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黑咖啡請注意鈣質的攝取
#骨質疏鬆
#小兒轉骨
最近先生迷上研究手沖黑咖啡,咖啡知識愈來愈豐富,沖泡技巧愈來愈純熟,向來愛喝拿鐵的我改喝口感及風味極佳的黑咖啡,結果手腳痠軟的情形愈來愈嚴重。
以前只有在月經過後才發生的狀況,喝個補腎壯骨的中藥就會改善,這次卻持續兩個禮拜還沒緩解。
咖啡含有咖啡因,是引起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之一,主要是因為咖啡因會增加尿中鈣質排出,並減少腸道對鈣質的吸收。
雖然目前對於每天喝幾杯咖啡,會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沒有定論,我認為還要看咖啡的品種、烘焙方式和濃度而定。
看來如果要繼續享受黑咖啡,勢必得增加鈣質的每日攝取量。補鈣不是喝咖啡加鮮奶就好,還必須從平日飲食累積。
目前專家的建議是每天補充1000到1200毫克的鈣質,想要更精確知道吃了多少鈣質,可以查詢網路上提供的鈣質計算機。
高鈣飲食包括奶、豆、魚(骨)、貝、堅果、種子、黑芝麻、海帶等。維生素D是鈣質的搬運工,有助於鈣質吸收,可以多補充菇類、五穀、蛋、奶、魚、動物內臟等,每天早上或傍晚曬個10分鐘的太陽也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
如果你這些營養都補充足夠了,仍然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就要從脾腎調理,脾指的是消化吸收功能,而腎與生殖泌尿系統相關,脾腎功能好,吃進的營養才能消化吸收轉化成骨頭的成分。
有研究指出35歲會達到骨質巔峰,之後會開始下降。為什麼是35歲呢?我認為這跟中醫《黃帝內經》提到的這兩段話有相關: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7歲)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14歲)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21歲)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28歲)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35歲)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42歲)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49歲)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8歲)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16歲)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24歲)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32歲)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40歲)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48歲)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 (56歲)
八八,則齒髮去。 (64歲)
35歲應該是對於女性而言,而男性應該是40歲,當然,如果你年輕時不好好保養,飲食有所偏嗜,這些年齡界限都會提早來臨。
腎精虧損導致骨質疏鬆,中藥可以補充骨碎補、補骨脂、龜鹿二仙膠等補腎中藥。但是龜鹿二仙膠使用需要小心,不適合小兒轉骨,成人須依年齡及虧虛狀況調整劑量,這部分可以參考我的部落格之前的文章。
某些中藥,如海螵蛸、龍骨、牡蠣、石決明、龜板、鹿角等,雖然含鈣,還是建議大家從食物中攝取,才能獲得足夠的鈣。
轉骨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屆青春期的適齡孩童(女生約10-16歲、男生約12-18歲)想要轉骨也是要注意飲食攝取,搭配中藥滋補脾腎及化瘀效果才會好,如果飲食攝取不足,沒有足夠營養、沒有適當運動、沒有充分日照,即使服用中藥也無法幫助轉骨。未屆青春期需要注意的是營養攝取及消化功能,有些肝肺熱型過敏性鼻炎或是脾虛濕重的孩童,在經由中醫調整體質後,也能有明顯的長高。
海螵蛸是什麼 在 無毒農-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所以說,這題答對率不到5%啊】
前幾天K小編貼文考農粉沙灘上的白塑膠是什麼,很多人都回答是象拔蚌......,看到這張圖片,答案應該非常明顯了。
沙灘上的垃圾其實是某種烏賊的骨頭,也叫做『海螵蛸』,可當作一種中藥材。如果用手拿起來會覺得很輕,真的很像塑膠,聽說這種烏賊是藉由這個部位在海中漂浮移動的。
K小編之前去海邊看到一堆這個,那時還不知道是烏賊骨,以為我們製造的塑膠垃圾隨海浪又沖回了陸地,遊興整個大減,後來才發現原來只是烏賊啊~
圖片來源:https://go.greenbox.tw/2G1n38v
#用信任連結產地到餐桌
-
❤️無毒農官網:go.greenbox.tw/2pcczMV
❤️無毒農Line:go.greenbox.tw/2prUwDv
❤️農粉社團招募中:go.greenbox.tw/2UgjQLK
海螵蛸是什麼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快速將今日(5/23)的海螵蛸鑄造體驗寫了一篇文。
........................................................................
先來說說什麼是「海螵蛸」吧!
活動DM上說:
海螵蛸,俗稱墨魚骨,是將墨魚裡面不要的部分所晒乾後的產物,它是純天然、無毒,也是中藥材使用的一種。而墨魚骨鑄造是一種古老的金工鑄造技術,可以認識基礎的金工鑄造流程與製作方式。
http://blog.roodo.com/zozoyoyo2/archives/4444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