以來,每年靠著能源產業,有一千億美元注入美國經濟,每年創造超過10萬的高薪工作機會,2016年,美國從油氣輸入國變成輸出國,大大影響地緣政治,其他能源輸出國,以能源影響、要脅其他地緣國家政治的程度開始鬆動,而頁岩油也成為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的一大資本。
說到頁岩油,也要提一下頁岩氣。本來美國的傳統天然氣產量銳減,但技術突破後,有了頁岩氣這項生力軍,美國天然氣產量因此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可說是「頁岩氣革命」。過去俄羅斯常藉著天然氣這項資源,掌控其周邊地緣政治,但頁岩氣革命後,俄羅斯牌桌上叫陣的聲量仍在,卻難免削弱了不少。因此,頁岩氣重要性絕不輸頁岩油。
能源就是國家安全、能源就是國家戰力、能源就是國家保障、能源就是國際政治籌碼,這點可從頁岩油革命、頁岩氣革命的故事上,充分感受這道理。雖然頁岩油產業在這波油價戰中受到重創,但美國作為能源出口國的地位,已經是OPEC+無法改變的了!
4. 世界能源供應重組,台灣戰略態勢調整
我們把話題回到台灣,去年,台灣的原油1/3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而1/3來自其他海灣國家(大多是OPEC會員國),剩下1/3來自非洲和印尼等國。至於天然氣,1/3來自卡達,1/3來自澳大利亞,剩下1/3來自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俄羅斯等國。
因為台灣沒什麼從美國買油,所以大家加油的油價,公式中也不是以西德州原油計算,最大宗的是以杜拜原油計算。
大體來說,台灣能源的命脈,仍然是從波斯灣->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南海這條路線,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油路」,其中,8成的原油和98%的天然氣,都會經過南海,也是中國想要完全控制的水域。
2019年很微妙地,中國、俄羅斯、伊朗,以護油、打擊海盜為名,在印度洋和阿曼灣舉行聯合軍演。俄羅斯在中東向來活躍,中國也一直試圖深入中東,就是想控制這條「海上油路」。
而美國開始把突然暴增的頁岩氣半賣半強迫地,供應日本、南韓、英國與歐洲。也就是,這會削弱俄羅斯、中東的優勢,俄羅斯也不能再靠天然氣勒索歐洲,這會重新創造以美國為核心的能源供應網。
這也是為何,俄羅斯找到機會就要在石油戰上突襲美國的原因。也或許是,美國開始整肅親俄、親中勢力的一個引發點。
看似是能源戰,其實早已是戰爭。
目前看起來,這場戰還沒打完,減產量並不足夠,但已經能確定,「沙俄突襲珍珠港」,忘記炸掉珍珠港的油庫,或許這就是一個注定好的命運,終究無法打垮美國頁岩油氣的崛起。
這場頁岩油革命,應會成為美國對戰俄羅斯、甚至間接對付中國的籌碼。
此外,我們也觀察到,美國、中國,都趁油價跌落的此時,大量購買戰備儲油。台灣目前和石油以法律訂定的方式,儲備在民營機構,比如中油、台塑等油槽。
這些戰備儲油,除國防外,還可用於調節油價失衡的狀態。曾有報導這樣說,「要想成為一個現代超級大國,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石油儲備。」
美國靠戰備儲油渡過了幾次石油危機,中國則在2007成立了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未來這些戰備儲油,能讓中國在能源戰中取得部分籌碼。相較於中國,美國有地理優勢,有先天地下鹽岩洞穴可儲油,中國則必須使用價格較高、很容易在空中辨識的地上儲油罐。
那台灣在這樣風雲詭譎的情勢下要如何調整戰略?
值得注意的,中油也取得了美國頁岩氣的權益,去年以以4.75億美元(約142億台幣)購入美國路州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頁岩氣礦區三成油氣權益,每年約分得15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此案預計年底簽約,投資長達35年,預計總收入達57.6億美元(約1700億台幣)。
現實來說,台灣是能源淨輸入國,這短中期都很難改變。
但是,如果能源輸入方向從中東=>東南亞=>南海=>台灣,變成美國=>太平洋=>台灣,台灣的生命線就此劇變,也會改變台灣海上生命線的戰略。兩條路線風險不同、掌握該區域的海權勢力的國家不同,對於台灣的國防、外交、經貿傾向,從此就是滿舵迴轉的方向。這當然會影響我們的外交、國防路線,甚至海軍該買什麼武器,該做什麼演訓,其實都和台灣對外的生命線息息相關。
戰爭,從來就不只是拿槍拿砲,也不只是比誰的人多。
戰爭,早就在你我生活之間,就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
超前部署,就是台灣掌握命運的唯一法門,公衛醫療如此,國防外交亦是如此,資源經貿更是如此!
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家檔案:伊拉克】#國家檔案031
換日線阿拉伯 Crossing Arab World
本月 1 日伊拉克(Iraq)爆發全國性反政府示威,伊拉克政府在第一時間將傷亡民眾認定為「騷動煽動者」,讓安全部隊出動,以橡膠子彈、催淚瓦斯,甚至實彈壓制上街的人民,目前造成了 110 人喪生及 6,000 多人受傷。
而出乎政府意料,抗議的起源地是南部什葉派區域──當地不少青年在與 ISIS 的內戰中,都曾加入什葉派民兵「人民動員軍」,去年總統選舉也大力支持現今的什葉政府,因此在發生多起因警察開火造成的傷亡後,什葉派領導人穆克塔達·薩德爾(Muqtada al-Sadr)發表聲明呼籲政府辭職,並重新舉行大選。他的聯盟去年贏得了大選的最多席位,因此他表示會抵制政府的召開緊急會議,直到他們回應民眾。
(擊敗 ISIS 後的首場選舉──「伊拉克大選」能否突破眼前困境,朝成熟的民主國家邁進?→ http://bit.ly/2JkFyY6)
不同於多數以遜尼派為主的阿拉伯國家,什葉派在伊拉克有著悠久的歷史,教徒信奉的第一任伊瑪目阿里將首都從麥加遷到了庫法。之後儘管在阿拔斯王朝的統治下,定都巴格達,並以遜尼派為主要教派,什葉派在美索不達米亞區域的影響力一直都未消失。而到了 16 世紀,以什葉派為國教的薩維王朝向西擴張到庫法、巴格達等區,至 18 世紀晚期,此區多數的部落都皈依為什葉派教徒。
(《華郵》記者的家族回憶:我的遜尼派父親,與什葉派母親 → http://bit.ly/2ohtJuu)
然而,伊拉克區域內的宗教派系分化,在近代卻因為對政治權力分配的歧見激化,加上與鄰國伊朗的邊境紛爭,引發長達 8 年的兩伊戰爭。其後兩次的波斯灣戰爭,皆對伊拉克的社會和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之後儘管海珊政權垮台、美國軍隊撤離,兩教派間的衝突卻未因此消失。在 2014 年初,伊斯蘭國(ISIS)開始擴張,最高峰時期曾佔領近三分之一的伊拉克領土,雖然 2017 年時政府宣告消滅 ISIS,但餘下的組織成員卻仍在伊拉克境內進行小規模的游擊戰。
(伊拉克戰爭的真相:那些九一一發生時「憤怒的美國人」,如今到哪裡去了? → http://bit.ly/2NebGO9)
以石油為經濟支柱的伊拉克,因為戰爭原因受到打擊,旅遊業也因為國家的紛亂而下滑,但擁有 4 處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遺址,11 處列於暫定名單上的古文明建築、城邦等,一直都是深受旅人歡迎的國家之一,2009 年到 2012 年間曾每年創造超過 10 億美元的觀光收入。
在戰後雖失業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去年的失業率仍是阿拉伯世界中第四高的國家,這次上街民眾的訴求中,就包括了要求政府改革經濟、懲治貪汙、給於廣大人民工作機會的聲音。
▍想更瞭解 #伊拉克,推薦你看:
擊敗 ISIS 後的首場選舉──「伊拉克大選」能否突破眼前困境,朝成熟的民主國家邁進? → http://bit.ly/2JkFyY6
儘管悲劇就在身邊,巴格達人仍然沒有放棄,我們也是 → http://bit.ly/2qD8aoX
✈ 如果你人在伊拉克且有話想說,歡迎來稿《換日線阿拉伯》讓我們知道!CrossingArabWorld@gmail.com
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波灣戰爭期間,潰逃伊拉克車隊遭美軍擊殺的「死亡公路」揭密 的推薦與評價
波斯灣戰爭 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 ... ... <看更多>
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波斯灣戰爭影響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关于與「波斯灣戰爭」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请见「海湾战争(消歧义)」。 海灣戰爭(英語:Gulf War;阿拉伯语:حرب الخليج الثانية)又稱波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 ... <看更多>
波斯灣戰爭起因 在 [提問] 兩次波斯灣戰爭都沒海戰嗎? -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記得一次是伊拉克攻佔科威特
另外一次是小布希說有大規模殺傷武器
(最後好像沒找到)
我查了查..都沒找到有海戰
伊拉克都沒有軍艦嗎??
只能眼睜睜看著多國聯軍的船艦大搖大擺地開進波斯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215.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30032860.A.4C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