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辦活動就上手 【01 #如何訂立好的主題以及名稱】
從今天開始我們會進入一系列關於舉辦活動的規劃清單,全部的問題我都已經先整理在文章中,如果你覺得有任何預計寫作的清單中沒有的問題,歡迎填寫文末最後的google表單,我會加入清單當中。
① #主題是什麼
#訂立主題常遇到的盲點
主題最怕「你覺得你想得很清楚,但是他人聽得很模糊。」
因為主題跟邀請講師有關、跟目標客群是誰有關係、跟你希望參與者有什麼收穫有關、跟講座的形式有關係、跟是否有相關的商品有關係、跟視覺設計有關係,簡單來說:
主題跟任何事情都有關係。
因此,一定要確保你想得非常非常非常清楚,如此一來,他人才有可能聽得很清楚。
#如何才能避免盲點
如果你要確認你是否想得很清楚,非常簡單:找一個還不知道你的計畫的人,然後講一次給他聽就對了。
#三個關於訂立活動主題的學習
① #一定要找一個有經驗的人合作。
三木森 Mori Mori Illustration (我的視覺設計師)曾經一個人負責過一整個展覽,因此,他對於所有的流程、定位等等的了解都是我的幾百倍,我是透過他的不斷提問,而漸漸更清晰了這場活動。
② #一定要找人討論,尤其要找不知道你們在做什麼的。
Mori雙重擔任了這個身分xDDDD
為什麼要找不知道你們在做什麼的?因為人會有盲點。
但你的活動,不管大或小,你一定希望可以拓展到非同溫層,那你就需要講成不懂的人也可以了解的。
③ #越早確認主題越好
以200人的活動來說,我覺得至少三個月以前確認才會是有餘裕的。
我11/8才把主題、名稱落下,12/26就是活動當天,老實說很趕,也很敢。
(這造成了我們後續宣傳上的問題,留待後面再說)
#不同類型的活動該如何訂立活動主題
【#大型活動】個人案例:2020/12/26 200人日更團創作者派對
去年12/26舉辦創作者派對的時候,我就經歷了這一切。
我在11/6跟我的設計師Mori描述我們活動的主題時,已經是我們社團內開過了第一次的會議,那時候我們的年會目的寫:
1. 讓日更團創作者被更多人看到
2. 讓經驗講師帶領我們看到更遠的地方
看似非常清楚,對嗎?(至少我當時覺得我都寫出來了,應該非常清楚吧?!)
Mori提出了一個問題:
講者跟日更團創作者的關係,具體來說是:這個活動是「2020日更團創作者派對」,但是講師是日更團嗎?如果不是的話?那他們跟日更團之間的關係是?因為大家會聚焦在「日更團」以及「創作者」。
*講者為: 江湖人稱S姐、 孫治華老師、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於是我才想到:我根本沒想到我「需要」解釋講者與日更團之間的關係。
於是,我又更進一步解釋:S姐是日更團的團員、孫治華老師是日更團的導師,而Sandy是因為有大量弱連結活動的經驗和我們的活動精神一致。
由此討論,因此我們有更聚焦:講師是要提供一些日更的工具或心法,而參加活動是學習如何讓自己開啟一個日更的新生活,透過參與這個年會,找到一群想做這件事的夥伴,也學習一些方法。
那時候Mori講了一句我印象很深刻的話:
「#你覺得很合理,#但外面覺得訊息不一致。」
(也就是講師跟活動的連結在外人眼裡不清楚。)
這個就是確認活動主題會發生的問題。
我必須說,在這其中,Mori幫了我很大的忙,我們幾乎是想到就文字討論,直到我講到他完全理解,直到我們達到共識。
在幾乎沒有停止討論了兩天後,11/8,我們終於確認下活動的主題:
「這三個講者提供的內容是:協助一個人,如何從無到有的更新並分享自己的生活。來參加活動的人讓來的人會覺得:我在這裡可以得到打造每天更新新生活的工具,又可以遇到一群夥伴 以至於我不會太早放棄。
不僅可以認識更多創作者,而且透過彼此的認識,你也可以一起有日更/慢慢讓生活更好的可能性,而這場創作者派對給你方法,給你目標跟主軸。
而且,你不一定要加入日更團才能開始, 你也可以因為知道方法、認識了這些人,而開始行動。」
#活動的名稱如何確定
我真的不得不說,為了想活動的名稱,真的是煞費苦心。
除了舉辦社團的投票外,我和Mori又針對名字討論了許久。
主slogan是:天天更新,感受生活。
副標:Create it, Feel it, Love it.
當時候,原本不是 #Create,是 #Write,Mori提醒我:日更團的創作不僅僅是「寫」,還包含了更多元的創作,因此,我們才改為「Create」。
一開始的討論,我其實是有點崩潰的。
因為,我浸泡在其中很久,我第一版開會的整個活動規劃的手稿是11/1就寫好的,事實上,這個主意在9月我跟諾諾、詩姐(日更團創團的其他兩個人)聚會的時候,我就提出了。
也就是說,在我心中醞釀了將近兩個月的想法,當我需要跟他人解釋的時候,我竟然有這麼多沒有想到的,這麼多沒有想清楚的。
這其實對我來說有點打擊。
但是,我必須跟大家說,這很值得。
如果你不在一開始就說明清楚,當你開始進行宣傳的時候,你會更崩潰。
因為,會全部的人都聽不懂XDDD
到時候,就為時已晚。
ps 為什麼我記得這麼清楚?因為我挖出了過去的line對話以及當時候的google會議記錄 XDDD
以上,明天見:)
▶︎ 相關文章/連結/表單:
- 【文章】第一次版活動就上手:舉辦活動規劃確認大清單:https://goldfishblog.tw/how_to_host_an_event/
- 【表單】我也想要提問問題,提問表單:https://forms.gle/JBKCVGT26fZNEtmE7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ezManag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張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 經查 台灣podcast中,本集是第一個獨家 請到外國朋友 以第一手觀點、分享CRT深度議題。本來不太確定是否能駕馭,但成果十分意外的好! 特別感謝本集國...
活動的名稱如何確定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張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
經查 台灣podcast中,本集是第一個獨家 請到外國朋友 以第一手觀點、分享CRT深度議題。本來不太確定是否能駕馭,但成果十分意外的好!
特別感謝本集國際來賓,美國資深白人工程師--Graham 以高超的中文能力,人在美國連線、用輕鬆詼諧的方式,分享在當地的個人觀點。
#CRT是學術界自省推動社會公義的理論 或是 #人人得而誅之的白人窘境 ?
★ 本集重點摘錄:
1. CRT, Critical Race Theory (批判種族理論) 為什麼在美國受熱烈爭議,造成在企業與職場中人與人之間意識形態的問題?
2. 什麼是CRT? 是社會促進? 是仇富? 是邪教?
3.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 名稱看起來很好, 為何被停?
3. 美國人認為亞裔被認為是接近白人特權?! 亞裔比白人有錢?!
4. 亞裔高階主管比例 (下集)
5. 收入與教育對應的關係 (下集)
大家知道在北美做branding有很多毛嗎?隨便一個圖片,好比一個"拍手的emoji" 要做四種顏色,都是種族議題造成我們外國業者的不便(苦笑)。多年前,一個泰國的美白CF廣告在北美也頗富爭議,亞洲人就喜歡白到底有什麼問題嗎?但就被一直影射渲染到黑奴跟階級,搞到泰國當地的CF要下架(又不是在美國播),但這就是北美的市場與文化,激動到這種地步...
★ podcast簡介#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因為聽到很荒謬的邏輯所以笑場多次。此專訪分為兩集剪接,這集是part 1
★ 本集呼籲:請來此留email加入線上讀書會 https://lihi1.cc/tZCUD 之後會開群組.
★ 本集節目章節
開始時間 標題
(00:02:00) 節目聽友分享與答謝
(00:02:44) 中英介紹美國來賓 (ENG intro)
(00:04:15) CRT為什麼在美國受爭議, 影響了很多員工. 什麼是CRT?
(00:08:04) 北美行銷經驗, 圖文信息高度敏感,使人無所適從
(00:08:55) 白人穿旗袍變裝也不行, 那我們不能扮聖誕老公公?
(00:09:45)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 (下文有補充)
(00:08:55) 為什麼大家要關心CRT? 美國在地看法? #ColemanHughes 劃分了兩個visions...
(00:11:00) 依CRT看來,每個人都可以歧視白人?
(00:12:36) 印度裔&亞裔美人 是間接得到白種特權,是接近白種優勢的一部分?!
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
(00:14:25) 英國數據美國亞裔家庭的收入數據 (與教育程度對應的關係...下集)
@補充資料
1. 川普停掉的"種族敏感計畫(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
因它被是認為是有毒的CRT包裝訓練,傳遞了不好的訊息 ex:大家可以此攻擊白人, 但白人不能辯解,但實際上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爭端,因為白人仍占多數且會憤怒。企業與政府的這類訓練(racial sensitivity trainings),多以兩本書(如下) 來做主要的教材延伸。
好比類似 假設台灣 到現在還在校園跟企業強調228跟省籍情結,用一種不友善的方式,而且政府還用稅金在內部做這個議題。
但也有學者非常不以為然,覺得不應該停。
1.1 Amazon書單: https://ppt.cc/f2kPBx
Critical Race Theory: The Key Writings That Formed the Movement 作者 Kimberle Crenshaw
White Fragility: Why It's So Hard for White People to Talk About Racism 作者 Robin DiAngelo
2. CRT 批判性種族理論的重要主張之一,是美國由白種人霸權主宰,所有白種人都是種族主義者,並且受益於種族主義。(from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302256)
3. Coleman Hughes
有關種族和種族主義問題的輿論專欄作家, 有youtube & podcast
https://colemanhughes.org/
The music "A Silly Vocal Tune", is a derivative and licensed under CC BY by blimp66, freesound.org
@同步更新至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 ...
@節目建議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https://lihi1.cc/H9Zqo
@快來選你喜歡的主題 or.匿名留言 https://lihi1.cc/tZCUD
@活動: 一日之星|讀書會群組|報名當來賓|播客串門子 https://lihi1.cc/tZCUD
合作交流: ezmanagergo@gmail.com
::從Youtube轉換MP3 https://www.y2mate.com/zh-tw9/youtube-mp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T3qLPsQVSU/hqdefault.jpg)
活動的名稱如何確定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86-MAY-26 歐盟旗幟確定
歐盟的前身 歐洲共同體正式採用了深藍色底、12顆環狀排列的金色五芒星旗幟,為歐洲共同體的正式旗幟,並在1993年改為歐盟之後,繼續使用,成為今日我們熟知的歐洲象徵。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nucb6s8vat0873wnj8xr5c
今日的歐盟源自於1952年由法國、西德、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六國所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以及1958年成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等組織。這些組織最初都有一個明確單一的目的,那就是希望透過經濟合作,避免再次發生如20世紀初的兩次大戰,重建更緊密的國際合作關係。
在行之多年後逐漸達到各國間的共識,決定於1967年統合成具有更緊密合作關係的歐洲各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 EC)。直到1993年11月1日,《馬斯垂特條約》又稱歐盟條約生效,確立了歐盟未來將朝著社會經濟環境、外交軍事、司法內政合作,合稱「三支柱」的目標前進,歐洲聯盟這個名稱才逐漸成形。
今日的歐盟擁有27個成員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實體;德國、法國是歐盟兩大核心成員,其中19個會員國更以歐元作為流通貨幣。
諷刺的是,近年來我們提到歐盟常常和英國脫歐扯上邊。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後,針對是否繼續留在組織時常出現國內辯論;不論是保守黨或是工黨,始終存在著歐洲懷疑主義,認為英國加入歐洲聯盟組織只是弊大於利。
2015年,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首相卡麥隆宣布了在選前承諾舉辦脫歐公投將在2016年6月23日舉辦,並表示自己支持英國續留歐盟,但大選結果讓眾人跌破眼鏡。
大約51.9%的得票率,讓脫歐擊敗了留歐,卡麥隆也因為公投結果決定辭職,讓時任英國內政大臣梅伊成為新任的英國首相。梅伊上任後幾乎在任內與英國如何脫歐這個爛攤脫離不了關係;誰也沒想到要離開一個國際組織竟然會如此麻煩。
讓英國陷入公投後的留歐脫歐兩難,主要原因在於未來需要負擔對歐盟出口的沉重關稅;雖然脫歐後的英國不用再負擔歐盟負債,但其實後續延伸出的關稅問題,可能讓原本的貨物進出口成本提高,進而影響企業投資、工作機會,政治上更不可能沿用原本的申根簽證,間接影響觀光人潮與服務業,許多人原本的權益將多少受到損失。
2019年6月7日,忙了將近兩年的首相梅伊,一延再延的脫歐程序和反覆不斷的談判作業,讓她最終決定提出辭職;接受後的強森首相,繼續代表英國和歐盟進行談判,結果又因為愛爾蘭邊境問題卡關,直到今年年初,英國正式在1月31日脫離歐盟,才讓這將近四年的麻煩事結束。
有關英國脫歐的故事,大家可以參考2019年上映的《脫歐之戰》,由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脫歐團體策略師,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說服英國民眾在脫歐公投中投下脫歐贊成票。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脫歐 #歐盟 #英國 #EU #E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amf1PRIBBA/hqdefault.jpg)
活動的名稱如何確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一年的中間,許多學生畢業的季節,來跟大家來聊一聊「生涯」跟「職場」,似乎是很應景的話題。
但你放心喔,我要跟你聊的不是如何找工作、面試,這一類比較技術性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動盪、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我們要怎麼樣「安身立命」?
所以呢,我們企劃了三集「過好人生」的專題,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駕馭那未知的未來?我想不管你是剛畢業的菜鳥,或是已經在江湖上走跳的老手,都會覺得很有幫助。
而在「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一集,我要開門見山的,來幫你破解一個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喔:「不管你現在幾歲,有工作還是沒有工作、薪水高還是薪水低?你對未來都會有一種淡淡的焦慮,不確定是否繼續往下走,是對的選擇嗎?」
你是不是也感受到,那些過去覺得顛撲不破的保證,全部都一點一滴的在瓦解中呢?
你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分享「如何面對這些焦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客觀的數據。
首先喔,根據「行政院國發會」最新出爐的一個報告裡,它載明喔,在不遠的未來,大概就是民國150年,我們台灣的人口會比今天少了679萬,只剩下1660萬,回到民國65年的狀態。
這意思是說,我們現在剛好站在一個分界點,接下來每往前走一步,我們的人口數據就會往後退一格;但是不同的是,這次的1660萬的人口結構,會跟以前很不一樣。
首先呢,65歲以上的人口,會從當年的60萬膨脹到730萬,是當年的12倍;但是出生的人口,卻從42.5萬降低到5.6萬,比當年的七分之一還要弱。
聽到這些數字可能沒有感覺,我直接講白話文;現在全台灣有2600多所小學,如果都沒有關門,每間學校就平均只會有25個學生。
你想想看,這樣的狀況底下,有多少教育人員要被淘汰?而周邊有多少的產業會跟著萎縮?
好!就算你不從事教職,也不想生小孩,那個時候每年能繳稅的人,只剩下810萬人,是現在1730萬納稅人口的一半。
但是卻要支應730萬人的退休年金、長照費用和醫療支出;從現在5到6個人,養一個退休人口,到1比1的cover,我們只有40年的時間。
如果講到這裡,你還是沒有感覺,我就直接告訴你,只要你現在小於58歲,你有很大的可能會領不到勞保,甚至於呢,你要繼續工作到75到80歲都是正常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喔,晚點退休沒什麼不好,反正壽命那麼長,繼續工作當練身體。那我再告訴你一些產業的實況,你可以想一想。
所謂的「工作」,你那種覺得想要做一輩子的,它會不會存在?就算你想做,還有公司會要你嗎?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喔,大家都知道台灣過去一直以來是機車王國,隨便走在馬路上,你都能夠看到不管是綠牌、白牌、黃牌、紅牌…這種各式的機車,滿街趴趴走。
而這樣子高密度的機車使用,就造就了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台灣機車行隨便開,隨便賺錢。不過同樣的情況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開始了有重大的轉變。
由於電動機車的技術愈來愈成熟,無論是更時尚的外型,更便利的充電站、加上環保政策的助攻、實際價格的補貼跟補助;它都相較於傳統機車有更好的吸引力對於消費者,它帶動了近年來電動機車的換車潮。
而電動機車就像3C產品一樣,在維修的時候,不管是哪裡出問題,只要把整台電動車接上電腦,就能夠很快的診斷出故障的位置,直接換掉零件。
不再需要那種傳統機車行,老師傅的維修經驗,而且維修價格更透明、更低。在這樣的風潮底下喔,傳統機車行如果不轉型,你想想看生意還能維持幾年?你可以自己想一下。
如果你覺得機車行是「黑手」,是屬於「藍領」的產業,跟身為「白領」的你無關,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我接下來要說的例子。
「大數據」的運用,在這幾年來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可曾想過所有使用習慣、生活方式、健康數據,都會透過電子化的大數據被記錄之後,所有的產業都能夠針這些數據,去鎖定他要的族群,去設計出更受歡迎的產品。
你想想看,假設你這輩子會得到什麼病,都可以透過「大數據」推算出來;汽、機車全部自動駕駛,大幅降低車禍的機率,你還需要現在包山包海的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嗎?
還是保險公司其實只要針對你所需要、買得起又適合的保單,直接推播到你的手機裡,方便你完成購買這樣就好啦。那麼這個時候,眼下全台灣21萬的保險從業人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都知道打敗計程車的,不是另外一家更大的計程車行,而是叫車軟體Uber、滴滴打車;而打敗出版業的,不是哪一個強大的作者或者是書商,而是沒出過任何一本實體書的「臉書」啊。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讓口香糖的銷售量急劇下滑的,不是另一外款零食,而是「社交軟體」。因為當人不用直接互動的時候,口氣清新的需求,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未來,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敵人會在哪裡?也不知道你的公司還能活多久?就算它現在看起來很大。更何況喔,在台灣的大企業是相對少的,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而中小企業只有七年的平均壽命,它關店的比率非常非常的高;以每個人平均45年的工作時期,你至少要換7到8次的工作,這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談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心中那種隱隱約約的不安,其實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焦慮,我還比較擔心你勒!
那麼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思考?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喔,如果你的想法還停留在,找到一個工作安分守己的做下去,只要穩定就好;那恭喜你,你註定被淘汰。
為什麼呢?其實我們有很多人的生涯概念,是來自於20世紀,但卻要應付急劇成長的21世紀。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在上個世紀,我們對生涯規畫的理解都很單純,而且單純得很絕對!
就像是讀了醫學院就當醫生,讀了師範學院就當老師,要是你不想讀書就當工人,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概念。
但你有沒有發現喔,在我們渡過了千禧年,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精確分工、結果確定的事情,其實早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三到五年之間,就會有不同的熱門新工作誕生。
特別是近幾年來,最熱門的工作像是YOUTUBER、網路小編、電競選手、居家整理師…這些等等的,都已經不是各大專院校裡,找得到相關的科系的新工作、新職業啊!
而這樣子的「實際產業」,跟「學術」之間的斷層,也老早讓生涯的議題,脫離了「精確分工、確定結果」這樣的途徑。
而更弔詭的是,有一個關於「知識更新速度」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的大學生,進學校第一年所學的知識,在他升大二的同時,去年所學的就已經過時,形同作廢啊!
這更說明了,要現在的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帶著所學的專業,去找到一個長期穩定、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那幾乎已經是「神話」了!
再加上喔,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和科技發展最快速,而且達到高峰的階段。現代的人一天的資訊量,已經是18世紀的平凡人一輩子的資訊量。
也就是說喔,雖然我們懂得比二百年前的人,還要多很多;但尷尬的是,我們大部份的思考方式,卻沒有進步多少,還停留在工業時代那種「找個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這樣的思考框架裡。
在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要是你的思想沒有適時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一起前進,你又偏偏生活在變動這麼快速,對於「未來」是前不著村、又後不著店的狀況裡,那麼怎麼樣會讓人不焦慮呢?
如果你不想要繼續焦慮下去,那麼關於未來生涯的因應策略,就是你最急迫、最需要學習的部份。
但是在開始學習之前,我來說個故事,讓你對於這樣的學習,先有個正確的理解。IBM大型電腦之父「佛瑞德・布魯克斯」。
他在1986年的都柏林IFIP的研討會上,曾經發表過一個關於軟體工程的經典論文。論文名稱叫做《沒有銀彈》,之所以把論文的名稱取得這麼特別,是因為佛瑞德使用了一個隱喻。
在歐美的傳統故事裡,傳說喔可以用銀製的子彈,就可以殺死吸血鬼、狼人或者是任何怪獸;所以呢「銀製的子彈」就會被引申成「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而佛瑞德把論文取名成「沒有銀彈」,就是在強調軟體複雜的本質,並沒有任何一個技術或方法,可以像是殺死狼人的「必殺技」,並沒有那種一招斃命,一用就靈的這種途徑。
而事實上,像軟體工程這樣的挑戰,就跟現代人的生涯規劃是同樣的複雜。過去所有行業的權威,和牢不可破的真理,都在此刻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的「保證」可言。
因此呢,我們未來將面對的問題、還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跟方法,都會是「史無前例」的,都必須由我們自己親手去開創。
而真正「解決問題」的高手,就像佛瑞德這樣的人,他們老早就參透了「一勞永逸」的方法其實根本不存在。
可以追求的是鍛練自己的「思考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為能夠「靈活應變」,去適應各種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持續升級的系統。
如果你還是聽不懂,非得要一個答案,那我只能說,現代生涯唯一的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啊!唯一的解答就是「沒有絕對」!
而你的腦袋裡那些一成不變、不動如山,企圖想要找一個工作、一個專業,就做一輩子的「舊思維」;如果再不移除,那就會像是當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你還堅持使用「call機」,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喔!
更可怕的是,這些過時的思想如果不即時更新,當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之後,它會變成一種毒素,變成一種「思想的遺毒」。
不知不覺會腐化你的心靈,讓你對生命感覺到絕望,成為自我發展的最大阻礙,這會是你要的嗎?你可以想一下。
所以在下一集的節目裡,我會一一說明,這些「思想遺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及它是在什麼時候,植入你的腦袋裡?
面對「思想」這種無形的對手,你必須先認出它、標定它;才能進一步的打敗它、超越它。
要是你希望自己能夠與時俱進,不讓未知的新科技,消滅你熟悉的工作跟生活方式,那你就一定要鎖定我們的頻道。
除此之外呢,如果你想要更精確的,認出在自己的人生裡,無論是面對工作,還是自我發展的迷思或現象。
並且透過學習掌握具體的方法、找到明確的自我定位,有效的去適應這多變的未來,那麼千萬不要錯過,我們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如果你曾經在生命的任何時刻當中,問過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這門課就是為你所準備的!【過好人生學】會陪伴你過出自己想要的好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跟你分享的【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讓我們一起邁向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yeyQCSe00M/hqdefault.jpg)
活動的名稱如何確定 在 活動名稱還是想不出來…」... - The Curators 策展人們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幫活動取個好名字】 :「討論了三個小時,活動名稱還是想不出來…」 :「這個活動名稱好酷喔!但是是在辦甚麼阿?」 :「我要取一個吸引最多人看到就想來參加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