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為了寫專訪而讀論文了。呃好吧,是根本好久沒有讀論文了。
⠀
⠀
去年夏天,我作為編輯,遭遇兩次打擊。一次是我在部內差一點點爭取到專訪珂拉琪的機會,當時他們尚未被任何媒體訪問過。沒想到才剛提完,兩週後我(作為讀者)超愛又(作為同業)超恨的吹音樂就刊出了珂拉琪專訪(OK 冠哼,愛冠哼)。速度輸人,也沒什麼好說,但彆扭如我爾後將近一年時間再也沒在編務會議上提起珂拉琪(到底),心底一種「現在做不就只是跟屁蟲嗎」的乖戾(到底??)
⠀
⠀
另一次,是另一場會議。我向同事們訴說我自己對阿爆《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還沒有想通的地方。也許因為那陣子在聽的另一張作品,正好是黃宇寒的《有時有日》,也是一張非華語的作品(客語),我心中一道存在很久的過不去的坎再次裂開:宇寒的作品聽起來對我來說,就像非常悅耳的 R&B,甚至讓我聯想到 K-Pop ——
⠀
⠀
問題來了:如果它們本身就是悅耳的音樂,或者至少是多數人聽了會覺得「這曲風我聽得慣」的聲響,那麼為什麼許多人先將它們放進「族語」或是「客語」的框架中討論,然後說「終於聽到好聽的XX語作品了」?
⠀
⠀
這種論調,總讓我不自覺想到它的反面:所以,同樣的音樂,如果配的是華語歌詞,大家就會覺得「沒有那麼好」了嗎?
⠀
⠀
(所以大家原本就非常熟悉所有XX語作品,並且覺得所有在此之前的XX語作品全都不好聽嗎?否則,這個判斷是怎麼來的?)
⠀
⠀
作為一位浸淫在華語這個強勢語言的人,我非常擔憂自己落入終將把這些作品放入語言中討論的框架。這些作品為「XX語歌曲環境」所帶來的能量是確實的,但同時也總讓我想到人類學課堂上張君玫老師說:「殖民者看待他者的一個習慣是,和自己越像的地位越高」。
⠀
⠀
如果要好好談阿爆或宇寒的作品,我期待自己有能力把它們放在該語言相關文化的音樂脈絡下去談。然後,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我的這個理想。
⠀
⠀
幾個月後,阿爆拿了金曲獎,全島讚揚。然而,我始終沒有找到解決我疑惑的答案。
⠀
⠀
(畢竟平常都在上班)
⠀
⠀
我沒有跟到 A Bao & Brandy 的時代,但在 2017 年,我就因為 LEO37 + SOSS 的《Be Well World》專輯對阿爆印象深刻。她在其中參與的〈357〉這首歌,一直是我心中的祕寶,恰好她在其中也用族語演唱。或許更因為如此,我心中的另一道坎是,我心中的阿爆完全有能力演繹更為前衛、非量產曲風的音樂,無須放在所謂「文化復興」的前提下品味,而我們這些漢人卻只嚷嚷著她的藝術動人之處在「傳承母語」「把母語歌曲變『好聽』」。
⠀
⠀
作為創作者,我篤信王爾德的箴言:「所謂道德抑或不道德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作品就只有分成寫得好、寫得差,兩種而已。」雖然語境並不相同,但面對音樂,去年的我不斷在想這些問題:我並不想把這些音樂放在文化復興的脈絡上討論,那對我而言是傲慢。可是,我這樣,是不是又是真正的傲慢?我正在用一種華語脈絡為主的固化、一致性標準在審視出發條件並不相同的作品嗎?(然後就會再想,預設它們條件並不相同,難道不是又一層傲慢嗎?)(無限 LOOP)
⠀
⠀
一年後,我終於放下自己無謂的幼稚,和不可能有盡頭的內心辯論,支持同事訪問珂拉琪的提議(真的很感謝同事ㄉ容忍)。訪問時,我和夏子與家權說起這件事,他們卻對看了一眼。
⠀
⠀
「怎麼了?」我問。
⠀
⠀
「沒事。只是如果你是去年那時候來的話,我們應該不會答應受訪。」
⠀
⠀
「為什麼?」
⠀
⠀
「我們本來就覺得作為創作者不需要接受太多訪問。」家權說,「而且,我非常喜歡你寫的庫洛魔法使那篇,那是我們答應受訪的其中一個理由。」
⠀
⠀
好ㄉ,去年夏天,庫洛魔法使確實還沒寫出來。也許,我在這時訪到他們更好吧?我問夏子,能不能拜讀那篇在吹音樂專訪裡她提到的論文,她說好。如果吹音樂沒有先訪,我也許不會知道這篇論文的存在吧(OK 冠哼,愛冠哼)
⠀
⠀
更想不到的是,讀完短短三十頁夏子的論文,竟然解決了我的疑惑。
⠀
⠀
撰稿時,我盡己所有,試著將與珂拉琪的對話和論文中對我的啟發傳達出來。同時,也為了一年前的自己。
⠀
⠀
希望你們收到。同時也希望,有一天我選題能快過吹音樂(好了)
⠀
⠀
⠀
⠀
//////////////////////
⠀
⠀
「殖民者忽略的是:⼯藝品是族⼈⽣活的⼀部份,殖民者在破壞族⼈傳統⽣活習慣時,卻將傳統⼯藝從中抽離作為『藝術品』,變成可買賣收藏的物件,殖民者欲保護『原始藝術』的⾏為同時改寫了傳統⼯藝之於族⼈的意義,預⽰了接下來台灣原住民⾯對全球化來臨的景象。」
⠀
──夏子.拉里又斯《當代服裝設計中的原住民文化再製與文化論述的建立》
⠀
⠀
夏子的學士畢業論文中,一個重複回溯的時間點,是 1935 年日治時期台灣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
⠀
⠀
在這場為期五十天、台灣史上首度以全島規模對世界展示帝國治下之風土的博覽會上,被日本政府描述為「教化有成」的部份原住民部落,第一次公開演出本該不能有外族參與的儀式和舞蹈。
⠀
⠀
在殖民者以觀光為最終目的的安排下,原住民生活樣貌作為一種奇觀,被擺放在原始主義所想像之帶有自然、人性原初本質的「高貴野蠻人」位置。從那之後,在台灣這座島,原住民將自身日常作為一種展演的命運似乎從不間斷。有時,那所謂的日常甚至是他者的發明。
⠀
⠀
訪問前我找到夏子 Facebook 相簿裡一張照片,她穿著亮洋紅色的部落服飾參與豐年祭。漢人們不會知道那顏色的來歷是五〇年代國民政府為了花東觀光政策,「輔導」阿美族將服裝改為適合歌舞的紅色、粉紅色系;也不會知道她上半身的霞帔,是六〇年代瑞士籍修女魏克蘭引進中國侗族服飾融合阿美族十字繡而成,配上日本製的銀珠、塑膠亮片,為的是替部落找到不需昂貴材料也能製作族服的方法。
⠀
⠀
原先與部落生活經驗與階級體制緊扣的工藝,服膺殖民者的教化與觀看目光後產生質變,爾後殖民者卻反而意欲「保留」原住民的「藝術」,甚而質疑原住民不夠像原住民 ── 這只是夏子三十頁論文裡種種批判其中之一。
⠀
⠀
然而平日裡,夏子戴著口罩,只露眼角眼影,輕聲細語,自稱社障(社交障礙之簡語)。原以為這打扮和日本覆面系歌手脈絡相承,她卻告訴我遮臉示人僅僅因為她這樣比較自在。論文早就寫好,如今延畢只因體育課沒修完,「就混而已啦,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混。」
⠀
⠀
高中考上桃園第一志願武陵,母親眼裡的夏子卻「突然不讀書了」,老泡在社團,開始聽金屬、學吼腔。
⠀
⠀
「我媽本來不太喜歡我這樣,就覺得一個乖小孩,成績怎麼變吊車尾。」夏子沒想到爆紅之後,家人倒成了鐵粉,父親每天必刷一次珂拉琪 YouTube,隨時回報最新留言,身兼科普(珂普?)大使。「他會跑過來說:妹妹,有人留言說你們那句歌詞是在講什麼什麼,真的嗎?」
⠀
⠀
夏子為珂拉琪歌曲繪製插畫封面的技能,是因工程師母親認識一位電繪版代理商客戶、隨時能取得免費高級繪圖設備而練就;長夏子兩歲的哥哥讀心輔專業,兄妹倆平常會聊心理學中注重個體差異的論述,與後殖民理論下個人面對族群群體的矛盾 ── 全家人寶愛的妹妹,今年哥哥入伍當兵,一回家就問:我可以跟其他役男說我妹是珂拉琪主唱嗎?
⠀
⠀
相形之下,最初邀請夏子一起做歌、催生珂拉琪的王家權,反而沒有這麼幸運。⠀⋯⋯
⠀
⠀
⋯⋯
⋯⋯
⋯⋯
⠀
⠀
⠀
⠀
⠀
⠀
只是用和阿嬤交談的方式寫歌 —— 專訪珂拉琪
https://bit.ly/3b3HDWv
⠀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蔡詩凡/IG @tsai.shifan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洋紅色 怎麼 調 在 Fernweh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小第一堂色彩課,老師就教大家:
紅黃藍是三原色,可以調出其他所有顏色,三個混在一起會變成黑色⋯
可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往往調不出理論上的顏色,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我們現在學的紅黃藍三原色概念
基本上是在1920年,由一位瑞士畫家兼美術教育者約翰·伊登所提出的色彩模型
#伊登十二色色環
想必只要有上過小學自然或美術課的同學,一定都看過這張圖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重點,包括三原色、顏色的補色、還有顏色與顏色之間可以調出別的顏色等等⋯⋯這都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東西
代表伊登提出的理論對後續一百年的美術教育真的影響深遠
不過伊登這個理論卻有一些問題
那就是
▸伊登宣稱三原色相加會調出黑色,實際上沒辦法
▸圖中的紅黃藍三原色,並沒有辦法調出圖中介於原色中間的綠色和紫色
▸事實上在顏料的世界並沒有所謂的「原色」可以調出所有色彩
▸我們無法使用紅黃藍系統調出洋紅色來
▸這個色輪所有色相的顏色並不成比例,就像時鐘鐘面上有一堆數字聚集在同一個角落,從紫色到綠色這段色彩間距是非常小的;相反的,從黃色到紅色這段色彩,間隙卻非常大,大約整整拉伸了兩倍的弧度
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們眼睛對紅色到黃色這段色彩差異感受比較敏感,對藍紫色卻比較不敏感。而且,從人類開始畫畫以來,暖色調(紅橙黃)的顏料選擇一直都比冷色調(藍紫綠)更為繁多
由於以上這些問題,所以代表伊登選擇的紅黃藍三原色其實是不太對的
如果我們要重新選擇原色,那就要再追本朔源,回到兩百多年以前了解——牛頓提出的光學色彩理論
#光學物理:色彩的加法
早在17世紀,22歲的牛頓便透過三稜鏡,將一束白色自然光分離成一連串連續的彩色光譜,發現了色散現象
於是,他便發現白光可以被分解為不同顏色的色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組成白光,最少需要多少顏色呢?
這裏就要了解人體的生理構造
#原色的數量取決於視網膜中有幾種辨色細胞
1802年,英國物理學家楊格發現混合🔴紅(R)、🟢綠(G)、🔵藍(B)三個顏色的光,可以組成白光,並推論人眼有三種感光細胞
原來只要三種色光,依照不同的比例混合
便可以組成我們能夠看見的色彩
所以對人眼來說,色光三原色便是#紅綠藍
所以色彩的加法原則便是
【我們看見的顏色=所有射進眼中的光線的疊加】
而對每種生物來說,原色的數量都不一樣,完全取決於該生物的眼球構造
像鳥類多半都具有四種感色細胞
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就有四種原色
好了,解決了自體發光的物體的色彩法則
但我們平常看到的東西,都是反射光線讓我們看見的
這時候又要怎麼看他們的顏色呢?
#色彩的減法理論
我們之所以可以看見一朵紅色的花
是因為當白色日光照射他時
花朵吸收了綠色和藍色的光線
只反射紅色光線進入我們眼中
我們才得以覺得他是紅色
而白花,則是因為其沒有吸收任何光線
光線全反射入我們的眼中,所造成的感受
(或者是最少同時反射了紅綠藍三色光,看起來也會是白色)
【我們看見的顏色=白光-其吸收的光】
這便稱為「色彩減法理論」
所以我們就可以因此推導出平常調色使用的#色料三原色分別是
▸吸收了紅光,反射藍光與綠光的青色顏料(Cyan)
▸吸收了藍光,反射紅光與綠光的黃色顏料(Yellow)
▸吸收了綠光,反射藍光與紅光的洋紅色顏料(Magenta)
有沒有發現他們正好都是分別吸收了色光三原色的其中一個顏色呢?
沒錯,所以色光三原色紅綠藍正好分別是色料三原色青、黃、洋紅的補色喔!
好啦,解釋了這麼多,我們只剩下最後一個疑問
所以 #紅黃藍三原色的理論到底是哪來的?
其實這完全是因為知識傳播的不對等所造成的
在當時,研究色彩三原色與光學色彩理論的人,並不是同一群人
再來,當時的人對於光學還有人眼辨色的原理也還沒有這麼了解
於是許多畫家便依照長久累積下來的經驗、以及老師的傳承
歸納出紅黃藍作為色彩三原色的理論
時間回到牛頓發現色散原理後沒多久
1725年,一位德國畫家Jacob Christoph Le Blon便受牛頓的啟發
根據經驗推出了屬於顏色的三原色
即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紅黃藍模型
他發現,根據這三種顏色可以調配出人們想要的大部分顏色
此外,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以前的顏料並不如現在這麼輕易可得
色彩種類也沒有這麼豐富
因此,因此一向珍貴的硃砂與飄洋過海的青金石製成的硃紅與群青顏料,便成了畫家心中的原色了!
加上後來美術教育者伊登的大力推廣,紅黃藍才成為大家普遍一般認為的色料三原色
#結論
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種三原色,能夠調配出所有的色彩
之所以CMY會廣泛被大眾使用,是因為透過這三種顏色,可以使調色豐富度最大化而已
基本上,只要是在色環上,任何一個最外圍的原主色,都有同等資格當作原色
可想而知,也並沒有一個色相是次等的、或合成的
綠色、橘色、與紫色的階層,就與黃色一樣重要
如果要學色彩學,請從正確的CMY色輪開始學起
老師教紅黃藍三原色只是因為出於繪畫領域長期下來的習慣,但不代表這個習慣是對的
事實上,根據我在國中當美術老師的朋友消息
學校的色彩學教材都已經將傳統的伊登紅黃藍色環換成較為正確的CMY色環了
所以,為了不被孩子們嘲笑
我們一起建構正確的色彩概念,好嗎?
#色彩學
#watercolor #colortheory #三原色
-
免費下載水彩工具購買指南👇
https://fernweh-art.ck.page/c68e2a7d0d
看完整文章👇
https://fernweh-art.com/color-wheel/
追蹤instagram看更多水彩教學👇
https://www.instagram.com/fernweh_illustration/
訂閱youtube看畫畫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c/fernwehillustration
洋紅色 怎麼 調 在 Selina Cheng 鄭雅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elinaBeautyWorld
(長篇~請認真看!這就是仙女關了所以請聽我娓娓道來🙏🏻🙏🏻)
香緹卡可說是讓我今天開始慢慢著迷的品牌,不論從品牌理念、成分主打,實際品質,真的會讓人深深愛上!香緹卡這個💄『花妍絲漾唇彩』💄系列,是他們首款常態性的慈善唇彩,假如不知道的話,他們一直都有在做慈善系列的產品,像我之前買的那個蜜蜂🐝腮紅也是,就是針對不同的保育單位,進行收益上的支持。上上禮拜剛好看完節目《奇遇人生》中有小S跟阿雅到非洲探訪大象的紀錄,這個系列從包裝上就很明顯在支持🐘非洲的大象,而且我必須說!我很高興他們這包裝不是銀色,各位都知道我不是很喜歡銀色。像他們粉餅、粉霜那樣銀色包裝,我覺得not cute🤢哈哈哈,所以這款包裝可說是深得我心😌吸鐵式,包裝手感非常好!
-
再來講到實際的唇膏品質:他這款妝感是有光澤,但我個人與其稱它為光澤口紅,我會更想說他是保濕口紅。原因是他不是那種”表面”的保濕光澤你懂嗎🤓(在此也可以跟大家分享小tips,光澤的唇膏並不一定保濕!所以千萬不要被水水亮亮的東西給騙就以為有保濕,光澤歸光澤,有沒有真的保濕度那是另外一回事!唇彩跟底妝都是如此,他不是一個雙向等號關係......恩?怎麼變講得好嚴肅🤪)反正這款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保濕脣膏,真的不用擦護唇膏就可以有很好滋潤效果(內涵猴麵包樹油baobab oil)尤其是現在變天很乾,我本來嘴就很乾,早已進入乾旱狀態💦
-
好!它保濕度有了,而市面上通常主打光澤保濕的唇膏,90%顯色度就會比較不夠,會較偏向薄透型質地。但!這款香緹卡的不會!我也不知道他們怎弄的🤷🏻♀️他是可以薄擦顏色也很夠日常、還可以漸層咬唇、然後飽和擦那顯色度超高!就是他的膏體顯色度剛剛好!完全是我喜歡跟我這乾嘴追求的!
-
不過綜合以上兩點:他有保濕度、又超顯色,其實某種程度上,假如你過度飽和擦的話,嘴巴上的唇膏存在感會很高!就是你會知道嘴巴上有唇膏的感覺,但這是除非你超飽和狂塗才會。平時我個人是漸層式擦法,就沒有負擔。
-
(okay看到這邊我知道我廢話很多,請包容😂🙏🏻謝謝哈哈)
-
再來是我覺得很奇特的地方,當初收到新聞稿(這次所有唇膏都是香緹卡送我的,不過這不是合作發文,單純我自己想要分享而已)這系列的唇膏全部都是植物名!而且是以🌿『非洲植物與花卉』🌺命名,有一些我都沒聽過但感覺很有氣質(?)的名稱。以下是12色的介紹,不過我只有其中6款有詳細敘述,那6款則是我推薦的顏色!(ps.編號是我自己方便敘述用的,不是他們的色號喔)
-
然後我知道你們最愛問的問題就是,雅勻那我這肌膚顏色是合擦哪個顏色?會不會顯白還是看起來蠟黃?所以我這邊用(🙎🏼♀️代表白皙肌膚、🙎🏻♀️代表自然肌膚、🙎🏽♀️代表健康肌膚)來幫大家做我認為的指南推薦,那當然還是以自己的顏色喜好為主,只是我幫大家來小提點。ps.這符號不帶有任何肌膚歧視喔!單純只是表示唇彩襯膚色的說明~
-
1)🙎🏼♀️🙎🏻♀️猢猻樹Baobab(蜜桃棕色)適合日常的淡裸色,上班上課都非常恰當,不會過度裸色感覺氣色不好,以蜜桃粉橘為基底調。
2)🙎🏼♀️🙎🏻♀️🙎🏽♀️鳶尾花Iris(桃紫色)今年特別喜歡帶紫的唇彩,假如這系列你想入手帶紫款,那就選這個,不會太紫,一樣可以非常日常地有女人味。
3)🙎🏼♀️🙎🏻♀️🙎🏽♀️杜鵑Azalea(莓果色)非常標準的莓果色,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清淡的眼妝搭配這款莓果,直接美哭。
4)🙎🏼♀️🙎🏻♀️海神花Protea(暖紅色)這紅色很有趣,一般大概都是帶橘的紅、正紅、藍調紅,這款我覺得有種三合一remix。首先他一看不完全說是有帶橘的感覺,但又像會顯哑牙齒白的藍調紅,可是又不像藍調紅那麼的正式冷豔,但說他是正紅也不是完全正紅,所以我認為是奇特三合一。
5)🙎🏼♀️鳳仙Impatiens(桃粉色)比較適合春夏的桃粉色,很亮眼清新,少女感十足,有種春夏花開🌸的感覺。
6)🙎🏼♀️蜜罐HoneyPot(裸粉橘色)
7)🙎🏼♀️🙎🏽♀️接骨木Elderberry(葡萄酒紅色)
8)🙎🏼♀️夾竹桃Oleander(洋紅色)
9)🙎🏼♀️🙎🏻♀️🙎🏽♀️馬齒莧Portulaca(正紅色)
10)🙎🏼♀️🙎🏻♀️🙎🏽♀️岩薔薇RockRose(棕紅色)其實棕的成分不多,只是多了一點棕色基調,所以擦上其實不會暗黑,反而很顯皮膚白皙(這就是我今天動態擦的),特別適合秋冬。
11)🙎🏼♀️虎百合TigerLily(珊瑚色)
12)莫阿比木Moabi(這款圖片中沒有,12月才會上市,我手邊沒有)
-
這系列完全過仙女關👍🏻👍🏻👍🏻我是上個月底拿到,多次使用下來我非常的喜歡。補妝方面也完全不是問題,最後我有放一張今天回到家擦唇彩5-6小時沒補唇的照片,過程中我有吃喝。他的持妝力以保濕唇彩來說非常好!就因為前面提到它夠顯色,所以即便吃東西掉色,也不會掉色的不好看,或是坑疤。然後不用補護唇膏,外出直接補唇效果也很好。(持妝度80%保濕度95%)$1800NTD
-
謝謝大家的耐心收看~以上就是文字版的仙女關,推薦大家入手!推薦6款中,我個人又最愛色號RockRose跟Iris。
#Chantecaille #lipveil #香緹卡 #花妍絲漾唇彩
-
題外話一下,最後一張照片,就是我比較我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的YSL情挑誘光水唇膏48帶紫的桃紅,我覺得剛好跟香緹卡的Iris很像,所以我對比了一下,不論顏色的話,兩款相較我更加喜歡香緹卡的整體表現,也會更加推薦香緹卡。YSL雖然也是光澤保濕型唇彩,但他比較偏向妝感上的光澤,實際的保濕度沒有香緹卡好。而且你們看質地就知道,YSL水唇膏更加的像是水果凍的妝感,色彩飽和度也較低;香緹卡更加像是潤澤妝感,色彩飽和度也較扎實。
洋紅色 怎麼 調 在 洋紅色怎麼調、紫色怎麼調、顏料調色表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洋紅色怎麼調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hadflea也提到幫薇爾特搞點人氣,明明很香,大家都只注意真紅路迪想說可以鍵盤冷兵器分析一下角色 ... ... <看更多>
洋紅色 怎麼 調 在 洋紅色怎麼調、紫色怎麼調、顏料調色表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洋紅色怎麼調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hadflea也提到幫薇爾特搞點人氣,明明很香,大家都只注意真紅路迪想說可以鍵盤冷兵器分析一下角色 ... ... <看更多>
洋紅色 怎麼 調 在 #ps 教你轻松调出洋红色#ps教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PS 教你轻松 调 出 洋红色 #PS操作教學#PS快速入門#PS教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