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唬爆米花教室-314雙流空戰與道德的勇氣】 #福編
3月14日 是歐美的白色情人節,2021.3.14那天福編本來想寫的歷史文章其實是福編心中真正的空軍節,3.14雙流空戰紀念日。但每一提指頭(現在打鍵盤不拿筆)就嚎啕大哭不能自己。因為那天的先烈,每個都是天之驕子,家世好,面容俊,卻為正義與國家選擇上天必死之路。直到3月14日最後一小時才突然決定改成寫1988.3.14赤瓜礁海戰。雖然那是中共海軍打的,但至少不是讓人一直哭一直哭的中華民族烈士日,而是輝煌勝利日。
1940年9月13日壁山空戰,國軍空軍一如往常攔截進入四川盆地轟炸陪都重慶的日本機隊,卻首次遭遇零式機,遭到0:13(或24,因有11架重創)的大敗,13架遭擊落,11架被重創。國軍充分體認到日本裝備與我方的嚴重差異。幸而四川盆地馬上進入霧季(通常為10-4月),故日軍對我後方基地的轟炸隨之停止。
但到了1941年3月14日,四川盆地卻意外提早放晴,日軍遂再度派出機隊轟炸視野良好的次核心成都市。國軍空軍明知敵強我弱,仍視死如歸,以殘存的蘇聯援助但過時之兩大隊I-15戰機 31架分三編隊上前攔截,然而一如預料,日零式機在纏鬥中輕易耍弄國軍戰機,國軍總領隊黃新瑞大隊長很快頭部中彈殉難,二領隊副大隊長岑澤鎏接著也以身報國,數十分鐘內三領隊周靈虛中隊長步上忠烈之路、其他還有任賢、林垣、江東勝、袁芳炳、陳鵬揚等5位飛將軍陣亡。國軍當天又被擊落10架,重傷7架。國軍空軍至此幾乎可說付之一炬。直到陳納德將軍帶來那群理由不一的美國大男孩與P-38戰機後,中國的天空才稍微復晴。
雙流空戰是絕對的慘敗,但真正的意義是在壁山空戰後,陳納德將軍的援助抵達前,空軍先烈明知敵我裝備差異懸殊,但為了護衛國家與百姓,發揮道德的勇氣,毅然赴死的一戰。
所以在我心中,3.14才是真正的空軍節,因為那天證明了中國空軍與中華民族的道德勇氣。
#中華民國萬歲
(福編心中一直記得每個字的高中課文,有三篇,分別是正氣歌並序、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最後就是羅家倫的 道德的勇氣)
**********附錄 道德的勇氣
要建立新人生觀,第一必須養成道德的勇氣(moral courage)。
道德的勇氣是和通常所謂勇(bravery)有區別的。通常所謂勇不免偏重體力的勇,或是血氣的勇;而道德的勇氣,乃是人生精神力量最好的表現,「匹夫之勇」與「好勇鬥狠」的勇,那能相提並論?
什麼是道德的勇氣?要知道什麼是道德的勇氣,就要先知道什麼不是道德的勇氣。第一、衝動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衝動的行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時的,不是持久的。他不曾經過周密的考慮,審慎的計畫,所以不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的表現是暴烈(violence),暴烈是與堅毅(tenacity)成反比例的。暴烈愈甚,堅毅愈差。細察社會運動的現象,歷歷不爽。第二、虛矯也不屬於道德的勇氣。虛矯的人,絕不能成大事。所謂「舉趾高,心不固矣。」我們所要的不是這一套,我們所要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對事非經實在考慮以後,絕不輕易接受,而一經接受,就要咬緊牙根,以全力幹到底。他所有的勇氣,都是經內心鍛鍊過的力量,以有程序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舉一例來說明罷,我有一次在美國費勒菲亞(Philadelphia)城,看一齣英國文學家君格瓦特爾(John Drinkwater)的歷史名劇,叫做林肯(Abraham Lincoln)。當林肯被共和黨推為候選大總統的時候,該黨代表團來見他,並且說明因為民主黨內部的分裂,共和黨的候選人是一定當選的。他聽到這個消息,沉默半晌,方才答應。等代表團走了以後,他又一聲不響的凝視壁上掛的一幅美國地圖。看了許久,他嚴肅地獨自跪在地圖前面祈禱。我看完以後,非常感動,回到寄住的人家來,半夜不能睡覺。心裡想假如一般中國人聽到自己能當選為大總統的消息,豈不要眉飛色舞,立刻去請客開跳舞會嗎?中國名劇牡丹亭中,寫一位教書先生陳最良科舉中了,口裡念道:「先師孔夫子,猶未見周公,老夫陳最良,得見聖天子,豈偶然哉!豈偶然哉!」於是高興得滿地打滾。但是林肯知道可以當選大總統的時候,就感覺到國家重大的責任落在他雙肩上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件可快樂的事,凝視國家的地圖,繼之以跪下來祈禱。這是何等相反的寫照!
道德的勇氣是要經過長期的鍛鍊纔會養成的。但是要養成道德的勇氣,必定要有兩個先決的條件:第一是天性的敦厚,第二是體魄的雄健。就第一個條件說,一個人有無作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說看人是否能擔當國家大事,就是我們結交朋友,也要先認定他天性是敦厚還是涼薄,才可以判斷他能不能共患難。凡對自己的親屬都刻薄寡恩的人,是絕不會對朋友篤厚忠誠的。自然這樣的人,也絕不會對於國家特別維護,特別愛戴的;所以古來許多政治家用人的標準,是寧取笨重,而不取小巧。倒是鄉間的農夫,看來雖是愚笨,卻很淳樸誠懇,到患難的時候講朋友;祗有那戴尖頂小帽,口齒伶俐,舉動漂亮的人,雖然一時討人喜歡,卻除了做「小官僚」,做「洋行小鬼」而外,別無可靠之處。就第二個條件說,則體力與膽量關係,實在密切極了。二者之間,繫數極大。體力好的人不一定膽子大;體力差的人,卻常常易於膽子小。一遇危難,倉皇失措,往往是體力虛弱,不能支持的結果。左傳形容鄭國的小駟上陣,是「張脈奮興,陰血周作,進退不可,周旋不能。」所以把戰事弄糟了;用他們駕戰車上陣的國王,也就誤在這些馬的身上。馬猶如此,人豈不然。我相信膽子是可以練得大的,但是體魄是膽子的基本。擔當大事的人可以少得了它嗎?
具備這兩個先決條件,然後才可以談到如何修養道德的勇氣。修養就是把原來的質素加以有意識的鍛鍊。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對於修養工作最好的說明。從這種修養鍛鍊之中,才可以養成一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一種「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沮,黃河決於側而神不驚。」的從容態度;修養到了這個地步,道德的勇氣才可以說是完成。但是有什麼具體的辦法,來從事於這種修養呢?
(一)知識的陶鎔 真正道德的勇氣,是從知識裡面產生出來的,因為經過知識的磨鍊而產生的道德的勇氣,才是有意識的,而不是專恃直覺的。固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但這還是指本性的、直覺的方面而言。在現代人事複雜的社會裡,一定要經過知識的陶鎔,才能真正辨別是非,才能樹立「知識的深信」(intellectual conviction)。知識的深信,是一切勇氣的來源,唯有經過嚴格知識的訓練的人,才能發為有系統、有計畫、有遠見的行動。他不是不知道打算盤,祗是把他算盤看透了!
(二)生活的素養 僅有知識的陶鎔還不夠,必須更有生活的素養。西洋的哲學家把簡單的生活和高超的思想(simple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聯在一起說,實在很有道理。沒有簡單的生活,高超的思想是不能充分發揮的。社會上有些壞人,並不是他們自己甘心要壞的,乃是他的生活享受的標準,一時降不下來,以致心有所蔽而行有所虧。那占有慾(possesive instinct)的作祟,更是一個重大原因。明末李自成破北京的時候,有兩個大臣相約殉國,兩個人說好了,一個正辭別回家,這位主人送客出門,客還沒有走,就問自己的佣人餵了豬沒有。那位客人聽了,就長嘆一聲,斷定他這位朋友不會殉國。他的理由是世間豈有豬都捨不得而肯自己殉國之理,後來果然如此。中國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貪官死去,閻王審問他的時候:「你太貪了,來生罰你變狗。」他求閻王道:「求閻王罰我變母狗,不要變公狗。」閻王說:「你這人真沒有出息,罰你變狗你還要變母狗,這是什麼道理?」他說:「我是讀過禮記的。禮記上說: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所以我要變母狗。」原來他把原文的「毋苟」二字讀成「母狗」,以為既可得財,又可免難。這雖是一個笑話,卻是對於「心有所蔽」而不能抑制占有慾者一個最好形容。須知一個人的行動,必須心無所蔽,然後在最後關頭,方可發揮他的偉大。這種偉大就是得之於平日生活修養之中的。
(三)意志的鍛鍊 普通的生活是感覺的生活(life of senses),是屬於聲色香味的生活,而不是意志的生活(life of will)。意志的生活,是另一種境界,祗有特立獨行的人才能過得了的。他有百折不回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操行,所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毀之而不加沮」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所以悠悠之口,不足以動搖他的信念。他能以最大的決心,去貫徹他的主張。他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他不但「不挾長,不挾貴」,而在這個年頭,更能不挾群眾,而且也不為群眾所挾。他是堅強的,不是脆弱的。所以他的遭遇愈困難,而他的精神愈奮發,意志愈堅強,體力愈充盈,生活愈緊張。凡是脆弱的人,最後都是要失敗的。辛亥革命的時候,民立報的一位編輯徐血兒,以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做了七血編,慷慨激昂,風動一時。等到二次革命失敗,他便以為天下事不可為了,終日花天酒地,吐血而死,成為真正的「血兒」。這就是意志薄弱,缺乏修養的結果。至於曾國藩一生卻是一個堅強意志的表現。他辛辛苦苦,接連幹了十幾年,雖然最初因軍事敗衄要自殺兩次,但是他後來知道困難是不可避免的,唯有以堅強的意志去征服困難,才有辦法。所以絕不灰心,繼續幹下去。等到他做到了「韌」的功夫,他才有成就。
(四)臨危的訓練 一個偉大的領袖和他的偉大的人格,祗有到臨危的時候,才容易表現出來。世界上那一個偉大的人物,不是經過多少的危險困難,不為所屈,而後能夠產生的?俗語說:「老和尚成佛,要千修百鍊。」修鍊的時候,是很苦的。時而水火,時而刀兵,時而美女,一件一件的來逼迫他、引誘他。要他不為所屈,不為所動,而後可以成佛。這種傳說,很可以形容一個偉大人物的產生。從前全國人對於委員長蔣先生還不能有深刻的認識,等到西安事變發生,他在極度危險的環境當中,依然保持他的尊嚴和氣度,然後大家才都能真正認識他、信仰他、崇拜他。甚至連反對他的人也都受了感動,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了。因為在這樣九死一生的危險時機,他的偉大的人格和精神,都充分的表現出來。中國人常說:「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張睢陽臨刑前說:「南八,男兒死耳,不為不義屈。」這種臨危的精神,是不因為他死而毀滅的。黃黎洲先生在他的補歷代史表序上有一段文章說:「元之亡也,危素趨報恩寺,將入井中。僧大梓云:『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之史也。』素是以不死。後修元史,不聞素有一詞贊。及明之亡,朝之任史事者眾矣,顧獨藉一萬季野以留之,不亦可慨也夫!」這段沉痛的文字,豈僅指危素而言,也同時是為錢謙益輩而發,要知不能臨危不變的人,必定是怯者、是懦夫。祗有強者才不怕危險,不但不怕危險,而且愛危險,因為在危險當中,才能完成他人格充分的發揮。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偉大的人物,如文天祥、史可法等,是可以積極表現道德的勇氣的。(****以下特別重要,福編作夢時還會夢到)十年以前,我和蔣先生閒談。我說,我們在開國的時候,何必多提倡亡國成仁的人物,和文天祥、史可法諸位呢?蔣先生沉默了一會,他說:「文天祥不可以成敗論,其百折不回,從容就義的精神,真是偉大!」我想文天祥的人格、行為,及其留下的教訓,現在很有重新認識的必要。他最初不見用於亂世,等到大局不可收拾的時候,才帶新兵兩萬入衛,元朝伯顏丞相兵薄臨安,宋朝又逼他做使臣去「講解」。他以抗爭不屈而被拘留。他的隨從義士杜滸等設計使他逃出,準備在真州起兩淮之兵,又遭心懷疑貳的驕兵悍將所扼,幾乎性命不保,逃至揚州,旋逃通州。路遇伏兵,飢餓得不能走了;杜滸等募兩個樵夫,把他裝在挑土的竹籃中抬出,航海到溫州起兵;轉到汀州、漳州,經廣東梅州而進兵規復江西。漢奸吳浚來說降他,他把吳浚殺了。江西的會昌、雩都、興國、撫州、吉安和廬陵的東固鎮都有他的戰績。他的聲勢,一度振於贛北和鄂南。兵敗了,妻子都失陷了,他又重新逃回到汀州,再在閩、粵之間起兵;又由海豐、南嶔打出來,在五坡嶺被執。自殺不死,路過廬陵家鄉絕死不食;解到燕京,元人起初待以上賓之禮說降他,以丞相的地位引誘他,他總是不屈,要求元朝殺他。若是不殺他,他逃出來,還是要起兵的。元朝也為這個理由,把他殺了。他在獄中除了作正氣歌之外,還集杜詩二百首,這是何等的鎮靜!何等的從容!他就刑時候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幾句話,不獨留下千秋萬世的光鋩,也是他一生修養成功的「道德的勇氣」充分表現。他本來生活是很豪華的,經國難舉兵以後,一變其生活的故態。他的行為,有兩件特別可注意的事。第一是他常是打敗仗而絕不灰心。當然他是文人,兵又是烏合之眾的義兵,打敗仗是意想得到的。但是常打勝仗,間有失敗而不灰心還容易;常打敗仗而還不灰心,實在更困難。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第二是他常逃。他逃了好幾次;但是他逃了不是去偷生苟活,他逃了還是去舉兵抗戰的。這種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表現什麼一種勇氣?做事祗要是對的,成敗有什麼關係?「若夫成功則天也」,也是他最後引以自慰的一句話。文天祥出來太晚了!文天祥太少了!若是當時人人都能如此,元朝豈能亡宋?所以文天祥不但是志士仁人,而且是民族對外抗戰的模範人物!
必須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才能做建國開基的事業。進一步說,若是真有準備殉國成仁的精神,一定能完成建國開基的事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
福編想到3Q陳柏惟和他的僕從們,整天談著天方夜譚的話題,吹噓暴虎馮河的勇氣,大概是就學時課本即使還有這篇課文,八成也用這是中國課文不是「台灣」課文的理由說服自己不去讀吧。一個吹噓自己能1打35,然後先動手卻馬上被老人打敗,寄望這種人搞什麼建國開基事業,還是算了吧。
#請大家一起刪Q
#澄清唬夥伴會為道德的勇氣繼續堅持
#我們沒有800壯士但50小編與板手沒那麼容易屈服或收買
#本是人生勝利組的空軍先烈連命都敢搏
#我們打打字爆爆肝又算甚麼
#空軍軍歌是最多大陸人也認同的中華民國軍歌
#空軍軍歌藝術成分非常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李姉妹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漢詩は本当に美しいですよね✨ 是非皆さまの好きな漢詩も教えてください! ↓今日紹介した漢詩はこちら↓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悯农二首」 其二 李绅 「春望」 杜甫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山行」 杜牧 ↓小学校低学年の教科書に出てくる漢詩はこちら↓ ・一年级 「江南」「画」(王...
浩然 寺 問 事 在 林大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真的有神明,真的有神力,那麼現在是祢們在全世界上場發揮展現的時候了;如果神明們持續無動于衷地『自主隔離』,那麼就算祢們確實存在,是否還值得人類的供奉與崇拜呢?」
•健友問:
熊大安安,請問熊大是無神論者嗎?會祭拜祖先嗎?
•健熊答:
我個人覺得各種宗教 正是 不同的生活哲學,
就如同深信特定哲學家的一家之說論述,其實也是一種信仰,
像是中國的哲學家老子,著有道德經,這位哲學家顯然是人類而並非是神明,後來的人們卻把他奉為了道教的神明,至今,還衍生了很多神號(註一);
把去世的人神格化並膜拜以感到自信,是人類自覺力量不夠卻想要增強力量和獲得特權的佐證;像是拜孔子以得考試功名、拜天篷元帥豬八戒以得好色之客、拜關雲長以得浩然之氣、拜紫南宮以得多財運 等等。
把自己神格化的人,像是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金正日、金日成、毛澤東、希特勒,乃至今日的網紅現象已超越明星,都進行洗腦人民以為其鞠躬盡悴 或 粉絲自發的崇拜以竭力為其捧場消費。
所有東西方宗教都有許願和禱告的通靈儀式,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從來沒有任何真實存在的神明在和自己對話,信眾們只是對於一種特定的哲學概念過度信任且依賴 以至於 排斥其他生命哲學概念;
若能看透以上這一點,就無所謂 信基督教者堅持不拿香祭拜,信佛教者堅持不同意聖經的內容,世上的宗教和神明太多了,在日本有許多以石頭尊為神明的寺廟,而 泰國、印度、緬甸、柬埔寨更有層出不窮的特殊神明,在宗教自由的美國,也有人信奉撒旦、崇拜魔鬼;
若真有神明神力,便不該有無辜的生人會死於武漢肺炎,即便是年長者也不該因為武漢肺炎而被合理地犧牲;除非死亡是一種公認的禮物,而不是一種公認的悲劇。
很顯然地,人類並未將死於武漢肺炎當成一種喜悅與幸運的降臨,反而避之唯恐不及,因為不想死,因為死亡並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心曠神怡的好事。
所有神明的傳達者都說,神明會保佑我們,但我們自己也要努力,如果沒有被神明保佑,就是因為自己努力不夠;如果是這樣,那所謂的神明就是自己努力,自己努力就會保佑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神明。
若這世上真有報應,便不會有隨機殺人後的兇手個個逃過死刑,塑造了在台灣殺人不用償命的印象,還可以有人權攝取每日營養豐富均衡的三餐;試問這樣的情況,神明保佑了殺人兇手,那麼神明還值得我們相信祂的存在和祂的力量嗎?
我覺得不值得相信。
註一: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太上道祖」、「無極老祖」等等,即老子,又號「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由於唐皇室姓李,又尊老君為玄元皇帝,武則天時改稱老君,宋代始稱太上老君。
浩然 寺 問 事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只剩自己。
公元714年。這一年,李白還在青城山練劍,杜甫還只是洛水邊的一個頑童。
一個15歲少年,背著一把琴,提著一支筆走進了盛世下的長安。
兩年後他以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震撼整個文壇,在盛唐伊始的時候以少年才子之姿,獨步天下。他就是王維。
當白居易24歲登臨大雁塔,寫下“慈恩寺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時候,王維21歲就已經狀元及第,名耀整個大唐。
這是一個開局華麗,風生水起的人生上半場。但是,王維的下半場一開端,就是他人生的滑鐵盧。
本來作為新科狀元王維有可預見的大好未來,但是卻在無意中犯了唐玄宗的忌諱,一怒之下將他打發去了地方。
去地方就去地方,年少氣盛的王維雖然滿肚子怨憤,可還真沒太拿得罪了皇帝當一回事。
他處理起政務也有聲有色,覺得自己在外鍛煉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的。
好友孟浩然科舉落地,他還安慰道:
“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
老哥,科舉當官太辛苦了,哪有在這青山綠水間待著快活?
但是,讓王維沒想到的是,他這一次被貶卻足足在地方熬了十多年,直到過了而立之年才忽然發覺:狗日的,你們真得把我忘記了啊。
王維在《偶然作》中稱:
“小妹日長成,兄弟未有娶。家貧祿既薄,儲蓄非有素。”
王維父親早亡,長兄如父,人到中年,作為一家之主的他,自然要挑起照顧整個家族的重擔。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從這一刻開始,那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少年從王維的心底褪去了鋒芒。
他放下狀元郎的架子,也不再恃才傲物。
回到長安,王維求見丞相張說(yuè)獻詩,詩中他自比賈誼,懇請張說提攜,“嘗從大夫後,何惜隸人餘。”意思是如果張說能看中他,他甘願做任何工作。
開元二十三年,三十四歲的王維得知恩師張九齡重任宰相,立刻寫信道:
“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仇。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一顆急切之心,毫不掩飾。不久後,他便被提拔為八品上的右拾遺。
作家煙羅說過:“人生下半場,最大的敵人只剩自己。”
人這一生,前半程年少氣盛,大多數人活得是心氣,覺得自己不可一世;後半程才發現人活的是心態,是自己與自己較勁。
所以說,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你越是矯情,失去的越多。
王維中年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和他患難與共的妻子難產而死,與此同時還有胎死腹中的骨肉。中年喪妻又喪子,人生恐怕很難有比這還要悲慘的經歷了。
王維這一生留下無數詩篇,流傳至今的就有400多首,但是細細翻閱,你會發現,其中竟然沒有一首是寫給妻子的。
他難道不愛自己的妻子嗎?
王維和妻子相遇時,彼此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8年後他金榜題名,連公主都有意招為駙馬,可他卻絲毫沒有留戀,大登科後便迫不及待地迎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馬,迎來小登科。
他難道不擅長寫情詩嗎?“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是王維寫給朋友李龜年的,但是後世之人早已將其看做愛情詩的代表作。
既然友情都描摹的如此情真意切,一首愛情詩怎能難倒王維這樣一個絕世天才?
有人說:“沉默的人,愛的最深;沉默的心,傷的最重。”
回望詩人的世界,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身邊可曾缺少過紅袖添香?
為妻子寫下“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的白居易也不乏“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的風流。
唯有王維沒有用文字祭奠自己的愛與悲傷,可史書卻為他這段感情留下一句力重千鈞的批註:“孤居三十年,終生不娶。”要知道,那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皆屬平常的古代。
王維沒有給妻子留下只言片語,但是他卻用他的餘生證明了自己愛的深沉,傷的刻骨。
紅塵過往,沒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長,感情之事豈能盡如人意?尤其是進入人生下半場,生離死別總要走一場。
有些話,無須多言;有些事,只須去做。最深的愛,最真的情,從來不是表演,也不會矯情。
公元750年。十五歲出遊,五十歲依然鬱鬱不得志的王維趕回家中探親,然而子欲養而親不待。
王維的母親臨終前曾問過他一個問題:“知道你的名字為什麼叫王維字摩詰嗎?”
王維自然明白,“維摩詰”是印度高僧,母親把他的名字拆開來為自己命名,還教他從小就背誦《維摩詰經》。
“維摩詰”這個名字翻譯過來就是沒有污垢,即“淨”。
母親學佛幾十年,彷若就是為開導眼前歷遭悲厄打擊的兒子,讓其解脫身心的桎梏。
要他看開苦樂兩境,淡看是非成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東西,你越是在乎,越是失去。
奔波的人生,我們已經用力,盡心,何必還去耿耿於懷。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經歷的越多,你越會明白,這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
晚年,王維重新回到政治權力的中心,但是看過了人生無常之後,他不再關心官場上的種種是非。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從此後,他有事上朝,無事還家,抽空作作畫兒,鑽研鑽研佛學,悉心經營他在終南山的輞川。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時的王維官反而做得越來越大,當了太子中允後不久,他又加集賢殿學士,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一路扶搖直上,最後官尚書右丞。
王維的才華毋庸置疑,但這“遲來的輝煌”,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唐肅宗李亨和他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在賭氣,只要李隆基不喜歡的人,李亨偏偏要重用。
對此王維心知肚明,可他看破不說破,一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邊過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田園生活。
朝堂上的爾虞我詐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人生下半場,不糾結,不糾纏,不矯情。捧得越高,摔得越慘。這樣的事情,王維年少的時候早就經歷了一遍。
滄桑世事,負累幾許,只要緊守住自己的本心就好。
公元761年,王維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中,平靜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臨終無病,遺親故書數幅,停筆而化。”
去世前兩年,王維上表將輞川別墅改為寺院,又將自己職田中的糧食用來為災民舍粥。無論先前的職場生涯如何,王維死的時候確實像一個得道高僧。
正如陳貽焮先生所說,“他採取了圓通混世的人生態度,半官半隱地生活起來了。”
王維在魚龍混雜、朝不保夕的官場中,從小吏修煉成詩佛。“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比起李白的驕傲,杜甫的深沉,王維活得更加灑脫,他就是這樣一個溫柔淡然的模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人過中年,能讓你揮霍的時間少之又少。不矯情、不做作、不畏懼別人的目光,想要的東西就去爭取,得不到的東西就斷捨離。
人生下半場,活的就是一份豁達,一份明白: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是,安好。
(1)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不管在哪個年齡階段,都不要放棄管理身體,不停止學習;哪怕才幹出眾,也要懂得謙遜有禮,心懷敬畏。
(2)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心態從容,要有“任憑泰山崩於前我自巋然不動”的淡然,努力修煉內心...。
浩然 寺 問 事 在 李姉妹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漢詩は本当に美しいですよね✨
是非皆さまの好きな漢詩も教えてください!
↓今日紹介した漢詩はこちら↓
「春晓」 孟浩然
「静夜思」 李白
「悯农二首」 其二 李绅
「春望」 杜甫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山行」 杜牧
↓小学校低学年の教科書に出てくる漢詩はこちら↓
・一年级
「江南」「画」(王维)
「咏鹅」(骆宾王)
「悯农二首·其二」(李绅)
「古朗月行」(李白)
「风」(李峤)
「静夜思」(李白)
「人之初」(王应麟)
「池上」(白居易)
「小池」(杨万里)
「春晓」(孟浩然)
「赠汪伦」(李白)
「寻隐者不遇」(贾岛)
「画鸡」(唐寅)
・二年级
「登鹳雀楼」(王之涣)
「望庐山瀑布」(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敕勒歌」(佚名)
「梅花」(王安石)
「小儿垂钓」(胡令能)
「江雪」(柳宗元)
「村居」(高鼎)
「咏柳」(贺知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绝句」(杜甫)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悯农二首·其一」(李绅)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三年级
「山行」(杜牧)
「赠刘景文」(苏轼)
「夜书所见」(叶绍翁)
「望天门山」(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望洞庭」(刘禹锡)
「司马光」
「所见」(袁枚)
「早发白帝城」(李白)
「采莲曲」(王昌龄)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三衢道中」(曾几)
「守株待兔」「元日」(王安石)
「清明」(杜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忆江南」(白居易)
「滁州西涧」(韦应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漢詩 #中国語 #朗読
-----------------------------------------------------------------------------
動画内容のリクエストなどコメント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hjThxt99rkGcjcEreyOQg
Twitter⇨ https://twitter.com/lisis45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sis45/
------------------------------------------------------------------------------
↓お仕事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はこちらへ↓
[email protected]
------------------------------------------------------------------------------
大家好!李姉妹です。
私たちは日本在住の中国人姉妹です。
姉⇨中国生まれ…その後中国、日本、ニュージーランドで生活
妹⇨日本生まれ…幼少期は中国で過ごし、6歳から日本在住
このチャンネルでは姉妹それぞれの生い立ちや実体験を生かして、中国語や中国の文化についての雑談と旅の動画をアップしていきます。皆様が中国文化に触れるきっかけになることができれば嬉しいです!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6-nMMNKcd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