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把第一本植物書搞定
#植物日記簿
後續的是美編與再校稿
由於是個人的第一本植物相關書籍
內容涵蓋從小就想解開的植物問題
還有外觀奇特、生態行為有趣
具有觀葉價值、各種栽培資訊
尤其是去年再回到鹿角蕨坑
有蠻大部分是分享自己如何栽培鹿角蕨
熱血阿傑的植物粉專
熱血種植物
由於是第一本植物書
預期本月底或是八月初
通路的部分還在各方洽談
例如各地蘭園或是植物販售店
但除了「博客來」等網路書店
個人會先跟原有的昆蟲店通路討論
是否可以合作
成為「植物日記簿」的預購取貨店
因為昆蟲店通路目前約30家
分布在台灣各地
如果可以成功合作
相信植友取貨會更方便
也幫昆蟲店通路拓展新的客戶層
目前規劃
凡在合作的蘭園、植物販售店,昆蟲店通路預訂購買
新書每本定價:
昆蟲店親筆簽名預購價:(漂亮預購價)
贈品:(限定通路贈品)
但大家不要忘了
我還有好多本昆蟲書籍
在暑假可以買來跟孩子共讀
讓孩子學習昆蟲知識
這些書籍都可以在您所在地的昆蟲店通路預購
#甲蟲日記簿
#甲蟲日記簿二
#鍬形蟲日記簿
#霸王甲蟲小百科
#甲蟲軍團
#不可思議讓你猜不透的生物偽裝術
台北蟲店:
木生昆蟲館
台灣昆蟲館 Taiwan Insect Museum
蟲林野售
士林蟲磨坊
蟲殿甲蟲專賣店
新北蟲店:
魔晶園
喜蟲天降甲蟲專賣
#喜蟲天降三重店
彩蟲屋
虹森林工作室
桃園蟲店:
雕蟲小技甲蟲生態教育館
蟲心所欲甲蟲專賣店
阿峰甲蟲
新竹蟲店:
菜蟲叔叔昆蟲生活坊
蟲趣昆蟲生態館
台中蟲店:
愛森螗甲蟲生物館
甲蟲部落昆蟲生態館文心森林店
甲蟲部落昆蟲生態館興大康橋店-原忠明南店
夢蟲無我甲蟲交流區
蟲鑑天日 - 甲蟲生態館 Insect Appreciation Universe
崑蟲坊
玩甲蟲生態館
虫話區甲蟲生態館
彰化蟲店:
綠光蟲林生態館
南投蟲店:
南投甲蟲館
雲林蟲店:
#甲蟲館休閒農場
嘉義蟲店:
奇力貝舍甲蟲專賣店x不動音樂工作室
台南蟲店:
兜鍬蟲林
高雄蟲店:
蟲之森
丸虫虫原昆蟲樂園
爬爬食堂
亞馬遜昆蟲專賣店
亞馬遜昆蟲專賣店 - 自由店
蟲林坊
屏東蟲店:
屏東甲蟲世界
花蓮蟲店:
長虹文具行
宜蘭蟲店
蟲蟲底家ㄌㄚ • 昆蟲生態館
甲蟲森林-生態教室
香港蟲店:
蟲森萬象甲蟲專門店 Discovery Beetles
馬來西亞蟲店:
Royal Beetle Leather Company
PS:雖然不是每一間昆蟲店都有合作預購,但經營昆蟲店真的不容易,也希望各位都能給經營昆蟲店的朋友拍拍手,有空可以去逛逛支持❤️
#鹿角蕨 #大王花 #泰坦魔芋 #秋海棠
#石松 #原生蘭
#熱血阿傑(黃仕傑)
上山下海過一夜
#熱血種植物
大家也要支持三立都會台
我跟好夥伴們的外景實境節目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小就聽過各種跟冬山舊港有關係的故事,阿嬤在這裡洗衣服,阿公在這裡撈魚,淹水時魚還會從河道直接游回到屋舍裡。冬山舊河港,對我來說,充滿傳奇。大年初三,就帶著大家走一遍「冬山舊河港燈節」(請耐心看影片),從冬山火車站出發,繞過田野,路經河道,終於河港。直到3月1日止,這裡每天晚上都有點燈開放喔~ . ...
涵舍宜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76例本土、5例死亡,7天平均值降至百人以下;北農PCR陽性集中在零批市場,匡列紅區停業3天;因應Delta變異株,高風險國入境全面檢疫普篩;日本再捐贈100萬劑AZ疫苗;開放疫苗殘劑給18歲以上成人施打】
台灣今(25)日新增7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病例、5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確診數字漸漸往下降,今日特別列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陽性確診」34案,代表剩下42個確診是在社區被找到,將特別請地方衛生局做好疫調,發現潛在個案以阻斷傳播鏈,對控制疫情一定會有幫助。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以下簡稱北農)群聚案,台北市政府公布從21日起至24日已經驗出17位PCR陽性個案,其中第一果菜批發市場中,確診者工作地點分別在水果零批場與蔬菜零批場。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目前都是在零批市場發現確診,確診攤商必須暫停營業14天;北市也將水果零批場以及蔬菜零批場的豆芽菜區列為封閉區,總共28攤,必須停業3天。
由於屏東有一對祖孫從秘魯返國檢出Delta印度變異株,指揮中心宣布27日零時起,從巴西(巴西變異株)、印度、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及孟加拉等7國入境旅客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的入境普篩。
疫苗再傳出好消息,今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宣布再捐贈台灣100萬劑AZ疫苗,預計7月中就可以提供,陳時中對日本政府與國民表達感謝,6月30日起就會配送美國贈送的莫德納疫苗,7月1日起各縣市收到後就可開始施打。至於每日施打剩餘的殘劑,指揮中心也宣布,開放給18歲以上的成人預約候補。
■新增76例,7天均值降至百人以下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76例確診個案,全數都是本土個案,分別為39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24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3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0例、桃園市10例、新竹縣4例、苗栗縣3例、彰化縣及高雄市各2例,宜蘭縣、基隆市及台中市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24例中,13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9例疫調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確診個案持續下降,統計7天平均值,已經降到99人,這是5月中三級警戒以來首度降至百人以下,陳時中表示,各縣市政府確診個案逐漸下降更有餘裕加強疫調,今天公布的個案數中,扣除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陽性個案,42例是在社區中被找到,建議各縣市把居隔與居檢陽性列出來,加強篩檢與疫調匡列,阻斷可能在社區的傳播鏈。
新增5例死亡個案,3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19日,確診日介於5月29日至6月20日,死亡日介於6月21日至6月23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 5例死亡個案都是70歲以上,其中案14094是70多歲女性,有慢性心臟病、糖尿病與高血壓,在北部醫院住院,因附近有確診個案而進行採檢確診,由於出現血氧下降,家屬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因此確診後隔一天就因為多重器官衰竭過世。
對於外界質疑台灣確診數在社區中存在黑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統計世界主要國家的發生率、死亡率與致死率做比較,台灣在5月爆發社區感染後,致死率往上跑,超越其他主要國家,這是因為我國正處於疫情爆發中,而國外在去年爆發疫情時,致死率也都很高。至於台灣確診病例到底有沒有低報?莊人祥指出,通常可以從陽性率來看,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5%,歐盟是4%,台灣目前仍只有0.7%,在檢驗量能持續時,台灣仍維持較低的陽性率。
針對台灣致死率達4.2%,普遍高於其他主要國家,例如義大利為3%,美國僅為1.8%,莊人祥強調,主因還是在這波感染中,60歲以上的確診者佔35%,有9成的死亡者都是60歲以上,目前啟動重症照顧的溝通平台、使用單株抗體與瑞德西韋,希望能逐步降低致死率。
■北農群聚案,農委會公布7項精進作為
北農群聚案後續,台北市第一果菜市場及環南市場持續有確診個案發生,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加強執行北農專案的防疫措施。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7項精進作為包括:全員PCR、必須持有陰性證明才能入場並施打疫苗、雙北果菜市場進行健康監測、維持社交距離、成立疫調平台、載貨司機與隨車人員28日起必須持陰性證明、加強周邊零批市場防疫等。
陳吉仲表示,台北市第一果菜市場、第二果菜市場以及雙北的果菜市場有很高的連通性,必須共同防疫,每次召開北農市場專案都有邀請雙北市政府與兩個果菜市場總經理與會,目前北市PCR採檢共驗出17位陽性,新北市則全數陰性。為了阻斷傳播鏈,所有人必須持有陰性證明才能進入市場,也已經盤點出會進入4個市場的司機與隨車人員共計1,570人,從28日起須持有陰性證明才能進入市場,也要求各縣市的果菜市場必須開設快篩站,全數篩檢。
陳吉仲公布第一果菜市場確診者的擺攤位置,主要都集中在周遭的零批市場,針對所有零批市場,確診攤位必須休息14天,並由地方衛生單位做好隔離與疫調,避免批發與零批市場因為互相流動而讓疫情擴大。
陳時中強調,雖然打疫苗也很重要,但打完之後要等14天才會具備保護力,因此精準的PCR與疫調才能達到清零效果。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也在全國防疫會議後公布新措施,請各縣市務必幫忙,針對攤商與市場工作人員疫調時,務必詢問是哪一個市場、做拍賣還是銷售、營業類型(賣水果還是蔬菜)、攤商編號與位置、姓名與電話,讓北農與台北市政府可以加快疫調程序。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明,因為在疫調時發現只寫北農,或沒區分蔬菜還是水果,攤商非常多,會多花時間追查,因此特別拜託各縣市政府協助做更精確的疫調,北市一有確診就會先封場,再以資料一個一個追查。
■防範Delta變異株,高風險國入境全面普篩
屏東一對從秘魯入境的祖孫確定感染Delta印度變異株,由於傳播能力強,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的邊境管制措施,從「重點高風險國家」入境旅客,入境後一律進入集中檢疫所14天,檢疫期滿與入住時都需要做PCR檢驗,由於這是強制性,因此不用額外付費,過去仍持續中的巴西與印度專案也維持相同作法。
陳時中表示,其他國家入境者,則是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並在結束時配合做PCR採檢,機組人員原則是要在檢疫期滿時做PCR,檢疫期間要住宿公司安排的防疫旅館或公司宿舍,全部都不能回到家做居家檢疫。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表示,Delta變異株傳播能力強,樂見中央終於採納建議,以入境普篩來防堵。
陳宗彥則補充說明,由於居家隔離或居家檢驗都要完成PCR,因此調整採檢時間為期滿隔日改為期滿前1日,包括學生與移工也都適用,至於居隔或居檢期間有症狀經疫調匡列的接觸者,也一併要接受PCR採檢。
■日本宣布再贈100萬劑AZ;殘劑開放18歲以上候補施打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宣布再捐贈台灣100萬劑AZ疫苗,預計7月中提供。茂木敏充表示,除了台灣之外,也追加100萬劑給越南,7月起也將提供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及菲律賓各100萬劑AZ疫苗;7月中旬以後,更將透過COVAX平台提供1,100萬劑疫苗給東南亞以及南太平洋島國。
對於日本再度捐贈疫苗,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誠摯感謝日本、以及居中努力的外交團隊和民間友人,日本總計提供台灣超過220萬劑疫苗,數量接近台灣1成人口數,他表示,7月1日起美國提供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將會配送,攸關國家關鍵基礎設施與高風險接種人員,將會列入優先接種對象,高風險縣市也將納入計程車司機、外送員、攤商賣場超商的人員等;同時,也將開始為6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
7月開放施打對象還包括已經接種完AZ與莫德納第一劑者,以及在國外施打過第一劑並需要完成第二劑施打者。陳宗彥表示,由於目前仍未開放混打,在國外施打過第一劑AZ或莫德納預約施打第二劑時,須出具醫療接種卡。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至24日止,累計接種1,835,225人次,AZ 接種1,729,057人次,莫德納接種106,168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7.67%。陳時中表示,昨天施打近8萬劑,有略微回升,以目前地方政府的預約系統,一天全國打到15萬劑都不是問題,政務委員唐鳳開發的預約系統也已經準備好,目前不傾向同時使用兩種系統,7月起迎接更大規模的施打,將與地方政府討論使用哪一種系統對地方政府作業上比較方便,再對外宣布。
至於每天施打後,總是會有剩餘殘劑,陳宗彥今天也宣布,每個接種點每天最後一瓶,如果還有剩餘殘劑,可以開放18歲以上預約候補,並由接種點通知來施打,由於是就近接種,因此沒有跨縣市的問題。
陳宗彥補充,目前規定要滿6人才會開瓶,施打後,就算有殘餘也是剩幾劑,接種點必須協助施打者填寫同意書,並在上傳系統註明是「剩餘劑量接種者」,但最後一瓶如果剩不到1劑,不能與其他瓶抽取混合使用。
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是建議中央,應該儘速開放專責醫院醫護人員的同住家人施打疫苗,他表示,很多醫護人員擔心傳染而不敢回家,雖然都有安排住宿,但長期來說,應讓醫護人員安心打仗。
(文/嚴文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柯皓翔;攝影/林彥廷、鄭宇辰、楊子磊、黃品維)
#延伸閱讀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https://bit.ly/3zX2e9D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殘劑 #AZ #北農 #PCR #Delta變異株
涵舍宜蘭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宜蘭散步】#冬山舊河港燈節 | 我阿嬤都在這裡洗衣服啦~ // 李長潔 🎆
.
從小就聽過各種跟冬山舊港有關的故事,阿嬤在這裡洗衣服,阿公在這裡撈魚,淹水時魚還會從河道直接游回到屋舍裡。冬山舊河港,對我來說,充滿傳奇。大年初三,就帶著大家走一遍「冬山舊河港燈節」(請耐心看影片),從冬山火車站出發,繞過田野,路經河道,終於河港。直到3月1日止,這裡每天晚上都有點燈開放喔~
.
這條不起眼的小河道,在一百年前,曾經是居民的仰賴,運送物資、取水洗衣、打魚抓蝦,都在這裡了。在很小的時候,冬山小河道尚未整修,記憶裡是雜草叢生的沿岸、與帶著味道深綠水質。後來,冬山開始從事各種空間規劃,舊河道的樣貌才逐漸清晰。
.
這次的舊河道整頓,是涵蓋在2018年「綠色旅遊農業路廊」的地方發展計畫中,其他包含冬山火車站、冬山老街等。不過,旅遊產業的發展固然很好,但我其實比較喜歡2018年以前,某個時期的都市空間規劃概念,比起現在的旅行產業的發展主義,過去較為以「自然」為中心,蠻多細節都差蠻多的(之後再來拍照)。這需要做一下論述分析,時空環境不斷位移,考量顧慮必定具有差異,這便不在本篇傷腦。
.
我們就看燈,逛街,過好年。
|
#冬山舊河港燈節:到冬山火車站即可
#初三
#穩定器壞掉
涵舍宜蘭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從小就聽過各種跟冬山舊港有關係的故事,阿嬤在這裡洗衣服,阿公在這裡撈魚,淹水時魚還會從河道直接游回到屋舍裡。冬山舊河港,對我來說,充滿傳奇。大年初三,就帶著大家走一遍「冬山舊河港燈節」(請耐心看影片),從冬山火車站出發,繞過田野,路經河道,終於河港。直到3月1日止,這裡每天晚上都有點燈開放喔~
.
這條不起眼的小河道,在一百年前,曾經是居民的仰賴,運送物資、取水洗衣、打魚抓蝦,都在這裡了。在很小的時候,冬山小河道尚未整修,記憶裡是雜草叢生的沿岸、與帶著味道深綠水質。後來,冬山開始從事各種空間規劃,舊河道的樣貌才逐漸清晰。
.
這次的舊河道整頓,是涵蓋在2018年「綠色旅遊農業路廊」的地方發展計畫中,其他包含冬山火車站、冬山老街等。不過,旅遊產業的發展固然很好,但我其實比較喜歡2018年以前,某個時期的都市空間規劃概念,比起現在的旅行產業的發展主義,過去較為以「自然」為中心,蠻多細節都差蠻多的(之後再來拍照)。這需要做一下論述分析,時空環境不斷位移,考量顧慮必定具有差異,這便不在本篇傷腦。
.
我們就看燈,逛街,過好年。
|
#冬山舊河港燈節:到冬山火車站即可
#初三
涵舍宜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